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是指中国的数学发展史。中国传统数学称为算学,起源于仰韶文化,距今有五千余年历史,在周公时代,数乃是六艺之一。在春秋时代十进位制的筹算已经普及。著名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指出,中国算学的发展有二三千年之久,如此长久的发展历史,世界各国未曾有过,希腊自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4世纪,仅一千年历史;阿拉伯数学限于公元8世纪到13世纪。“中国之算学史,其有长期之发展,不能不谓之为世界中稀有之例也”

中国数学史相关文献
中国星座(一):中国星座的划分
中国星座(一):中国星座的划分, 演播室1:王雪纯:各位好,天工开物,从今天开始呢,我们来说说古代星空的
查看全文
中国流
起源早在御城棋时代,著名日本棋手本因坊道策就曾下出过类似的布局,但是由于当时没有贴目的规则,黑棋无须追求布局速度,故而此后并无人对此布局加以研究。1965年,以陈祖德为代表的中国棋手经过深入研究后,在日中交流比赛中开始使用这一布局。1970年后,日本棋手也开始采用这一布局,并称之为“中国流”。基本形状中国流由星、同向小目,以及靠近小目一路的三路子组成,也有走在a位的变种,称为高中国流。特点中国流是一种追求效率,同时兼顾实地和势力的布局,它省略了小目一子的守角,直接在边上进行展开。如果对方在B或C位挂角的话,将遭到严厉攻击。因此,力量大的棋手,如加藤正夫等比较喜爱中国流。现代围棋中,白棋多从E位一带着手,限制中国流的发展,并伺机打入黑棋阵势。近来也很流行白棋D挂右上角,黑棋若一间跳应,则白直接点三三转换的下法。相对于低中国流来说,高中国流更加重视向中央的发展,羽根泰正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查看全文
数学史
史前数学奇普,印加帝国时所使用的计数工具。数学有着久远的历史。它被认为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中国古代的六艺之一就有“数”,数学一词在西方有希腊语词源μαθηματικός(mathematikós),意思是“学问的基础”,源于μάθημα(máthema)(“科学,知识,学问”)。数学的源头在数、量和形之中。现代对动物认知的研究表明,这并不是人类特有的概念。这些概念是狩猎者-采集者社会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一些语言的词汇中,保留了“一”、“二”、“很多”的区别,但并没有大于二的数,这个事实支持了“数”的概念是随时间而演化的说法。史前的人类就已尝试用自然的法则来衡量物质的多少、时间的长短等抽象的数量关系,如时间-日、季节和年。算术(加减乘除)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古代的石碑亦证实了当时已有几何的知识。已知最古老的数学工具是发现于斯威士兰列朋波山的列朋波骨,大约是公元前35,000年的遗物。...
查看全文
中国数学史
上古至西汉上古时代几何图形中国古代猿人已有初步的几何形状的认识。中国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的几十万年前蓝田猿人遗留的不规则的石球。几万年前山西原始人制作的石球形状规则。到了新石器时代,出现空心陶球。七千年前河姆渡人遗址中发现圆筒,圆珠等形状。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有规则的图案。上古时代的数字概念半坡出土文物中有双耳陶器,三足陶器,有的陶器上刻有四叶纹,说明上古时代已有1,2,3,4等数字概念。1963年中国考古学家在山西省朔县峙峪村出土二万八千年前的兽骨,上有不同数目的刻痕。从一万多年前山顶洞人遗址中出土的骨管,上刻有可能表示十进位制的圆形、长形刻符,圆形的表示单位数,长形的可能代表十位数。西安半坡和姜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上有代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二十、三十的数字符号。十进位制与筹算殷商甲骨文数码算筹数码1974年-1978年中国考古学家从青海乐都县出土数万件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查看全文
中国香文化--中国香道
 中国香文化 ...
查看全文
中国数学史相关标签
中国数学史
家族谱大览
1.中国名门后裔共同成立明义会
原资料 : 摘自[1981]年5月韩国之东亚日报. -- [15]页 : 插图. 内容 : 叙述中国明朝东渡而定居韩国各祖先之事迹. 注 : 部份内容以韩文撰写. 한국내에 사고 있는 중국인의 기록.
浏览:100
1.中国名门后裔共同成立明义会
原资料 : 摘自[1981]年5月韩国之东亚日报. -- [15]页 : 插图. 内容 : 叙述中国明朝东渡而定居韩国各祖先之事迹. 注 : 部份内容以韩文撰写. 한국내에 사고 있는 중국인의 기록.
浏览:100
中国豫章罗氏家族渊源谱, 1, 谱序 目录 渊源世纪 近代世系纪 传略轶事 诗词文选 派行 附录, 1999
原书: [福建福州 : 罗氏福州家族渊源谱编纂委员会], 1999. 1册(446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注 : 此族系自清朝以来, 数百年间已定居福建福州一带, 片头虽书"江西南昌", 实为远祖. 太始祖 : 祝融公. 受姓始祖 : (春秋时代) 凌甫公. 匡正公后裔. 迁国于荆州之枝江. 豫章宗祖 : (汉) 罗珠. 福建福州始迁祖(1世) : (清) 罗清韩,字希魏,号中山. 派祖(5世) : 罗辉,字杨魁,号端坡 ; 罗杨祯(出继桂馨公) ; 罗杨光(出继桂发公) ; 罗杨恒(出继桂茂公). 皆为桂霖公(字佳森)之子. 杨魁公下三子(6世) : 罗金城,字文基,号筱坡(八元堂祖) ; 罗文根,讳诱图,字莱吟(鼎荫堂祖) ; 罗文庄,讳韫苍,号廷璧(诗礼堂祖). 文基公下房祖(7世) : 罗香豫,字桐侯,号明德(忠房) ; 罗焕垣,字榆侯(肃房) ; 罗星衡,字觳侯(恭房) ; 罗尚豫,字立侯(懿房) ; 罗德邻,字蔚侯(宣房) ; 罗履谦,字梓侯(慈房) ; 罗明硕,字信侯(惠房) ; 罗嵚嶤,字勉侯(和房). 文根公下房祖(7世) : 罗明善,讳星垣,字筱吟 ; 罗明樵,讳则豫,字力樵,行八 ; 罗明慎,讳叔豫,字超畬 ; 罗明俊,讳宪豫,字建侯. 文庄公下房祖(7世) : 罗明琦,字锡侯,号觐尧(仁房) ; 罗笏卿,号觐冕(义房) ; 罗黻卿,号觐宸(圣房) ; 罗铭卿,号觐墀(礼房) ; 罗明良,号福官(信房) ; 罗明祥(贤房). 杨光公下房祖(7世) : 罗明达 ; 罗明悦,字泽北 ; 罗明适(后不详) ; 罗明清(后不详) ; 罗明奎(后不详). 皆为文葆公之子. 杨恒公下房祖(7世) : 罗明信,字锡侯,行四十二. 为文聚公(号彬斋)之长子. 清韩公下派行 : 士联桂扬 文明郁世 汉宗灵知 建豫章城 诗礼传家 百年树人 理学为本 修齐治平 敬业乐群 工商富族 科教建国 振兴中华 注 : 另录各省各派罗氏新旧派行. 详阅谱之391至396页(影像227-230页). 散居地 : 福建省福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目录题 : 中国豫章罗氏家族渊源谱清韩公宗系
浏览:100
中国孙氏世系源流 [不分卷]
原书: 沈阳 : 白山出版社, 1999年(沈阳 : 新华印刷厂).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受姓祖 : 书,字孙占. 齐大夫,伐莒有功,以孙占之字受姓孙氏,采食乐安. 名祖 : 孙开,字子疆,谥武子. 仕吴为上将,著孙子兵法. 休宁始祖 : (唐) 孙万登,谥新安伯. 后汉天水太守孙敻之后,徙居青州. 任金吾上将军,平蛮道经休宁,遂家于黎阳乡. 北湾始祖 : 孙允宗,字文昭,又名焕. 因赘于北湾罗氏,遂居北湾. 吴楼祖 : (南宋) 孙阮怡. 迁入温州肇基. 吴溇始祖 : 孙元缓. 为宋徽献阁大学士. 由四安(浙江湖州)迁居吴溇(江苏吴江). 散居地 : 中国江苏省, 浙江省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1.中国孙氏世系源流 [不分卷], 1600-1999
原书: 沈阳 : 白山出版社, 1999年(沈阳 : 新华印刷厂).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书,字孙占. 齐大夫,伐莒有功,以孙占之字受姓孙氏,采食乐安. 名祖 : 孙开,字子疆,谥武子. 仕吴为上将,着孙子兵法. 休宁始祖 : (唐) 孙万登,谥新安伯. 后汉天水太守孙敻之后,徙居青州. 任金吾上将军,平蛮道经休宁,遂家于黎阳乡. 北湾始祖 : 孙允宗,字文昭,又名焕. 因赘于北湾罗氏,遂居北湾. 吴楼祖 : (南宋) 孙阮怡. 迁入温州肇基. 吴溇始祖 : 孙元缓. 为宋徽献阁大学士. 由四安(浙江湖州)迁居吴溇(江苏吴江). 散居地 : 中国江苏省, 浙江省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1.中国孙氏世系源流 [不分卷], 1600-1999
原书: 沈阳 : 白山出版社, 1999年(沈阳 : 新华印刷厂).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书,字孙占. 齐大夫,伐莒有功,以孙占之字受姓孙氏,采食乐安. 名祖 : 孙开,字子疆,谥武子. 仕吴为上将,着孙子兵法. 休宁始祖 : (唐) 孙万登,谥新安伯. 后汉天水太守孙敻之后,徙居青州. 任金吾上将军,平蛮道经休宁,遂家于黎阳乡. 北湾始祖 : 孙允宗,字文昭,又名焕. 因赘于北湾罗氏,遂居北湾. 吴楼祖 : (南宋) 孙阮怡. 迁入温州肇基. 吴溇始祖 : 孙元缓. 为宋徽献阁大学士. 由四安(浙江湖州)迁居吴溇(江苏吴江). 散居地 : 中国江苏省, 浙江省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