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伊奢那跋摩一世

伊奢那跋摩一世

伊奢那跋摩一世 Isnaarman I(活动时期7世纪初叶)真腊帝国的统治者。在他统治时期,真腊国家处于整体国力稳步上升的态势。

伊奢那跋摩一世原名伊奢那先,是真腊帝国的开国者之一摩诃因陀罗跋摩的儿子。他积极扩张真腊国土。伊奢那跋摩征服了森河流域的婆罗阿迭补罗(一个城邦国家),随即在森河河畔建立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伊奢那城,并将之作为真腊帝国的新都城。在伊奢那跋摩一世统治时期,该城十分繁华,据说拥有两万户居民。

伊奢那跋摩一世逐步向西推进真腊帝国的边境线。他先后征服了查克朗加补罗、阿牟迦补罗和毗摩补罗诸城邦。他推行侵略性政策的基石是一支极为庞大的军队:据记载这支军队包括5000头战象。仰仗这支军队,伊奢那跋摩一世使真腊在中南半岛上处于支配地位。

在和平外交方面,伊奢那跋摩一世较为稳健。他与中南半岛上一些较为强大的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尤其是与林邑。伊奢那跋摩本人与林邑公主结婚,后来又把自己...

伊奢那跋摩一世相关文献
诃梨跋摩一世
查看全文
阇耶僧伽跋摩一世
生平及治国阇耶僧伽跋摩一世原是占婆第六王朝君主因陀罗跋摩二世王后姐夫释利阇耶屈酰首罗(ÇriJayaGuheçvara)之子。在因陀罗跋摩二世死后,阇耶僧伽跋摩一世继承王位
查看全文
曷利沙跋摩一世
家族曷利沙跋摩是耶输跋摩一世之子,母亲是阇耶跋摩四世的妹妹。他的孙子雅吉那瓦拉哈(Yajnavaraha),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僧侣,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II)的国师。生平曷利沙跋摩和他的弟弟伊奢那跋摩二世时期,真腊国局势动荡,两兄弟与他们的舅舅阇耶跋摩四世进行了一场权力斗争,曷利沙跋摩最终被赶出吴哥,在吴哥约100公里以外的地方另立政权。他的弟弟伊奢那跋摩二世接任国王。他在巴肯山(PhnomBakheng)脚下建立了巴色占空寺(BakseiChamkrong),用来供奉他的父母。参考Briggs,LawrencePalmer.TheAncientKhmerEmpire.TransactionsoftheAmericanPhilosophicalSociety1951.
查看全文
因陀罗跋摩一世
前辈根据普力科寺中的880年1月25日的铭文因陀罗跋摩一世在普力科寺建造了三座庙塔来纪念三位已故的国王及其王后。在塔的门框上书名了纪念的国王的名称:中间的塔纪念的是阇耶跋摩二世和他的王后,北边的纪念的是他的外祖父母,南边的纪念的是阇耶跋摩三世和他的王后。对吴哥王朝9世纪的国王序列在学者间还有一些争议。由于阇耶跋摩三世的纪录和事迹很少,加上一些纪念塔,一些学者认为罗洛士的梵语铭文说在阇耶跋摩三世和因陀罗跋摩一世之间还有两位国王。这些学者认为因陀罗跋摩一世的继承人耶输跋摩一世893年7月8日的铭文说明阇耶跋摩三世的继承人是阇耶跋摩二世的母亲的弟弟。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些名字都只是国王为他已逝父母加的尊号,这些尊号甚至可能在他们生前就已经有了。建筑因陀罗跋摩一世建造了大量建筑物。他首先为他的臣民建造了一个灌溉稻田的灌溉系统。这个建筑工程的目的在于建造巨大的蓄水池来储蓄雨季的水,然后在旱季通过运河和...
查看全文
阇耶诃黎跋摩一世
参考资料乔治·马司培罗.《占婆史》.冯承钧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第七章
查看全文
伊奢那跋摩一世相关标签
柬埔寨君主
帝王
家族谱大览
河南杞县伊氏家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干隆年间[17--?]. --[48双叶 : 插图. 卷数残缺不全. 版心题: 伊氏世家谱. 珍藏者: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代祖: 伊元圣名尹又名挚(商) 散居地: 河南省杞县等地. 商代国名,在今河南省(有莘)
浏览:100
莘野伊氏世谱 : 山东新城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莘野伊氏续谱委员会, 2011年续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一代祖 : 伊尹,又名挚. 百代祖 : 伊秋田,或盛田,字广收. 据河南杞县伊氏家谱载,迁居山东济南府新城镇,为第100代. 一世祖 : 伊翔,望江公. 自燕冀徙居山东新城(今属桓台县)之利用乡. 为统一世系后的122代. 派祖(2世) : 伊礼 ; 伊敦 ; 伊厚 ; 伊忠 ; 伊信 ; 伊行,安阳公 ; 伊笃. 礼公派下支祖(6世) : 伊复 ; 伊泽,字子被 ; 伊洧 ; 伊濯,字维丰 ; 伊洛 ; 伊圣. 忠公派下支祖(6世) : 伊尚志 ; 伊凤翱 ; 伊尚朋,字圣选. 行公派下支祖(3世) : 伊学 ; 伊连 ; 伊赞. 笃公派下支祖(6世) : 伊禄 ; 伊星 ; 伊庆 ; 伊安 ; 伊泰. 排行(16世起) : 允若丕懋 善继祖述 希怀孔衍 毓世庆长 钦圣歆廉 昭旭炳正 崇谦荣逊 恪慎永兴. 散居地 : 山西省桓台县(原新城县), 高青县, 邹平县, 曲沃县, 洪洞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莘野伊氏世谱 : 山东新城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莘野伊氏续谱委员会, 2011年续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一代祖 : 伊尹,又名挚. 百代祖 : 伊秋田,或盛田,字广收. 据河南杞县伊氏家谱载,迁居山东济南府新城镇,为第100代. 一世祖 : 伊翔,望江公. 自燕冀徙居山东新城(今属桓台县)之利用乡. 为统一世系后的122代. 派祖(2世) : 伊礼 ; 伊敦 ; 伊厚 ; 伊忠 ; 伊信 ; 伊行,安阳公 ; 伊笃. 礼公派下支祖(6世) : 伊复 ; 伊泽,字子被 ; 伊洧 ; 伊濯,字维丰 ; 伊洛 ; 伊圣. 忠公派下支祖(6世) : 伊尚志 ; 伊凤翱 ; 伊尚朋,字圣选. 行公派下支祖(3世) : 伊学 ; 伊连 ; 伊赞. 笃公派下支祖(6世) : 伊禄 ; 伊星 ; 伊庆 ; 伊安 ; 伊泰. 排行(16世起) : 允若丕懋 善继祖述 希怀孔衍 毓世庆长 钦圣歆廉 昭旭炳正 崇谦荣逊 恪慎永兴. 散居地 : 山西省桓台县(原新城县), 高青县, 邹平县, 曲沃县, 洪洞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莘野伊氏世谱 : 山东新城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莘野伊氏续谱委员会, 2011年续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一代祖 : 伊尹,又名挚. 百代祖 : 伊秋田,或盛田,字广收. 据河南杞县伊氏家谱载,迁居山东济南府新城镇,为第100代. 一世祖 : 伊翔,望江公. 自燕冀徙居山东新城(今属桓台县)之利用乡. 为统一世系后的122代. 派祖(2世) : 伊礼 ; 伊敦 ; 伊厚 ; 伊忠 ; 伊信 ; 伊行,安阳公 ; 伊笃. 礼公派下支祖(6世) : 伊复 ; 伊泽,字子被 ; 伊洧 ; 伊濯,字维丰 ; 伊洛 ; 伊圣. 忠公派下支祖(6世) : 伊尚志 ; 伊凤翱 ; 伊尚朋,字圣选. 行公派下支祖(3世) : 伊学 ; 伊连 ; 伊赞. 笃公派下支祖(6世) : 伊禄 ; 伊星 ; 伊庆 ; 伊安 ; 伊泰. 排行(16世起) : 允若丕懋 善继祖述 希怀孔衍 毓世庆长 钦圣歆廉 昭旭炳正 崇谦荣逊 恪慎永兴. 散居地 : 山西省桓台县(原新城县), 高青县, 邹平县, 曲沃县, 洪洞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莘野伊氏世谱 : 山东新城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莘野伊氏续谱委员会, 2011年续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一代祖 : 伊尹,又名挚. 百代祖 : 伊秋田,或盛田,字广收. 据河南杞县伊氏家谱载,迁居山东济南府新城镇,为第100代. 一世祖 : 伊翔,望江公. 自燕冀徙居山东新城(今属桓台县)之利用乡. 为统一世系后的122代. 派祖(2世) : 伊礼 ; 伊敦 ; 伊厚 ; 伊忠 ; 伊信 ; 伊行,安阳公 ; 伊笃. 礼公派下支祖(6世) : 伊复 ; 伊泽,字子被 ; 伊洧 ; 伊濯,字维丰 ; 伊洛 ; 伊圣. 忠公派下支祖(6世) : 伊尚志 ; 伊凤翱 ; 伊尚朋,字圣选. 行公派下支祖(3世) : 伊学 ; 伊连 ; 伊赞. 笃公派下支祖(6世) : 伊禄 ; 伊星 ; 伊庆 ; 伊安 ; 伊泰. 排行(16世起) : 允若丕懋 善继祖述 希怀孔衍 毓世庆长 钦圣歆廉 昭旭炳正 崇谦荣逊 恪慎永兴. 散居地 : 山西省桓台县(原新城县), 高青县, 邹平县, 曲沃县, 洪洞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莘野伊氏世谱 : 山东新城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莘野伊氏续谱委员会, 2011年续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一代祖 : 伊尹,又名挚. 百代祖 : 伊秋田,或盛田,字广收. 据河南杞县伊氏家谱载,迁居山东济南府新城镇,为第100代. 一世祖 : 伊翔,望江公. 自燕冀徙居山东新城(今属桓台县)之利用乡. 为统一世系后的122代. 派祖(2世) : 伊礼 ; 伊敦 ; 伊厚 ; 伊忠 ; 伊信 ; 伊行,安阳公 ; 伊笃. 礼公派下支祖(6世) : 伊复 ; 伊泽,字子被 ; 伊洧 ; 伊濯,字维丰 ; 伊洛 ; 伊圣. 忠公派下支祖(6世) : 伊尚志 ; 伊凤翱 ; 伊尚朋,字圣选. 行公派下支祖(3世) : 伊学 ; 伊连 ; 伊赞. 笃公派下支祖(6世) : 伊禄 ; 伊星 ; 伊庆 ; 伊安 ; 伊泰. 排行(16世起) : 允若丕懋 善继祖述 希怀孔衍 毓世庆长 钦圣歆廉 昭旭炳正 崇谦荣逊 恪慎永兴. 散居地 : 山西省桓台县(原新城县), 高青县, 邹平县, 曲沃县, 洪洞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