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营山县

营山县

营山县在中国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隶属四川省南充市,是南充的东大门和交通次枢纽,与蓬安、仪陇、平昌、渠县四县接壤,有着东出达州通湖北,南向广安达重庆,西至南充进成都,北上巴中望秦川的地理位置。自唐至今已有1400余年置县历史,全县国土总面积1635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办,53个乡镇。全县总人口97万,县城常住人口23.8万,政府驻地绥安街道。

营山县是成渝南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支点和成渝城市群重要节点,是南充、广安、达州、巴中四个地级城市经济辐射的腹心重镇,是南充确立率先建成大城市的三个县市之一,是南充融入重庆发展的桥头堡。营山火车站客流量位居全国县级站第七位。一铁路四高速、一国道四省道、一环线五通道的交通骨架。2016年,营山县全年实现GDP15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9亿元。

2013年,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首个开行始发动车的县级城市。2016年,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首个建成一环路的县级城市。2005-2...

营山县简介资料
31°04′36″N 106°33′50″E
营山县相关文献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李庠
李庠(247-301)西晋流民首领。字玄序,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李特三弟。初仕郡督邮、主薄,后拜中军骑督。元康间,秦雍连年荒旱,略阳、天水等郡大量流民避难于梁、益,流徙途中,他深得人心,被流民推为领袖。益州刺史赵廞欲利用流民力量割据四川,表其为威寇将军,封阳泉亭侯,后又忌其“饶勇、得众心”,将其子侄十余人杀害,促使李特、李流起义。晋书·李庠传李庠,字玄序,特第三弟也。少以烈气闻。仕郡督邮、主簿,皆有当官之称。元康四年,察孝廉,不就。后以善骑射,举良将,亦不就。州以庠才兼文武,举秀异,固以疾辞。州郡不听,以其名上闻,中护军切征,不得已而应之,拜中军骑督。弓马便捷,膂力过人,时论方之文鸯。以洛阳方乱,称疾去官。性在任侠,好济人之难,州党争附之。与六郡流人避难梁、益,道路有饥病者,庠常营护隐恤,振施穷乏,大收众心。至蜀,赵廞深器之,与论兵法,无不称善,每谓所亲曰:“李玄序盖亦一时之关、...
查看全文
四川-南充-营山县李特
李特(?-303),字玄休,略阳(今秦安县东人)。年轻时在州郡做官,雄武善骑射,沈毅有大度。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再加连年大饥,略阳、天水等6郡流民10余万人经汉中入蜀求食,李特也是流民之一。到达汉中后,朝廷强迫流民限期归还本乡,并且在归路上设关,夺流民的财物。李特屡次为流民请求放宽期限,流民感激而推举李特为首领,于永宁元年(301)在绵竹(今四川绵竹县)聚众2万,请示益州刺史罗尚延期到秋后再还乡。罗尚率兵3万袭击,被埋伏的流民猛烈还击,晋军大败。于是六郡人推李特为主,行镇北大将军,其弟李流为行镇东将军,并决定攻取广汉(今四川广汉县)。随后,又向成都进攻。晋朝廷派几路军队进攻李特。李特部署兵力,分头抵战,-多日,使各路晋军都遭到失败。晋惠帝太安元年(302),李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大将军、大都督,改年号建初,在境内进行赦免。李特还在毗桥部署兵力,向成都进...
查看全文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易周
易周[籍贯营山县人[朝代清朝[主要著作[小传幼勤学善思。乾隆九年(1744)举人。十三年(1748)进士。签发湖北,授竹山县知县。乾隆二十七年(1762)调贵州绥阳知县。为人诚朴恭谨,勤于民事,多善政。著有《清水诗集》行世。《四川通志》、《营山县志》有传。
查看全文
营山县
历史周朝属巴国,秦朝属巴郡,汉朝属巴西郡宕渠县;南朝梁置安固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朗池县,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为营山县。行政区划营山县辖1个街道:绥安街道。20个镇:朗池镇、渌井镇、东升镇、骆市镇、黄渡镇、小桥镇、灵鹫镇、老林镇、木桠镇、消水镇、双流镇、绿水镇、三兴镇、蓼叶镇、新店镇、回龙镇、星火镇、西桥镇、城南镇、济川镇。33个乡:茶盘乡、双溪乡、带河乡、四喜乡、玲珑乡、涌泉乡、木顶乡、清源乡、龙伏乡、双林乡、明德乡、普岭乡、三元乡、太蓬乡、柏林乡、孔雀乡、合兴乡、六合乡、悦中乡、高码乡、安固乡、大庙乡、通天乡、安化乡、法堂乡、增产乡、丰产乡、清水乡、青山乡、福源乡、柏坪乡、七涧乡、凉风乡。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地处嘉陵江与渠江流域之间。东南与渠县接壤,西南与蓬安县相邻,北与仪陇县相依,东北与平昌县相连。全县面积1633平方千米。地形地势北高南低,略向东倾斜,从北到...
查看全文
四川省营山县、渠县全氏
目前,在四川省营山县四喜乡全家坪,渠县建国乡、龙凤乡等生活着一支全氏分支,从地理位置上看,虽属2县,但三地相隔比较近。营山县四喜乡全家坪为该支全氏“湖广填四川”时入川后最先落脚点,后又有后裔先后迁徙渠县建国乡、龙凤乡等地。关于这支全氏的起源,有2种说法,未获确证。一说来自湖南省湘潭高街影(查无此地,“影”是何意待解释)。另一说法,来自湖北省,该说法乃先辈口口相传,未作详细考证。据传,本分支全姓祖先,婚配陈氏,共生8子,其4子随父全姓,另4子随母陈姓。故在当地有全、陈乃本家之说。全姓4子后人,散落于营山县、渠县等附近各地。原营山县四喜乡全家坪有全氏祠堂,供奉有祖先牌位,供后辈祭祀瞻仰祖先德乾,但毁于新中国建设。全氏字辈四川省营山县四喜乡全家坪,渠县建国乡、龙凤乡这一全氏分支,字辈未统一,各房派、小分支自立字辈。营山县四喜乡全家坪全氏字辈:映向山自然,万清正明洪,家丰福俊杰,学识仁体忠。(二十...
查看全文
营山县相关标签
四川省县份
南充区县市
营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