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恽子冬

恽子冬

始祖 : (汉) 恽子冬,字贞道.
恽子冬简介资料
贞道
恽子冬相关文献
栾恽
栾恽,栾恽:明朝永乐年间举人,官至通政使,正德十四年,(公元一四四九年),英宗北伐瓦剌
查看全文
东汉大臣郅恽父子
东汉大臣郅恽父子,郅恽:字君章,汝南郡西平县(今河南金河南)人。东汉时期大臣。
查看全文
李恽
生平生年没有记载,根据异母兄李泰和异母弟李贞的生年,李恽当生于620年和627年之间。631年,李恽封郯王,634年,任洺州刺史。636年,改封蒋王,任安州都督,实封八百户。649年,加满千户。652年,徙任梁州都督。李恽在安州,多造器用服玩,到了将离任时,有递车四百辆。州县不堪其劳,有司上奏弹劾,唐高宗特宽宥不问。后历任遂州刺史、相州刺史。674年,转箕州刺史。录事参军张君彻诬告李恽谋反,高宗派使者调查,李恽惶遽自杀。高宗知道实情后,斩张君彻,追赠李恽为司空、荆州大都督,陪葬昭陵。家庭妻:元氏,先去世,于显庆元年(656年)陪葬昭陵,其墓为昭陵第111号陪葬墓。妾:孙法澄,同州冯翊县令孙同的次女,字无所得,贞观十四年(640年)—开元十七年十一月三日(729年11月27日)。上元二年出家为尼,彭王李志暕撰有《兴圣寺主尼法澄塔铭并序》儿子博陵王李焯汝南郡王、嗣蒋王李炜,被武则天处死蔡国公李...
查看全文
李恽
唐宪宗第二子、澧王李恽简介,李恽为什么没能被封为储君?唐宪宗第二子,封澧王。 正史并没有记载澧王李恽的生年,不过根据他的哥哥惠昭太子李宁生年(792),以及三弟穆宗李宥的生年(795),可以断定澧王李恽生于792-795年之间,卒于820年。 元和七年,惠昭太子去世,唐宪宗因澧王年长,后宫之中有很多内助,本想封他为储君。却因翰林学士崔群进言,而封遂王(穆宗)为储君。----《旧唐书·崔群传》
查看全文
夏恽
夏恽(?—189),东汉宦官,十常侍之一。《三国演义》载: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玩小皇帝于股掌之上,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他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恽氏家乘 [卷数杂异]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光裕堂, 民国38[1949]. 30册 : 世系表. 始祖 : (汉) 恽子冬,字贞道. 北孟河祖 : (宋) 恽绍恩. 南上店祖 : (宋) 恽继恩. 散居地 : 江苏省武进县等地.
浏览:0
王氏族谱
王氏族谱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父辈以农耕养家糊口,改革开放后做点小生意以改变家境。 我十五六岁离家外出求学,以医为本,治病救人。一生秉持谦虚、谨慎、节俭、勤勉、认真、镇定、隐忍、纳谏、中庸、积善十则家训做人。 此十条家训是讲述为人处世之道,也是为官经商之道,也是行走江湖必备的法则,世间虽有万千之道理,不离此十条,望我儿王元能恪守成规并教育子孙后代务必常思常用,久而久之,必然能领悟其中的玄妙之处。 附王氏家训十则详述   一、谦虚   古人曰:“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做人不能缺少谦虚这种品质,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兵必败,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是六爻全吉,可见谦的意义是多么广大,所以说,王氏子孙务必首先做到谦虚,这是最重要的品质,应终身奉行之,久而久之必然应用自如,另外,还要包含忍让这种内涵,“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因为一己之愤怒而忘记了节制,小不忍则乱大谋。   二、谨慎   人在社会之上,陷阱非常之多,如果有一丝放松,可能就会产生很不好的事情,造成很大的恶果,所以,一定要谨慎行事,多思多想,要有怀疑一切的警惕之心,不要盲目乐观,正所谓:“乐极生悲”,“祸固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灾难的发生往往是在自己不留神的时候发生的,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当官还是经商,做学问还是交朋友。   三、节俭   节俭是一种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人要想做到节俭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当自己有钱之后,追求奢华,爱好面子,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很成功,很有钱,显示自己的财力,炫耀自己的奢侈,其实这种心理是病态的,一个人的美好德行,才能彰显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自己在讲排场,奢华的同时,无形之中这种风气会影响到子孙万代,家内必出败家之子,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则,不显露财富并不代表没有财富,好显露财富的人难免引起他人的歹心,所以,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易》曰:“节俭,吉,奢华,凶”。   四、勤勉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就是讲一个人千万不要懒惰,因为懒惰久了,人就没有斗志了,要时时刻刻勉励自己要勤奋,不要有丝毫的懈怠,好男儿当建立一番功业,不要玩物丧志。   五、认真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做学问还是走江湖,认真是一定要有的,否则,会被他人所欺骗,让上天借给我一双慧眼,不要被世人蒙骗。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千万别听风就是雨的,正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比如有一些人说张三不好,做了什么坏事,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哪怕很多人都这么说,要有自己的看法,认真去求证,正所谓,“事不目见而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切记之。   六、镇定   此乃指一种临危不惧的状态,行事不要慌张,哪怕天塌了地陷了,海枯了,石烂了,地球不再转动了,也要镇定自若,若能有这种心态将来必然大贵,如无这种心态,也要尽量养成这种心态,这是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心态,是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胸襟,诸葛亮临危不惧,大摆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所以能贵为宰相,这种心理素质十分重要。   七、隐忍   这是一种不轻易展现自己才能的手段,一定要不显山,不露水,低调做人。《易》曰:“潜龙勿用”,正是说一个人有了才能不要轻易张扬,似乎全世界的人都没有自己有才,这样会让自己陷入凶险的境地,到时候进退无路,那时候悔之晚亦。古之大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能够做到隐忍的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当自己的力量还不够的时候,一定要等待时机。“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做到收敛很不容易,做到的少,做不到得多,所以,成立大功业的人少,而碌碌之辈何其之多,可见是多么困难。   八、纳谏   古代区别圣君与昏君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是否从谏如流,其实平心而论隋炀帝和唐太宗的功业不相上下,那为什么两个人的历史评价就相反呢?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唐太宗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而隋炀帝则过于刚愎自用,不顾朝臣们的反对大兴土木,难免灭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凡事都要听取他人的意见,虽然自己很有才能也不要太过骄横,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每次都不犯错误。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以,纳谏是很重要的,过度的相信自己很容易走错道路。   九、中庸   中庸太极之道,就是讲一个人要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事物,并且最后皆大欢喜,这是为人处事之道,十分重要,中庸也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偏激,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什么东西不要一棍子打死,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很多人往往认定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绝对不允许第三者出现,比如唐太宗很多人说他是千古圣君,但研究历史的都知道人无完人,唐太宗晚年东征高丽,劳民伤财,这是一个大失误,可见极端是多么可怕,中庸之道的意义是多么广大。   十、积善   这一条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但尽量要做到。《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经》:“作善则降之百祥,作恶则降之百殃”。但行善事,莫问前程,可见常怀济世之心,周围必多朋友,若思坏人之意,难免多行不义必自毙,众叛亲离,可见积善对于我们是多么有利!   此文乃是讲述为人处世之道,也是为官经商之道,也是行走江湖必备的法则,世间虽有万千之道理,不离此十条,凡是我王氏子孙务必常思常用,久而久之,必然能领悟其中的玄妙之处。
浏览:0
卜子大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卜子大宗谱河南鄢陵卷编修委员会, 2012年(郑州鉴志家谱古籍印刷). 全1册(约191页) : 插图, 地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文忠公房下第60-67世大多均已失考. 谱内仅说明清朝初期, 文节公, 文见公部份后裔迁居河南鄢陵县卜寨村, 及文忠公后裔由卜岗迁至前彪岗, 但都无详细说明何时何人. 续注 : 此谱派系众多繁复, 详请查阅影像号第23-72页. 受姓祖 : (周) 康公. 任大卜之官,因以为氏. 原籍山东曹州. 始祖(一世) : (周) 卜子夏, 讳商. 下有一子 : 卜判, 字子决. 派祖(58世) : 卜良鳌. 居山东巨野. 下有三子,分三大房祖. 房祖(59世) : (明) 卜文节(迁山东微山卜寨村) ; 卜文见(迁山东微山卜寨村) ; 卜文忠(原迁山东微山,后徙居河南鄢陵卜岗村). 文忠公下支祖 : 卜效曾(下一子 : 卜文合) ; 卜显曾(下二子 : 卜文秀 ; 卜文福) ; 卜文允(下一子 : 卜五堂) ; 卜万寿(下三子 : 卜永康 ; 卜永良 ; 卜永和)...[等]. 前彪岗村系祖 : 卜留根(下一子 : 卜年礼) ; 卜文立(下一子 : 卜和尚) ; 卜凤明(下三子 : 卜治 ; 卜新立 ; 卜三岗) ; 卜万清(下二子 : 卜新安 ; 卜继安) ; 卜起(下二子 : 卜冬 ; 卜勋)...[等]. 卜寨村世系 : 卜国栋(下五子 : 卜六合 ; 卜付田 ; 卜丙臣 ; 卜丙木 ; 卜来朝) ; 卜营(下一子 : 卜西方) ; 卜秀文(下一子 : 卜国燕) ; 卜群(下二子 : 卜四合 ; 卜合义)...[等]. 旧字派(65-84世) : 兆继万端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纯佑 钦业念显扬. 新字派(85-104世) :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散居地 : 河南省鄢陵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
孔子世家谱 :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支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罗山孔子世家族谱编纂委员会, 2013年版. 1册(约308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谱内支派众多繁杂, 详请查阅谱第129-287页. 名祖 : (春秋) 孔子,讳丘,字仲尼. 孔家老庄祖(64世) : 孔尚时. 下有二子 : 孔衍申 ; 孔衍泰. 衍申公下四房 : 孔兴鲁 ; 孔兴述 ; 孔兴先 ; 孔兴赐. 衍泰公下一房 : 孔兴璋. 竹竿镇孔家老庄片支祖 : 孔昭焕(孔老湾祖) ; 孔昭程(孔小湾祖) ; 孔宪刚(南孔小湾祖)...[等]. 孔家竹林片支祖 : 孔贞用(青山镇, 朱堂乡) 民权县支龙堂镇吴塘村片支祖 : 孔繁典. 下有一子 : 孔祥瑞. 字派 :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 兴毓传济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后清代为避帝讳, 弘改为宏, 胤改为衍.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孔子世家谱. 散居地 : 河南省信阳县, 罗山县等地.
浏览:0
恽氏家乘 [68卷,首1卷](别名:Yun Shi Jia Sheng|恽氏家乘)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光裕堂, 民国6[1917]刻本. 合40册 : 世系表. 受姓祖 : (汉) 杨恽. 子孙隐讳,以其名为姓. 始祖(1世) : (汉) 恽子冬,字贞道. 派祖(45世) : (宋) 恽绍恩,字述之(北分孟河派) ; 恽继恩,字承之(南分上店派). 皆为方直公之子. 孟河派下分祖(52世) : (元明之际) 恽士隆(下传一房: 恽克慎) ; 恽士兴 ; 恽士杰. 皆为福公之子. 士兴公下房祖(53世) : 恽克仁 ; 恽克让(同巷里祖) ; 恽克显(北闸祖). 士杰公下房祖(53世) : 恽克明(朱店祖) ; 恽克正(守祀祖) ; 恽克顺(江阴大坎祖). 克仁公下五子(54世) : (明) 恽㫤,字孟忠,号恢庵(石桥湾祖) ; 恽旭,字孟初,号乐耕(下分六支) ; 恽暹,字孟河,号林隐(基上祖) ; 恽升,字孟高(东亭头祖) ; 恽晟,字孟辉,号遗安(东亭头金家村祖). 旭公下支祖(55世) : 恽敷,字仲荣(东河巷祖) ; 恽倣,字仲学(西河巷祖) ; 恽启,字仲明,号云林(小三分祖,传至63世止) ; 恽敭,字仲宣,号东林(棠里派祖) ; 恽𢽠,字仲清(野田安园祖) ; 恽𣀂,字仲礼(水塔口祖). 敭公下分房祖(58世) : 恽本,字道卿,号隐耕(大房) ; 恽木,号力新(二房池上) ; 恽禾,号后江(三房) ; 恽耒,号云耕(四房) ; 恽未,字晋卿,号野愚(五房) ; 恽末,号思江(六房). 皆为源公(字清之,号秋江)之子. 上店派下分祖(53世) : 恽富二,一名道从(西堰祖) ; 恽富四(横林祖). 富二公下房祖(54世) : 恽贵一 ; 恽贵四. 富四公下房祖(55世) : 恽仲玘(横林祖) ; 恽仲玙,号朴庵(上店祖) ; 恽仲琰(寺塘祖). 皆为继宗公(号番阳)之子. 仲玙公下支房祖(57世) : 恽镃(大分祖) ; 恽镐(二分祖) ; 恽鏊(三分祖) ; 恽釜(四分祖). 皆为禧公(字休甫,号二菊)之子. 散居地 : 江苏省武进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注 : 此谱之卷49重复拍摄. 实际合为40册.
浏览:100
恽氏家乘 [68卷,首1卷](别名:Yun Shi Jia Sheng|恽氏家乘)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光裕堂, 民国6[1917]刻本. 合40册 : 世系表. 受姓祖 : (汉) 杨恽. 子孙隐讳,以其名为姓. 始祖(1世) : (汉) 恽子冬,字贞道. 派祖(45世) : (宋) 恽绍恩,字述之(北分孟河派) ; 恽继恩,字承之(南分上店派). 皆为方直公之子. 孟河派下分祖(52世) : (元明之际) 恽士隆(下传一房: 恽克慎) ; 恽士兴 ; 恽士杰. 皆为福公之子. 士兴公下房祖(53世) : 恽克仁 ; 恽克让(同巷里祖) ; 恽克显(北闸祖). 士杰公下房祖(53世) : 恽克明(朱店祖) ; 恽克正(守祀祖) ; 恽克顺(江阴大坎祖). 克仁公下五子(54世) : (明) 恽㫤,字孟忠,号恢庵(石桥湾祖) ; 恽旭,字孟初,号乐耕(下分六支) ; 恽暹,字孟河,号林隐(基上祖) ; 恽升,字孟高(东亭头祖) ; 恽晟,字孟辉,号遗安(东亭头金家村祖). 旭公下支祖(55世) : 恽敷,字仲荣(东河巷祖) ; 恽倣,字仲学(西河巷祖) ; 恽启,字仲明,号云林(小三分祖,传至63世止) ; 恽敭,字仲宣,号东林(棠里派祖) ; 恽𢽠,字仲清(野田安园祖) ; 恽𣀂,字仲礼(水塔口祖). 敭公下分房祖(58世) : 恽本,字道卿,号隐耕(大房) ; 恽木,号力新(二房池上) ; 恽禾,号后江(三房) ; 恽耒,号云耕(四房) ; 恽未,字晋卿,号野愚(五房) ; 恽末,号思江(六房). 皆为源公(字清之,号秋江)之子. 上店派下分祖(53世) : 恽富二,一名道从(西堰祖) ; 恽富四(横林祖). 富二公下房祖(54世) : 恽贵一 ; 恽贵四. 富四公下房祖(55世) : 恽仲玘(横林祖) ; 恽仲玙,号朴庵(上店祖) ; 恽仲琰(寺塘祖). 皆为继宗公(号番阳)之子. 仲玙公下支房祖(57世) : 恽镃(大分祖) ; 恽镐(二分祖) ; 恽鏊(三分祖) ; 恽釜(四分祖). 皆为禧公(字休甫,号二菊)之子. 散居地 : 江苏省武进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注 : 此谱之卷49重复拍摄. 实际合为40册.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