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宋朝 淮南东路

淮南东路

淮南东路是中国宋朝(960年-1279年) 的一个地方行政区。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淮南东路始建制,首府在今天的扬州,故而民间也称呼其为扬州路;后于宋朝灭亡后划入元朝的江淮行省扬州路。崇宁(1102年-1106年)年间, 淮南东西两路人口共计达到130万。

北宋时,富裕商人阶层和新兴的市场经济在此地得到发展,扬州和淮安等主要城市成为新兴商业中心,成为富裕的代名词。“二十四孝”中的一位朱寿昌出自北宋时期的扬州。

南宋建炎衣冠南渡,淮南两路建制仍在,但成为宋金交战的主战场之一,辛弃疾词中有“烽火扬州路”来描写战争对于江淮地区经济的破坏。淮河成为北方的金和南方的南宋的边界线。

北宋时,淮南东路包括10个州:扬州,楚州,真州,通州,泗州,海州,泰州,滁州,亳州,宿州;南宋时亳州、宿州被撤销,改涟水为安东州,扬、楚、海、泰、泗、滁、真、通八州仍然沿用,但是疆界略有微调,如将自唐属于扬州的天长划入了...

淮南东路相关文献
淮南东路
行政区划参考文献^淮南东路
查看全文
江南东路
历史沿革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在州之上改道为路,分宋朝全境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十五路。在并没有行驶主权的幽云十六州地区,宋朝也预设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天禧二年(1018年)复升昇州为江宁府;天禧四年(121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北宋时期,今天江苏省西南部,安徽省东南部属于江南东路,江南东路置一府(江宁府)、7州、2军、68县。在宋代,江南东路是中国最繁荣的省份之一。无论是人口总数、粮食产量,还是在科举考试中及第的人数,都名列全国前三名之内,与淮南东路,两浙路相当,明显领先于附近的淮南西路、江南西路等。行政区划相关条目至道十五路宋朝行政区划参考文献^江南东路^两宋路制
查看全文
京东路
辖区参考资料《宋史志第三十八地理一》
查看全文
河北东路
行政区划北宋灭亡后的齐政权1129年三月,金国任命刘豫移居东平府,为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管理大名府、开州、德州、濮州、滨州、博州、棣州、沧州。1130年七月,在完颜宗翰的策划下,刘豫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国都在宋朝的北京大名府。刘豫于九月初九(1130年10月12日)正式即位皇帝,年号奉金朝正朔。1137年,金熙宗废刘豫为蜀王并且废除齐国,该地正式纳入金朝直辖范围。参考文献^河北东路
查看全文
角巾东路
【成语】角巾东路 【成语】角巾东路 【拼音】jiǎojīndōnglù 【解释】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出处】《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
查看全文
淮南东路相关标签
安徽的路
宋朝的路
江苏的路
基础设施
家族谱大览
淮南市田集田家拐田氏族谱
始祖:田凤林 地区:安徽省淮南市 编修:田广生
浏览:100
淮南中十场志
淮南中十场志 杨大经,汪兆璋编 清康熙十二年(1673)
浏览:0
淮南何氏宗谱 [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12[1873]刻本. 2册 : 世系表. 凤阳始祖 : (元) 何统. 定远支祖 : 何澂,字禹登. 散居地 : 安徽省凤阳县, 及定远县等地. 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卢江县
浏览:100
淮南何氏宗谱 [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1[1922]. 2册 : 世系表. 凤阳始祖: 何统(元). 定远支祖: 何澂字禹登. 怀远支祖: 何桂. 散居地: 安徽省凤阳县, 定远县及怀远县等地. 乐安宜黄南昌(江西)
浏览:100
淮南寿东朱氏宗谱
淮南寿东朱氏宗谱
浏览:0
南氏莹分八修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年. 存40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纂者 : (23世) 南寿昺,字旭初 ; 南奉春,字曙初.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首1及卷1. 始祖资料不详. 卷1部分请参考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出版,王者翔着之”南氏八修宗谱” (DGS-100048774, TN-2204258). 分房祖(9世) : 南鉴莹(或鉴荣),字尚义. 生七子 : 南泰阳 ; 南正阳(无嗣) ; 南朝阳 ; 南纯阳(传七世止) ; 南向阳 ; 南岐阳 ; 南济阳. 六房祖(10世) : 南岐阳. 鉴荣公第六子. 生八子 : 南斗铭 ; 南斗经 ; 南斗纬 ; 南斗极 ; 南斗轸 ; 南斗光 ; 南斗亢 ; 南斗其. 七房祖(10世) : (明) 南济阳. 鉴荣公第七子. 生二子 : 南斗焕 ; 南斗灿. 岐阳公下八子(11世) : (明) 南斗铭 ; 南斗经 ; 南斗纬(一传后止) ; 南斗极(二传后止) ; 南斗轸 ; 南斗光(一传后止) ; 南斗亢 ; 南斗其(不详). 济阳公下二子(11世) : 南斗焕 ; 南斗灿. 长房15世祖 : (明清之际) 南有杞,字尔祯. 为邦取公(字笃行)之第三子. 有杞公生五子 : (清初) 南之杰,字伟公,号颐园 ; 南之麟,字显公,号安惠 ; 南之凤,字威公,号安雅 ; 南之祯,字衣公,号自怡 ; 南之祥,字兴公,号乐庭. 本谱主要为长房泰阳公, 六房岐阳公, 及七房济阳公之谱. 派语(9-44世) : 鉴阳斗子 廷邦一应 天运方兴 玉堂集瑞 金策储英 文章焕启 世德维新 鸿光远绍 骏业克绳. 散居地 : 湖北省蕲水县(今名浠水); 河南省商丘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