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28[1902]. 4册 : 世系表.
注 : 浦阳,今浙江浦江县.
始迁祖 : (宋) 邵正鸾,字世瑞.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浦阳嵩溪邵氏宗谱相关文献
诸暨《浦阳建溪戴氏宗谱》
诸暨《浦阳建溪戴氏宗谱》,诸暨《浦阳建溪戴氏宗谱》1999年9月28日,笔者从马剑戴关土(1932―)处得
邵氏宗谱录二
邵氏宗谱录二,4027【浙江】馀姚邵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贻编七卷 (清)邵曰濂邵友濂续修 清
邵氏郡洛阳郡
邵氏郡洛阳郡,洛阳郡:以今河南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
嵩阳书院
历史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为佛教场所,因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盛时僧众多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改为道教场所,更名“嵩阳观”。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成为学府,名“嵩阳书院”。与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九江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以后,书院一直是历代学者讲授儒家经典之地。明朝末年,书院毁于兵火。清代重修。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书院教育的千载历史宣告结束。2009年10月,郑州大学设立嵩阳书院,开设国学班。建筑嵩阳书院盛时,除主体院落外,还包括周围广阔地域的多个建筑群,如位于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君子亭,位于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由于各种自然、人为破坏,这些建筑已损毁殆尽。今之嵩阳书院的主题院落基本保持了清代建筑布局
四明章溪邵氏宗谱序
邵氏宗谱原序我邵氏之谱由来久矣自始祖口颍公过江遂家毁於章溪至宋室南迁而谱遂於兵火之际宗谱之失亦久矣。自元及明无复有修谱闻意,噫谱之修也难矣,哉予忝在宗长颇安享而乐甘旨然知宗祖而未知宗祖所自出欲分支派而未知支派所由来甚至视族人如途人者余窃有愧焉本欲重修宗谱恨无过人之见出世之才忽忽者又数年然前日之不修虑在今日而今日之不修其虑正自无穷则以后人之抱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