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是中国哲学的个重要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为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另外,对于基督教,是很重要的关键。《圣经》里提到“太初有与神同在,就是神。”(约翰福音一章1节)

道相关文献
《周易》中的“道”《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易》事实上是包括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一般《易经》即指《周易》。《周易》起源相当早,相传“文王拘而演周易”,所以坊间认为西周初年由文王所著,因此较春秋时代的哲学著作(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论语)为早。广义的《易》包括《周易》和《易传》。由于《周易》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孔子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在宋代欧阳脩之前,历代一直认定是孔子之作),又称为《易传》,以解读《周易》。现今学者多认为《周易》七卷书中最早的《易传》是战国时代的作品。《周易》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交替的变化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虽然秦朝时已普遍认为《易经》可用以占卦筮卜,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
查看全文
居室三雅:茶道、花道、香道
茶道、花道、香道,并称“三雅道”茶道协和,花道养心,香道静心,所以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茶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
查看全文
香道|道可道,非常道
谈及香,我们首先从汉字“香”开始。许慎《说文解字》云:“香,气芬芳也。”“馨,香之远闻也。”而探究“香”的具体会意象形字释义,其实源于谷物之香。甲骨文中的“香”形如“一容器中盛禾黍”,指禾黍的美好气味。篆文变作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甜美。隶书又省略写作“香”。由此可见,“香”最早的起源与粮食有关,也是一种气味。“香”字,上为禾,下为日。其一释为禾在日上。禾为粮食,在阳光下暴晒,会散发自然的气息,这种气息为粮食的气息,可引申为大众所需之意,为人性本需。其二释为禾在曰上。曰为口舌之意,禾为粮食,大众饮食之相。饮食为必需品,人通过饮食而获取能量,能量在身体里循环,作用于全身,而香字也预示着香气可作用于全身经络,益于健康。中国的香道文化历史悠久,几乎可与中华文明同源。而关于“香道”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就目前学界总结大致可分为三种:祭天说、驱蚊说和辟邪说。广义的香,指香气、芳香之...
查看全文
花道、茶道、香道三道融合是人生之大道
茶道、花道、香道,并称三雅道:茶道协和,花道养心,香道静心,而这三道与中国传统文化又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三道中悟人生之道,受到了千古雅士的追捧。花、茶、香三道之精髓,在于静心悟道
查看全文
居室三雅:茶道、花道、香道
茶道、花道、香道,并称三雅道茶道协和,花道养心,香道静心,所以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茶道如果说武士道代表了死的艺术,而茶道则代表了生的艺术。日本茶文化以寺院为中心,普及到全国各地
查看全文
道相关标签
中国思想
道家
中国哲学
家族谱大览
李公道氏族通讯录
原书: [台湾 : 编者], 民国92[2003]. 1册 : 世系表. 始祖(一世) : (清) 李道. 于乾隆间自福建泉州j入台开基. 派祖(3世) : 李姜. 下有二子 : 李怨 ; 李车. 怨公下四房 : 李剪 ; 李字 ; 李述 ; 李踏. 车公下三房 : 李成 ; 李益 ; 李春. 散居地 : 台湾各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通讯录中包括家族成员姓名, 出生年月日, 服务单位, 职称, 通讯地址, 电话号码等资料.
浏览:0
余姚道塘干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一本堂, 民国4[1915]. 存5册 : 世系表. 注: 此谱不全. 缺卷首, 及卷1, 3, 7, 9, 10. 且12世祖以上资料全缺. 始祖 : (唐末) 干玉良. 因避乱,由河南迁居姚邑. 派祖(13世) : 干子胜(二房,明楼房) ; 干子康,行胜二(三房,南房) ; 干子奇,行胜三(四房,东北房) ; 干子祥(五房,三进屋房) ; 干子敬(六房,西南房). 子奇派下三房祖 : 干彦广(兼祧子胜公) ; 干彦庸 ; 干彦通(出继子康公). 子祥派下三房祖 : 干彦正 ; 干彦宗 ; 干彦文. 子敬派下二房祖 : 干彦道 ; 干彦昌. 字派似为(13-23世) : 子彦永文廷 钦敬国云 圣克. 散居地 : 浙江省余姚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部分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 余姚西干氏宗谱(许部).
浏览:0
余姚道塘干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一本堂, 民国4[1915]. 存5册 : 世系表. 注: 此谱不全. 缺卷首, 及卷1, 3, 7, 9, 10. 且12世祖以上资料全缺. 始祖 : (唐末) 干玉良. 因避乱,由河南迁居姚邑. 派祖(13世) : 干子胜(二房,明楼房) ; 干子康,行胜二(三房,南房) ; 干子奇,行胜三(四房,东北房) ; 干子祥(五房,三进屋房) ; 干子敬(六房,西南房). 子奇派下三房祖 : 干彦广(兼祧子胜公) ; 干彦庸 ; 干彦通(出继子康公). 子祥派下三房祖 : 干彦正 ; 干彦宗 ; 干彦文. 子敬派下二房祖 : 干彦道 ; 干彦昌. 字派似为(13-23世) : 子彦永文廷 钦敬国云 圣克. 散居地 : 浙江省余姚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部分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 余姚西干氏宗谱(许部).
浏览:0
永春小岵南山陈氏优道公长房雍睦宗志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长房编委会, 2003年.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受姓祖 : 陈胡公,名满. 颍川远祖 : 陈实,字仲弓,谥文范. 开基祖 : 陈弘元,号校尉. 为永春小岵南山开基祖. 始祖(15世) : 陈优道,讳辅,字国盛,号优道. 支祖 : 陈雍睦,讳进,字德修,号雍睦. 优道公长子. 昭穆(15世起) : 国德茂干 宜克希子 兆博种保 佑尔后云 礽相承体 善尊仁振 绪垂昆祥 凝福锡惟 怀永图. 散居地 : 福建省永春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
益阳龚氏道源公裔十一修族谱 [6卷,含卷首]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南峰堂, 2008年编印. . 合1册(732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远祖 : (宋元之际) 龚宗瑞,字鸿鲲,号北潭. 迁湘一世祖 : (元末) 龚暹,字桂峰. 自孝感徙宁乡, 益阳, 新化等县. 益阳始迁祖(3世) : (元明之际) 龚安宁,字先静. 由新化迁汉寿, 再迁益阳. 派祖(5世) : (明) 龚道源,字衍系,号邱峰. 扶言公之子. 下有二子,分二房. 二大房祖(6世) : (明) 龚绍钦,字君之 ; 龚绍钧,字衡翼. 绍钧公下支祖(15世) : (清) 龚祖裔,字衍昌 ; 龚祖烈,字应林 ; 龚祖理,字映伦 ; 龚祖吉,字南睿 ; 龚祖喜,字恩赐 ; 龚祖台,字赋兰. 散居地 : 湖南省益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周氏]道国南宗 [5卷]
原书: 广东 : 周濓溪祠道源堂尝产整理委员会订制, 民国38[1949]重印(大学图书供应社印). 5册 : 插图,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注 : 卷三及卷五于2003年复印. 岭南远祖 : 周溥敬,字德聚. 任福建都使司都事. 一世祖 : (宋) 周惇颐,字茂叔,号濓溪,即道国元公. 濓溪公下二子 : 周寿,字季老,一字符翁 ; 周焘,字通老,一字次元. 此谱主要为焘公之后世系资料. 派祖(4世) : 周正卿,字卜世(居道州) ; 周直卿,字卜年,号天统(本支祖,入籍番禺) ; 周良卿,字卜熙 ; 周贤卿,字卜昌. 皆为縯公(字庆长,一字汝衍,号后超)之子. 直卿公下九房 : 周宣仁,讳溥,字祖进,号彬之(从化双井房) ; 周宣义,讳浩,字伯进,号养吾(番禺芳冈祖) ; 周宣礼,讳法(后迁顺德) ; 周宣智,讳澄,号克明(南海九江洲祖) ; 周宣忠,讳清(东莞樟村祖) ; 周宣信(顺德祖) ; 周宣谟 ; 周宣烈,讳洪,字宏进(迁广西宾州) ; 周宣猷,讳润,字常青,号岐秀(东莞荔枝园). 良卿公下一子 : 周宣通. 贤卿公下一子 : 周宣圣. 顺德北海支祖 : 周仕俊,讳纯,号梅所. 宣仁公之元孙. 清远汤塘一世祖 : 周国晖. 宣仁公曾孙. 增城湴村一世祖 : 周镜,字富一,号禺山. 元凤公长子. 沙涌苏埠祖 : 周怀德,号扬仁. 宣智公曾孙. 后居南海沙涌及顺德苏埠等地. 湴村西境一世祖 : (元明之际) 周子玖,字文宽,号裕堂. 震祖公次子. 散居地 : 广东省东莞县, 顺德县, 增城县, 南海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道导读知识
古人如何体现孝道
古人如何体现孝道
  从古至今,孝道一直是人们思想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赡养父母,善待老人也一直是被提倡和须遵从的。  古语云: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意思是:奉养父亲,侍奉君主,要严肃而恭敬。孝顺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于君主要不惜献出生命。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你还知道哪些体现古人孝心的故事?
浏览量:1940次
王重阳简介
王重阳简介
王重阳是道教全真教的创始人,他自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他47岁时,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王重阳于金正隆四年(1159)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活死人墓”中潜心修持2年,七年,独自乞食,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王重阳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全真道内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王阳明的传世着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馀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浏览量:1750次
鱼腥草是什么味道
鱼腥草是什么味道
鱼腥草,在西南地区又被称之为折耳根。可能很多人对这个鱼腥草是比较陌生的,毕竟在大部分地区日常生活中是不会去食用的,因为鱼腥草的味道是比较特别的,新鲜的鱼腥草的味道与它的名字一样,会带有一种特殊的鱼腥味道,如果细细闻了之后,还会带有一丝丝的臭味,尝起来的味道是苦涩的,因此很多人不喜欢鱼腥草的味道。鱼腥草一般是生长在沟边、溪水边等潮湿的地方,常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因为鱼腥草本身就带有很浓烈的鱼腥气味,所以鱼腥草是一种很容易分辨出来的植物。鱼腥草的茎呈现出扁圆柱形,长约0.2-0.3厘米,叶片微卷皱缩,展平后长3-5cm,叶尖至叶根,暗黄绿至暗棕色,叶子的表面有数条棱纹,根部有数条须根,根部较脆,并且容易折断。其顶部生长着穗状的花朵,一般是黄棕色,搓碎了散发淡淡的鱼腥气味。鱼腥草作为传统的中草药和中药茶饮,是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的,最早能查到它的记载是在著作《履崭岩本草》里,《名医别录》将其称为寥蕺,《吴越春秋》将其称为岑草,《救急易方》将其称为紫蕺,它的药用历史距今已有2000多年。鱼腥草在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份,是比较受欢迎的,一般鱼腥草会被食用,可以说鱼腥草既可以作为调料味,也可以通过凉拌、炖肉、煮粥、熬汤和炒制等方式入菜。鱼腥草一般在春夏采集,使用清水洗净后,可以通过沸水焯制的方式去掉苦腥味。
浏览量:1656次
晏殊和晏几道什么关系
晏殊和晏几道什么关系
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晏殊是晏几道的父亲,晏殊称为“大晏”,晏几道称为“小晏”。 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婉约派词人,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校字;后官至宰相,词风雅正清新婉然有致。晏几道是北宋初年杰出的婉约派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词的成就超过晏殊,因仕途不顺,命途多舛,词调凄清缠绵,颇具特色,影响深远。
浏览量:1671次
石楠花的味道
石楠花的味道
石楠花是蔷薇科石楠属植物,原产自陕西秦岭南坡以及甘肃南部、淮河流域等地区,石楠花开花时候的味道,有点腥臭的气味,有些人不适应的可能闻着也会有想呕吐的反应,而从石楠花花香对应日常来看,可以说石楠花的味道是近似腐臭的消毒水的气味,是由多种物质混合的一种气味,这使得石楠花可以发出一种类似腥臭、腐败的奇怪味道,这主要还是因为石楠花吸引昆虫授粉的所需。 通常石楠花的颜色为白色为主,在一些地方也叫做千年红、扇骨木,往往整株植物高度在4-6米左右,而花序的直径大约在10-16厘米,在结果之后石楠花的果实呈球形。
浏览量:12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