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复制.
本微卷缩小42倍率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原书: 写本, 嘉庆 17-同治 11[1812-1872]. 4 册: 世系表.
原文以满文书写.
内容 : 记载清代八旗满蒙汉官员王公贵族等世袭谱档(世职 48,69, 110, 165)
正黄旗蒙古世爵世职 (世袭官员谱档)册简介资料
记载清代八旗满蒙汉官员王公贵族等世袭谱档(世职 48,69, 110, 165)
正黄旗蒙古世爵世职 (世袭官员谱档)册相关文献
清异姓封爵及世职
清异姓封爵及世职, 清代除宗室、外藩两套爵位制度外,还有一套适用范围更广,包括满洲、蒙古八旗、汉军
淄博于氏世袭图谱
淄博于氏世袭图谱,淄博于氏世袭图谱中华于氏网2009年3月4日于春友于春友先生提供赤
世袭贵族
起源终身贵族制是结合了英格兰几种不同的制度和相类似的苏格兰、爱尔兰制度而构成的。英格兰伯爵起源于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时期。大约在1014年,英格兰被分成了若干个郡,此举主要为了防御古斯堪的纳维亚人。每个郡都由当地的士绅豪杰领导,他们被称作伯爵。同一个人亦可担任多郡伯爵。当诺曼人征服英格兰之时,他们继续任命伯爵,但并非对所有的郡都是如此。各郡的行政首脑变成了郡行政司法长官(英语:sheriff)。伯爵成了官员,拥有分享郡中的律师费的特权。但伯爵爵位最终成了荣誉,年薪20英镑。就像许多封建职位一样,伯爵可世袭。但国王经常要求伯爵辞职或交还伯爵爵位。通常,英格兰的伯爵少之又少,都是他们领地或是毗连州郡中的富豪。但这取决于现实境况:在斯蒂芬和玛蒂尔达皇后的内战时,九位伯爵在三年内被册封了。征服者威廉和亨利二世并未创立公爵爵位;因为他们自己也只是诺曼底或是阿基坦的公爵。但当英格兰的爱德华三世宣称自己是...
正黄旗
简介正黄旗分为满洲、蒙古、汉军三部分,不另设旗主,由皇帝亲自统帅。正黄旗下的兵丁人口最多,清朝末期,正黄旗下辖92个整佐领、2个半佐领,共三万旗兵,算上家眷总人口约15万人。《光绪会典事例》记载正黄旗佐领名额的比例为:宗室三个、觉罗四个、新满洲四个、蒙古八个半、朝鲜二个、番邦一个、满洲七十个。正黄旗名人满洲额尔德尼明安扬古利索尼索额图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图海铁保布彦泰程砚秋蒙古德楞泰汉军朱国治田文镜参见八旗制度参考文献八旗史话陈泽希:清末北京陆军贵胄学堂
世袭
中国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使社会形成稳固的血缘家庭。世袭制概念在这种社会状态下很容易被普遍群众接受。自汉朝开始,官职不许世袭。虽然现实中官职的授予多集中在现有的士族、官僚家族中,也留有某些世袭的痕迹,但是在法律上的由某个家族世代担任特定职务的制度被废除。从魏晋时代开始,世袭被进一步区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前者的意思是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后者的意思是世袭次数有限、而且每承袭一次,承袭者只能承袭较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从宋朝开始,出现了爵位不能世袭的现象。明朝皇族封爵均世袭罔替,公、侯、伯三等爵亦有可世袭者。清朝世袭罔替的爵位主要为铁帽子王,其余爵位从世袭递降,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辅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参见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