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三九五号·山东省·利津县志补(全)
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三九五号·山东省·利津县志补(全)
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三九五号·山东省·利津县志补(全)相关文献
方志中的族人(十一,龙泉县志)
方志中的族人(十一,龙泉县志),方志中的族人(十一,龙泉县志) 季处宏字德远 顾国诏张世智骞庑4年[1878
方志中的族人(七,青田县志)
方志中的族人(七,青田县志),方志中的族人(七,青田县志) 季申皋(宋朝)神童科有传《青田县志》卷之九 选
山东省-东营-利津县尚 五
尚五(1877—1951)原名尚国科,艺名尚明五、尚笑五,因排行第五,多称“尚五”。利津县盐窝镇东村人。民间评书艺人。自幼聪敏好学,少年读私塾数年,因家境贫寒,14岁辍学。后从名师习说评书。始在当地从艺,继赴惠民、滨县、沾化、无棣等县演说评书。在鲁北一带小有名气,与济南的傅泰臣、济宁的张善仰同为山东评书的代表人物。1928年,因眼疾双目失明,遂落脚济南,在新市场、游艺园等处设馆说书。数年后返回利津。尚五富有民族气节和正义感。1940年,盐窝据点的日伪军,多次邀请乃至恫吓尚五到据点说书,他说:“我决不能丢失民族气节,让后人唾骂!”始终未去。尚五说书,口齿清楚,嗓音圆正,其特点是:善能汲取戏曲手法表演人物;讲古论今,敷衍故事,夹评夹议,情趣横生,尤以针砭豪强污吏堪称入木三分。且注重说书与表演相结合,说到壮阔处像大河磅礴,扣人心弦,说到细微时如溪水潺潺,引人入胜。擅长演唱书目有《说岳》《杨家将》...
山东省-东营-利津县于祚棠
于祚棠(1899—1980)利津县于家村人。治黄功臣,全国劳动模范。幼年随父务农。1921年投身河工,充当汛兵、工班组长、汛目,后升任北六分段第三防守汛汛长。1938年6月,黄河由花园口改道江苏入海,山东河务机构撤销,于祚棠回乡务农。1947年春,黄河复归故道,河工百废待兴,于祚棠加入人民治黄队伍。在利津修防段(初称治河办事处)先后任工程股股员、副股长、工程队队长等职。1949年秋汛中,王庄堤段险情严重,洪水逼岸,堤埽不断出险,急需石料抛护,但全段却只存300立方米石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他凭多年治黄经验,果断决策将万余条麻袋装入红泥3400余立方米抛至河中,代替石料护堤,确保埽坝的安全。垦利一号坝、左家庄两地抢险员工如法仿效,相继化险为夷。汛期过后,渤海行署、山东省河务局授予于祚棠“特等治黄功臣”称号。1950年,苏北潮河决口屡塞不成,应华东水利部的邀请,于祚棠率领工程队赴苏北。他对口...
地方志
历史沿革最早《周礼》有“掌道方志以诏观事”的记载。秦朝以后,方志渐多,《后汉书·西域传》“二汉方志,莫有称焉”。左思《三都赋序》说:“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南北朝以后方志进入发展时期,有《豫章古今记》、《荆州记》、《华阳国记》,皆初具方志规模。隋唐宋时期方志有进一步发展,体例亦日臻完善;著名的总志有隋虞世基《隋区宇图志》、唐李泰《括地志》、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王存《元丰九域志》、欧阳忞《舆地广记》、王象之《舆地记胜》等,著名的地方性方志有宋高似孙《剡录》、宋敏求《长安志》《河南志》、程大昌《雍录》、施谔《淳祐临安志》。明清时期,知府、知县在正式上任之前的准备工作之一,便是找到当地的赋税徭役册和地方志察看,通过县志可了解当地的疆域舆地、人口户丁数、不动产登记、赋税徭役、风俗习惯等。地方志的修志工作为地方长官(知府、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