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狄奥迪克底

狄奥迪克底

狄奥迪克底英语:Theodectes),(前380年-前340年)。古希腊法塞利斯的悲剧诗人,演说家。他先后师从柏拉图、伊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成为著名的演说家。他著有悲剧,诗体流传谜语以及散文体修辞作品。他著有50部悲剧,在13次比赛中八次获胜(其中七次在酒神节)。他的剧作包括《吕思克乌斯》、《马乌索卢斯》和《腓罗克拉泰斯》等。在41岁时去世。

狄奥迪克底简介资料
《吕思克乌斯》、《马乌索卢斯》、《腓罗克拉泰斯》等
公元前380年、法塞利斯
法塞利斯(雅典)
公元前380年
公元前340年
诗人,演说家
公元前340年
狄奥迪克底相关文献
克劳狄安
扩展阅读Cameron,A.Claudian.PoetryandPropagandaattheCourtofHonoriu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70).Cameron,A.“ClaudianRevisited,”inF.E.Consolino,ed.,LetteraturaePropagandanell"occidenteLatinodaAugustoairegniRomanobarbarici,AttidelConvegnoInternazionale,ArcavacatadiRende,25–26maggio1998(SaggidiStoriaAntica15)(Rome:[L"Erma]diBretschneider,2000),131–133.Ehlers,Widu-Wolfgang,editor.AetasClaudianea.Eine...
查看全文
克劳狄一世
早年出身查看完整时间地图克劳狄一世的时间地图克劳狄乌斯的生父德鲁苏斯,是皇帝提贝里乌斯的同胞弟弟。德鲁苏斯与小安东尼娅结婚,生下日耳曼尼库斯与克劳狄乌斯。克劳狄乌斯在父亲任职于高卢时期,于前10年出生于路格督奴·高卢(今日的法国里昂地区)。克劳狄乌斯在婴儿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后来,他的兄长日耳曼尼库斯受到屋大维的收养,因此便由他继承克劳狄乌斯的家门。克劳狄乌斯在童年与少年时期,因为身体的残疾(可能患有小儿麻痹)而在外型上有着明显的缺陷,使得他在身心两方都缺乏活力。他的母亲安东尼娅常称他“只由自然产生,却未被自然完成的怪人”。在他成年之后,他的叔祖父屋大维(奥古斯都)曾在信函中提到:“……如果他是健全的,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他应该像他哥哥那样一步步地受到提拔呢?然而,如果我们清楚地知道他身心发展不健全,我们就不该给惯于嘲弄和挖苦的人,提供他本人以及污辱我们的把柄……”因此,在奥古斯都到提...
查看全文
底夸克
注释
查看全文
狄奥迪克底
扩展阅读TheDrama:ItsHistory,LiteratureandInfluenceonCivilization,vol.1.AlfredBates.London:HistoricalPublishingCompany,1906.p.331-333.1911EncyclopædiaBritannica,article"Theodectes".
查看全文
狄利克雷原理
证明以下给出g=0{displaystyleg=0}时的证明。假设u是使得最小的并且几乎处处二次可导,并且在边界∂∂-->ΩΩ-->{displaystylepartialOmeg
查看全文
狄奥迪克底相关标签
前340年逝世
古希腊诗人
前380年出生
其他
家族谱大览
江左延令狄氏族谱 [4卷]
始祖 : 狄信三(宋元之际) 散居地 : 江苏省镇江县等地
浏览:0
袁氏七修谱弁 [12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2[1943]刊. 合8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汚渍破损, 及缺卷10. 江西远祖 : (唐) 袁天纲,字晦亭. 原籍四川成都,后迁江右吉州府泰和县. 为江西发源之祖. 南迁入楚祖 : (唐末) 袁广五郎,字道求. 避黄巢乱,徙湖南潭州茶陵东山,即今东山袁家. 道山祖 : (宋) 袁必清,字时峰. 广五郎公孙. 由茶陵迁湘乡之长乐乡,居十七都营田道山,即今湘乡之袁家坝. 土桥祖 : 袁公亮,讳照. 必清公第三子. 由道山分居宁乡土桥. 案山宗祖 : (宋) 袁伯庸,字拔德. 亮公之子. 神宗时由土桥迁本邑状元乡,居金城里案山麒顾坪. 新化始迁祖(1世) : (宋) 袁光五郎,字衍相. 伯庸公第五子. 因案山人稠地狭,于靖康年间徙宝庆新化县南,居古高平永宁乡上二都侯田石鼻头(今长沙巿新化县). 下分十七户. 注 : 清康熙以前旧谱俱尊天纲公为第一世祖. 至乾隆合修谱,头以光五郎公始迁新化,改尊为第一世祖. 洋晚户基祖(14世) : 袁洋晚. 由侯田移居采莲啣凤塘. 道然户基祖(12世) : 袁道然. 为梦松公长子. 世居侯田. 与梦良公裔通称道然户. 金孙户基祖(13世) : 袁金孙 ; 袁能孙. 以名纪户顶本都三甲里递. 金孙无嗣,其弟能孙裔承户. 世居小江之桐木山,今徙罗洪梅花山等处. 志潮户基祖(13世) : 袁志潮,行晚二郎 ; 袁志惠,字政裕. 以名纪户里递列永宁上二都十甲. 志潮无嗣,以其弟志惠之裔承户. 丙户基祖(14世) : 袁德新. 为7世祖松秀公裔. 由金滩徙口前屋前枃霸大坵. 重要支祖(12世) : 袁伯荣,字世华,行尚四郎(徙居茶山) ; 袁伯奇,字士清,行尚七郎 ; 袁伯春,字应时,行尚晚郎 ; 袁伯玉,字世宝,行尚十一郎 ; 袁伯举,字世贤,行尚十二郎 ; 袁伯秀,字世进,号朋继,行尚十四郎 ; 袁伯才,字世可,行尚十三郎...等. 伯荣公下四子 : 袁德孙,字清叔,行重一郎 ; 袁继孙,行仲一郎 ; 袁添孙,字和叔,行重十九郎 ; 袁仲孙,字叔明,行重三十郎. 成户基祖(13世) : 袁德孙 ; 袁继孙. 其裔与伯奇公裔通称为成户. 朋成户基祖(15世) : 袁克成,行成八郎 ; 袁克政,行成十六郎 ; 袁克致,行成五十四郎. 皆为添孙公之孙. 三房共称桃林朋成户. 气成户基祖(15世) : 袁克敏,行成二十二郎. 为添孙公之孙. 其裔由桃林迁居岭背,又迁乌石. 称乌石气成户. 伯春公下四子 : 袁汉淑,讳元孙,行元一郎(由高坪迁居山背,下五子 : 袁志忠 ; 袁志谅 ; 袁志厚 ; 袁志彬 ; 袁志眸) ; 袁仁叔,行元二郎 ; 袁礼叔,字朋孙,又字元桂,行元三郎 ; 袁庆叔,字元宝,行元四郎. 显户基祖(14世) : 袁志忠,行至十一郎 ; 袁志谅,行二十五郎 ; 袁志彬,行三十二郎 ; 袁志眸,行三十四郎. 与仁, 礼, 庆三公裔以显纪户里递列大阳七都一甲. 克铭户基祖(15世) : 袁克铭,行成三十二郎. 志厚公长子. 下分四房 : 袁必纯 ; 袁必善 ; 袁必浩 ; 袁必濬. 志器户基祖(14世) : 袁志器,字子良,行至三十五郎. 为伯玉公孙. 伯秀公下二子 : 袁招孙,字进叔,行重十六郎(下三子 : 袁志受 ; 袁志春 ; 袁志初) ; 袁隆孙,行重二十一郎. 朋继户基祖(15世) : 袁克朝,行成六十郎 ; 袁克章,行成六十二郎. 皆为志初公之子. 以伯秀公号朋继纪户. 克斌户基祖(15世) : 袁克斌,行成四十八郎 ; 袁克宝,行成五十一郎. 皆为隆孙公之孙. 克斌无嗣,以其弟克宝裔承户. 与招孙公长子志受公裔,通称克斌户. 洪孙户基祖(13世) : 袁洪孙,行京一郎. 伯才公第三子. 世居小江. 岳户基祖(18世) : 袁宗岳. 为佑卿公长子. 与其弟袁宗荣, 伯父袁茂卿, 袁寿卿公裔, 及袁克庆公裔, 皆为伯才公第五子昌孙公裔. 通称为岳户. 忠良户基祖(14世) : 袁忠良,行福五郎. 为伯有公孙. 下分三房 : 袁文质 ; 袁文菖 ; 袁文贞. 志通户基祖(14世) : 袁志通 ; 袁志达 ; 袁志定 ; 袁志敏. 皆伯松公孙. 志通公以名纪户里递列永宁上二都,后至第9世失传. 其弟达, 定, 敏三公裔承户. 添庆户基祖(6世) : 袁添庆. 光三郎公6世孙. 世居前寨及金字山等处. 注 : 始祖光五郎公迁侯田后, 其兄光三郎公次子发顺继来立业前寨, 即今添庆户, 合为十八户. 注 : 卷三中里居及迁徙详记各户孙裔分居地, 以及外徙湖北, 陕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广西等地. 旧班派(16-75世) : 必仲允有任 仁义礼智信 文章华国珍 家士愈名盛 敦伦辉祖泽 积德致和祥 代启英才裔 诗书锡福长 高平肇先绪 新化庆繁祉 雍穆笃宗亲 忠孝肃纲纪. 新班派(36-75世) : 叙伦辉祖泽 积善致和祥 培英育贤裔 来兹锡福长 高平绍先绪 新化庆繁祉 雍穆笃本支 孝弟肃纲纪. 散居地 : 湖南省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袁氏七修谱弁 [12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2[1943]刊. 合8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汚渍破损, 及缺卷10. 江西远祖 : (唐) 袁天纲,字晦亭. 原籍四川成都,后迁江右吉州府泰和县. 为江西发源之祖. 南迁入楚祖 : (唐末) 袁广五郎,字道求. 避黄巢乱,徙湖南潭州茶陵东山,即今东山袁家. 道山祖 : (宋) 袁必清,字时峰. 广五郎公孙. 由茶陵迁湘乡之长乐乡,居十七都营田道山,即今湘乡之袁家坝. 土桥祖 : 袁公亮,讳照. 必清公第三子. 由道山分居宁乡土桥. 案山宗祖 : (宋) 袁伯庸,字拔德. 亮公之子. 神宗时由土桥迁本邑状元乡,居金城里案山麒顾坪. 新化始迁祖(1世) : (宋) 袁光五郎,字衍相. 伯庸公第五子. 因案山人稠地狭,于靖康年间徙宝庆新化县南,居古高平永宁乡上二都侯田石鼻头(今长沙巿新化县). 下分十七户. 注 : 清康熙以前旧谱俱尊天纲公为第一世祖. 至乾隆合修谱,头以光五郎公始迁新化,改尊为第一世祖. 洋晚户基祖(14世) : 袁洋晚. 由侯田移居采莲啣凤塘. 道然户基祖(12世) : 袁道然. 为梦松公长子. 世居侯田. 与梦良公裔通称道然户. 金孙户基祖(13世) : 袁金孙 ; 袁能孙. 以名纪户顶本都三甲里递. 金孙无嗣,其弟能孙裔承户. 世居小江之桐木山,今徙罗洪梅花山等处. 志潮户基祖(13世) : 袁志潮,行晚二郎 ; 袁志惠,字政裕. 以名纪户里递列永宁上二都十甲. 志潮无嗣,以其弟志惠之裔承户. 丙户基祖(14世) : 袁德新. 为7世祖松秀公裔. 由金滩徙口前屋前枃霸大坵. 重要支祖(12世) : 袁伯荣,字世华,行尚四郎(徙居茶山) ; 袁伯奇,字士清,行尚七郎 ; 袁伯春,字应时,行尚晚郎 ; 袁伯玉,字世宝,行尚十一郎 ; 袁伯举,字世贤,行尚十二郎 ; 袁伯秀,字世进,号朋继,行尚十四郎 ; 袁伯才,字世可,行尚十三郎...等. 伯荣公下四子 : 袁德孙,字清叔,行重一郎 ; 袁继孙,行仲一郎 ; 袁添孙,字和叔,行重十九郎 ; 袁仲孙,字叔明,行重三十郎. 成户基祖(13世) : 袁德孙 ; 袁继孙. 其裔与伯奇公裔通称为成户. 朋成户基祖(15世) : 袁克成,行成八郎 ; 袁克政,行成十六郎 ; 袁克致,行成五十四郎. 皆为添孙公之孙. 三房共称桃林朋成户. 气成户基祖(15世) : 袁克敏,行成二十二郎. 为添孙公之孙. 其裔由桃林迁居岭背,又迁乌石. 称乌石气成户. 伯春公下四子 : 袁汉淑,讳元孙,行元一郎(由高坪迁居山背,下五子 : 袁志忠 ; 袁志谅 ; 袁志厚 ; 袁志彬 ; 袁志眸) ; 袁仁叔,行元二郎 ; 袁礼叔,字朋孙,又字元桂,行元三郎 ; 袁庆叔,字元宝,行元四郎. 显户基祖(14世) : 袁志忠,行至十一郎 ; 袁志谅,行二十五郎 ; 袁志彬,行三十二郎 ; 袁志眸,行三十四郎. 与仁, 礼, 庆三公裔以显纪户里递列大阳七都一甲. 克铭户基祖(15世) : 袁克铭,行成三十二郎. 志厚公长子. 下分四房 : 袁必纯 ; 袁必善 ; 袁必浩 ; 袁必濬. 志器户基祖(14世) : 袁志器,字子良,行至三十五郎. 为伯玉公孙. 伯秀公下二子 : 袁招孙,字进叔,行重十六郎(下三子 : 袁志受 ; 袁志春 ; 袁志初) ; 袁隆孙,行重二十一郎. 朋继户基祖(15世) : 袁克朝,行成六十郎 ; 袁克章,行成六十二郎. 皆为志初公之子. 以伯秀公号朋继纪户. 克斌户基祖(15世) : 袁克斌,行成四十八郎 ; 袁克宝,行成五十一郎. 皆为隆孙公之孙. 克斌无嗣,以其弟克宝裔承户. 与招孙公长子志受公裔,通称克斌户. 洪孙户基祖(13世) : 袁洪孙,行京一郎. 伯才公第三子. 世居小江. 岳户基祖(18世) : 袁宗岳. 为佑卿公长子. 与其弟袁宗荣, 伯父袁茂卿, 袁寿卿公裔, 及袁克庆公裔, 皆为伯才公第五子昌孙公裔. 通称为岳户. 忠良户基祖(14世) : 袁忠良,行福五郎. 为伯有公孙. 下分三房 : 袁文质 ; 袁文菖 ; 袁文贞. 志通户基祖(14世) : 袁志通 ; 袁志达 ; 袁志定 ; 袁志敏. 皆伯松公孙. 志通公以名纪户里递列永宁上二都,后至第9世失传. 其弟达, 定, 敏三公裔承户. 添庆户基祖(6世) : 袁添庆. 光三郎公6世孙. 世居前寨及金字山等处. 注 : 始祖光五郎公迁侯田后, 其兄光三郎公次子发顺继来立业前寨, 即今添庆户, 合为十八户. 注 : 卷三中里居及迁徙详记各户孙裔分居地, 以及外徙湖北, 陕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广西等地. 旧班派(16-75世) : 必仲允有任 仁义礼智信 文章华国珍 家士愈名盛 敦伦辉祖泽 积德致和祥 代启英才裔 诗书锡福长 高平肇先绪 新化庆繁祉 雍穆笃宗亲 忠孝肃纲纪. 新班派(36-75世) : 叙伦辉祖泽 积善致和祥 培英育贤裔 来兹锡福长 高平绍先绪 新化庆繁祉 雍穆笃本支 孝弟肃纲纪. 散居地 : 湖南省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袁氏七修谱弁 [12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2[1943]刊. 合8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汚渍破损, 及缺卷10. 江西远祖 : (唐) 袁天纲,字晦亭. 原籍四川成都,后迁江右吉州府泰和县. 为江西发源之祖. 南迁入楚祖 : (唐末) 袁广五郎,字道求. 避黄巢乱,徙湖南潭州茶陵东山,即今东山袁家. 道山祖 : (宋) 袁必清,字时峰. 广五郎公孙. 由茶陵迁湘乡之长乐乡,居十七都营田道山,即今湘乡之袁家坝. 土桥祖 : 袁公亮,讳照. 必清公第三子. 由道山分居宁乡土桥. 案山宗祖 : (宋) 袁伯庸,字拔德. 亮公之子. 神宗时由土桥迁本邑状元乡,居金城里案山麒顾坪. 新化始迁祖(1世) : (宋) 袁光五郎,字衍相. 伯庸公第五子. 因案山人稠地狭,于靖康年间徙宝庆新化县南,居古高平永宁乡上二都侯田石鼻头(今长沙巿新化县). 下分十七户. 注 : 清康熙以前旧谱俱尊天纲公为第一世祖. 至乾隆合修谱,头以光五郎公始迁新化,改尊为第一世祖. 洋晚户基祖(14世) : 袁洋晚. 由侯田移居采莲啣凤塘. 道然户基祖(12世) : 袁道然. 为梦松公长子. 世居侯田. 与梦良公裔通称道然户. 金孙户基祖(13世) : 袁金孙 ; 袁能孙. 以名纪户顶本都三甲里递. 金孙无嗣,其弟能孙裔承户. 世居小江之桐木山,今徙罗洪梅花山等处. 志潮户基祖(13世) : 袁志潮,行晚二郎 ; 袁志惠,字政裕. 以名纪户里递列永宁上二都十甲. 志潮无嗣,以其弟志惠之裔承户. 丙户基祖(14世) : 袁德新. 为7世祖松秀公裔. 由金滩徙口前屋前枃霸大坵. 重要支祖(12世) : 袁伯荣,字世华,行尚四郎(徙居茶山) ; 袁伯奇,字士清,行尚七郎 ; 袁伯春,字应时,行尚晚郎 ; 袁伯玉,字世宝,行尚十一郎 ; 袁伯举,字世贤,行尚十二郎 ; 袁伯秀,字世进,号朋继,行尚十四郎 ; 袁伯才,字世可,行尚十三郎...等. 伯荣公下四子 : 袁德孙,字清叔,行重一郎 ; 袁继孙,行仲一郎 ; 袁添孙,字和叔,行重十九郎 ; 袁仲孙,字叔明,行重三十郎. 成户基祖(13世) : 袁德孙 ; 袁继孙. 其裔与伯奇公裔通称为成户. 朋成户基祖(15世) : 袁克成,行成八郎 ; 袁克政,行成十六郎 ; 袁克致,行成五十四郎. 皆为添孙公之孙. 三房共称桃林朋成户. 气成户基祖(15世) : 袁克敏,行成二十二郎. 为添孙公之孙. 其裔由桃林迁居岭背,又迁乌石. 称乌石气成户. 伯春公下四子 : 袁汉淑,讳元孙,行元一郎(由高坪迁居山背,下五子 : 袁志忠 ; 袁志谅 ; 袁志厚 ; 袁志彬 ; 袁志眸) ; 袁仁叔,行元二郎 ; 袁礼叔,字朋孙,又字元桂,行元三郎 ; 袁庆叔,字元宝,行元四郎. 显户基祖(14世) : 袁志忠,行至十一郎 ; 袁志谅,行二十五郎 ; 袁志彬,行三十二郎 ; 袁志眸,行三十四郎. 与仁, 礼, 庆三公裔以显纪户里递列大阳七都一甲. 克铭户基祖(15世) : 袁克铭,行成三十二郎. 志厚公长子. 下分四房 : 袁必纯 ; 袁必善 ; 袁必浩 ; 袁必濬. 志器户基祖(14世) : 袁志器,字子良,行至三十五郎. 为伯玉公孙. 伯秀公下二子 : 袁招孙,字进叔,行重十六郎(下三子 : 袁志受 ; 袁志春 ; 袁志初) ; 袁隆孙,行重二十一郎. 朋继户基祖(15世) : 袁克朝,行成六十郎 ; 袁克章,行成六十二郎. 皆为志初公之子. 以伯秀公号朋继纪户. 克斌户基祖(15世) : 袁克斌,行成四十八郎 ; 袁克宝,行成五十一郎. 皆为隆孙公之孙. 克斌无嗣,以其弟克宝裔承户. 与招孙公长子志受公裔,通称克斌户. 洪孙户基祖(13世) : 袁洪孙,行京一郎. 伯才公第三子. 世居小江. 岳户基祖(18世) : 袁宗岳. 为佑卿公长子. 与其弟袁宗荣, 伯父袁茂卿, 袁寿卿公裔, 及袁克庆公裔, 皆为伯才公第五子昌孙公裔. 通称为岳户. 忠良户基祖(14世) : 袁忠良,行福五郎. 为伯有公孙. 下分三房 : 袁文质 ; 袁文菖 ; 袁文贞. 志通户基祖(14世) : 袁志通 ; 袁志达 ; 袁志定 ; 袁志敏. 皆伯松公孙. 志通公以名纪户里递列永宁上二都,后至第9世失传. 其弟达, 定, 敏三公裔承户. 添庆户基祖(6世) : 袁添庆. 光三郎公6世孙. 世居前寨及金字山等处. 注 : 始祖光五郎公迁侯田后, 其兄光三郎公次子发顺继来立业前寨, 即今添庆户, 合为十八户. 注 : 卷三中里居及迁徙详记各户孙裔分居地, 以及外徙湖北, 陕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广西等地. 旧班派(16-75世) : 必仲允有任 仁义礼智信 文章华国珍 家士愈名盛 敦伦辉祖泽 积德致和祥 代启英才裔 诗书锡福长 高平肇先绪 新化庆繁祉 雍穆笃宗亲 忠孝肃纲纪. 新班派(36-75世) : 叙伦辉祖泽 积善致和祥 培英育贤裔 来兹锡福长 高平绍先绪 新化庆繁祉 雍穆笃本支 孝弟肃纲纪. 散居地 : 湖南省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袁氏七修谱弁 [12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2[1943]刊. 合8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汚渍破损, 及缺卷10. 江西远祖 : (唐) 袁天纲,字晦亭. 原籍四川成都,后迁江右吉州府泰和县. 为江西发源之祖. 南迁入楚祖 : (唐末) 袁广五郎,字道求. 避黄巢乱,徙湖南潭州茶陵东山,即今东山袁家. 道山祖 : (宋) 袁必清,字时峰. 广五郎公孙. 由茶陵迁湘乡之长乐乡,居十七都营田道山,即今湘乡之袁家坝. 土桥祖 : 袁公亮,讳照. 必清公第三子. 由道山分居宁乡土桥. 案山宗祖 : (宋) 袁伯庸,字拔德. 亮公之子. 神宗时由土桥迁本邑状元乡,居金城里案山麒顾坪. 新化始迁祖(1世) : (宋) 袁光五郎,字衍相. 伯庸公第五子. 因案山人稠地狭,于靖康年间徙宝庆新化县南,居古高平永宁乡上二都侯田石鼻头(今长沙巿新化县). 下分十七户. 注 : 清康熙以前旧谱俱尊天纲公为第一世祖. 至乾隆合修谱,头以光五郎公始迁新化,改尊为第一世祖. 洋晚户基祖(14世) : 袁洋晚. 由侯田移居采莲啣凤塘. 道然户基祖(12世) : 袁道然. 为梦松公长子. 世居侯田. 与梦良公裔通称道然户. 金孙户基祖(13世) : 袁金孙 ; 袁能孙. 以名纪户顶本都三甲里递. 金孙无嗣,其弟能孙裔承户. 世居小江之桐木山,今徙罗洪梅花山等处. 志潮户基祖(13世) : 袁志潮,行晚二郎 ; 袁志惠,字政裕. 以名纪户里递列永宁上二都十甲. 志潮无嗣,以其弟志惠之裔承户. 丙户基祖(14世) : 袁德新. 为7世祖松秀公裔. 由金滩徙口前屋前枃霸大坵. 重要支祖(12世) : 袁伯荣,字世华,行尚四郎(徙居茶山) ; 袁伯奇,字士清,行尚七郎 ; 袁伯春,字应时,行尚晚郎 ; 袁伯玉,字世宝,行尚十一郎 ; 袁伯举,字世贤,行尚十二郎 ; 袁伯秀,字世进,号朋继,行尚十四郎 ; 袁伯才,字世可,行尚十三郎...等. 伯荣公下四子 : 袁德孙,字清叔,行重一郎 ; 袁继孙,行仲一郎 ; 袁添孙,字和叔,行重十九郎 ; 袁仲孙,字叔明,行重三十郎. 成户基祖(13世) : 袁德孙 ; 袁继孙. 其裔与伯奇公裔通称为成户. 朋成户基祖(15世) : 袁克成,行成八郎 ; 袁克政,行成十六郎 ; 袁克致,行成五十四郎. 皆为添孙公之孙. 三房共称桃林朋成户. 气成户基祖(15世) : 袁克敏,行成二十二郎. 为添孙公之孙. 其裔由桃林迁居岭背,又迁乌石. 称乌石气成户. 伯春公下四子 : 袁汉淑,讳元孙,行元一郎(由高坪迁居山背,下五子 : 袁志忠 ; 袁志谅 ; 袁志厚 ; 袁志彬 ; 袁志眸) ; 袁仁叔,行元二郎 ; 袁礼叔,字朋孙,又字元桂,行元三郎 ; 袁庆叔,字元宝,行元四郎. 显户基祖(14世) : 袁志忠,行至十一郎 ; 袁志谅,行二十五郎 ; 袁志彬,行三十二郎 ; 袁志眸,行三十四郎. 与仁, 礼, 庆三公裔以显纪户里递列大阳七都一甲. 克铭户基祖(15世) : 袁克铭,行成三十二郎. 志厚公长子. 下分四房 : 袁必纯 ; 袁必善 ; 袁必浩 ; 袁必濬. 志器户基祖(14世) : 袁志器,字子良,行至三十五郎. 为伯玉公孙. 伯秀公下二子 : 袁招孙,字进叔,行重十六郎(下三子 : 袁志受 ; 袁志春 ; 袁志初) ; 袁隆孙,行重二十一郎. 朋继户基祖(15世) : 袁克朝,行成六十郎 ; 袁克章,行成六十二郎. 皆为志初公之子. 以伯秀公号朋继纪户. 克斌户基祖(15世) : 袁克斌,行成四十八郎 ; 袁克宝,行成五十一郎. 皆为隆孙公之孙. 克斌无嗣,以其弟克宝裔承户. 与招孙公长子志受公裔,通称克斌户. 洪孙户基祖(13世) : 袁洪孙,行京一郎. 伯才公第三子. 世居小江. 岳户基祖(18世) : 袁宗岳. 为佑卿公长子. 与其弟袁宗荣, 伯父袁茂卿, 袁寿卿公裔, 及袁克庆公裔, 皆为伯才公第五子昌孙公裔. 通称为岳户. 忠良户基祖(14世) : 袁忠良,行福五郎. 为伯有公孙. 下分三房 : 袁文质 ; 袁文菖 ; 袁文贞. 志通户基祖(14世) : 袁志通 ; 袁志达 ; 袁志定 ; 袁志敏. 皆伯松公孙. 志通公以名纪户里递列永宁上二都,后至第9世失传. 其弟达, 定, 敏三公裔承户. 添庆户基祖(6世) : 袁添庆. 光三郎公6世孙. 世居前寨及金字山等处. 注 : 始祖光五郎公迁侯田后, 其兄光三郎公次子发顺继来立业前寨, 即今添庆户, 合为十八户. 注 : 卷三中里居及迁徙详记各户孙裔分居地, 以及外徙湖北, 陕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广西等地. 旧班派(16-75世) : 必仲允有任 仁义礼智信 文章华国珍 家士愈名盛 敦伦辉祖泽 积德致和祥 代启英才裔 诗书锡福长 高平肇先绪 新化庆繁祉 雍穆笃宗亲 忠孝肃纲纪. 新班派(36-75世) : 叙伦辉祖泽 积善致和祥 培英育贤裔 来兹锡福长 高平绍先绪 新化庆繁祉 雍穆笃本支 孝弟肃纲纪. 散居地 : 湖南省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胡氏十三修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7年. 5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南图书馆. 华林祖 : 胡珰,字可荣,号竹坡,谥文献. 五世远祖 : (唐宋之际) 胡仲尧,字光甫 ; 胡仲宣,字惟袁 ; 胡仲华,字子实 ; 胡仲容,字咸和 ; 胡仲雅,字惟常 ; 胡仲甫,字子美 ; 胡仲先,字惟肇 ; 胡克顺,字孝若 ; 胡仲达,字惟通. 新化祖 : (宋) 胡彦广. 由泰和徙楚. 彦广公下二大房 : (明) 胡祖明 ; 胡祖华. 彦广公八世孙. 明公下二子 : 胡诚忠 ; 胡秀忠. 华公下二子 : 胡政忠 ; 胡善忠. 散居地 : 湖南省新化县, 溆浦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