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三九五号·江苏省·重刊荊溪縣志

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三九五号·江苏省·重刊荊溪縣志

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三九五号·江苏省·重刊荊溪縣志
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三九五号·江苏省·重刊荊溪縣志相关文献
论地方志的功能及其作用
论地方志的功能及其作用,摘要:地方志既是历史佐证资料,也是媒体报道中的背景材料,为科学史、建筑学、民
查看全文
论地方志的功能及其作用
论地方志的功能及其作用,摘要:地方志既是历史佐证资料,也是媒体报道中的背景材料,为科学史、建筑学、民
查看全文
地方志
历史沿革最早《周礼》有“掌道方志以诏观事”的记载。秦朝以后,方志渐多,《后汉书·西域传》“二汉方志,莫有称焉”。左思《三都赋序》说:“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南北朝以后方志进入发展时期,有《豫章古今记》、《荆州记》、《华阳国记》,皆初具方志规模。隋唐宋时期方志有进一步发展,体例亦日臻完善;著名的总志有隋虞世基《隋区宇图志》、唐李泰《括地志》、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王存《元丰九域志》、欧阳忞《舆地广记》、王象之《舆地记胜》等,著名的地方性方志有宋高似孙《剡录》、宋敏求《长安志》《河南志》、程大昌《雍录》、施谔《淳祐临安志》。明清时期,知府、知县在正式上任之前的准备工作之一,便是找到当地的赋税徭役册和地方志察看,通过县志可了解当地的疆域舆地、人口户丁数、不动产登记、赋税徭役、风俗习惯等。地方志的修志工作为地方长官(知府、知...
查看全文
方志学
发展简史萌芽期中国宋代之前关于修志的论述很少,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自序中提到书志有“收地保势胜之利”,以“佐明王扼天下”的功能。宋、元、明代有关修志的论述的内容增多,如南宋景定年间的《建康志》序对志书提出较全面的要求。到明代的《句容县志》序、《泉州府志》序、《猗氏县志》序等一反过去的方志属于地理书的传统,提出志书属于史的见解。形成期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所撰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和顾祖禹所撰的《读史方舆纪要》,开创了综合利用和研究地方志的先河。同时顾炎武在《营平二州史事序》中对编修地方志提出了系统的见解,为以后修志指明了方向。清朝中叶,修志成风,名家辈出,产生了探讨方志学方面的专论,形成了以戴震为代表的纂辑派(又称地学派),和以章学诚为代表的撰著派(又称史学派)。两派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自身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展开广泛讨论,争论的焦点是地理沿革和地方文献孰重孰轻的问题。清朝末期,孙诒让总结出...
查看全文
为什么要编修地方志?编修地方志对现代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方志的编修,其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方志是重要的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的史书,享有“地方百科全书”的美誉。正因如此,地方志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古人对地方志的功用进行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综合起来可用“治资、教化、存史”六个字来概括。历史上人们对方志作用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对其功用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演进而有所变化。最初的地方志是顺应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辅治(资治)”。西汉以后的地方志主要形式是地记,常!《华阳国志序》里认为,地方志有“达道义、章法戒、通古今、表功勋、旌贤能”的作用。隋唐时期官修的志书,其内容对政治和军事决策参考的作用日见重要,所以当时志家对方志的功能有“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的说法。到宋代,方志内容更广泛,作用更大,郑...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光山县方氏族谱 : 杏山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光山县方氏族谱杏山分卷编修委员会, 2013年(郑州家谱印刷). 1册(约128双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因经兵燹之乱, 故谱3-20世资料不全. 谱内派系众多繁杂, 详请查阅影像号第21-111页. 受姓祖 : 雷公. 因功受封,食采方山,子孙以为氏. 始祖 : 方俊斋. 二世祖 : 方必麟. 生九子. 必麟公下九派祖(3世) : 方朝一(出继) ; 方朝二 ; 方朝三 ; 方朝四 ; 方朝五 ; 方朝六 ; 方朝七 ; 方朝八 ; 方朝九. 德支姚岗祖(19世) : 方和宽(下二子 : 长(失考) ; 方静福) ; 方和燕(下一子 : 方敬). 朝三公之裔. 支祖(21世) : 方思忠 ; 方思厚 ; 方思权 ; 方思家 ; 方思贤 ; 方思才 ; 方思和. 皆为和宽公, 和燕公之裔. 忠支祖 : 方少亿(冯小湾) ; 方志怀, 方志德, 方志周, 方志文(方小湾) ; 方德志(邹小湾)...等. 朝二公之裔. 义支祖 : 方德章(长门,南方洼) ; 方德武,号可成 ; 方孔(二三门)...等. 朝二公之裔. 字派 : 嗣尊世守 崇绪永代 何静思忠 应明贤德 绍启文宗 仁厚开基广 天伦重训行 英才为国主 光大本原生.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光山方氏族谱 : 杏山分卷. 散居地 : 河南省光山县等地.
浏览:0
后营庄方氏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7年.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受姓祖 : (周) 方叔. 官大夫,以字为氏,郡望河南. 远祖 : 方纮. 遭新莽之乱,自光州固始徙居歙州. 始祖 : 方殷符. 为威王府咨议,普银青光大夫兼御史中丞. 入闽祖 : (唐) 方廷范. 殷符公第三子,昭宗时进士. 历官长溪,吉田,长乐三县,遂卜居莆田, 生子六,俱登第,时称金紫六桂. 迁台祖 : 方献玉 ; 携子方茂章 ; 方茂纳 ; 方茂受迁居白纱. 苗栗支祖 : 方重善. 入垦竹南. 台北支祖 : 方扬. 入垦木栅. 台南祖 : 方彻. 入垦关庙. 后营始祖 : 方结. 昭穆[晋江温陵] : (名行) 贞吉咸庆 福禄寿祺 日新富有 绵远崇禧. (字行) 文章华国 诗礼传家 德同高厚 恩薄遐迩. 散居地 : 台湾省台南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江氏宗谱 [卷数不明]
原书 :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道光18[1838].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此谱不标卷数, 且部分破损缺页. 受姓祖 : (周) 霍公. 封江州侯,遂以江为氏. 始祖 : (宋) 江南浦,字福三,号之滨. 由邵武之禾枰迁绥邑之里心. 南浦公下五子 : 江贵显,字善夫 ; 江贵安,字振邦,讳十二郎 ; 江贵卿(迁里源) ; 江贵名 ; 江贵英,字德一. 显公下支祖(4世) : 江文盛,字斐然 ; 江文茂,字艺苑 ; 江文明 ; 江文满 ; 江文生 ; 江文亮. 安公下支祖 : 江文重,字任生 ; 江文人,字任昌 ; 江文仸,字志善 ; 江文理,字志明. 卿公下支祖 : 江文远 ; 江文善. 名公下支祖 : 江文春,字景洪 ; 江文夏,字景实 ; 江文秋,字景昊 ; 江文冬,字景旻 ; 江文仕,字景德 ; 江文傅,字龙吉 ; 江文清 ; 江文荣 ; 江文显. 英公下支祖 : 江文增 ; 江文挺,一名转郎,字作免 ; 江文澣,字胜宽. 散居地 : 江西省永丰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10.苏氏宗谱, 10, 卷8: 遗录, 1892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坡頥堂刊, 清光绪18[1892]. 10册 : 插图,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苏必贵,字永丰 ; 苏如寿,字玉山 ; 苏如松, 字绍泰 ; 苏肇魁,字吉甫 ; 苏肇元,字玉亭 ; 苏必锐,字永盛. 远祖 : 苏樊,字昆吾. 夏朝之时封于苏为诸侯. 迁麻祖: (宋) 苏元善. 东坡七世孙. 由江西南昌郡东苏家潭迁湖北麻城东波河. 子孙于元明年间因故避难于闽,改姓谭. 一世祖 : 苏潮. 父正一公于归麻邑途中遇难,潮公潜迁至望花山路西保生基边,复姓苏. 生二子 : 苏继 ; 苏胜. 继公下四子 : 苏茂材(迁河南光山县) ; 苏茂桂 ; 苏茂椿(居东波河唐殿区) ; 苏茂松(本谱之祖). 黄冈始祖(3世) : 苏茂松,乩改鸿松. 生二子 : 苏效忠(失传) ; 苏芝焕. 分派祖(6世) : (明) 苏永旭,字宗二,号黄凤. 家寿公长子. 二传分二支 : 苏流海 ; 苏流湶. 海公下支祖(15世) : 苏公德,字维良 ; 苏公交,字维桢 ; 苏公升 ; 苏公兴 ; 苏公灿 ; 苏公升 ; 苏公印,字维择...等. 姚河分祖(8世) : 苏流湶. 生三子,分三房 : 苏传祯 ; 苏传棋 ; 苏传林. 一世派老字 : 潮继茂芝家 永远流传忠 守本宏应公 文士世必昌 后立新派字 : 如肇先基业 锦秀耀前光 英雄纯后立 礼义庆仁长 玉树临朝吉 珠润保安康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7.苏氏宗谱, 7, 卷5: 公陞大房16世文彮公起, 1892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坡頥堂刊, 清光绪18[1892]. 10册 : 插图,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苏必贵,字永丰 ; 苏如寿,字玉山 ; 苏如松, 字绍泰 ; 苏肇魁,字吉甫 ; 苏肇元,字玉亭 ; 苏必锐,字永盛. 远祖 : 苏樊,字昆吾. 夏朝之时封于苏为诸侯. 迁麻祖: (宋) 苏元善. 东坡七世孙. 由江西南昌郡东苏家潭迁湖北麻城东波河. 子孙于元明年间因故避难于闽,改姓谭. 一世祖 : 苏潮. 父正一公于归麻邑途中遇难,潮公潜迁至望花山路西保生基边,复姓苏. 生二子 : 苏继 ; 苏胜. 继公下四子 : 苏茂材(迁河南光山县) ; 苏茂桂 ; 苏茂椿(居东波河唐殿区) ; 苏茂松(本谱之祖). 黄冈始祖(3世) : 苏茂松,乩改鸿松. 生二子 : 苏效忠(失传) ; 苏芝焕. 分派祖(6世) : (明) 苏永旭,字宗二,号黄凤. 家寿公长子. 二传分二支 : 苏流海 ; 苏流湶. 海公下支祖(15世) : 苏公德,字维良 ; 苏公交,字维桢 ; 苏公升 ; 苏公兴 ; 苏公灿 ; 苏公升 ; 苏公印,字维择...等. 姚河分祖(8世) : 苏流湶. 生三子,分三房 : 苏传祯 ; 苏传棋 ; 苏传林. 一世派老字 : 潮继茂芝家 永远流传忠 守本宏应公 文士世必昌 后立新派字 : 如肇先基业 锦秀耀前光 英雄纯后立 礼义庆仁长 玉树临朝吉 珠润保安康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1.华氏宗谱, 1, 卷首: 目录 谱序 支序 传, 192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亷明堂藏板, 民国9[1920](麻邑 : 刘星垣刊). 11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目录中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或缺失卷数. 始祖(1世) : 华河. 原籍江西抚州朱衣巷,后迁湖北德安应城县. 生二子 : 华淮一 ; 华淮先(后不详). 派祖(4世) : (明) 华正经(下二子: 华应珍 ; 华应珠) ; 华正琳(下有三子,仅传一子: 华应凤). 皆为天玉公之子. 应珍公下三子(6世) : 华玉山,字碧溪 ; 华昆山,字少溪 ; 华南山,字沙溪. 应珠公下一子 : 华庭秀. 应凤公下四子 : 华庭兰 ; 华庭桂 ; 华庭模(止) ; 华庭槐. 玉山公下派祖(10世) : (清) 华如桃,号题诗,字儒生. 文海公之子. 如桃公下四子(11世) : (清) 华永福,字月山 ; 华永修,字盛安 ; 华永吉,字锡山 ; 华永(示冀),字卜山. 散居地 : 湖北省应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