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云观派何氏系谱

云观派何氏系谱

原书: 写本, [1982?]. [17]页 : 世系表.

台湾始迁祖 : 何云观.

散居地 : 台湾省彰化县及台中县等地.

云观派何氏系谱简介资料
台湾省彰化县及台中县等地
何火树编
相关人物
云观派何氏系谱相关文献
西平池氏志成公派系谱志前言
西平池氏志成公派系谱志前言,谱志,是记载姓氏血缘宗亲的史册,它记录宗族起源、繁衍、分支迁徙和家族文化、礼仪与
查看全文
云南乔氏字派
云南乔氏字派,昆明、曲靖、玉溪、保山、昭通、丽江、大理、德宏乔氏宗系  昆明乔氏宗系 昆明,享
查看全文
中观派
中观派(梵文:Madhyamika),亦称“中观宗”、“大乘空宗”,与瑜伽行派并称为印度大乘佛教的两大派别。约公元3世纪由龙树、提婆所创,主要论籍保存在中国汉、藏两种译文中。其中《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简称“三论”,加上《大智度论》,称“四论”,是中国“三论宗”信奉的要典。其他如《十住毗婆沙》、《回诤论》、《劝发诸王要偈》、《百字论释》等也很有影响。此派发挥般若经类思想,以“假有性空”为核心,提出“二谛”、“三是偈”以及“八不中道”和“实相涅槃”等说法。认为由世俗的名言概念所获得的认识,都属于戏论范围,被称为“俗谛”,以名言等因缘生法,本无自性的认识,称为真谛。承认有一种直觉性的“现观”,但没有描述,也无论证。从“俗谛”说,因缘所生法,一切皆有;从“真谛”看,这一切皆无自性,都“毕竟空”。但“世俗有”即是“毕竟空”,“毕竟空”即存在于“世俗有”中,“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
查看全文
中观学派
名称梵文mādhyamaka,源自形容词madhya(中、中间),加上最高级词尾ma,意思为最中、至中。之后转为人称名词,就成为Mādhyamikas。字面上的意思,是最中者、至中者。居住在中印度的人,也被称为mādhyamaka。中观派的名称源自于龙树《中论》,以中观为修行方法故也称为《中观论》。历史中观起源龙树的学说,源自早期大乘佛教般若思想的进一发展,认为世间一切性空(第一义谛、胜义空),只有假名存在(世俗谛、假名有)。亦有说龙树中观之“中道”不着空、有,显示实相;《中论》篇首“八不”偈即显示此点。他的弟子中,最著名的即为提婆,意译圣天。龙树与提婆师徒二人的著作,奠定了早期般若中观派的理论基础。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记载,有位南方阿阇黎龙叫,与提婆同时,或亦为龙树弟子,在印度南方倡导唯识中道见。此位弟子的著作没有传世,记载也不多,难以确知其人。提婆之后的传承,史料所载不多。元魏译《付...
查看全文
中观应成派
名称此派得名于他们使用的辩论技巧。他们采用随应破(prasanga)的方式来阐述空性。清辩采用自立量(svatantrika)来作为辩论技巧,与他们形成对立,被称为中观自续派。随应破,又译为堕过,最早起源于龙树《中论》。本意为“堕于过失”,这种辩论技巧认为对方的主张中必有过失,寻找出其过失,就可破斥其主张。当对方最后所有的立量都失败之后,就可以确认一切法都没有实体,亦即是空性的。月称解释这种方法,为自无宗故。宗(pratijna)是因明学术语,指主张命题;自无宗,也就是自身不需要先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见解。这派的见解,同于嘉祥吉藏所说,破邪即是显正的见解。历史随应破派的名称,最早起于佛护、月称。佛护为《中论》作注,提出随应破方法,被清辩认为此法不合理,主张应采自立量。其徒月称反驳清辩的见解,之后形成一个宗派,在那烂陀寺中传承。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安东金氏大同谱:书云观正公派
仁济大学中央图书馆, 1000-1979 原始祖金叔承,始祖金方庆,坡祖金绥的子孙录
浏览:0
何氏族谱 [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0[1931]续修(嵣余庆石印局印). 6册 : 世系表. 始祖 : (明) 何霖(长门) ; 何?,行二(二门) ; 何?,行三(三门). 兄弟三人由河涧府交河县徙大唐御河庄. 再徙治东何家庄. 长门支祖 : (5世) 何九卿(长支,下一子: 何承耀) ; 何九瀛(五支下一子: 何雍新) ; 何九霆(六支) ; (6世) 何承先(二支) ; 何承显(三支) ; (7世) 何文廸(四支). 部分支派5世祖先名讳失考. 二门支祖(5世) : 何仲(三支) ; 何思严(四支,子一: 何翠薪) ; 何思海(五支,子一: 何得印) ; 何起凤(六支,子一: 何见图) ; (6世) 何思登(长支,子一: 何为顺) ; (7世) 何可度(二支,子一: 何树芳). 三门支祖(6世) : 何其吉(长支,子一: 何守贵) ; 何其哲(二支,子一: 何守成) ; 何其言(三支,子二: 何守谦 ; 何守让). 散居地 : 河北省丰润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南丰何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0[1921], 信郡仁义堂镌. 合7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始祖: (晋) 何侪. 侪公派下支祖(1世): 何应长,字清七, 号梅亭(安仁祖, 侪公45世孙) ; 何大郎 ; 何华勋(唐朝, 庐游祖). 后二者不确定为侪公第几世孙. 应长公派下支祖: 何景德(13世, 上饶北乡塘溪祖) ; 何国正, 字文正(16世, 上饶南乡里洲祖). 大郎公派下支祖(21世): (清) 何贤玉,名成玉 ; 何贒珍,名干珍(均为上饶南乡船坑祖). 华勋公派下支祖: 何扩,字昭明(19世, 南丰龙池祖) ; 何德(福)研(25世, 广邑溪北祖) ; 何德三(25世, 上饶高湾, 水南祖) ; 何德员(铅邑祖). 派行: 显德梓文奇 世万兴熙国 诗礼传家盛 荣贵启发茂 贞祥应登先 奕大永其昌. 庐江宗派 : 德文汝进福景天 大国中兴永毓贒 象兆鸿逵茂万世 徽嗣龙藻耀千年 功参伊旦勋猷远 学继程朱道绪传 接武显承新祖烈 恩荣奕(衣 冀)允光前. 散居地: 江西省上饶县, 广昌县, 南丰县, 及铅山县等地. 注: 此谱卷数杂异, 仅依目录内容标注册数及卷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何氏宗谱.
浏览:100
何氏族谱 [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0[1931]续修(嵣余庆石印局印). 6册 : 世系表. 始祖 : (明) 何霖(长门) ; 何?,行二(二门) ; 何?,行三(三门). 兄弟三人由河涧府交河县徙大唐御河庄. 再徙治东何家庄. 长门支祖 : (5世) 何九卿(长支,下一子: 何承耀) ; 何九瀛(五支下一子: 何雍新) ; 何九霆(六支) ; (6世) 何承先(二支) ; 何承显(三支) ; (7世) 何文廸(四支). 部分支派5世祖先名讳失考. 二门支祖(5世) : 何仲(三支) ; 何思严(四支,子一: 何翠薪) ; 何思海(五支,子一: 何得印) ; 何起凤(六支,子一: 何见图) ; (6世) 何思登(长支,子一: 何为顺) ; (7世) 何可度(二支,子一: 何树芳). 三门支祖(6世) : 何其吉(长支,子一: 何守贵) ; 何其哲(二支,子一: 何守成) ; 何其言(三支,子二: 何守谦 ; 何守让). 散居地 : 河北省丰润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何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1913]重修(庐江堂梓辑).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纂修者 : 何先甲,字茂林 ; 何先贤,字举才 ; 何先裕,字超凡 ; 何先正,字羽洋 ; 何承昆,字江陵 ; 何先仁,字邵亭. 庐江远祖 : 何太乙,字鉴康. 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徙吉水. 湖南宗祖 : 何念二,字之纪. 为宣仁公(字福旋)之长子. 太乙公3世孙. 自中湘彭山徙安化一都滔溪. 始祖 : 何祖述,字德盛,号意诚. 念二公第三子. 派祖 : (元) 何型迁,字寿华 ; 何型仲,字昌太. 皆为仪清公(字斌甫)之子. 祖述公之孙. 型迁公生二子 : (元明之际) 何仕隆,字锡爵(居白羊) ; 何仕辅,字承尧(居木孔). 皆提为一世. 型仲公生一子(1世) : 何仕兴,字起在. 迁益阳谭家园. 仕隆公下派祖(2世) : (明) 何添禄,字加升. 生二子 : 何荣安,字文昌 ; 何荣贵,字文选. 荣安公下房祖(6世) : (明) 何玉金,字横溪. 均晚公(字夕照)之子. 玉金公生六子(7世) : 何廷偕,字少阳 ; 何廷杰,字正阳(止) ; 何廷仕,字敬阳 ; 何廷伏,字少阳 ; 何廷佩,字华阳 ; 何廷伋,字爱阳. 仕兴公下派祖(6世) : (明) 何玉述,字善继. 生一子 : 何廷佐,字登朝. 仕辅公下派祖(11世) : (清) 何光龙,字辉霞. 下一子 : 何明进,字旦华. 总派语 : 太尚宣念祖仪型. 原派语 : 仕添荣永均 玉廷正应大 光明立志承 先德宗功在 诗书开世运 景象合昌泰 英伟庆班联 典章定纪载. 续派语 : 东阁梅魁古 南邦柏节贞 才华昭卓越 忠孝启云礽. 散居地 : 湖南省安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安邑白羊何氏族谱
浏览:100
淮南何氏宗谱 [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12[1873]刻本. 2册 : 世系表. 凤阳始祖 : (元) 何统. 定远支祖 : 何澂,字禹登. 散居地 : 安徽省凤阳县, 及定远县等地. 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卢江县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