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相关文献
近日详谈中国姓氏文化与地方志的重要性
近日详谈中国姓氏文化与地方志的重要性,在参加上午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2016‘中
查看全文
论地方志的功能及其作用
论地方志的功能及其作用,摘要:地方志既是历史佐证资料,也是媒体报道中的背景材料,为科学史、建筑学、民
查看全文
论地方志的功能及其作用
论地方志的功能及其作用,摘要:地方志既是历史佐证资料,也是媒体报道中的背景材料,为科学史、建筑学、民
查看全文
地方志
历史沿革最早《周礼》有“掌道方志以诏观事”的记载。秦朝以后,方志渐多,《后汉书·西域传》“二汉方志,莫有称焉”。左思《三都赋序》说:“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南北朝以后方志进入发展时期,有《豫章古今记》、《荆州记》、《华阳国记》,皆初具方志规模。隋唐宋时期方志有进一步发展,体例亦日臻完善;著名的总志有隋虞世基《隋区宇图志》、唐李泰《括地志》、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王存《元丰九域志》、欧阳忞《舆地广记》、王象之《舆地记胜》等,著名的地方性方志有宋高似孙《剡录》、宋敏求《长安志》《河南志》、程大昌《雍录》、施谔《淳祐临安志》。明清时期,知府、知县在正式上任之前的准备工作之一,便是找到当地的赋税徭役册和地方志察看,通过县志可了解当地的疆域舆地、人口户丁数、不动产登记、赋税徭役、风俗习惯等。地方志的修志工作为地方长官(知府、知...
查看全文
为什么要编修地方志?编修地方志对现代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方志的编修,其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方志是重要的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的史书,享有“地方百科全书”的美誉。正因如此,地方志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古人对地方志的功用进行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综合起来可用“治资、教化、存史”六个字来概括。历史上人们对方志作用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对其功用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演进而有所变化。最初的地方志是顺应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辅治(资治)”。西汉以后的地方志主要形式是地记,常!《华阳国志序》里认为,地方志有“达道义、章法戒、通古今、表功勋、旌贤能”的作用。隋唐时期官修的志书,其内容对政治和军事决策参考的作用日见重要,所以当时志家对方志的功能有“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的说法。到宋代,方志内容更广泛,作用更大,郑...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8.方氏宗谱, 8, 卷8, 附: 豫录表, 194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逊志堂, 民国35[1946]年续修. 存8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汉阳始迁祖(1世): (明) 方福荣,字祉来. 明建文年间因避难故由南昌迁居至孝感白云乡,后于永乐年间徙居至汉阳横山北峻山下. 福荣公下支祖(2世): (明) 方伯经,字博五 ; 方伯缨,字敷五. 伯经公派下房祖(5世): (明) 方思龙,字云生 ; 方思元,字申宇 ; 方思诚,字监营 ; 方思明 ; 方思准(迁居至黄龙赛方家嘴方家池). 伯缨公派下房祖(5世): (明) 方思诏 ; 方思聘 ; 方思诰. 派行字(1世起): 福伯廷人思 登(正庄)世(在再)弘(宏)之必(宗). 鼎玉厚山二公合订字派(11世起): 克绍祖德大振先绪 经邦济时永卜其昌. 续订字派(27世起): 忠信立本书礼为常 家传俊哲国尚贤良 学全文武道赞序庠 成天平地锡育绵长. 注: 此谱不全. 缺卷5 (思聘公及思诰公世系). 散居地: 湖北省汉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888.方氏宗谱 [6卷,首2卷], v. 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壮猷堂, 民国13[1924].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受姓祖 : 雷公. 帝榆罔之子. 因功封方山,以为姓. 始祖 : (元明之际) 方庆四,字北辰. 由江西高安县迁湖北,占籍麻城. 庆四公下二子 : (明) 方仲皐,字云霄,号鹤鸣,别号永善(东上湾祖) ; 方仲良,字栋梁,号凤迁,别号永义(西下湾祖). 房祖(6世) : (明) 方湛,字连恩 ; 方𪷽,原名瓒,字连璧,号国珍,别号复兴 ; 方瀹,字连海 ; 方湖,字连仁 ; 方泗,字连洙. 派行 : 必廷宏志 能士启宗 自应永承 克绍先公. 续派 : 敬祖宜诚 守道立品 孝友传家 诗书为本.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楚北麻城方氏宗谱.
浏览:100
906.方氏族谱 [27卷], v. 2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光裕堂, 1993年八修. 2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始祖 : (宋元之际) 方万七. 原籍江南安庆府桐城县,迁江西九江府湖口县,又徙黄冈. 派祖(7世) : 方尚铨 ; 方尚锺. 尚锺公下房祖(8世) : 方洪,字符贞 ; 方济. 洪房下五子 : 方学绣 ; 方学经 ; 方学级 ; 方学绍 ; 方学始. 仅传经 ; 绍二支. 济房下五子 : 方学夔 ; 方学殷 ; 方学周 ; 方学唐 ; 方学宋.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 方氏宗谱.
浏览:100
1522.罗田方匡宗谱 二十卷 , 6, 1666-194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烈堂, 民国30[1941](翻印于正学祠).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3, 及卷19. 前定派行 : 人文大启盛 本立定荣昌 宗德传芳远 家声永显阳. 新定派行 : 忠烈宜绳式 敦和济美双 英秀名开发 仁寿庆全章. 受姓祖 : (周) 方叔. 封河南郡. 远祖 : 方千十,字回悟,号龙岩. 千十公下二祖 : 方惟俊,字英伯(后由浙迁罗) ; 方惟杰,字荣伯(后徙英山). 始祖 : 方孝儒,字希直,一字希古. 下有二子 : 方中愈 ; 方中宪. 一世祖 : 方中宪,更名匡彦八,字德宗. 由浙江宁海徙楚之兴国州(今阳新县). 彦八公下三子 : 匡省一(留居兴国) ; 匡省二(徙罗田) ; 匡省三(居英山). 此谱为省二公派下世系资料. 匡家冲祖 : 匡志甫. 省二公第四子. 志甫公下三房 : 匡子常,字添伦 ; 匡子昌,字添达 ; 匡子旻,字添旻. 皆为志甫公之孙. 子常房下四子 : 匡世鉴,字应鉴 ; 匡世琼,字应琼 ; 匡世敬,字应敬 ; 匡世毫,字应毫. 子昌房下一子 : 匡世宠,字应宠. 子旻房下二子 : 匡世杰,字应杰 ; 匡世显,字应显. 注 : 此族本姓方,后因避难改姓匡,后有子孙复姓方. 散居地 : 湖北省罗田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方匡宗谱. 书衣题 : 方匡五修宗谱.
浏览:100
1515.罗田方匡宗谱 二十卷 , 16, 1666-194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烈堂, 民国30[1941](翻印于正学祠).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3, 及卷19. 前定派行 : 人文大启盛 本立定荣昌 宗德传芳远 家声永显阳. 新定派行 : 忠烈宜绳式 敦和济美双 英秀名开发 仁寿庆全章. 受姓祖 : (周) 方叔. 封河南郡. 远祖 : 方千十,字回悟,号龙岩. 千十公下二祖 : 方惟俊,字英伯(后由浙迁罗) ; 方惟杰,字荣伯(后徙英山). 始祖 : 方孝儒,字希直,一字希古. 下有二子 : 方中愈 ; 方中宪. 一世祖 : 方中宪,更名匡彦八,字德宗. 由浙江宁海徙楚之兴国州(今阳新县). 彦八公下三子 : 匡省一(留居兴国) ; 匡省二(徙罗田) ; 匡省三(居英山). 此谱为省二公派下世系资料. 匡家冲祖 : 匡志甫. 省二公第四子. 志甫公下三房 : 匡子常,字添伦 ; 匡子昌,字添达 ; 匡子旻,字添旻. 皆为志甫公之孙. 子常房下四子 : 匡世鉴,字应鉴 ; 匡世琼,字应琼 ; 匡世敬,字应敬 ; 匡世毫,字应毫. 子昌房下一子 : 匡世宠,字应宠. 子旻房下二子 : 匡世杰,字应杰 ; 匡世显,字应显. 注 : 此族本姓方,后因避难改姓匡,后有子孙复姓方. 散居地 : 湖北省罗田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方匡宗谱. 书衣题 : 方匡五修宗谱.
浏览:100
7.毘陵方氏宗谱 [26卷,首1卷] (1-17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滋本堂, 民国17[1928].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次序排列错误. 一世祖 : 方孝孺,行二,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 芳茂里始迁祖 : (明) 方最,行一,字幸原,一字启绪. 散居地 : 江苏省武进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 毘陵芳茂里方氏宗谱. 宁海猴城里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