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历史

历史

历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对象;一般说来,关...

历史简介资料
南北朝时期
历史相关文献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望江历史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望江历史,据汪洋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夏、
查看全文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黟县历史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黟县历史,黟县始建于公元前221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黄山古称“黟山”,黟县因山而
查看全文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一)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一),八公山是一座历史名山。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八公山扮演了十分醒目的角色,留下了
查看全文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二)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二),(二)八公山是一座文化名山。春秋战国时期的蔡楚文化、汉淮南国文化以及宗教文化
查看全文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青阳历史调查:历史渊源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青阳历史调查:历史渊源,汉置陵阳县,县治陵阳镇,历时724年。陵阳镇位于今县境南部,自汉代起即为
查看全文
历史相关标签
历史
学科&术语
意识形态
家族谱大览
锦田乡历史沿革
此文叙述邓氏迁居锦田乡之来龙去脉及其历史沿革 锦田乡始迁祖 : 邓符协(宋) 散居地 : 广东省宝安县锦田乡等地 原书: 写本. 1966. [12]面.
浏览:100
1.台湾省各姓历史渊源发展研究学会会讯
原资料 : 台湾 : 台湾省各姓历史渊源发展研究学会, [1984- ].-册 : 肖像 据民国73[1984]3月1日之"第一期"资料编目
浏览:100
1.黄氏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之二 追根溯源 , 1, 上册, 1600-2007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金文世族谱 [4卷](别名: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专刊)
原书: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民国25[1936]. 2册. 注 : 此记录探讨古代姓氏之源流, 及演变之历史. 不含任何姓氏之族谱, 或世系资料. 散居地 : 中国各地.
浏览:100
金文世族谱 [4卷](别名: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专刊)
原书: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民国25[1936]. 2册. 注 : 此记录探讨古代姓氏之源流, 及演变之历史. 不含任何姓氏之族谱, 或世系资料. 散居地 : 中国各地.
浏览:100
金文世族谱 [4卷](别名: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专刊)
原书: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民国25[1936]. 2册. 注 : 此记录探讨古代姓氏之源流, 及演变之历史. 不含任何姓氏之族谱, 或世系资料. 散居地 : 中国各地.
浏览:100
历史导读知识
白姓的来源和历史
白姓的来源和历史
  白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主要的起源有五:一是源于嬴姓。二是源于芈姓汉族白姓出自颛顼帝的裔孙白公胜之后,以封邑名为氏。三是源于部落。四是以地名为氏。五是源于少数民族改姓或者皇帝赐姓。  白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四十五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8%左右。  今日白姓以四川、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为多,这四省白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白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白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
浏览量:3820次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
李姓,中华姓氏之一,宋朝第二大姓。元朝、明朝第三大姓。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李姓源流: 源流一:源自嬴姓 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至商纣王时,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难,后到豫东鹿邑定居。因沿途食李子得以生存,为了报答“木子”保命之恩和躲避纣王的追捕,并且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理为李,从此中国有了李姓。 源流二:源自李树图腾说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源流三:源自姬姓说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源流四: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 源流五: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1)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中有李氏。 (2)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3)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中叶以后,锡伯族、满族伊拉哩氏多冠汉姓为李氏等。
浏览量:2333次
柯姓的来源和历史
柯姓的来源和历史
柯姓是中华姓氏之一,其在宋版的《百家姓》中排第164位,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各地,在2013年4月根据专业的数据分析,柯姓的人口总数是106万,中国全国排名第145位。柯姓的来源和历史1、柯姓起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吴国公子柯虏(卢),以先祖名字为氏。柯氏始祖仲雍(虞仲)是吴国的第二任君主,为周武王的叔父,与周氏、吴氏、蔡氏等为同一族系,皆出周族姬姓。周成王会诸侯于柯山,柯相仕周为大夫,同与其会,当时指山为姓。吴国传至柯相之下第四世孙柯卢,袭封吴伯,为吴王第九世,在位五十九年。他为了纪念曾祖父柯相会诸侯柯山之盛典,确定本氏家族后裔正式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柯氏,尊柯相为得姓始祖,史称柯氏正宗。2、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始君姜子牙的后裔子孙,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3、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期国柯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柯,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地名,在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南部,原来是卫国的一个邑,还有一个大湖,称柯泽,后为齐国吞占。4、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5、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郑国柯陵,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6、源于职业,出自春秋时期职业工匠柯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7、源于羌族,出自汉朝时期羌族部落首领之后裔,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8、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9、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柯姓的迁徙分布柯姓主要来源有两支,一支起源于河南,一支起源于浙江,在魏晋时期,其主要是在济阳郡、齐郡、河南郡、钱塘县等地,然后以此四地位主源,逐渐分散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到了明靖康之变后,柯家家道衰落,不得分散播迁,那个时候开始柯姓遍及江西、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湖北等南方诸多省份到了清康熙中期,柯姓三十六始祖柯增光由江西迁河南商城,子孙散居豫皖交界处。当代,柯姓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各地。
浏览量:3155次
尹姓的来源和历史
尹姓的来源和历史
尹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可追溯至上古五帝时期。当今姓氏排名第91位,约有228万人。 尹姓来源: 源流一:源于少昊,殷封尹城 少昊是远古时期羲和部落的后裔、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子殷执掌工正,被封于尹城,后代子孙因此为氏。唐代另一本谱学著作《元和姓纂》记载:"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因氏焉”。少昊氏曾以“玄鸟”为图腾,这支起源也可理解为是以图腾立姓。 源流二:源于西周作册尹佚,官尹始祖 尹佚,也称史佚,《清华简》记为“作册逸”,在西周后期,作册通常称为“内史”,内史归属于太史寮,尹氏是太史寮的主官。西周灭亡后,跟随周平王东迁的尹氏获得了封邑,称“尹邑”(今河南宜阳县、新安县附近),属周王朝的畿内国。公元前516年,尹国兵败灭亡,国人遂以“尹”为氏。 源流三:出自兮甲,以官为氏 周宣王在位期间,由于兮甲的赫赫战功,文武兼备,周宣王封他为“师尹”,故世人称兮伯吉甫为“尹吉甫”。相传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今湖北房县),死后葬于房县青峰山,其后代以尹为氏,现今存世的文物“兮甲盘”亦描述了兮伯吉父的功绩。 源流四:出自少数民族汉化 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叶古禄特氏、音斋氏有的汉化尹姓;满族锡伯族章佳氏有汉化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均有尹姓分布。
浏览量:2832次
明姓的来源和历史
明姓的来源和历史
明姓,中华姓氏之一,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八十二位,人口约二十三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4%左右。 明姓来源: 源流一:源于谯明氏,出自燧人氏的部下明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上古燧人氏为部落首领的时候,他的部下有一个叫明由的大臣,是谯明氏的后裔,因为具有才能而很受燧人氏的看重,后来成为“四佐”之一。在明由的后代子孙中,有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者,后省文简称为明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出自春秋时期秦国丞相百里奚之子百里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秦国丞相百里奚的儿子名叫百里视,字孟明,为秦国将军。百里视逝世后,其后代子孙就用他的名字“孟明”作为姓氏,称孟明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明氏、孟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拓拔部斗眷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时,鲜卑斗眷氏族改为汉姓明氏。 源流四: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公旦之子姬明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姬明保,为西周初期重宰周公旦之子,为著名的西周宗室。在周公姬明保的庶支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明保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明氏、保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成周明氏。 源流五: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明府,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明府的后裔子孙、门人衙役中,有以其官职尊称为姓氏者,称明氏。 源流六: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南朝官吏明堂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明堂令、明堂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明氏。 源流七:源于官位,出自隋朝时期官吏明法掾,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源流八:源于官位,出自金国时期官吏明纬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源流九:源于蒙古族,汉化改姓为氏 源流十:源于回部、回族,汉化改姓为氏 明氏回族主要分布在今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源流十一:源于满族,汉化改姓为氏 源流十二:源于明朝,出自明朝灭亡后的汉族反满情节,属于以历史事件改姓为氏 大明王朝灭亡之后,有许多明朝遗老旧臣、门阀豪绅、文人子女,皆以故朝之称为姓氏,称明氏。
浏览量:23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