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远山家谱

远山家谱

要约: 仙台藩伊达家着座远山家の略谱。先祖は因幡亲义(伊达家十七世正宗の时)以前の家系。出自は未详。 Tōyama family genealogy. 中: 田边希文撰 伊达世臣家谱记 pt. 127 of 146.
远山家谱简介资料
田边希文撰 伊达世臣家谱记 pt. 127 of 146
远山家谱相关文献
萧远山的儿子是谁?萧远山的儿子萧峰个人简介
萧远山的儿子是谁?萧远山的儿子萧峰个人简介,萧峰(1060-1093),原名乔峰,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男主角。萧峰
查看全文
远山景任
生平美浓远山氏的总领岩村远山家的当主。娶了信长的叔母而与织田信长结成亲戚关系,迎信长的儿子御坊丸(后来的织田胜长)为养子来继嗣。元龟3年(1572年),被以上洛为目标的武田信玄的部将秋山信友领军攻入东美浓时,景任与远山景行、远山友忠等人向德川氏邀请援军并与武田军对峙,在上村发生激烈冲突(上村合战)并败北,于是退回岩村城。之后开始笼城而抵抗秋山势,但是在元龟3年(1572年)12月3日于城中病死(还有在上村合战受伤而在36歳时死去的说法)。而同一时间,被信长派遣来的援军(织田信广、河尻秀隆等)被信友的伏兵击败而撤退。因此,在城主的死亡和援军败走而令到城兵士气低下的情况下,景任的妻子成为信友的妻子并降伏。死后,美浓远山氏惣领家的岩村远山氏血统断绝。相关条目远山氏
查看全文
萧远山
概述萧远山在故事中贯穿全文,武功之高,委实令人骇怖万分,难以想像……萧远山属契丹后族中人,自幼随汉人师父习武,武功属辽国第一,是辽周皇后属珊大帐的亲军总教头,并且很得萧太后的赏识,受辽国太后信任,任属珊军总教头。萧远山致力于宋辽睦邻修好,每每劝阻辽道宗用兵动武,深得宋辽两国士民的爱戴。萧远山带妻子回雁门关省亲时,却遭到被姑苏慕容氏慕容博陷害、引致中原二十一名武林高手的埋伏与围杀,萧远山以一己之力大败率领群雄的少林派掌门人“伏虎罗汉”玄慈方丈(带头大哥)与丐帮帮主“剑髯”汪剑通,并杀死“万胜刀”王维义,“地绝剑”黄山鹤云道长、山西大同府“铁塔”方大雄和江西“杜氏三雄”等十七名武林高手。书中一述:“二十一人齐上,敌人却只有一个。那辽人双臂斜兜,不知用什么擒拿手法,便夺到了我们两位兄弟的兵刃,跟着一刺一劈,当场杀了二人。他有时从马背上飞纵而下,有时又跃回马背,兔起鹘落,行如鬼魅。不错,他真如是个...
查看全文
远山纲景
生平天文2年(1533年),因为父亲直景死去而继任家督并承继江户城城代的身份。而江户城代由3个人担任,本丸是富永氏、三之丸是太田氏,远山氏是负责二之丸。因此本丸的富永被认为是地位最高的城代,但是在根据同时代的资料(宗牧的记述),远山氏才是最高级的城代。在天文13年(1544年)邀请连歌师宗牧参加连歌会。当时关东只有田舍,相当远离所谓的文化中心地京。由举行连歌会的行动来看,纲景应该是十分有教养,而不断邀请连歌师则表示纲景在北条家中有一定地位。还有在永禄元年(1558年)古河公方足利义氏访问小田原城时,北条氏的5位宿老松田盛秀(宪秀之父)、纲景、笠原纲信、清水康英、石卷家贞拜见了义氏。而在这段期间亦被赐予江户城东侧的葛西城。永禄7年(1564年),同样是江户城代的女婿太田康资离反。被上杉谦信邀请救援太田氏的里见氏出兵而引发第二次国府台合战。没有看穿女婿会离反的纲景与同样有江户城代地位的富永直胜...
查看全文
远山正瑛
生平生于山梨县,京都大学农学系毕业,曾任鸟取大学农学系教授,1935年留学中国,研究农耕文化和植物生态。荣誉获联合国人类奖、内蒙古骏马奖和“中日友好使者”称号。远山正瑛逝世后,日本友人为其修建了远山正瑛纪念馆。参考资料^治沙老人远山正瑛纪念馆.[2008年10月24日].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遂平县远氏家谱, 1, 1320–1881
收藏者: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遂平县远氏家谱, 1, 1372-1925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陈氏家谱
宁远县中和陈家洞村陈氏族谱,陈家洞村位于湖南永州市宁远西洞,临近中和圩。以下为陈家洞村礼赞:陈家洞村位于宁远县中和镇南面,距镇上仅一公里之遥,先辈因这里地形酷似一只跃跃欲飞的凤凰而称凤凰堂,寓意吉祥昌盛!站在村中放眼四望,这一区域又四面环山,中有一山谷盆地,周高中低,如一天洞,朝天而开,落地成洞,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村人在这里居住,以洞名村,称为陈家洞! 陈氏家族从周武王封舜三十六代孙妫满于陈而得陈姓后发展至今,已成为一巍巍大族,百家姓中排名第五!本村始祖太初公见此地“林深山秀石奇泉清洞壑”于是在此开山辟地择址建村,开拓经营!后子孙戮力同心,勤勉上过,规模声势不断壮大。本村布形狭长,犹如谷底长龙在卧,村中佳木点缀,郁郁葱葱,房舍隐隐可见,星布其中。三面稻田围绕,村子居中,所处地势稍高,北有水库,一茶树坡东西而卧,与村子隔池而望,可为村庄挡风辟寒。东北处斜卧一松岭,属后龙山,于尾相接,如龙尾轻摆!东西两条小河将村庄轻轻怀抱,合流于村南。村有泉井四处,东西各一,南设两眼,四个泉眼如四龙吐珠,泉水稳健,清澈沁凉,入口甘甜,出利灌溉!南部二泉共养一池,小池呈半月形,称为月台,与村南宗祠同时而建,与狭长村形相对,形成长空汲水之势。这样,便形成了四泉如龙拱卫,二池南北合抱的胜地佳村!加上村北越过小茶坡到过川岩庙,更缀有一小巧秀丽的砠石山,更是使村庄平添风致!山上青石如砌,草木葱茏,鸟声清悦。山中有一石洞,洞分上下二层。里面狮栩栩如生,石孔雀艳丽斑斓,水波鱼鳞灼灼生光,石桌石椅天成,如此这般,煞是绮丽。山下凉泉蜿蜒涓涓,清幽温婉,与山林相配,宛如俊逸少年旁一世外仙姝。 山顶沐风,放眼长眺,左有磨石湾、天鹅塘一脉远山依依,右有䁘头岭、云峰山一脉昂首待立,村庄如静卧摇篮中安祥酣睡的婴儿!在看村中新房笋起林立,鳞次栉比:村民生活富足,快乐怡然:田间阡陌大道,人走车行皆便!全村共同资修的水泥路直通村外柏油马路,直达县城不过半小时左右,出行非常便利!如今又逢国家劲起强盛,举国荣昌,本村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快慰啊,这村人相片和睦亲如一家其乐融融的欢洽:美妙啊,这村地气候相宜,山水俱佳,实在是一见钟情的“世外桃源”!阅看种种村中喜人景象,心中总是对先辈的艰难开创精神感念非常,也燃起任重而道远的担当之情!让我们星为相传,携手展开我们发展的广阔蓝图吧! 新村新貌 (太初公派下二十世后裔国琳巽稿) 古往今来,陈氏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村庄风景秀丽,田土肥沃。由于田土宽广,我新陈家就从老陈家迁移过来居住。也就是现在的新陈家洞村。 我村也和老村一样村庄秀丽,人丁兴旺。村庄坐西向东。东面是我祖辈同居的老村,只隔一个小洞:南面与周家邻村世代同居,两村只隔一条小路:西面的后龙山有四季郁郁葱葱的树木,特别是那高大的松树枝叶茂盛,厚厚的松针象一片片绿云。 春天到来,云里雾里如临仙境,一年四季鸟语花香,夏天树林里的各种昆虫鸟儿的叫声象位音乐家用琴奏一曲优美的歌声,金秋时节,枫叶片片火红象是春天盛开的朵朵鲜花,让人心醉,冬天雪景迷人,冰雪挂上树枝上太阳出来发出冷冷的银光耀眼夺目。仁江的流水从宝峰山的山脚下围绕我村后良田,往南依依不舍的慢慢流去。花季时节,片片落花随流水飘去,真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村门前的水泥路向北方一直通往繁华的中和市场,公路两旁是肥沃的田土、茶山、重重叠叠的大石砠。过去几户水砖瓦房居住的前辈,通过历史的转化、党的政策开放,家家户户新建了高楼大厦。由原来的十几户人家变成了人丁兴旺、繁荣昌盛的几百人的大村庄。 我村人才辈出,村貌焕然一新,在不久的将来相信我村会更加欣欣向荣、万象更新。 太初公派下二十世后裔国琳撰稿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中和镇(宁远西洞)陈家洞村 (老陈家洞、新陈家洞、湾子里陈家三家联合复修族谱) 新老辈字对照表
浏览:0
马街山家谱
马街山家谱
距时间推断,先代应为外地随迁入本村,根据陆良地理及历史发展情况,具体因时间限制无法考究,云南缺有岳家湾,且部分与史实相符合,不排除为岳飞后人易姓之,烈山、叔山冉。山氏的姓源久远,至少也有3000年的历史,且来源不一。根据《风俗通》上记载说,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望族出于河内,此支山姓奉烈山为山姓的得姓始祖。 又春秋时楚国有个高官叫叔山冉,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山”字为姓,世代相传。叔山冉的后代中也有以“冉”为姓的,所以叔山姓和冉姓,有同一个始祖。此支山姓恭叔山冉为山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起源 源流一 出自姜姓,为烈山(又作列山)氏之后。据《风俗通》上记载说:“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相传,炎帝为上古时姜姓部族的首领,是少典娶有𫊸氏女而生,原居于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炎帝出生于烈山,故号烈山氏。他的后代有的就用“山”作为姓氏。望族出于河内。[1] 源流二 出自以官为姓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代有山务之官,掌管山林,后代以官为氏。周代掌管山林开发管理的官员叫山师,也有称山虞的。有人世袭山师,子孙便姓山,称为山氏。 源流三 出自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期楚国有个高官叫叔山冉,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叔山”的山字为姓,世代相传。 源流四 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古代有复姓吐难氏,北魏时改为山氏。 源流五 出自回族。回族中的山姓,早期见于元朝官员山僧(晋宁路总管),其先祖为康里人,显然是入关后才使用的山姓。现今山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宁夏。 源流六 出自岳飞后人,岳飞家人为逃避被追杀,故而改名换姓,于是就有后来的山姓和丘姓。 迁徙分布 山东省 朝城山氏。“朝城山氏”,自宋朝中叶自河南迁居山东朝城(今山东省莘县董杜庄镇山堂),奉元朝大德三年状元山琮为始祖。族谱记载“吾山氏为古烈山氏之后,一云周有山务之官,掌山林以官为氏。然迄商周以至汉魏历二千五百余年祖宗名字俱无所考。 及传至晋始有吾涛祖、简祖、遐祖相继名诸简册。涛祖时称“竹林七贤”之一,里居河南。厥后阅一千二百余年而之宋有行章祖、说祖、悰祖、褥环祖相继见于列传,而里居世系亦漠然不可考。 又历七百余年而之元,吾琮祖自河内卜居鲁西朝城,二世大青祖因镇守汶阳复由朝城分居于汶上,今之嘉祥县山家营一支即后裔也。 再历一百二十年,廼(建字走之)至明朝时琮祖已传六世,镇祖卜居于齐东黄县,由是西系尊琮祖为始祖,而东系尊镇祖为始祖,各有族谱可据”。(黄县即龙口市) “吾族冀州一支亦是吏部巨源公之苗裔也。在明朝永乐年间有讳云者字忠毅,征交趾佩征南将军印,用兵如神,晋封侯爵。至今有十余家或相往来。然家谱无存,尚未详悉世系焉(嘉祥山氏族谱)。 临邑县有山姓者十余家,在商河临邑交界居住书香传家。(原载黄县家乘朱笔眉批) 苏州虎丘附近有山家坞住山姓者不少。 辽宁省新民有山家窝铺世居山姓五百余户。 于光绪三十年间,山福全同父贸易行走河南省泌阳县境,名山赵岗。在同仁堂药铺与山道魁相会,又与山庄的山道学常有来往,该庄百余户字纲相同就是四支山震祖一支。” (以上载于嘉祥《山氏族谱》) 山东聊城市莘县董杜庄乡山堂(古称朝城)、 山东济宁市嘉详县马村镇山营(近万人) 、 山东龙口诸由观镇唐格庄村、山东郓城县李集乡山家庄(约500人) (以上四支本系同源,于宋中叶由河南迁到山东朝城即今山东莘县一带.尊元朝大德三年状元山琮为始祖,山琮字秀石,据朝城山氏族谱记载,其父辈兄弟七人、山琮兄弟六人、有五个儿子.子侄辈当时有文爵者八人、武将九人甚为显赫.但经过元末明初的战火家道中落.行辈字纲为:"作福军长显(要)相传本好松登朝培元化建统永承宗",其中"作"字为第二十世。山琮长子山大青为嘉详山家营始祖,琮祖五世孙山政迁于郓城县,其子孙形成今山家庄,后山政的长兄山行的后代有一支也来山家庄居住。琮祖六世孙山镇迁山东省龙口县诸由观镇,是为龙口山氏始祖) 山东临沂、山东日照、山东东营市、青岛市的胶南市泊里镇有山家村,在青岛市区也有山姓市民。 河南省 新野 洛阳 开封 南阳 四川省 邛莱市火井镇山家营村(人口约有八九百人)、山家村;广元县苍溪约1000---2000人(明末清初由河南咯阳迁入 字派分为:龙应秀玉 思有毓资 凤中万清永生华之 至今已经有21代) ;四川南部县伏虎区柳驿乡灯台嘴村,有大约500人(字排是:龙应秀芝,载林朝锺,现华云仁,永正文峰,至今有21代) 成都等地(山姓在四川的很多地方还有分布:四川三台县、名山县、天全县、泸定县、眉山市、都江堰市、温江区等地) 青海省 山姓在明朝初期从南京竹丝巷迁入,现分布在湟中县、贵德县、西宁市、平安县、格尔木市、兴海县、共和县、海北州等地,其中湟中县分布最广,人口最多,青海其他地区的山姓人大多从湟中县分散出去的,也有分散到新疆自治区的。青海湟中县又有三个山姓分布区,分别为公牙、王关和海地沟,人口约万人。 上海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有本书叫做《上海姓氏寻根》,记录1997年上海社科院一项研究中提到山氏在上海姓氏中排283位吧,约1600余人。 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南京、无锡、盐城,浙江:杭州、温州,云南:昆明、文山,陕西:咸阳、户县亦有发布。 甘肃省 陕西西安市户县梧村、东街。在梧村有式碑记载。 徽县伏镇山家庄村和前进村,聚居着山姓之人,是当地的大姓。 广东 广州、深圳、韶关 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汉高帝时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相当今河南省武陟一带。 堂号 浑璞堂:晋时山涛,竹林七贤之一。曾在赵国任丞相,入晋后为吏部尚书。他在朝中清廉俭约,刚正无私,选拔人才都是当时俊杰。他曾经谏议“州郡的武备不能减”,皇帝称为“天下名言”。王戎称赞他是“浑金(浑好似全的意思,浑金是赤金)璞玉(没有经过雕琢的玉)”。 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望出河内; 姓启烈山。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山姓的望族为河内郡。下联典指山姓的得姓始祖为烈山。 七言通用联 一门父子皆良将; 在展祖孙尽显官。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都督佥事山青及其子右都督同知山云,都是当时有名有良将。山青,徐州人,博古通今,沉毅勇猛,多次立战功,朱元璋特授他为燕山左卫百户,任都督佥事。山云,沉毅多智略,用兵如神,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参战数十次,每战必胜,使边防绥靖,百姓安居。下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其子山简为官至尚书左射,其孙山遐为车阳太守,都是当时著名官吏。 广道大师传名远; 竹林七贤享誉高。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高僧山康,十五岁学佛,遍游四方。相传,他方游睦州时,人们曾看见佛从他口中出来。后赐号广道大师。下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怀县人,为“竹林七贤”之一。他虽居高官荣贵,却贞慎俭约,俸禄薪水,散于邻里,时人谓为“璞玉浑金”。 八言以上通用联 宏宫崇轩,铭留八字; 浑金璞玉,品重七贤。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山玄卿,曾为新宫作铭:“新宫宏宏,崇轩𪩘𪩘。”下联典指西晋河内怀县人山涛,字巨源,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隐居不出,人称“竹林七贤”。晋初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他身居高位而生活俭约,所得俸禄、赏赐,往往送亲朋故旧。王戎曾说他“璞玉浑金,人莫知其器。” 甄拔贤才,共仰山公启事; 优游宴饮,常醉夕氏家池。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武帝时他任尚书之职,凡甄拔人物,各有题目,称“山公启事”。下联典指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之子山季伦。 竹社清风,仰于京洛; 习池春暖,迎玉树于高阳。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事典。下联典指山涛幼子山简,字季伦,历官太子舍人、尚书左仆射、征南将军等。每游习家园池,在池上置酒,往往喝得大醉,命名为“高阳池”。 祠堂匾联 瞻仰祠堂尊严祖功宗德春祀秋?遵万古圣贤礼乐 且喜孙支蕃衍左昭右穆修竹芳兰序一家世代源流 岁次壬寅仲春 山氏黄县阖族侄孙沐浴拜献 黄县十九世孙世淳题词 黄县二十一世孙昌庭字之南书丹 元朝状元府,明代进士家。 山东嘉祥马村镇山营山氏祠堂 姓氏名望 山涛(205─283):字巨源,晋代吏部尚书。为"竹林七贤"之一。 山简(公元253—312年):字季伦。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乃著名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子。 山琮:《隋书》记载,曾作《老子传》一部,名字与元朝山琮相同。 山康:唐代高僧,十五岁学佛,遍游四方。相传,他云游睦州时,人们曾看见佛从他口中出来,后赐号广道大师。 山行章:保眉州无罗城等处功绩显著。 山说:登科。 山悰:桂阳王铄侍读。 山褥环:领军畅当骁将。 山琮:大德三年状元,山东朝城山姓始祖。 山锡之:苏州人洪武初知县事改创县治及学舍公宇焕然一新至今赖焉。 山青:徐州人涉古今知大义沉毅有勇略为燕山护卫百户永乐初以靖难功累官右军都督佥事。 山云:徐州人永乐中以指挥从征累功升都督佥事宣德正统元年平蛮将军镇广西累官都督同知卒赠怀远伯谥忠毅。云沉毅不泄用兵如神廉正自持淡然儒素甘苦与卒共之监战人皆出死力及其卒也广西之人皆为立祠岁时祭之。 山秀:仁和人正统中仕睢阳县丞。 山浩:字文渊需阝人天顺中举人敦厚朴茂不尚修饬贫而诵习无间寒暑仕为平阳通判。 山禹:吴县人嘉靖丙午举人任府同知。 山锦霞:陕西西安府人,附生,同治九年选授华州训导(黄县家乘朱笔记载云:现于丁丑春季缙绅载有陕西同州府华州训导系山锦霞西安府方廪生) 山栋、山梁、山青:民国西康省知名乡绅,四川泸定人(山姓树字辈人)。 山仑: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东龙口人(山姓鲁东系第十七世 即广字辈人) 1933年生。 山奇:策划人/ 音乐人/ 制作人/ 导演。江苏无锡人。
浏览:0
满洲中央银行[职员履历及家谱档案资料]
原资料: 写本, 吉林省案馆馆藏档案, 记事止于康德12[1945]. [99]页. 满洲国(1932-1945)为中日八年抗战(1937-1945)前期, 日本在中国境内东北扶植的傀儡国, 听从日本政府的摆布, 其年号有大同1-2[1932-1933], 康德1-12[1934-1945], 为期甚短. 此组家谱资料包括其本人妻子儿女父母等三代之姓名出生日期之纪录及履历表等. 散居地: 中国东北辽宁省河北省吉林省安东省及等全国各地.
浏览:0
郭氏家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7年. 1册(约302页) : 插图, 地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颜亨公下3-11世资料失传. 受姓祖 : 虢叔. 周文王之弟. 封于虢,为虢叔. 传至书公,而始为郭. 始祖 : (明) 郭天明. 原籍山西汾阳人, 寄居山西洪洞后迁至河南滑县. 天明公下七子 : 郭颜威 ; 郭三老 ; 郭颜亨(迁长垣) ; 郭颜良 ; 郭颜宾 ; 郭颜隆 ; 郭八老. 此谱主要记录颜亨公派下后裔资料. 房祖(12世) : 郭鉴 ; 郭万 ; 郭泰. 鉴公下一房 : 郭永贵(下三子 : 郭纯 ; 郭松 ; 郭玉). 万公下一房 : 郭永*(子失传, 下二孙 : 郭大公 ; 郭二公). *为失名. 泰公下一房 : 郭永春(下一子 : 郭全). 字派(19-58世) : 朝清国可昌 世治定崇良 景本从君建 为傅树德康 仁义礼智信 福禄永祯祥 勤俭启乾坤 和平安家邦. 散居地 : 河南省长垣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河南省长垣县小务村郭氏(颜亨公支系)家谱. 书脊题 : 长垣县小务口村郭氏家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