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中国古代银质钱币

中国古代银质钱币

中国古代银质钱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熔铸形式、成色与重量,各朝各代均无全国统一的规范,按照各地的习惯和需要进行熔铸。此类银质钱币在在使用时,需要鉴定成色并称重,以确定其价值后,再行交易、使用。

明清以后,称一两银子为一金,百两则百金。在衡量价值时,一般就以称重时使用的古代质量单位“两”(约合今日37.75公克)为银质钱币的单位,因此银质钱币也称银两,银两也属于秤量货币。

中国古代银质钱币相关文献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容广阔,近年来,茶文化、酒文化等成为我们关注的热门,而有一个
查看全文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容广阔,近年来,茶文化、酒文化等成为我们关注的热门,而有一个
查看全文
钱币学
资料来源
查看全文
中国古代银质钱币
历史目前考古学者挖掘出的最早的中国古代银质钱币,来自战国时期的楚国。最早出见于官方文献的法定银质钱币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造的白金三品,材质为银锡合金,色纯白。白金三品分三种:重8两的圆形龙币(称为“白选”)、重6两的方形马币和重4两的椭圆形龟币,分别值四铢半两铜钱3000、500和300文。魏晋至隋朝的银质钱币形式主要为银铤和银饼,此时银质钱币还未进入大量的流通。直到唐朝末期和五代,白银已经比黄金更加普遍。在宋朝,白银已经具有了部分的法偿资格和浓厚的货币性。宋初时白银还曾被允许暂时代替铜钱用于纳税。银质钱币真正成为流通货币是在元朝。宋元时期银质钱币的形式以扁平的锭为主。虽然明太祖洪武三十年当局“禁民人用金银”,但这阻止不了民间对金银使用的需求。明英宗即位,正统元年(1436年)颁布官方命令,税收一律以银缴纳,如此就等于开放私人公开使用白银,使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
查看全文
钱币
中国的钱币贝币铸币布币空首布平首布刀币圆钱半两五铢五分钱交子元宝机制币参见硬币
查看全文
中国古代银质钱币相关标签
中国古代货币
家族谱大览
2.钱氏族谱, 2, 下, 1368–2012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钱氏族谱 [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3[1934]. 合1册 : 世系表. 昆明始迁祖 : (明) 钱铸. 散居地 : 云南省昆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1.润州南朱钱氏族谱 [10卷]
南朱始迁祖 : 钱立业字有成(明) 散居地 : 江苏省镇江县丹阳县等地 板心题 : 钱氏家乘
浏览:100
1.吴越钱氏京江分支宗谱 [16卷,首4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万芝堂, 民国10[1921].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不得复制. 江东始祖 : (汉) 钱让,字德高. 镇江始迁祖 : (宋) 钱伯乙,字天序. 散居地 : 江苏省镇江县等地.
浏览:100
钱氏族谱 [13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彭城堂, 清光绪34[1908]. 16册 : 世系表. 迁湘始祖 : (元) 钱柽,原名圣,字宏道,号鼎山,行六. 由豫章入楚,居潭洲. 派祖 : (明) 钱福,字思傐. 柽公之子.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大房祖 : (明) 钱士旦,字心彣 ; 钱仲祖,字学彣(上湘支祖) ; 钱叔翰,字墨林,号西园. 原班序 : 广诒彰世序 永锡茂宗支 绳武昭垂日 人文蔚起期. 新增班序 : 景仰先贤德 鸿基耀楚湘 诗书传后代 克绍振纲常.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 及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钱氏五修族谱.
浏览:0
吴越钱氏京江分支宗谱 [16卷,首4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万芝堂, 民国10[1921].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不得复制. 江东始祖 : (汉) 钱让,字德高. 镇江始迁祖 : (宋) 钱伯乙,字天序. 散居地 : 江苏省镇江县等地.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