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祖 : (明清之际) 连有富,字介五,号余胜 ; 连有鸣,字开五(缺传) ; 连有凤,字辉五 ; 连有凰,字仪五. 兴亮公之子.
连有鸣相关文献
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军与夏军在鸣条(今
鸣条之战
背景夏朝统治了400多年,到夏桀履癸统治时期,已是危机四伏。他宠信王后妺喜,重用嬖臣,残杀忠臣关龙逄,并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竹书纪年》记载,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通鉴外纪》记载:“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夏桀常把自己比作太阳,民众愤慨地诅咒他“时日曷丧,予偕汝皆亡”(太阳啊你何时会灭亡,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在夏朝逐渐衰落的过程中,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商汤继位后,将部族统治中心迁到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并积极筹措攻夏立国的计划。战前准备在与夏朝决战之前,商汤在贤臣伊尹、仲虺的辅佐下,巧妙谋划,“先为不可胜”,逐一翦除夏桀的羽翼,孤立夏后氏。商汤首先派遣伊尹数次潜入夏都斟鄩(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充当间谍,掌握了夏王朝“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混乱状况。当时夏王...
马鸣
行业时间线马鸣马鸣菩萨(梵文:अश्वघोष,Aśvaghoṣa,?-?),音译阿湿缚窭沙,大约生活在西元二世纪或更早,佛教僧侣,在说一切有部出家,经常被归为譬喻师一派。为古印度佛教宗师、诗人、剧作家。对汉传佛教有深远影响的《大乘起信论》,常被认为是由他所作,但至今仍有争议;在杂密中,他以乘白马之白衣大士形象成为密教本尊[...名号马鸣菩萨是尊称,其本名或法名不详。此尊号之由来,有很多解释,唐朝法藏略举三种马悲鸣说,其中最常见的是因其说法能感动众生,使马悲鸣不食;亦有说他前世用神通力,现白马,使白鸟鸣妙音。此外,他又被尊称为功德日。他作为东印度佛教领袖代表,与龙树、提婆、鸠摩罗罗陀齐名,被誉为四日照世。根据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记载,比较了《大毘婆沙论》与《俱舍论》,印顺法师认为《大毘婆沙论》中的“达摩苏婆底”、“法善现”是马鸣的别名;马鸣与毘罗为一人异名,毘罗意译为勇,因此他认为大勇菩萨...
鸣门市
历史7世纪大化革新后,属于阿波国板野郡,室町时代至战国时代期间先后由细川氏、三好氏所治理,这段期间内,在现在的辖区内先后建有林崎城、木津城、土佐泊城。蜂须贺氏入主阿波国后,也修建抚养城,但在1638年实施一国一城令后被废除。年表1889年10月1日:实施町村制,现在的辖区在当时分属:板野郡抚养町、鸣门村、濑户村、里浦村、板东村、堀江村、大津村、北滩村。1915年11月10日:板东村改制为板东町。1928年11月10日:濑户村改制为濑户町。1940年4月1日:鸣门村改制为鸣门町。1947年3月15日:抚养町、鸣门町、濑户町合并为鸣南市。1947年5月15日:改名为鸣门市。1953年4月1日:堀江村改制为堀江町。1955年2月11日:大津村被并入鸣门市。1956年9月30日:北滩村被并入鸣门市。1959年4月1日:堀江町和板东町合并为大麻町。1967年1月1日:大麻町被并入鸣门市。变迁表行政历...
鸣条之战
夏朝末期(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安邑)进行的一场决战,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战争的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由于夏桀姒履癸无道,矛盾重重,当时民众愤慨地诅咒他“时日曷丧,予偕女皆亡”,四方的诸侯也纷纷背叛而去,夏的属国商渐渐演变为与之抗衡的对手。汤他在贤臣伊尹、仲元的力辅下,巧妙谋划,“先为不可胜”,逐一翦除夏桀的羽翼,孤立夏后氏,最后一举攻克夏邑。首先派遣伊尹数次打入夏桀内部,充当间谍,掌握了夏王朝“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混乱状况;二是采取先弱后强、绝其羽翼之决策,第一个打击目标指向夏的属国葛,以替童子复仇的名义起兵灭葛,继而集中兵力逐步灭韦、顾,并攻灭夏桀最后一个堡垒即实力较强的昆吾,打通了最后灭桀的道路;三是把握时机,当汤停止向桀纳贡时,桀即刻调九夷之师,准备伐商,汤则视情马上“谢罪请服,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