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忠清北道

忠清北道

(行政区划)

忠清北道朝鲜语:충청북도忠淸北道 Chungcheong-buk do */?),是大韩民国中部的地方行政单位。面积7446.92平方千米,人口 1,527,339人。道政府所在地为清州市,管理3市9郡。忠清道来源是清州和忠州,也是大韩民国领土中唯一不靠海的道。

忠清北道简介资料
36°45′N 127°45′E
忠清北道相关文献
韩国光州忠清北道杏峙村潘氏宗祠
韩国光州忠清北道杏峙村潘氏宗祠,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家乡——韩国光州忠清北道阴城郡远南面上唐里杏峙村。   
查看全文
水野忠清
生涯忠清作为水野宗家第6代领有三河刈谷(现爱知县刈谷市)的水野忠重的四子在刈谷出生。庆长5年(1600年),忠清之父忠重被加贺井重望(日语:加賀井重望)杀害后,水野氏(日语:水野氏)家督由忠清之兄水野胜成继任,忠清则成为江户幕府将军德川秀忠的家臣。同年爆发的关原之战中,忠清亦有份参战。庆长7年(1602年),忠清获赐上野小幡藩(日语:小幡藩)1万石,成为大名,同年获朝廷任命为从五位下隼人正。庆长10年(1605年),忠清获任命为书院番头,并且兼任奏者番。庆长19年(1614年),大坂冬之阵爆发时,忠清留守于冈山砦的秀忠本阵,而在元和元年(1615年)爆发的大坂夏之阵则击败大野治房,主下大功,但是由于与青山忠俊和高木正成(日语:高木正成)等人争功,而被判罚闭门(日语:閉門)。元和2年(1616年),在德川家康死去之前不久,忠清获解除闭门处分,但是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处于谨慎(日语:謹慎)状态。其...
查看全文
忠清北道
地理忠清北道北部接京畿道及江原道,东部接庆尚北道,南部接庆尚北道和全罗北道,西部与忠清南道接壤。历史995年设中原道1106年改称忠清道1896年忠清道南北分治,改称忠清北道。1908年道政府由忠州迁址清州1946年清州邑升级为府1949年清州府升级为市1956年忠州邑升级为市1980年堤川邑升级为市2014年7月1日清州市通合行政区划市郡庆典每年9月召开忠州世界武术庆典,20多个国家的武术界人士参加。教育忠北国立大学
查看全文
忠清南道
地理忠清南道西面于黄海,北接京畿道,南接全罗北道,东接忠清北道。历史995年设中原道1106年改称忠清道1896年忠清道南北分治,改称忠清南道。1932年道政府由公州迁址大田。1978年10月7日,洪城郡发生过五级左右的地震,是为洪城地震,虽然无人伤亡却在当时造成该郡近2840多栋房屋不同程度的毁损,损失金额达到三亿美金,是韩国自朝鲜战争后遇到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1989年大田市离开忠清南道的管理,为大田直辖市(现为大田广域市)。2012年12月,道政府从大田迁到洪城郡内浦新都市。行政区划市部鸡龙市公州市论山市保宁市瑞山市牙山市天安市唐津市郡部锦山郡扶余郡舒川郡礼山郡青阳郡泰安郡洪城郡坐标:36°30′N126°45′E/36.500°N126.750°E/36.500;126.750
查看全文
忠清道
沿革1356年设道。道名由忠州(충주)和清州(청주)合成。1895年,朝鲜行二十三府制。本道被分为三府,即东部的忠州府、西南部的洪州府(홍주부)和中部的公州府。翌年即废,公州府西部和洪州府合并为忠清南道,忠州府、公州府东部合并为忠清北道。两道目前皆为韩国所辖。地理本道传统上称为湖西。东为江原道、庆尚道,西为黄海,南为全罗道,北为京畿道。地势东高西低。主要城市有忠州、清州、公州、大田、天安等。
查看全文
忠清北道相关标签
18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忠清北道
家族谱大览
户籍 忠清南道恩真贤 文件5
忠清南道恩真炫道光5年(1825) 户口韩国忠清南道文书5 顺创造,恩真贤是真面论山君 Anal 4 of 21*
浏览:0
何元升家族谱:作大开太学明德,国选英贤定安邦,朝廷文武齐全美,仁义礼智信忠良。何元升老祖宗生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龙潭坪镇古罗界村大红枣树下,他生有五子两女,长子何作文,次子何作明,三子何作正,四子何作仁,五子何作晟,两女名字不清楚,他们出生在战乱时期,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无法生存,只好选择离家出走,寻找生存之道,后来长子何作文住在陕西省,次子何作明住在湖北省,三子何作正留守湖南老家张家界,四子何作仁,五子何作晟以及两女至今下落不明,次子何作明的子孙后代同三子何作正的子孙后代现已团聚,听说五子何作晟没有后代,在这作明作正的子孙后代们是多么的希望长子何作文与四子何作仁的后裔们早日认祖归宗,落叶归根。建族谱人何元升之后裔三子何作正后代子孙之中第九代子孙何选于,联系人:何选于,联系电话18890690985.
何元升家族谱:作大开太学明德,国选英贤定安邦,朝廷文武齐全美,仁义礼智信忠良。何元升老祖宗生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龙潭坪镇古罗界村大红枣树下,他生有五子两女,长子何作文,次子何作明,三子何作正,四子何作仁,五子何作晟,两女名字不清楚,他们出生在战乱时期,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无法生存,只好选择离家出走,寻找生存之道,后来长子何作文住在陕西省,次子何作明住在湖北省,三子何作正留守湖南老家张家界,四子何作仁,五子何作晟以及两女至今下落不明,次子何作明的子孙后代同三子何作正的子孙后代现已团聚,听说五子何作晟没有后代,在这作明作正的子孙后代们是多么的希望长子何作文与四子何作仁的后裔们早日认祖归宗,落叶归根。建族谱人何元升之后裔三子何作正后代子孙之中第九代子孙何选于,联系人:何选于,联系电话18890690985.
浏览:0
李公道氏族通讯录
原书: [台湾 : 编者], 民国92[2003]. 1册 : 世系表. 始祖(一世) : (清) 李道. 于乾隆间自福建泉州j入台开基. 派祖(3世) : 李姜. 下有二子 : 李怨 ; 李车. 怨公下四房 : 李剪 ; 李字 ; 李述 ; 李踏. 车公下三房 : 李成 ; 李益 ; 李春. 散居地 : 台湾各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通讯录中包括家族成员姓名, 出生年月日, 服务单位, 职称, 通讯地址, 电话号码等资料.
浏览:0
北塘洪氏宗谱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82年重修.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4 (行略,祀产). 外纪ㄧ世祖 : (唐) 洪斌卿. 陕西凤翔人. 周广顺元年以功迁肃州. 内纪一世祖 : (唐) 洪经纶,字景福. 为婺源官源始祖. 光州始迁祖 : (宋) 洪子隆. 经纶公6世孙. 迁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 黄邑始迁祖(1世) : (宋) 洪敦,字世勤,讳兴凡. 斌卿公7世孙. 原籍丹阳,后居黄邑之长泾. 其子应鲸公为老大房祖. 迁闽始祖(8世) : (宋元之际) 洪远治. 为经纶公19世孙. 由光州固始县迁闽泉之永春州. 应鲸公下派祖(9世) : (宋) 洪道茂,字可源 ; 洪道英,字可从. 远治公下派祖(16世) : (明) 洪志贯(居永春州) ; 洪志平(居华垟蕉坑) ; 洪志文(居鼎邑董江) ; 洪志忠,讳平川,字学禹(住平邑西程) ; 洪志质(住华垟楼下). 志忠公下房祖(20世) : (清) 洪元荣,字朝实. 迁居至沙埠头. 为沙埠头始祖. 道茂公下房祖(25世) : (清) 洪允星(东山房) ; 洪允鉴(北塘房). 注 : 此谱主要记载道茂公, 及元荣公后裔资料. 字行(10世起) : 之茂择子孟 仲季汝德初 叔以光允 维宗用昌芳 秀国兴邦发 其祥公永世. 新增名行: 民生富强 振兴中华.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乐邑北塘洪氏宗谱. 散居地: 浙江省黄巌县, 乐清县, 及福建省永春县等地.
浏览:0
湖北仙桃胡姓通谱 [4卷,首1卷]
原书: [湖北仙桃 : 胡姓通谱联宗合纂委员会], 2008年.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满公,谥胡. 子孙以谥为姓. 始祖(一世) : (唐) 胡钲孺,字国英,号宏正. 珣公之子. 满公81世孙. 派祖(29世) : (明) 胡经资,号樵隐 ; 胡经义 ; 胡经道. 仙桃新字派 : 宛丘立伟业 安定富贵昌 贤良传忠恕 文理敬容庄 孝友敦信睦 仁慈正伦常 俭让崇宽厚 谦恭茂泰方 聪明通睿智 纯粹焕奇光 法纪治家国 和谐德裕彰 弘毅庶殷实 振兴发荣康 恺惠成蕃秀 英华永庆襄. 散居地 : 湖北省仙桃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陇西郡乐清李氏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乐成潭头李氏族谱编修研讨会, 2008年重修.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鼻祖 : 李伯清. 居江西广信府贵溪县辛安里. 乐清始祖(1世) : (元) 李光,字彦明,号贵溪. 伯清公3世孙. 始迁乐清县乐成镇银溪潭头. 光公生二子(2世) : 李毅,号渊浩(老大房) ; 李木(老二房). 毅公下分三房(3世) : 李怀璇,字拱周(小大房) ; 李怀玑,字拱璇,号坦庵(小二房,石马派) ; 李怀川,字拱渊,号静庵(小三房). 木公下支祖(5世) : 李麟,号武章 ; 李凤,号素斋 ; 李龙,号西峰 ; 李鹏. 小大房下二支(5世) : 李伦,字时叙,号审斋(派衍木山下,凰岙,瓯北,乐成等地) ; 李倜,号云轩(派衍芙蓉,虹桥 乌石,横山,乐成,坟庵等地). 小三房下支祖(5世) : 李份,号懒庵 ; 李佐,号守分 ; 李值,号直庵(上金垟祖) ; 李备,字用详,号安素 ; 李傚,字时宪,号文峰 ; 李儋,号敬愚 ; 李俽,字承忠 ; 李俸,字东甫. 注 : 份公派衍龙泽, 盐盘等地 ; 备公派衍五升斗, 乐成, 东门, 翁垟, 高桥等地 ; 俽公派衍白溪, 田东等地. 凰岙祖(8世) : 李守岩,号始谷. 伦公之后. 虹川一世祖 : (元明之际) 李明岳,字引峰. 居玉环岭下,因洪武兵燹转徙高垟. 生二子 : 李知音(居高田) ; 李知雅,字瞻山(居塘垟山根). 知雅公三传分三房(5世) : 李大源(大房,止) ; (明) 李大清,号少泉,居庄外(次房) ; 李大流,号三泉(三房). 子孙析置虹桥,横山,上滕等地. 行第(8-37世) : 守大应君国 敷锡士文家 隆安方振启 万世庆承昌 敦厚传忠本 存仁定显扬. 表第 : 崇景贻从志 元思兆普存 秉正昭天叙 公侯宠帝邦.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及书脊题 : 乐清潭头李氏宗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