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北狄舆匈奴

北狄舆匈奴

包含参考书目.

本书研讨北狄, 匈奴国, 及其舆汉朝的关系. 包含匈奴的人种, 语言, 文化, 和社会经济, 以及最终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的过程等内容.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Beidi tribe and Xiongnu country, their culture, customs and how they became Chinese minority groups.

北狄舆匈奴简介资料
马长寿
北狄舆匈奴相关文献
威振北狄――李靖
威振北狄――李靖,李靖(571-649),唐初军事家。原名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
查看全文
北狄
参考文献[明]严从简著《殊域周咨录》余思黎点校中华书局ISBN71010006078
查看全文
鏖兵漠北——漠北决战和匈奴帝国的重创
通过两次河西之战,大汉帝国不仅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解除了匈奴对陇西边郡的威胁,最重要的是帝国通过在河西设置郡县,移民实边,修筑城塞,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进一步孤立了匈奴。而伊稚斜单于显然对河西匈奴的两度惨败十分恼怒,当年秋天,他欲召浑邪王、休屠王至单于庭,以诛之,结果二王恐惧,浑邪王遂与休屠王密谋降汉。武帝闻报则喜,但又恐有诈,故而以霍去病率军前往受降。然而在汉军西出之后,休屠王却又后悔了,于是忽然变势;结果被浑邪王所杀,部众也被吞并。就在匈奴两王内部纷争初定之时,霍去病所率之大军已经渡过黄河而来,并与浑邪王所部迢迢相望,然而此时“浑邪稗王将见汉军而多不欲降者,颇遁去”,一时间局面失控,在浑邪王不能控制部下之时,霍去病眼看匈奴混乱,立刻率领精锐发起冲击。霍去病率汉骑在突入匈奴军中后,迅速将浑邪王置于监护之下,同时纵兵杀戮。在斩杀了八千多力战欲逃之人后,汉军控制并稳定了局势。然后,霍去...
查看全文
汉朝击破北匈奴(89年)
和帝永元元年(89年)北匈奴发生饥荒,南匈奴要求朝廷征讨。车骑将军窦宪为帅,车骑将军耿兼为副帅,伐北匈奴。与匈奴这一战,汉军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稽落山,大败北匈奴,斩首3000级,北单于逃走,
查看全文
舆姓 中文名 舆姓 出处 《广韵?鱼》 属性 黄帝后裔 史书记载 莫舆氏改为舆氏 《广韵·鱼》、《姓解·六三》、《希姓录·七虞》、《元和姓纂·九鱼》记载相同:“舆:姓。周大夫伯舆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因为周朝公族姓姬,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江左延令狄氏族谱 [4卷]
始祖 : 狄信三(宋元之际) 散居地 : 江苏省镇江县等地
浏览:0
曾氏族谱 [1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省堂藏, 清光绪26[1900]. 存1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 5-6, 17. 共缺4卷. 受姓祖 : 鄫巫. 奔鲁,去邑为曾. 一世远祖 : (周) 曾参,字子舆. 始祖(55世) : (元末) 曾采舆,行福二. 漍泰公次子. 由南丰迁黄冈. 房祖(63世) : 曾大吉 ; 曾大荣 ; 曾大遇 ; 曾大恩 ; 曾大义 ; 曾大有 ; 曾大雄. 大吉房下支祖 : 曾子信 ; 曾子忠 ; 曾子谅 ; 曾子述 ; 曾子达 ; 曾子通 ; 曾子恭 ; 曾子守. 大荣房下支祖 : 曾子学 ; 曾子言 ; 曾子任. 大遇房下支祖 : 曾子依 ; 曾子彦. 大恩房下支祖 : 曾子仁 ; 曾子仕. 大义房下支祖 : 曾子聘 ; 曾子禹. 大有房下支祖 : 曾子义. 大雄房下支祖 : 曾子镇. 派语(63世起) :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浏览:0
曾氏族谱 [12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省堂藏, 清同治5[1866]镌(黄冈 : 李济川刻印).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缺卷8. 受姓祖 : 鄫巫. 奔鲁,去邑为曾. 一世远祖 : (周) 曾参,字子舆. 宗祖(34世) : 曾畧. 丞公三子. 居南丰. 始祖(55世) : (元末) 曾采舆,行福二. 漍泰公次子. 由南丰迁黄冈. 派祖(62世) : (明) 曾宗哲 ; 曾宗舜 ; 曾宗伦. 宗哲派下房祖(63世) : 曾大吉 ; 曾大荣 ; 曾大遇 ; 曾大恩. 宗舜派下房祖(63世) : 曾大义. 宗伦派下房祖(63世) : 曾大有 ; 曾大雄. 派语(63世起) :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浏览:0
曾氏族谱 [12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省堂藏, 清同治5[1866]镌(黄冈 : 李济川刻印).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缺卷8. 受姓祖 : 鄫巫. 奔鲁,去邑为曾. 一世远祖 : (周) 曾参,字子舆. 宗祖(34世) : 曾畧. 丞公三子. 居南丰. 始祖(55世) : (元末) 曾采舆,行福二. 漍泰公次子. 由南丰迁黄冈. 派祖(62世) : (明) 曾宗哲 ; 曾宗舜 ; 曾宗伦. 宗哲派下房祖(63世) : 曾大吉 ; 曾大荣 ; 曾大遇 ; 曾大恩. 宗舜派下房祖(63世) : 曾大义. 宗伦派下房祖(63世) : 曾大有 ; 曾大雄. 派语(63世起) :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浏览:0
曾氏族谱 [1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省堂藏, 清光绪26[1900]. 存1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 5-6, 17. 共缺4卷. 受姓祖 : 鄫巫. 奔鲁,去邑为曾. 一世远祖 : (周) 曾参,字子舆. 始祖(55世) : (元末) 曾采舆,行福二. 漍泰公次子. 由南丰迁黄冈. 房祖(63世) : 曾大吉 ; 曾大荣 ; 曾大遇 ; 曾大恩 ; 曾大义 ; 曾大有 ; 曾大雄. 大吉房下支祖 : 曾子信 ; 曾子忠 ; 曾子谅 ; 曾子述 ; 曾子达 ; 曾子通 ; 曾子恭 ; 曾子守. 大荣房下支祖 : 曾子学 ; 曾子言 ; 曾子任. 大遇房下支祖 : 曾子依 ; 曾子彦. 大恩房下支祖 : 曾子仁 ; 曾子仕. 大义房下支祖 : 曾子聘 ; 曾子禹. 大有房下支祖 : 曾子义. 大雄房下支祖 : 曾子镇. 派语(63世起) :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浏览:0
曾氏族谱 [1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省堂藏, 清光绪26[1900]. 存1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 5-6, 17. 共缺4卷. 受姓祖 : 鄫巫. 奔鲁,去邑为曾. 一世远祖 : (周) 曾参,字子舆. 始祖(55世) : (元末) 曾采舆,行福二. 漍泰公次子. 由南丰迁黄冈. 房祖(63世) : 曾大吉 ; 曾大荣 ; 曾大遇 ; 曾大恩 ; 曾大义 ; 曾大有 ; 曾大雄. 大吉房下支祖 : 曾子信 ; 曾子忠 ; 曾子谅 ; 曾子述 ; 曾子达 ; 曾子通 ; 曾子恭 ; 曾子守. 大荣房下支祖 : 曾子学 ; 曾子言 ; 曾子任. 大遇房下支祖 : 曾子依 ; 曾子彦. 大恩房下支祖 : 曾子仁 ; 曾子仕. 大义房下支祖 : 曾子聘 ; 曾子禹. 大有房下支祖 : 曾子义. 大雄房下支祖 : 曾子镇. 派语(63世起) :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