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历史

历史

(希罗多德)

由希罗多德编撰的《历史》(希腊语:Ἱστορίαι),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古希腊史书,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原书用伊奥尼亚方言书写,内容包括古希腊城邦、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近东、中东等地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以及叙述著名的希波战争,是西方史学里首部较为完备的历史著作。

历史简介资料
公元前5世纪
历史相关文献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望江历史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望江历史,据汪洋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夏、
查看全文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黟县历史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黟县历史,黟县始建于公元前221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黄山古称“黟山”,黟县因山而
查看全文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一)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一),八公山是一座历史名山。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八公山扮演了十分醒目的角色,留下了
查看全文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二)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二),(二)八公山是一座文化名山。春秋战国时期的蔡楚文化、汉淮南国文化以及宗教文化
查看全文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青阳历史调查:历史渊源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青阳历史调查:历史渊源,汉置陵阳县,县治陵阳镇,历时724年。陵阳镇位于今县境南部,自汉代起即为
查看全文
历史相关标签
欧洲历史著作
古希腊
战争史
亚洲历史著作
历史著作
希波战争
希罗多德
西方史学
散文
散文作品
古籍
家族谱大览
锦田乡历史沿革
此文叙述邓氏迁居锦田乡之来龙去脉及其历史沿革 锦田乡始迁祖 : 邓符协(宋) 散居地 : 广东省宝安县锦田乡等地 原书: 写本. 1966. [12]面.
浏览:100
1.台湾省各姓历史渊源发展研究学会会讯
原资料 : 台湾 : 台湾省各姓历史渊源发展研究学会, [1984- ].-册 : 肖像 据民国73[1984]3月1日之"第一期"资料编目
浏览:100
1.黄氏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之二 追根溯源 , 1, 上册, 1600-2007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金文世族谱 [4卷](别名: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专刊)
原书: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民国25[1936]. 2册. 注 : 此记录探讨古代姓氏之源流, 及演变之历史. 不含任何姓氏之族谱, 或世系资料. 散居地 : 中国各地.
浏览:100
金文世族谱 [4卷](别名: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专刊)
原书: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民国25[1936]. 2册. 注 : 此记录探讨古代姓氏之源流, 及演变之历史. 不含任何姓氏之族谱, 或世系资料. 散居地 : 中国各地.
浏览:100
金文世族谱 [4卷](别名: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专刊)
原书: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民国25[1936]. 2册. 注 : 此记录探讨古代姓氏之源流, 及演变之历史. 不含任何姓氏之族谱, 或世系资料. 散居地 : 中国各地.
浏览:100
历史导读知识
秦朝历史事件大全
秦朝历史事件大全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秦朝历尽短短的15年。但秦始皇通知下的秦朝却发生了很多流传至今的事件。  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则以三公九卿为核心,综合战国时期的官僚体制,使之系统化。为消除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郡县制。  文化:为钳制思想,统一文化而实行的残忍的焚书坑儒。  边境:为防止匈奴入侵,而劳役农民修建万里长城。  秦朝的历史只有短短15年,它的灭亡主要在于残酷的法律制度为主的严酷统治,农民起义一爆发就势不可挡地让秦朝匆匆谢了历史之幕。
浏览量:3165次
谭姓的来源和历史
谭姓的来源和历史
  谭姓,中国大姓之一。它的起源有六个,  一是出自姒姓。治水的大禹的后代因战乱逃到莒国(今山东莒县)。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  二是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三是源于瑶族,出自瑶族始祖盘瓠,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四是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五是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  六是源自偃姓。亡后,偃姓为避战乱,其中一支迁徙至蜀,一支迁徙队改姓谭。  谭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五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五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8%左右。
浏览量:3904次
晋朝多少年历史
晋朝多少年历史
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15帝,共155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 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延续晋朝,史称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东晋以少胜多,得到暂时巩固。 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大量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
浏览量:2191次
尚姓的来源和历史
尚姓的来源和历史
尚姓,中华姓氏之一,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35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汉族人口的0.1%。如今,尚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为多,这三省尚氏约占全国尚氏人口的60%以上。 尚姓源起周代的齐国。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认田和为齐侯。至此,齐国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因田氏代齐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属于一种和平演变,故尚姓大多仍留居齐国。尽管尚姓得姓很早,但在以后的发展中一直云山雾罩,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 尚姓来源: 1、源自他姓 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以祖名为氏。 出自姒姓,以祖名为氏。夏部落成员尚黑,后世有以其名字中的尚为姓。 2、源自官职 源于秦代,以官职为氏。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有六个带“尚”字的官职,有管理、负责和司掌之意。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职官为姓,也称为尚姓。 3、源自少数民族及改姓 据《姓氏考略》所载,唐时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 据《唐书》所载,唐时吐蕃有尚姓,即宣宗时降唐的酋长尚延心一族。 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 景颇族木染氏汉姓为尚。 今满、蒙古、保安、东乡、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出自宇文氏,唐朝时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将军,初赐姓李氏。后复本姓宇文。以功加检升校尚书右仆射。官居高位,遂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其后亦为尚姓,融入汉族尚氏。 源于景颇族,出自明朝时期景颇木染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景颇族尚氏,源出景颇族古老的木染氏部落,后有人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字单姓尚氏,世代相传至今。
浏览量:3214次
牟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牟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牟姓,中华姓氏之一,人口列全国第149位,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重庆、湖北、辽宁等省为多。从古到今,牟姓的名人较多,有牟佳欣,牟长,牟融,牟大明,牟其中等。 牟姓来源: 源流一:源于姬姓,出自周朝给火神祝融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源流二:出自以封地名为氏 据《后汉书·儒林传》所载,牟长其先封牟,牟长以地为氏。 源流三: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土家族、朝鲜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牟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牟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岑牟,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岑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俗称为姓氏者,称岑牟氏,后省文简改分衍为岑氏、牟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晚期宾牟贾,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流六: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根牟国,属于以国名家氏合姓为氏 在亡国后的根牟国王族子孙中,有以国姓加国名为姓氏者,称曹牟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曹氏、牟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源于东夷族,出自商贾时期鲜牟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在鲜牟国灭亡之后,有王族子孙以及国民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鲜牟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鲜氏、牟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杞国牟娄、根牟之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源流九: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弥牟氏家族,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源流十: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司马弥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流十一: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灵公之孙子南弥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子南弥牟的支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弥牟氏,后皆省文简改为单姓弥氏、牟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十二: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毛忽来氏,亦称牟乎来氏,源出蒙古扎剌亦尔部首领木华黎的后裔子孙,即木华黎的蒙语读音。明朝中叶以后,毛忽来氏族部落多以先祖名字的谐音分别改姓为牟氏、何氏、李氏等 源流十三:明朝初期从湖北麻城的李氏家族一支所改 今主要分布在重庆市万州区一带,以及四川部分地区。注意:只有该支牟氏读音作móu。 源流十四:源于改姓 有一年轻牟氏。先祖为李黼,生独子李八真(配牟氏),李八真生四子:原诚、原谅、回祖、么祖。为了避祸,除原谅姓李外,其他兄弟三人改姓牟。这支牟姓的人数超过20万人,至今约有700年历史。
浏览量:30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