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府谷县柴振治
柴振治(1884~1966)字叔平,府谷县柴家墕村人。祖父柴立本系清朝拔贡,在任河南太康县县令期间,曾因奉朝廷命令总领修补黄河缺口而获重奖。离任时,购置大量图书返籍。其又一生行医。在藏书丰富、医学门第的家境中,他自幼广览群书,尤其喜爱儒学经典与≮经》、《伤寒》、《金匮》、《本草》、《景岳全书》等医学名著。14岁时开始行医。其间,他结合临床实践,广采民间偏方、验方,潜心研学,技艺大进。1933年夏,为营救长子柴嵎(因攻打县厘金局被捕而在押于榆林)而前往榆林。适逢霍乱流行,因医院无进口疫苗,染病死亡者甚众。他目睹惨状,救治了不少患者。当时《上郡日报》为此而广告云:“不论男女老幼军民人等,速请长盛栈柴先生,方能服药针刺,预防治疗”。后井岳秀(时为陕北镇守使,驻榆林)妻患子宫瘤,已不便出外,柴先生经井岳秀之岳父(任狱官,闻柴治疫声名)介绍,入官邸治疗,服药针灸一次,排血块数升而愈。其子柴嵎因而获释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路振飞
路振飞(1590—1647),字见白,号皓月,明末直隶曲周(今河北省曲周县)人,天路振飞半身像[1启五年(1625)中进士,历任泾阳知县、都察院监察御史、福建巡按御史、河南按察司检校、上林丞、光禄寺少卿、右佥都御史等职。路振飞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人士之一。崇祯帝亡后,时任都御史巡抚淮扬的路振飞曾致书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谓“伦序当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福王(即南明弘光帝)被俘后,唐王朱聿键(即南明隆武帝)自立于福州,先后封路振飞为左都御史、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职。官爵累至左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卒于粤中,谥文贞。有言路振飞生于公元1590年者,未经详考,姑采用之。但根据《明史》记载,路振飞卒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然而现在福建东山、厦门等地却存有明永历戊子年(即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路振飞题刻的石碑,故路振飞生卒年代还有待进一...
俞振飞
俞振飞几乎就是在拙政园补园内长大的。因为其父俞粟庐被张家聘为西席,长住补园,与主人切磋曲艺,幼年时代的俞振飞就随父亲住园中。振飞6岁从父习曲,刻苦用功。先学旦角,后改巾生、冠生,八岁时居然能唱整出《千忠戮?八阳》,唱得有板有眼,不差分毫。他所会渊博,能唱二百余折昆曲戏。14岁业余登台,演小生;后又向昆曲前辈沈锡卿、沈月泉等学习表演。1920年学演京剧,先从李智先习老生,不久即改学小生,得蒋砚香传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岁正式登台。1923年程砚秋赴沪演出,特邀其合作颇获好评。29岁,经程砚秋介绍,赴北京拜京剧小生前辈程继先为师,正式成为专业演员,先后参加过程砚秋、梅兰芳的剧团。中间,担任过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讲师。长期与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马连良、张君秋、黄桂秋、章遏云、新艳秋、李玉茹、童芷苓、吴素秋等人以及仙霓社合作演出。1948年与张君秋合拍了《玉堂春》彩色影片,1955年和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