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洪番蜀

洪番蜀

始祖 : 洪番蜀(清)
洪番蜀简介资料
洪番蜀相关文献
番吾之战
背景公元前233年(赵王迁二年),秦进攻赵。赵以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反攻,大破秦军于宜安(一说为肥或肥下)。秦军受挫后退兵,赵国暂时得以保全。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公元前232年,秦王政派兵继续攻赵,秦军分两路进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和狼孟(今山西阳曲)、番吾(今河北灵寿)。由邺北上的秦军,准备渡漳水向邯郸(今属河北)进迫;由太原取狼孟(今山西阳曲)后东进番吾的秦军,拊邯郸之背。秦军准备以分进合击的方式,夺取邯郸,灭亡赵国。经过面对秦军的来势汹汹,赵王迁并不怎么慌乱,因为他身边尚有将军李牧在,宜安之战(即肥之战)中,就是这位能征善战名扬于时的大将为赵国建树了奇功。但是,赵王迁也有些忧虑。因为这一年赵国发生了旱灾,农田受灾面甚大,有的地方庄稼枯死,颗粒难收。此外,国内形势也不够稳定,人心惶惶。鉴于这种情况,赵王迁要求李牧尽量实施强有力的反攻,争取首战即胜,不要把战事拖得太久。赵王迁本是个平庸无能...
查看全文
番茄
名称番茄的“番”这个字源自其外来之义(同“番石榴”等),但亦作草字头的“蕃”(《国语辞典》在“蕃”字条下云:来自外国或外族的。通“番”。如:“蕃茄”、“蕃薯”)。换言之“番茄”就是“外来的茄”,“西红柿”则是“西方来的红色柿”(但并非柿树科柿属植物)。天津称“火柿子”,而在澳门又称为“大孖地”,是从葡语“tomate”音转以来。英语词源番茄的英语单词“tomato”源自西班牙语“tomate”,西班牙语词源于纳瓦特尔语词“tomatl”[ˈtomat͡ɬ]。该词最早出现于1595年。墨西哥原生的酸浆果(“tomatillo”)在纳瓦特尔语语中叫作“tomātl”,意思是“肥胖的水”或“肥胖的东西”。当阿兹特克人开始种植这种大一些的红色的安第斯山脉果实时,他们叫这些新的品种为“xitomatl”(或“jitomates”)(发音:[ʃiːˈtomatɬ]),(“有肚脐的丰满的东西”或“有肚脐...
查看全文
番田镇
行政区划番田镇下辖以下地区:番田村,王庄村,原庄村,白沟作村,郑庄村,西小吴村,蔡庄村,小金香村,大金香村,段村,三陵村,范庄村,大吴村,宋村,秦庄村,东口村,余村,前峻山村,后峻山村,东小吴村,后杨磊村,孙郝庄村,刘谢村,王太保村,王薛村,南镇村,前杨磊村,北孟村,南孟村,树楼村,殷庄村,前北马村,后北马村,刘马庄村,东留石村,西留石村,东城外村,西城外村,南张伦村,西南马村,王张伦村和三张伦村。参考资料
查看全文
番薯
历史野生种起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抗病虫害强,栽培容易。1493年,哥伦布初见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时,曾将由美洲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将番薯传至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1582年(明朝万历十年),东莞人陈益从安南首先引入广东。1593年5月(万历二十一年),《金薯传习录》记述:明朝万历二十一年5月下旬,福建长乐县华侨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将红薯从吕宋携带回中国,试种后,“甫及四月,启土开掘,子母钩连,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抚金学曾大力推广,并撰《海外新传七则》。1596年(万历二十三年)李时珍在正式刊行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南人用...
查看全文
番石榴
分布番石榴是热带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到南美洲北部,被引入到世界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取果实用来食用。在一些国家,种植、加工和出口番石榴果实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甜味种及酸味种,甜味种糖度高,果肉甜脆,适合鲜食;酸味种可加工制果汁、果酱。尚可盐渍、甘草渍、制罐、制蜜饯、果乾和制酒;叶片和未熟果晒干研磨成末,可制成健康食品“菝仔茶”。部分原因是它能够生长在各种不同的土壤和气候。番石榴已经侵入牧草地和野地,排挤当地植物。在某些官方排名,番石榴是入侵性最高的物种之一。番石榴可以存活30至40年。特征番石榴为灌木或小乔木,通常有10米高,偶尔高达20米,根部浅,树皮光滑,淡红褐色,嫩枝4角有柔毛,树皮会大片剥落,暴露树皮下绿色层,主干通常直径约25公分,最大可达60公分,外表骨质嶙峋,树叶对生,卵形,椭圆形或长圆形,叶背面有柔毛,往往相当易脆,叶脉明显,侧脉10至20对,叶片大多7至15公分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云山洪氏家誊族谱 [6卷]
原书: 抄本, 明万历32[1604](清道光26[1846]重录). [44]双叶. 珍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始祖 : 洪四公,讳全. 散居地 : 安徽省婺源县等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浏览:100
左山洪氏九修族谱[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3年九修(三大房合修). 7册 : 肖像,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谱含三大房祖 : 洪念一公孙辈(上族始祖)洪一公, (下族始祖)洪三公, (中族始祖)洪四公三族世系. 左山洪氏一世祖 : (宋)洪念一名澄字见清.公孙洪三公迁居进贤县各村.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左山洪氏族谱. 散居地 : 江西省进贤县, 崇仁县等地.
浏览:0
云山洪家乘
不得复制. 本微卷缩小42倍率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干隆7[1742]. - 约218双叶 : 世系表. 新安始祖 : 洪经纶字汝仁(唐) 云山始迁祖 : 港綦字符绪(唐) 散居地 : 安徽省休宁县等地.
浏览:100
炖煌郡洪氏宗谱 [24卷,首末各1卷]
原书 : 鲤村 : 宝山书院梓, 清光绪29[1903]续修. 合12册 : 插图.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一世远祖 : (唐) 洪昺,字文昺. 源公长子. 迁歙之黄墩. 乐平始祖(6世) : (唐) 洪玉,字世宝. 下有一子 : 洪蔚,字公邺. 为岩前始祖. 派祖(8世) : 洪献孚(一里村) ; 洪献义(一轮溪) ; 洪献彖(一鸿村). 皆蔚公之子. 婺北岩下祖(20世) : 洪敏大,名文八. 婺北里村祖(23世) : (宋) 洪景范,字文轨,号印溪. 婺北江村祖(31世) : (明) 洪遇兰. 婺北芳岩硚头祖(25世) : (元) 洪全翁,字肇五,行一. 符祝派祖(17世) : 洪宗德. 婺西盘坑祖(31世) : (明) 洪瑞新. 婺西毕源祖(25世) : 洪彦住. 通派行(38-67世) : 立志宜修德 兴宗定振声 传家光祖泽 世守永丕承 凤阁銮坡上 云来连步登. 散居地 : 安徽省婺源县等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炖煌郡洪氏通宗谱 [62卷,首1卷] (1-13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嘉庆23[1818]. 存29册 : 插图, 世系表. 缺卷5-6, 卷26, 卷38-39. 安徽第一世祖 : (唐) 洪昺. 婺源始迁祖(第三世) : (唐) 洪延寿. 婺源近祖 : (宋元之际) 洪元中,行来五三,字长卿,号北观. 散居地 : 安徽省婺源县等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版心题 : 炖煌共洪通宗谱.
浏览:100
炖煌郡洪氏通宗谱 [62卷,首1卷] (1-13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嘉庆23[1818]. 存29册 : 插图, 世系表. 缺卷5-6, 卷26, 卷38-39. 安徽第一世祖 : (唐) 洪昺. 婺源始迁祖(第三世) : (唐) 洪延寿. 婺源近祖 : (宋元之际) 洪元中,行来五三,字长卿,号北观. 散居地 : 安徽省婺源县等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版心题 : 炖煌共洪通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