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定边县

定边县

定边县是中国陕西省榆林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陕西西北部,洛河上游。面积为692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30万。

定边县简介资料
37°26′59″N 107°49′44″E
定边县相关文献
陕西-榆林-定边县牛化麟
牛化麟,定边人,生卒不详。由行伍熟于弓矢、刀法,应募从军。清康熙十四年(1675)曾参加平定朱龙之战,先随征吴三桂。康熙十八年(1679),进剿徽县、略阳、阳平关等处,克复成都,累叙战功。康熙二十年(1681)进剿新镇,攻克关山、象岭,直抵云南,克复省城。以战功授署副将,推补张家口左营游击,升宣府提标左营参将,曾护提督印三月。后调补独石口参将,升任贵州黔西协副将,署咸宁总兵,授安龙镇总兵。年老告休,原品致仕,封荫俱全。家居四年,寿七十固而卒。化麟子发祥,以大同铁标把总升京营永定门千总,又升张家口守备,随征西域,卓有劳绩。孙荐,家业清寒,苦志诵读,弱冠即行课徒,多有成名者,遇孤寡蒲子弟,尤乐授受。
查看全文
陕西-榆林-定边县史彦龙
史彦龙清朝,郝滩乡柳树涧一带农民,举行过一次数百人的抗“皇粮”斗争,其为首者当地农民史彦龙。道光年间,柳树涧一带由于连续水灾,原来宽阔平整的涧地,因水土流失而被冲刷成深沟断崖,农民只好就耕于山峁坡坬。这样,大面积种糜子不可能,黄米减少。但地方官员对农民受灾置若罔闻,非但不予赈抚,还照例要农民以黄米交纳“皇粮”,激起了民众的反抗情绪。农民史彦龙挺身而出,至柳树涧堡把总衙门,详细陈述近几年不能种糜子的情况,要求以小米交库。把总早已闻知百姓怨声载道,欲治无辞,今史彦龙“跳”了出来,只身闻官衙,正好借机惩一儆百。于是,说话间便令将史彦龙掀翻在地,严刑拷打,以示官威。毒捋不能使史彦龙屈服,也不会将小米打成黄米。附近农民闻讯,集数百人于堡,拥入把总衙门,众口一辞,与把总展开说理斗争:“黄米没有,如不收小米,虽皇粮也难以交纳。”把总见群情激愤,众怒难犯,怕因而引起更大的事端,又怕失去自己的体面,便愚蠢地...
查看全文
陕西-榆林-定边县吕希韶
吕希韶吕希韶生卒不详。安边人,清道光年间秀才。青年时应举不第,未入仕途,赖祖遗家资度日。寄兴书画,尤工于书法,安边堡民每逢庆典,多请其用笔,有求必应,不取报酬。故希韶墨品甚多,惜所存无几。仅原安边堡眼光庙正殿悬挂“元武圣神”、“普济群生”二木匾现存定边县文化馆。其笔力遒劲,独具风格。
查看全文
陕西省-榆林-定边县葛路
葛路 (1926.7—)原名葛光植,陕西定边人。毕业于华北文法学院国文系。1953年从事艺术工作。曾应邀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演讲《大篆之美》。出版《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及《艺术神韵》,中国美协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奖,现为北大教授、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中直机关分会学术委员、北大书画协会理事、中华全国美学会会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中韩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查看全文
定边县
历史沿革宋置定边军,明成化六年(1470年)置定边营,清雍正九年(1731年)设定边县。行政区划定边县辖定边镇、贺圈镇、红柳沟镇、砖井镇、白泥井镇、安边镇、堆子梁镇、白湾子镇、姬塬镇、杨井镇、新安边镇11个镇;盐场堡乡、周台子乡、石洞沟乡、郝滩乡、油房庄乡、纪畔乡、王盘山乡、冯地坑乡、武峁子乡、黄湾乡、学庄乡、张崾先乡14个乡。交通太中银铁路在定边县设定边站,属兰州铁路局管辖。
查看全文
定边县相关标签
定边县
榆林区县
国家级贫困县
陕西省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