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是东亚古代尺贯法的一种质量及货币单位,中国唐朝之前已经出现。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里穿起来,称为一贯或一吊。在中国用作质量单位时,主要是计算货币的质量,较少涉及其他事物,但传到日本后,除了是货币单位和计算货币质量外,还用作计算重量的度量衡(一贯等于100两,大约为3.75公斤,旧时用来计算体重,现时则多为计算大体积物品的重量,例如刨冰用的冰块),亦可当作计算握寿司的量词。

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其面值之一也叫“一贯”。开始是相当于一千文。不过后来由于贬值,最低降到价值一文左右。

历史上,铜钱的购买力由其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兑换价决定,例如:

  • 据《三朝北盟会编》载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两金兑20贯,1两银兑1.5贯。岳珂的《金陀续编》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1两金兑30贯,1两银兑2.3贯。
  • 清朝从顺治到康熙时候都试图将兑换价稳定在1两银=1贯。道光年间...
贯相关文献
罗贯中籍贯研究述评
罗贯中籍贯研究述评 ,摘要:由于传世材料的匮乏与抵牾舛错,罗贯中的籍贯至今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明清以降
查看全文
石贯
石贯,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
查看全文
罗贯中
生平罗贯中7岁开始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罗贯中辞别赵宝丰,到张士诚幕府作宾。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同年,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降元后,张士诚贪图享乐。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看到蒙古人没落,又再次称王。包括罗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但是不被采纳。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路上他遇到同乡贾仲明,得知父亲已经逝世,继母改嫁,便不再打算回老家。在河阳山(今日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他遇到了正在撰写《水浒传》的施耐庵。罗贯中非常赞同他写书劝世的主张,于是拜施耐庵为师。此后,罗贯中一直陪伴在施耐庵旁边,帮助抄写书稿。随后自己也开始撰写《三国演义》,并得到了施耐庵...
查看全文
徐贯
注释
查看全文
罗贯中籍贯研究述评
摘要:由于传世材料的匮乏与牴牾舛错,罗贯中的籍贯至今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明清以降,主要有五种说法:“太原”说;“东原”说;“钱塘”说;“慈溪”说;“庐陵”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的争鸣逐渐集中到前两种意见。作为基础研究,探讨籍贯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决此悬案,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动和深化《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站在世纪之交,对该课题的学术进程作一番认真的清理总结,显然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三国演义》文献学籍贯研究“太原”说“东原”说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①]的作者几无争议[②],但他的身世经历却湮灭难考。本世纪二十年代以降,一批相关的明清文献资料和有关版本的发现,为罗贯中身世经历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但由于这些文献记述颇多牴牾舛错之处,《三国演义》的版本流变又极其复杂,因此罗贯中身世经历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许多根本性问题尚未有较为一致的观点,罗贯中的籍贯问题就是这样一个...
查看全文
贯相关标签
尺斤法
东亚古代货币
家族谱大览
王氏家谱 _ [贯道口]
原书: 河南新密市 : 三槐堂, 1995. 100页 : 肖像. 10世贯通口始迁祖: 王健. 散居地: 河南省密县等地.
浏览:100
海澄梧贯吴氏家谱
书名页题 : 吾贯吴氏家谱 入闽始祖 : 吴宥 梧贯祖 : 吴浩晚年自号浩翁(明) 散居地 : 福建省海澄县等地. 摄影 : 美国犹他州盐湖城 : 家谱学会, 1971. -- 微卷1卷 ; 35厘米. 福建泉洲晋江灵水乡(三世居此),漳洲龙岩,福建永定县(承顺公)
浏览:100
海澄梧贯吴氏家谱 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珍藏印
书名页题 : 吾贯吴氏家谱 入闽始祖 : 吴宥 梧贯祖 : 吴浩晚年自号浩翁(明) 散居地 : 福建省海澄县等地. 摄影 : 美国犹他州盐湖城 : 家谱学会, 1971. -- 微卷1卷 ; 35厘米. 福建泉洲晋江灵水乡(三世居此),漳洲龙岩,福建永定县(承顺公)
浏览:100
贯塘胡杨七修族谱 [20卷]
原书: [湖南衡山] : 光裕堂, 2001年刊. 存1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本谱缺卷19. 鼻祖 : 胡公阏父. 远祖 : (宋) 胡文定,讳安国,字康侯. 原籍福建崇安人. 迁茶陵祖 : (元明之际) 胡德祥,字达海,号通甫. 由山东济南官驻茶陵. 迁湘潭祖 : (元明之际) 胡衍富,字道权,行俊三郎 ; 胡衍贵,字道衡,行俊四郎. 贯塘支祖 : (明) 胡凕业,字法新,行通五. 衡山祖 : (明) 胡胜隆,字若青. 易杨姓祖 : (明) 泰沧公,讳本仪. 因避袭军职,改胡为杨. 后又归旧姓. 下有三子,分三派. 三大派祖 : (明) 胡兴仁(迁衡阳) ; 胡兴义(迁湘潭) ; 胡兴辅,字玄溪. 兴辅公下二子 : (明) 胡易,字文庵 ; 胡名,字德庵. 易公三传后分二支 : (明清之际) 胡上琮,字宗玉 ; 胡上珎,字尔玉. 名公下三支 : (明) 胡贵道,字海仰,行三 ; 胡宏道,字海宇,行四 ; 胡达道,字海卿,号翠柏,行五. 散居地 : 湖南省衡山县, 湘潭县, 衡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湘阴道贯衝刘氏族谱 [94卷,首1卷]
原书 :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1914]. 合2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此谱缺卷10. 拍摄次序部分颠倒. 卷8-9拍摄于卷5-7之前. 始祖 : (宋) 刘化祥,字长世,号贵三,行五十八. 由江西南昌徙湖南岳阳. 始迁祖(3世) : (元明之际) 刘应详,行辛十六郎. 徙湘阴,籍道贯冲. 应详公之孙 : (明) 刘启渊 ; 刘启昌 ; 刘启斌 ; 刘启海 ; 刘启聪 ; 刘启先 ; 刘启学. 房祖 : 刘兴礼,字燕谋(启聪第二子) ; 刘伯秀 ; 刘伯铎(启聪第三子之孙) ; 刘伯凤,字存阳 ; 刘伯仁,字日持(启聪第四子之孙). 散居地 : 湖南省湘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刘氏族谱. 广平西洛(今河北境内)
浏览:100
8.刘氏宗谱, 8, 卷8: 世系 蕲春城内 9世一宣公起 蕲春白洋河刘家坳 9世一贯公起 祠堂图 墓图, 194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天禄堂, 民国35[1946]三修. 8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刘耀江,字锡堂 ; 刘秋华,字桂庭 ; 刘祖毓,字楚东 ; 刘祖连,字宝臣 ; 刘旅华,字羡生. 注 : 此谱多处破损缺页. 源流 : 唐尧子监明之嗣,封刘为姓. 始祖(1世) : (明) 刘兴. 洪武2年自江西豫章迁湖北蕲春. 生六子: 刘仁一 ; 刘仁二 ; 刘仁三 ; 刘仁四 ; 刘仁五 ; 刘仁六. 派祖(8世) : 刘守法 ; 刘守简 ; 刘守明. 皆为允模公之子. 守法公下四房(9世) : 刘一浩(迁黄冈樊口) ; 刘一溉(迁鄂城芦席口) ; 刘一泽(迁罗田漕河) ; 刘一洋(迁黄冈上巴河). 守简公下一房(9世) : 刘一宣. 居蕲春北门城内. 守明公下一房(9世) : 刘一贯. 居蕲春白洋河源. 一浩公生二子(10世) : 刘文玉,原名玉甫 ; 刘文瑞,原名瑞甫(不详). 一溉公生一子(10世) : (明清之际) 刘文初,原名太初. 一泽公生一子(10世) : (明清之际) 刘文富,字仲元. 迁罗田马漕河马庄基. 一洋公生一子(10世) : 刘文祥. 迁黄冈上巴河夏家坪. 一宣公生二子(10世) : 刘文友,字九如 ; 刘文科,字敬明. 迁蕲春县城内. 一贯公生二子(10世) : 刘文喜,字常卿 ; 刘文祥. 迁蕲春白洋河刘家坳. 原派行(1世起) : 兴仁恒应志大允 守一文学中方明. 续派行(15世起) : 荣宗耀祖 华国经邦 材成俊秀 士育贤良 功名丕振 富贵绵长 于万斯年 辉映藜光. 散居地: 湖北省蕲春县, 黄冈市, 罗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贯导读知识
籍贯指的是什么
籍贯指的是什么
籍贯指的是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也叫做祖居地、原籍。籍贯按照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等级,填写至县级行政区划。不能确定祖父居住地的,随父亲籍贯;不能确定父亲籍贯的,登记本人的出生地。父亲是外国人或《出生医学证明》未记载父亲信息的,随母亲籍贯。弃婴等籍贯不详的,登记收养人籍贯或收养机构所在地的县级行政区划。经批准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外国人,登记入籍前所在国家的名称。籍贯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原籍指的是某人迁徙到某地前的某人原先的籍贯。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和近代才有很快发展的地方,大量的人的籍贯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或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或近代时才移民到新地方的。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这是户籍与籍贯不同的地方。
浏览量:1531次
武则天是哪里人
武则天是哪里人
武则天(624—705年):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人称“武媚娘”,性巧慧,多权术。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 文水地处山西省中部,位于太原、晋中、吕梁三市的“黄金交会点”。大运、夏汾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太中银铁路纵贯南北。307国道和320省道纵横贯通,县城距太原76公里,处于太原都市圈的内圈层。全县形成了“两大内外循环、四角对外辐射、十大出境通道”的路网格局,以公路铁路为支撑的现代商贸物流运输业发达,是三晋“通衢之地”。
浏览量:1564次
三国演义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作者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创作的年代大致是在元末明初洪武年间,这是一本长篇章回体小说,正本书大约有120回,在历史中也被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这也是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可见他本名为罗本,“贯中”是他的字,他是当时的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从罗贯中的家族世系来看,他的父亲为当时的丝绸商人,但罗贯中对商业不是那么感兴趣,约在在公元1345~1355年间罗贯中来到了杭州,作为前朝的都城,这边不但人口云集、商业发达,且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也较为繁盛,在这样的熏陶下他对民间文学变的极其喜爱,可以说《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代表作,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除此之外,在文学著作上他还著有小说《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此外他还编有不少著名剧本例如《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等。
浏览量:17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