词条 汉朝和罗马的关系

汉朝和罗马的关系

汉朝和罗马的关系是指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两个帝国之间的关系。 虽然汉朝和罗马帝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两端,但是两国之间依然有小幅度的接触,不过,贵霜帝国等一些国家在地理上阻隔了汉朝和罗马之间的交流,这导致了两国对对方的了解并不是非常透彻。

97年(永元九年),汉朝名将班超曾经试图派遣甘英由陆路出使罗马,但是由于安息国的阻挠,甘英没有成功抵达罗马。汉朝的史书中也记载了罗马皇帝安敦宁·毕尤曾经派遣使者出访汉朝,他的继任者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也曾经派遣过使者,并于166年(延熹九年)登陆汉朝日南郡后前往洛阳。

汉朝与罗马帝国通过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进行商业贸易,汉朝出口精美的丝绸到罗马,而罗马则出口玻璃器皿和高品质的衣服布料到汉朝。

在古典时期的文献中,塞里斯这个拉丁名词意思浮移不定,而且可以涵盖自印度、中亚以至中国的亚洲人,导致西方对古中国的辨识出现严重的扭曲。在中国的纪录中,罗马帝国被命名为大...

汉朝和罗马的关系相关文献
汉朝和罗马东西辉映
汉朝和罗马东西辉映, 哪些方面难做比较   把汉和罗马两个不同的文明放在一起展览,这在咱们国家还是第
查看全文
汉朝推恩令的介绍推恩令和附益之法的关系
汉朝推恩令的介绍推恩令和附益之法的关系,汉朝推恩令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的一项制度,推恩令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确立起来的,
查看全文
汉朝和罗马的关系
贸易交流东方出口品酒神的狂女迈那得斯丝绸制画像,现收藏于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汉朝与罗马之间的丝绸贸易,使得罗马人开始狂热的追求丝绸制品。因为汉朝与罗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贸易联系,贵霜帝国等中亚国家则扮演了贸易中介的角色,从汉朝与罗马的贸易中赚取利润。在古罗马作家、科学家老普林尼的著作《自然史》(NaturalisHistoria)中就有许多关于丝绸制品和丝绸贸易的记载:“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老普林尼,自然史六,54老普林尼也曾估算过罗马与东方诸国进行贸易的贸易额:“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10000万塞斯特斯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老普林尼,自然史12,84在马王堆汉墓一号坑出土的梭织丝绸纺织品。由于进口丝绸制品导致大量黄金从罗马流向其...
查看全文
汉朝为何称罗马帝国为大秦?跟秦朝有关系吗?
汉朝为何称罗马帝国为大秦?跟秦朝有关系吗?历史上我国古代也与一些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有过接触,而且在一些汉朝时期的古籍当中能看到,当时的人们把现如今被我们成为罗马帝国的国家,叫做“大秦”。大秦这个词,我们很容易就能联想到秦朝,为什么汉朝人要把罗马帝国叫做大秦?难道说是因为罗马帝国和秦朝有什么联系吗?他们这样叫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大秦这个称呼到底源于什么地方历来众说纷纭,要我说,最接近这个词的反而是印度对中国的称呼:摩诃至那/摩诃震旦(Mahacina),摩诃者,大也,至那者,秦也。虽然缺乏证据,我觉得大秦国这个称呼没准是把从印度那听来的对中国的称呼张冠李戴到了西边去,至于什么“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怕也与此有关,甚至压根就是对着“大秦”这两个字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出来的。“大秦国”这个称呼,最早始于东汉,见于东汉郭宪的《汉武帝别国洞冥记》、东汉乐府诗《羽林郎》。《史记》和《汉书》里...
查看全文
古罗马与汉朝的通商
远在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75年抵达元上都之前一千多年,曾有一个罗马商团经丝绸之路沙漠路线来到黄河流域,惊动了东汉洛阳宫廷。这是欧洲与中国有据可考的首次直接交往。范晔的《后汉书》和古罗马推罗城地理学家马林(MarinusofTyre)的《地理学导论》,都著录了古罗马人这次神秘的中国之行。《后汉书》的记述极其简略,《地理学导论》虽然较详细,但经历代辗转抄录,不无鲁鱼亥豕之讹。特别是帕米尔东西许多地理名词系西域本地语言名称,和其他古希腊罗马地志及汉文史籍有关中亚和中国地理的记载往往大相径庭,至今不能完全落实。这就为研究罗马商人此次中国之行的史学工作者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首先,罗马商人来华的确切年代中外史籍记载不一,难以肯定。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托勒密(ClaudiusPtolemy)(公元85--165年)曾著《地理志》一书,书中详述自幼发拉底河口,经美索不达米亚、米地亚、爱克巴塔那(阿蛮)、...
查看全文
汉朝和罗马的关系相关标签
汉朝外交
古罗马外交关系
中意关系
时代特征
家族谱大览
秀川罗氏四修族谱 [卷数不详]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维新堂, 袁东壁斋印, 民国27[1938]. 存2册:世系表. 远祖: (汉) 罗珠. 始祖(1世): (唐) 罗崱. 居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化龙乡. 车田祖(10世): 罗普,字荣照. 由戡邨徙居儒林乡五都曲濑车田巷口. 郎湖高洲一世祖(14世): (宋) 罗摇宗,讳维,字新尊,名湖清,号少申. 由坊廓乡云溪五里长塘, 徙宣化乡二十七都郎湖高洲. 摇宗公派下三大房祖(18世): (元明之际) 罗志泓,字迪泰 ; 罗志朴,字谨良 ; 罗志和,字顺怡. 为郎湖高洲第五世,均为摇宗公长子继绳公(字圆明之后). 注: 本谱仅存长房志泓公世系. 注: 此谱部分页数破损, 模糊不清, 无法阅读. 散居地: 江西省吉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车田巷口罗氏族谱.
浏览:0
罗氏族谱 [1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6[1937]四修. 存15册: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罗禄廷,字炳耀 ; 罗宣泽,字正杰 ; 罗宣猷,字天代 ; 罗美望,字吉禧. 注 : 书衣与版心之卷数不同. 按书衣,本谱缺卷13. 郴州始祖(1世) : (明)罗得荣(亦作德荣). 于洪武初年率二子由江西鹅颈坵徙居郴郡大坪里,再迁洪塘. 生二子 : 罗君相 ; 罗君美. 长房祖(2世) : 罗君相,号良弼. 随父徙郴州居西凤乡,后移洪塘白石垇西四里十甲. 生一子 : 罗文祖. 二房祖(2世) : (明) 罗君美,号尽善. 随父兄徙郴州西凤乡. 洪武16年移居高车. 生一子 : 罗文亮,字益友. 文亮公下三房祖(4世) : 罗才仁 ; 罗才富 ; 罗才盈. 文祖公下四房祖(6世) : 罗维襄,字赞 ; 罗维从,字顺 ; 罗维备,字全 ; 罗维鹄,字鸿. 才仁公下四分房(6世) : 罗维章 ; 罗维秀 ; 罗维显 ; 罗维彪. 维章公下六支祖(9世) : 罗志福 ; 罗志积 ; 罗志箎 ; 罗志价 ; 罗志朋 ; 罗志晹. 维秀公下四支祖(9世) : (明) 罗志干 ; 罗志坤 ; 罗志通 ; 罗志选. 维显公下四支祖(9世) : 罗志礼 ; 罗志禄 ; 罗志仁 ; 罗志义. 维彪公下四支祖(9世) : 罗志瑶 ; 罗志和 ; 罗志芬 ; 罗志瑚. 排行(17世起) : 国正天心兆吉祥 世钟贤哲绍书香 敦诗学礼本原厚 起凤腾蛟富贵长. 散居地 : 湖南省郴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罗氏宗谱 卷端题 : 郴阳西乡罗氏族谱
浏览:0
罗氏族谱 [1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6[1937]四修. 存15册: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罗禄廷,字炳耀 ; 罗宣泽,字正杰 ; 罗宣猷,字天代 ; 罗美望,字吉禧. 注 : 书衣与版心之卷数不同. 按书衣,本谱缺卷13. 郴州始祖(1世) : (明)罗得荣(亦作德荣). 于洪武初年率二子由江西鹅颈坵徙居郴郡大坪里,再迁洪塘. 生二子 : 罗君相 ; 罗君美. 长房祖(2世) : 罗君相,号良弼. 随父徙郴州居西凤乡,后移洪塘白石垇西四里十甲. 生一子 : 罗文祖. 二房祖(2世) : (明) 罗君美,号尽善. 随父兄徙郴州西凤乡. 洪武16年移居高车. 生一子 : 罗文亮,字益友. 文亮公下三房祖(4世) : 罗才仁 ; 罗才富 ; 罗才盈. 文祖公下四房祖(6世) : 罗维襄,字赞 ; 罗维从,字顺 ; 罗维备,字全 ; 罗维鹄,字鸿. 才仁公下四分房(6世) : 罗维章 ; 罗维秀 ; 罗维显 ; 罗维彪. 维章公下六支祖(9世) : 罗志福 ; 罗志积 ; 罗志箎 ; 罗志价 ; 罗志朋 ; 罗志晹. 维秀公下四支祖(9世) : (明) 罗志干 ; 罗志坤 ; 罗志通 ; 罗志选. 维显公下四支祖(9世) : 罗志礼 ; 罗志禄 ; 罗志仁 ; 罗志义. 维彪公下四支祖(9世) : 罗志瑶 ; 罗志和 ; 罗志芬 ; 罗志瑚. 排行(17世起) : 国正天心兆吉祥 世钟贤哲绍书香 敦诗学礼本原厚 起凤腾蛟富贵长. 散居地 : 湖南省郴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罗氏宗谱 卷端题 : 郴阳西乡罗氏族谱
浏览:0
罗氏族谱 [1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6[1937]四修. 存15册: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罗禄廷,字炳耀 ; 罗宣泽,字正杰 ; 罗宣猷,字天代 ; 罗美望,字吉禧. 注 : 书衣与版心之卷数不同. 按书衣,本谱缺卷13. 郴州始祖(1世) : (明)罗得荣(亦作德荣). 于洪武初年率二子由江西鹅颈坵徙居郴郡大坪里,再迁洪塘. 生二子 : 罗君相 ; 罗君美. 长房祖(2世) : 罗君相,号良弼. 随父徙郴州居西凤乡,后移洪塘白石垇西四里十甲. 生一子 : 罗文祖. 二房祖(2世) : (明) 罗君美,号尽善. 随父兄徙郴州西凤乡. 洪武16年移居高车. 生一子 : 罗文亮,字益友. 文亮公下三房祖(4世) : 罗才仁 ; 罗才富 ; 罗才盈. 文祖公下四房祖(6世) : 罗维襄,字赞 ; 罗维从,字顺 ; 罗维备,字全 ; 罗维鹄,字鸿. 才仁公下四分房(6世) : 罗维章 ; 罗维秀 ; 罗维显 ; 罗维彪. 维章公下六支祖(9世) : 罗志福 ; 罗志积 ; 罗志箎 ; 罗志价 ; 罗志朋 ; 罗志晹. 维秀公下四支祖(9世) : (明) 罗志干 ; 罗志坤 ; 罗志通 ; 罗志选. 维显公下四支祖(9世) : 罗志礼 ; 罗志禄 ; 罗志仁 ; 罗志义. 维彪公下四支祖(9世) : 罗志瑶 ; 罗志和 ; 罗志芬 ; 罗志瑚. 排行(17世起) : 国正天心兆吉祥 世钟贤哲绍书香 敦诗学礼本原厚 起凤腾蛟富贵长. 散居地 : 湖南省郴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罗氏宗谱 卷端题 : 郴阳西乡罗氏族谱
浏览:0
罗氏族谱 [1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6[1937]四修. 存15册: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罗禄廷,字炳耀 ; 罗宣泽,字正杰 ; 罗宣猷,字天代 ; 罗美望,字吉禧. 注 : 书衣与版心之卷数不同. 按书衣,本谱缺卷13. 郴州始祖(1世) : (明)罗得荣(亦作德荣). 于洪武初年率二子由江西鹅颈坵徙居郴郡大坪里,再迁洪塘. 生二子 : 罗君相 ; 罗君美. 长房祖(2世) : 罗君相,号良弼. 随父徙郴州居西凤乡,后移洪塘白石垇西四里十甲. 生一子 : 罗文祖. 二房祖(2世) : (明) 罗君美,号尽善. 随父兄徙郴州西凤乡. 洪武16年移居高车. 生一子 : 罗文亮,字益友. 文亮公下三房祖(4世) : 罗才仁 ; 罗才富 ; 罗才盈. 文祖公下四房祖(6世) : 罗维襄,字赞 ; 罗维从,字顺 ; 罗维备,字全 ; 罗维鹄,字鸿. 才仁公下四分房(6世) : 罗维章 ; 罗维秀 ; 罗维显 ; 罗维彪. 维章公下六支祖(9世) : 罗志福 ; 罗志积 ; 罗志箎 ; 罗志价 ; 罗志朋 ; 罗志晹. 维秀公下四支祖(9世) : (明) 罗志干 ; 罗志坤 ; 罗志通 ; 罗志选. 维显公下四支祖(9世) : 罗志礼 ; 罗志禄 ; 罗志仁 ; 罗志义. 维彪公下四支祖(9世) : 罗志瑶 ; 罗志和 ; 罗志芬 ; 罗志瑚. 排行(17世起) : 国正天心兆吉祥 世钟贤哲绍书香 敦诗学礼本原厚 起凤腾蛟富贵长. 散居地 : 湖南省郴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罗氏宗谱 卷端题 : 郴阳西乡罗氏族谱
浏览:0
罗氏族谱 [1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6[1937]四修. 存15册: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罗禄廷,字炳耀 ; 罗宣泽,字正杰 ; 罗宣猷,字天代 ; 罗美望,字吉禧. 注 : 书衣与版心之卷数不同. 按书衣,本谱缺卷13. 郴州始祖(1世) : (明)罗得荣(亦作德荣). 于洪武初年率二子由江西鹅颈坵徙居郴郡大坪里,再迁洪塘. 生二子 : 罗君相 ; 罗君美. 长房祖(2世) : 罗君相,号良弼. 随父徙郴州居西凤乡,后移洪塘白石垇西四里十甲. 生一子 : 罗文祖. 二房祖(2世) : (明) 罗君美,号尽善. 随父兄徙郴州西凤乡. 洪武16年移居高车. 生一子 : 罗文亮,字益友. 文亮公下三房祖(4世) : 罗才仁 ; 罗才富 ; 罗才盈. 文祖公下四房祖(6世) : 罗维襄,字赞 ; 罗维从,字顺 ; 罗维备,字全 ; 罗维鹄,字鸿. 才仁公下四分房(6世) : 罗维章 ; 罗维秀 ; 罗维显 ; 罗维彪. 维章公下六支祖(9世) : 罗志福 ; 罗志积 ; 罗志箎 ; 罗志价 ; 罗志朋 ; 罗志晹. 维秀公下四支祖(9世) : (明) 罗志干 ; 罗志坤 ; 罗志通 ; 罗志选. 维显公下四支祖(9世) : 罗志礼 ; 罗志禄 ; 罗志仁 ; 罗志义. 维彪公下四支祖(9世) : 罗志瑶 ; 罗志和 ; 罗志芬 ; 罗志瑚. 排行(17世起) : 国正天心兆吉祥 世钟贤哲绍书香 敦诗学礼本原厚 起凤腾蛟富贵长. 散居地 : 湖南省郴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罗氏宗谱 卷端题 : 郴阳西乡罗氏族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