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经籍籑诂

经籍籑诂

《经籍籑诂》是阮元的作品,此书是应乾嘉考据之学的需要而产生的。清代考据不论是史学、法学、文学、术数或技艺,都要从“小学”——文字训诂入手,原始的故训材料,必然成为重要的论据。乾嘉继承汉唐的学风,反对空疏与虚玄,这是一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的“求实”态度。故训是距离原典产生时代未远的训诂大师们对古代文献所作的解释,时代的接近使他们还保留着对原典语言准确的语感;学养的高超又使他们具有对中国文化综合的、深刻的理解力;以他们的训释为引导,我们将会少走多少弯路,少犯多少错误,这是不待言的。《经籍籑诂》汇聚了唐代以前的故训资料,免去了许多人“翻检之劳”。

经籍籑诂简介资料
相关人物
经籍籑诂相关文献
堂号之训诂堂
堂号之训诂堂,“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
查看全文
训诂学
分类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语言学家王力在1947年的《新训诂学》中提出“必须打破小学为经学附庸的旧观念,然后新训诂学才真正成为语史学的一个部门。”周大璞在《训诂学要略》中也说“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词义和词义系统,他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语义发展演变的规律。”新训诂学是相对旧有的训诂学而言的。历史训诂学从先秦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汉朝时基本形成。到了宋代,训诂学得到了很多的革新。元明时期,训诂学出现了衰退,而在清朝则是训诂学发展最辉煌的时候。现代则采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来发展训诂学。研究对象历史上每种语言都在不断地变化,古书中有许多词义已经变化,或语法变化,历史语言学家考证古书中词的当代意义,编著出注疏书籍,为训诂学。训诂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汉魏以前的古书中的文字,是以钱大昕认为:“训诂必依...
查看全文
枕经籍书
【成语】枕经籍书 【成语】枕经籍书 【拼音】zhěnjīngjíshū 【解释】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出处】《文选·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籍书,纡[1]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吕向注:“枕经典而卧,铺诗书而居也。”
查看全文
博通经籍
【成语】博通经籍 【成语】博通经籍 【拼音】bótōngjīngjí 【解释】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出处】《后汉书·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查看全文
史部之《温州经籍志》
《温州经籍志》,清孙诒让撰,温州地方艺文专志。 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晚清朴学大师,曾官刑部主事。孙诒让以“郡县旧志之于经籍,疏漏踳驳,无裨考证”,“乃讨论排比成书”,于同治八年(1869年)开始动手撰修《温州经籍志》,历时八年,二易其稿,至光绪三年(1877年)方写定。但稿成以后一直辍置,直至192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