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习俗土族是怎样安葬逝者的
丧葬丧葬,一般行火葬,部分地区行土葬。老人病故后,将其衣服脱去,将遗体扶起,成蹲坐状,双手合十,两拇指撑于下颌骨,放在原处的炕角头,周围用干净土坯挤紧,上面披上衣服或白布。当天早晨,即派人去向喇嘛或本本子占卜葬期,邀请本家各户家长商议治丧事宜。请木匠赶做灵轿。第三天下午,将遗体入殓,用一条向左拧成的白布或黄布条,在每一关节处绾一乡球,一身要绾七至十三个,然后套上黄布做的套子,土族语称“布日拉”,装入灵轿内。灵堂设在堂屋里。一般在家停放五至七天。老人病故要请喇嘛诵经超度,并由喇嘛主持,每晚请本家老少集体念“嘛呢”。举行葬礼的前一天,是集中祭奠的日子,土族语称“日格”。本家各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有要来吊唁,舅舅来“认骨”。土族丧葬要待客。一般分三顿饭、馍馍茶、酥油炒面、蒸油馒头和稠米饭。一般不动荤,只吃素。三道茶饭后,舅舅举行“摆外”、慰亡灵仪式,对亡人的一生作出公正的评价,对儿孙们的孝
土族
族源土族衣服“土族”族名源于部分土族人自称“土昆”、“蒙古尔”,“察罕蒙古尔”,蒙古族称土族为“白鞑靼”,藏族称其为“霍尔”。藏族很早就知道蒙古尔人,东胡有一部分人前往青海游牧,藏族称为霍尔。土族是东胡一部分,因此称为霍尔。沙陀与汪古及吐谷浑是最主要的族源。土族的祖先是古代的鲜卑人一个支系,隋朝时曾在青海一带建立强大的吐谷浑国,在唐朝时受到吐蕃的挤压,沦为唐的附庸。宋代时和羌族、党项人联合建立西夏帝国。西夏被蒙古人灭亡后,吐谷浑人加入到蒙古的军队,在元朝时地位较高,和西域色目人同等待遇。他们其实是吐谷浑人与不同时间来到的蒙古与汪古军人混血种,明代以后逐渐定居,改为从事农业生产,并逐渐和汉族、蒙古族等融合,简称为“土人”,清朝因为土司服从,不用土族改土归流,清政府大力推崇藏传佛教,导致土族人口减少。到了清朝末年只余下不到两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执行了鼓励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人口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