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吴基权

吴基权

始祖 : 吴基权(明末清初)
吴基权简介资料
明末清初
吴基权相关文献
孙权的地盘为何是“东”吴(图)
孙权的地盘为何是“东”吴(图),     新《三国》播的是热热闹闹,咱也来聊聊这里面的事儿。魏、蜀、吴三国之中,
查看全文
孙权安定东吴
孙权安定东吴,[孙权像]建安八年(203),孙权西伐江夏太守黄祖时,江东鄱阳等地山越大起,
查看全文
吴国大帝孙权
吴国大帝孙权,[孙权像]三国鼎立时期,孙权和曹操、刘备是分别代表三国的人物,他像他的名字一
查看全文
孙权掌握了东吴的政权:为何称王而不称帝?
孙权掌握了东吴的政权:为何称王而不称帝?,公元200年,孙权掌握了东吴的政权。而刘备还和小弟一样投奔袁绍,曹操正和袁绍
查看全文
吴权
早年生活据《大越史记全书》所载,吴权是交趾唐林州人(陈仲金《越南史略》说唐林位于越南山西省福寿县,现今属河西省;《安南志略》则说吴权是爱州人),“世为贵族”,父亲吴旻曾任本州牧。《大越史记全书》又说吴权出生时便有好兆头,“王生有异光满室,状类特殊,背上有三黑子,相者奇之,谓可为一方之主,乃命名曰权”。史藉描述成长的吴权仪表不凡和智勇双全,“及长魁悟(奇伟也),目光若电,缓步如虎,有智勇,力能扛鼎。”其后,他成为交趾统治者杨廷艺手下的一员牙将管理爱州,杨廷艺更“以女妻之”结成姻亲。击败南汉937年,杨廷艺被牙将矫公羡所杀。吴权乃于次年(938年)自爱州举兵,讨伐矫公羡。矫公羡无法应付,向南汉求援。南汉国君刘䶮早有意夺取交趾地区的统辖权,所以“欲因其乱而取之”。刘䶮封儿子刘洪操为静海军节度使及交王负责领兵拯救矫公羡,而刘䶮自己则屯驻海门(地名)以作声援。南汉与吴权之间的一战已势难避免。关于南汉...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53.何氏宗谱, 53.卷47: 富分大明 董家冲 冈邑何家屋基 汪岗吴家新屋, 199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谷诒堂, 1990年镌. 110册 : 插图, 世系表. 宗祖:(唐) 何奖,字步霄,官名朝缪. 昕公之子. 历职尚书. 生九子 : 何偕,字仲元 ; 何渭 ; 何兴 ; 何升 ; 何俊 ; 何享 ; 何向 ; 何昌 ; 何仁. 卜居九区宅九井,是为九井之图所由名. 始迁祖:(宋) 何公辅,字彦仁. 奖公24世孙. 由江西迁居蕲水何家寨. 生七子 : 何伯祥(为本谱宗祖) ; 何伯通 ; 何伯达 ; 何伯龄 ; 何伯胜 ; 何伯清 ; 何伯椿 ; 三女 : 念一娘 ; 念二娘 ; 念三娘. (据何氏合族总谱). 注:据浠川敦本堂谱载, 何彦仁,字文一,又名兴堂,号公辅. 宋举人,蕲阳(今湖北黄岗武穴市)令,大致仕寄居永乐里. 生九子 : 何龙一 ; 何龙二,字伯华 ; 何龙三,字伯祥 ; 何龙四,字伯荣 ; 何龙五,字世超 ; 何龙六, 何龙七,字士龙 ; 何龙八,字凤从 ; 何龙九,字云从(官荆州右卫). 伯祥公下派祖(宋5世) : 何千一,讳应龙(迁黄岗李婆墩,后裔详"黄分本源堂宗谱") ; 何千二,讳应凤(居浠石门). 系恭三公之子. 千二公下三子 : 何万十一(籍何家寨断事湾,生二子 : 何承甫 ; 何良甫) ; 何万十二(籍侯王坪何家冲,生一子 : 何端甫) ; 何万十三(籍黄冈李婆墩). 明一世祖:(元明之际) 何承甫 ; 何良甫(碑载元末徙家直辖太湖县,生二子 : 何添祥, 何添禹) ; 何端甫,讳诚,字中立,行一(生一子 : 何添龙). 良甫公下派祖(3世):(明) 何廷章(添祥公之子) ; 何廷富 ; 何廷贵(二公为添禹公之子). 廷章公下房祖(7世):何大富, 何大理, 何大荣, 何大昭, 何大旭, 何大安, 何大中…等. 廷富公下房祖(7世):何大坤, 何大均, 何大益, 何大秦, 何大弼, 何大明, 何大南, 何大瑞, 何大雄, 何大轩, 何大仁, 何大位, 何大涌, 何大洧…等. 廷贵公下房祖(7世):何大申 ; 何大尧 ; 何大东 ; 何大贞 ; 何大湖 ; 何大禄 ; 何大沧…等. 承甫公下派祖(3世):何廷举, 承甫公之后, 廷举公之前失考. 廷举公下房祖(7世):何大和 ; 何大辂 ; 何大贵 ; 何大元 ; 何大贞 ; 何大利…等 何黄氏始祖 : (明) 何道忠. 廷贵公之孙. 随姑至黄岗花园铺,因姑父黄义财无子,招赘内姪道忠(浠水何家寨必亮公之子)为嗣,此即何黄两姓之由来. 道忠公下三子 : 黄荣昌(迁湖南) ; 黄盛昌(迁堵城黄家大湾) ; 黄贵昌(居花园铺真武观). 彦仁公另派祖(1世):(宋) 何龙五,字世超,号隆五. 彦仁公第五子. 以龙九公长子何海一,字秀泉,为嗣. 龙五公下派祖(6世):(明) 何思贤. 申公之子. 生二子 : 何仲江 ; 何仲全. 思贤公下派祖(13世):何廷明,原名之明(希达公三子, 明朝时乱迁霍邑,后人蕃衍以廷明公为始祖) ; 何廷清 ; 何廷魁…等. 皆为大贤公4世孙. 廷明公下支祖(17世):(清) 何治英,字孔时 ; 何治才,名子才,字孔周 ; 何治德,名子德,字孔元 ; 何治阔,字孔远 ; 何治蕙,字孔蕙 ; 何治蕙,字孔蕙 ; 何治由,字云路 ; 何治国,字孔云 ; 何治泰,字孔华 ; 何治民,字孔富…等. 另支祖(13世):(清) 何德华,字泽周,行一. 生三子 : 何建元 ; 何建利 ; 何建贵. (注: 何氏家乘八修时,距石门约十里的何家湾有何姓一支,执墨稿一册要求入谱,此即德华公支谱. 德华公之前谱系失考.) 何黄合谱派行 : 彦伯亨恭 千万良添 廷必希仲 大风其然 之时德建 宗声绍文 修世运光 国恩家庆 集义行仁 发祥有道 锡福咸臻 振兴中华 敬业超群 三江五岳 焕彩扬. 另派行(必至集字之间) : 道昌 通大郁学 举登有树 然基金衍 本光生銮 永秉昭理. 黄姓宗派二十字:有树然基 金衍本光 生銮永秉 昭理历秦 辅为在衔 书名据书衣题, 部分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何氏家乘 版心题 : 何氏八修宗谱 另版心题:何黄氏八修宗谱 散居地:湖北省黄石市, 黄冈市, 浠水县, 团风县, 英山县, 罗田县, 蕲春县, 武汉市黄陂区, 孝感市...等.
浏览:100
怀玉吴氏宗谱 [3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出版者不详], 民国26[1937]修. 存8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1, 27-31. 受姓祖 : 泰伯. 先姬姓,周太王之子. 注 : 此族先世本为河南固始人. 五代时入闽,原居安溪感化里潘田. 始祖 : (明) 吴荣生. 成化年间自安溪潘田迁永春苦竹. 下三子 : 吴宗富 ; 吴宗贵 ; 吴宗显. 派祖(3世) : (明) 吴成德. 宗显公次子. 迁居江右怀玉. 下二子: 吴真福,号祥山 ; 吴真荫,号繁春. 福公下房祖(5世) : 吴有升,字永魁,号东野 ; 吴有缵,字永盛,号次野 ; 吴有暹,字永隆,号振山. 荫公下房祖(5世) : 吴有赞,字天育,号东田. 荫公第三子. 升公下支祖(6世) : (明清之际) 吴一翀,字国奋,号起元(迁广信玉山县) ; 吴一懋,字国森,号东芬(居廿四都东坑头). 暹公下支祖(6世) : 吴一陟,字国衍,号酌今 ; 吴一政,字国佐,号调羹. 赞公下支祖(6世) : 吴一科,字国登,号鼎台. 讳行 : 生宗成真有 一启伯敦士 文章华瑞祖 德亲承书香 克绍家传孝 友世守忠贞. 字行(5世起) : 永(天)国荣懋赓 光明显达嘉 开继本立齐 治理同庆善 福谦崇儒敬 学. 散居地 : 福建省永春县; 江西省玉山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吴氏宗谱.
浏览:0
怀玉吴氏宗谱 [3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出版者不详], 民国26[1937]修. 存8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1, 27-31. 受姓祖 : 泰伯. 先姬姓,周太王之子. 注 : 此族先世本为河南固始人. 五代时入闽,原居安溪感化里潘田. 始祖 : (明) 吴荣生. 成化年间自安溪潘田迁永春苦竹. 下三子 : 吴宗富 ; 吴宗贵 ; 吴宗显. 派祖(3世) : (明) 吴成德. 宗显公次子. 迁居江右怀玉. 下二子: 吴真福,号祥山 ; 吴真荫,号繁春. 福公下房祖(5世) : 吴有升,字永魁,号东野 ; 吴有缵,字永盛,号次野 ; 吴有暹,字永隆,号振山. 荫公下房祖(5世) : 吴有赞,字天育,号东田. 荫公第三子. 升公下支祖(6世) : (明清之际) 吴一翀,字国奋,号起元(迁广信玉山县) ; 吴一懋,字国森,号东芬(居廿四都东坑头). 暹公下支祖(6世) : 吴一陟,字国衍,号酌今 ; 吴一政,字国佐,号调羹. 赞公下支祖(6世) : 吴一科,字国登,号鼎台. 讳行 : 生宗成真有 一启伯敦士 文章华瑞祖 德亲承书香 克绍家传孝 友世守忠贞. 字行(5世起) : 永(天)国荣懋赓 光明显达嘉 开继本立齐 治理同庆善 福谦崇儒敬 学. 散居地 : 福建省永春县; 江西省玉山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吴氏宗谱.
浏览:0
怀玉吴氏宗谱 [3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出版者不详], 民国26[1937]修. 存8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1, 27-31. 受姓祖 : 泰伯. 先姬姓,周太王之子. 注 : 此族先世本为河南固始人. 五代时入闽,原居安溪感化里潘田. 始祖 : (明) 吴荣生. 成化年间自安溪潘田迁永春苦竹. 下三子 : 吴宗富 ; 吴宗贵 ; 吴宗显. 派祖(3世) : (明) 吴成德. 宗显公次子. 迁居江右怀玉. 下二子: 吴真福,号祥山 ; 吴真荫,号繁春. 福公下房祖(5世) : 吴有升,字永魁,号东野 ; 吴有缵,字永盛,号次野 ; 吴有暹,字永隆,号振山. 荫公下房祖(5世) : 吴有赞,字天育,号东田. 荫公第三子. 升公下支祖(6世) : (明清之际) 吴一翀,字国奋,号起元(迁广信玉山县) ; 吴一懋,字国森,号东芬(居廿四都东坑头). 暹公下支祖(6世) : 吴一陟,字国衍,号酌今 ; 吴一政,字国佐,号调羹. 赞公下支祖(6世) : 吴一科,字国登,号鼎台. 讳行 : 生宗成真有 一启伯敦士 文章华瑞祖 德亲承书香 克绍家传孝 友世守忠贞. 字行(5世起) : 永(天)国荣懋赓 光明显达嘉 开继本立齐 治理同庆善 福谦崇儒敬 学. 散居地 : 福建省永春县; 江西省玉山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吴氏宗谱.
浏览:0
吴氏家乘 [30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3[1924]. 14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日本东京 : 国立国会图书馆 受姓始祖 : (周) 吴泰伯. 始迁祖 : (明) 吴成四,字志道. 散居地 : 江苏省吴县, 如皋县等地.
浏览:0
吴氏支谱 [12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8[1882]. 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日本东京 : 国立国会图书馆 始祖 : (周) 吴泰伯. 吴县洞泾始迁祖 : (明) 吴璿,字廷贵,号闲可. 散居地 : 江苏省吴县等地.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