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谢廷谅
谢廷谅(1551~?)字友可,号九紫。明常乐(今琉璃乡)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适逢李廷机、王锡爵将奉召入阁,上疏劾之,不报(疏入留中),出为四川顺庆知府,廷谅性简略,不随人俯仰,弃官归。其诗文沉博蕴籍,有魏晋六朝之风,与弟廷讚名著一时,人称二谢。通戏曲,与汤显祖交好,剧作被誉为“才人之笔”。作品有《纵扇记》、《诗囊记》、《离魂记》三种。著有《清辉馆集》、《带橸编》、《起东草》、《薄游草》、《缝棭集》。《中国人名大辞典》有载。
江苏省-苏州-吴中许廷鑅
许廷鑅(1675—1760年)字子逊,号竹素,甫里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中举人,后授官福建汀州武平知县。为官公正廉洁。百姓颂其为好官。曾应好友高文良的聘请,到广东担任粤秀书院山长,辛勤教育培养,选拔出陈弘谋等一批人才。后来陈弘谋中进士,派到江苏任官。他先后执教于潮阳韩山书院、三山鳌峰书院、江阴澄江书院、太仓娄东书院。著有《竹素园诗钞》《竹素园集》等行世。热心乡里公益,行善乐施,逝世时则“家徒四壁”。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于家病逝,享年84岁。
杨谅
生平开皇元年(581年),六岁时,立为汉王。开皇十二年(592年),17岁时,封为雍州牧,加上柱国、右卫大将军,转左卫大将军。开皇十七年(597年),26岁时,任并州(今山西太原)总管,领地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北达燕门关,南距黄河的52州,杨坚很宠爱这幼子,特授予杨谅遇事不必拘于律令限制,可自行行事的特权。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句丽婴阳王高元率骑兵万余进扰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隋文帝遂命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汉王长史,周罗睺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进攻高句丽。强渡辽水又时逢雨季,军中疫病流行,不利而还。开皇十九年(599年)突厥犯边境,隋文帝以杨谅为行军元帅,杨素大败突厥。太子杨勇被废令杨谅心不安稳,因据守在当时天下精兵之地,心中便有了异心,上谏隋文帝说:“突厥方强,立即让太原为重镇,宜修武备。”隋文帝听从。于是召了很多工人,制造兵器,贮存于并州。招雇亡命之徒,左右
高谅
元朝兵部尚书、营国公高谅简介,高谅是个怎么样的人?高谅,高天锡子,辽阳人。裕宗初封燕王,以谅为符宝郎,俄命袭其父官,为鹰房都总管。裕宗甚爱之,谓符宝郎董文忠曰:“汝为我奏请,以谅所管民户隶于我,庶得谅尽力为我用。”文忠入奏,帝从之。未几,授谅嘉议大夫,迁兵部尚书。卒。仁宗时,赠推诚保德赞治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营国公,谥宣靖。
高谅
北魏沧州刺史、平北将军高谅简介,高谅因何被杀死?高谅(485—525年),字修贤,北魏河北景县人。少好学,多学识强记。初为太尉主薄、国子博士,后为驰骑将军,出为徐州行台。徐州刺史元法僧造反,自称宋王,高谅不从,被杀,年四十一。赠左将军、沧州刺史、平北将军、等等。
居丧以孝闻。太和末,京兆王愉开府辟召,高祖妙简行佐,谅与陇西李仲尚、赵郡李凤起等同时应选。稍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