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曾昭摇

曾昭摇

台湾始迁祖 : (民国) 曾昭摇.
曾昭摇简介资料
民国
民国
曾昭摇相关文献
岭南文化―民间歌谣―摇摇歌
岭南文化―民间歌谣―摇摇歌,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小宝宝,问我爹娘好唔好。我说爸爸好,妈妈也好。
查看全文
广东省-广州市曾昭科
曾昭科,又名曾约翰,男,满族,1923年6月18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教授。香港华仁英文书院肄业。小学毕业后来港,跟兄长入读九龙华仁书院,毕业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后转到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攻读经济。1947年毕业回港。加入皇家香港并屡受重用,曾派往英国苏格兰场受训。先后任职政治部、九龙刑事侦缉处副处长等要职。至1961年升任助理警司。精通英、日、粤及普通话,因法精准而被选为港督葛量洪的随身保镖。1961年10月6日任华籍助理警司、学堂副校长被揭发担任而被港英政府驱逐出港。后定居广州,于1978年复办的暨南大学任外语系教授、系主任、暨南大学顾问,广州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前身)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全国法学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广东省外语学会副会长,1984年至2001年任第六、七、八、九届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
查看全文
生平东瓯王摇的早期生平为正史所不载,唯知他是越王勾践的后裔,与闽越王无诸同族。《史记》、《汉书》等正史记载他姓驺氏;裴骃的《史记集解》称他姓“驺,一作‘骆’”。其后的史料和温州民间各族谱,对他的姓氏众说纷纭,有驺、越、欧、瓯、瓯阳(后裔改姓“欧阳”)、顾、芊等诸多说法。秦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六国贵族后裔纷纷拥兵抗秦,散居在瓯越间控制今温州、丽水和台州一带地域的越王勾践后裔摇,与傅胡害跟随梅鋗起义,梅鋗又率军跟从鄱阳令吴芮投入灭秦战争。秦灭亡后,闽君摇和闽越君长无诸一起帮助刘邦打败项羽,立下了赫赫战功。根据《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第六》记载,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0年),越族首领“摇毋余”因功被封为“海阳齐信侯”,封地在海阳(今广东省潮州市)。这位“海阳齐信侯”的真实身份,历史学界众说纷纭。有些学者认为此“海阳齐信侯”与“东瓯王摇”是同一人,先封于海阳,后改封于东瓯。也有学者认为“...
查看全文
摇滚
起源1955年,最早的摇滚乐手之一“比尔海利与彗星合唱团”在电视上演唱《摇摆时钟》摇滚乐的起源是评论家和音乐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之一。人们普遍认同,摇滚乐起源于美国南部。最早被贩卖到此的黑人学习了欧洲文化,把黑人音乐风格和欧洲乐器结合起来,孕育了大多数早期摇滚乐手。节奏蓝调对摇滚乐有最直接的影响,这种流派最早被贬称为“种族音乐”,很少被主流白种人听到,这一名词战后很少再被提及。摇滚乐也吸收了爵士乐、蓝调、福音音乐、乡村音乐和民歌。评论家们对哪种音乐的影响力最大存有争议,也有人认为“摇滚乐”这个说法只是把节奏布鲁斯包装贩卖给白人市场,或者是黑白音乐形式的混合作品。南方黑人奴隶在解放以后移民到大城市如孟菲斯、纽约市北部、底特律、芝加哥、克利夫兰、水牛城,使黑人和白人前所未有地聚居在一起。这些人听到彼此的音乐,并模仿学习。广播的出现让人们在看不见演出者肤色的情况下欣赏音乐,同时黑胶唱片被发明出来并...
查看全文
心旌摇摇
【成语意思】:心神飘忽不定;就像旌旗随风飘摇。心神不定;情思起伏;就像旌旗随风飘摇一样。旌:旗子。【用法分析】:心旌摇摇主谓式;作谓语、补语;用于人的情绪。【成语来源】:西汉刘向《战国策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下曾陈氏来台湾居住元埔村族谱, 1, 目录 昭穆 世系图 房系, 1700-1984
原书: [台湾 : 出版者不详], 民国73[1984]. 1册(248页) : 世系表.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 金门下坑始祖 : (宋) 陈子俊 浯水一世祖 : 陈东埜. 来台祖 : 陈公,名讳不详. 生二子 : 陈溅 ; 陈庆(止). 房祖(3世) : (清) 陈本全(仁房) ; 陈两全(义房) ; 陈所全(礼房) ; 陈富全(智房). 皆为陈溅之子. 本全公下四子(4世) : 陈忠(长房长) ; 陈义(长房二) ; 陈廉(长房三) ; 陈协(长房四). 两全公下四子 : 陈肯(二房长) ; 陈万(二房二) ; 陈田(二房三) ; 陈场(出继富全公). 所全公下三子 : 陈智(三房长) ; 陈细(三房二) ; 陈家(三房三). 昭穆 : 积德传家 孝友为先 创垂奕世 继述绵延 崇风丕振 亿万斯年. 散居地 : 台湾省彰化县埤头乡元埔村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
宁都曾氏丞公首届四族联修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5年. 14册: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巫公. 始祖: (周) 曾参,字子舆,世称宗圣. 世居山东南武城. 巫氏5世孙. 为宗圣1世祖. 血缘派祖: (唐) 曾丞,字忠信. 巫公37世,宗圣33世. 徙居江西(庐陵)吉阳乡上梨堡. 生子三: 曾珪,字宏用 ; 曾旧,字惟人,号宏玉 ; 曾略,字宏大,即檀公(另为1世祖). 珪公派下脉祖: (明) 曾大琳 ; 曾厚琳(原公10世,宗圣52世). 旧公派下脉祖: 曾三府君,讳三郎(另为1世,宗圣43世) ; 曾子云(宁都城东初祖,另为1世,宗圣53世). 略公派下脉祖: (明) 曾光煜 ; 曾光赋,名乐善,字一松(均为檀公28世,宗圣61世). 注: 四族联谱的1世祖, 依目录内容顺序排列, 分别为: 曾原,讳原,字维槿(宗圣52世, 珪公之后) ; 曾三府君 ; 曾子云 ; 曾略. 注: 主修曾昭盛,讳礼盛 ; 辅修曾纪如,讳仕福 ; 督修曾昭灏,讳礼浩. 散居地: 江西省宁都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宁都曾氏丞公首届四族联修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5年. 14册: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巫公. 始祖: (周) 曾参,字子舆,世称宗圣. 世居山东南武城. 巫氏5世孙. 为宗圣1世祖. 血缘派祖: (唐) 曾丞,字忠信. 巫公37世,宗圣33世. 徙居江西(庐陵)吉阳乡上梨堡. 生子三: 曾珪,字宏用 ; 曾旧,字惟人,号宏玉 ; 曾略,字宏大,即檀公(另为1世祖). 珪公派下脉祖: (明) 曾大琳 ; 曾厚琳(原公10世,宗圣52世). 旧公派下脉祖: 曾三府君,讳三郎(另为1世,宗圣43世) ; 曾子云(宁都城东初祖,另为1世,宗圣53世). 略公派下脉祖: (明) 曾光煜 ; 曾光赋,名乐善,字一松(均为檀公28世,宗圣61世). 注: 四族联谱的1世祖, 依目录内容顺序排列, 分别为: 曾原,讳原,字维槿(宗圣52世, 珪公之后) ; 曾三府君 ; 曾子云 ; 曾略. 注: 主修曾昭盛,讳礼盛 ; 辅修曾纪如,讳仕福 ; 督修曾昭灏,讳礼浩. 散居地: 江西省宁都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宁都曾氏丞公首届四族联修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5年. 14册: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巫公. 始祖: (周) 曾参,字子舆,世称宗圣. 世居山东南武城. 巫氏5世孙. 为宗圣1世祖. 血缘派祖: (唐) 曾丞,字忠信. 巫公37世,宗圣33世. 徙居江西(庐陵)吉阳乡上梨堡. 生子三: 曾珪,字宏用 ; 曾旧,字惟人,号宏玉 ; 曾略,字宏大,即檀公(另为1世祖). 珪公派下脉祖: (明) 曾大琳 ; 曾厚琳(原公10世,宗圣52世). 旧公派下脉祖: 曾三府君,讳三郎(另为1世,宗圣43世) ; 曾子云(宁都城东初祖,另为1世,宗圣53世). 略公派下脉祖: (明) 曾光煜 ; 曾光赋,名乐善,字一松(均为檀公28世,宗圣61世). 注: 四族联谱的1世祖, 依目录内容顺序排列, 分别为: 曾原,讳原,字维槿(宗圣52世, 珪公之后) ; 曾三府君 ; 曾子云 ; 曾略. 注: 主修曾昭盛,讳礼盛 ; 辅修曾纪如,讳仕福 ; 督修曾昭灏,讳礼浩. 散居地: 江西省宁都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宁都曾氏丞公首届四族联修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5年. 14册: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巫公. 始祖: (周) 曾参,字子舆,世称宗圣. 世居山东南武城. 巫氏5世孙. 为宗圣1世祖. 血缘派祖: (唐) 曾丞,字忠信. 巫公37世,宗圣33世. 徙居江西(庐陵)吉阳乡上梨堡. 生子三: 曾珪,字宏用 ; 曾旧,字惟人,号宏玉 ; 曾略,字宏大,即檀公(另为1世祖). 珪公派下脉祖: (明) 曾大琳 ; 曾厚琳(原公10世,宗圣52世). 旧公派下脉祖: 曾三府君,讳三郎(另为1世,宗圣43世) ; 曾子云(宁都城东初祖,另为1世,宗圣53世). 略公派下脉祖: (明) 曾光煜 ; 曾光赋,名乐善,字一松(均为檀公28世,宗圣61世). 注: 四族联谱的1世祖, 依目录内容顺序排列, 分别为: 曾原,讳原,字维槿(宗圣52世, 珪公之后) ; 曾三府君 ; 曾子云 ; 曾略. 注: 主修曾昭盛,讳礼盛 ; 辅修曾纪如,讳仕福 ; 督修曾昭灏,讳礼浩. 散居地: 江西省宁都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瀛湖曾氏八修族谱
原书 :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0年[1931]八修.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8-29. 受姓始祖 : 曲烈封郐,襄王六年郐为莒所灭,世子巫奔鲁,去邑为曾姓. 一派祖 : (周) 曾参,字子舆. 师事孔子,居山东济宁州嘉祥县南武城. 尊为宗圣曾子. 迁湘始祖 : (汉) 曾侯据. 由山东迁湖南卢陵吉阳. 分宗源由 : (唐) 曾庆生曾伟 ; 曾骈二子. 明嘉靖年间,骈后质粹公归山东嘉祥,为东宗. 伟后居楚南卢陵守庙墓,为南宗. 瀛湖一支为南宗后也. 迁潭始祖 : (明) 曾文昭,通谱名纹昭,字义立,号阂基,行纹一郎. 佐明太祖定鼎,落业湘潭瀛湖. 石潭支祖 : (明) 曾泰瑚,字镇吴. 莲沱支祖 : (明) 曾泰韶,字奏九,行一 ; 曾泰武,字开八,原字泰碔,行三.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及书衣题 : 瀛湖曾氏八修族谱. 谱序题 : 武城曾氏南宗瀛湖房八修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