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邹济熙

邹济熙

派祖 : 邹国授(居五洞镇) ; 邹仕甲(居福安乡) ; 邹国友(居城西乡) ; 邹良弼(居长龙乡) ; 邹辅周(居城东乡) ; 邹文(居长龙乡) ; 邹成(居城西乡) ; 邹王(居周加镇) ; 邹济熙(居裴兴乡).
邹济熙相关文献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邹穆公
邹穆公和孟子为同时代人,其在位时间大约为公元前382―330年之间。他是邾娄(后为邹)国除邾文公籧篨之外最为时人及后人称颂的英明君主。据《邹县志·国君志》载,其在位期间,“王舆不衣皮帛,御马不食禾菽,无滛僻之事,无骄燕之行,食不众味,衣不杂采,自刻以广民,亲贤以定国,视民如子。”故“邹国之治,路不拾遗,臣下顺从,若手之役心。”正因有如此广施“仁政”的贤明之君,邹国虽为小国,但“鲁卫不敢轻,齐楚不能胁。”最为史家称道的一件事是以粟易民以粃而饲雁,贾谊《新书》和刘向《新序》都有记载。当时全国都时兴养凫雁,开始皆以粟为饲料,费用极高。为此,穆公令养凫雁必须用秕谷而不得用米。”于是仓中无秕谷,秕谷的价格涨到两石米换一石秕谷。”这样一来,养雁便成为赔本买卖,因此遭到官员的反对,他们说:“用秕谷养雁并不贵,但是现在两石米才能换一石秕谷,费用太高了,还是用米养雁吧。”穆公则斥之曰:“你们真无知。百姓养牛...
查看全文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龚遂
龚遂(生卒年不详),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曾为昌邑王刘贺的郎中令,宣帝时任渤海太守,境内大治。后官至水衡都尉,以勇于谏诤,为政清廉而闻名,后世把他与黄霸作为封建“循吏”的代表,合称为“龚黄”。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其父死后,袭封为昌邑王(治今山东巨野东南)。他放荡成性,为所欲为,常与奸佞小人在一起厮混,赏赐无度,致使封邑内政务不兴,府库空虚。昌邑王的辅臣也都助纣为虐,听之任之。唯独龚遂性格刚毅,忠直过人,他内谏于昌邑王,外责于傅相(辅佐诸侯王的太傅和相)。每次上谏,他都引经据典,陈述利害,晓以大义,讲到伤感之处,甚至痛哭流涕。言辞之激烈,有时竟使昌邑王捂着耳朵,跑进内殿,认为龚遂是在出他的丑。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崩逝,无子承嗣,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等共立刘贺为帝,原昌邑王府属官皆进京供职。刘贺立为天子之后,更加放纵淫佚,置国家大事于不顾,每天与近臣饮酒作乐,观看虎豹...
查看全文
山东-济南邹霆
邹霆(1927~)原名邹维熙,笔名车薪、周丁。山东济南人。九三学社成员。1946年前在成都齐鲁大学、华西协和大学中文系肄业,历任文艺副刊主编、记者,南京大刚报—愁湖》主编,南京剧影管理审查委员会总干事,南京影评工作者联谊会总干事,南京《人民电影》周刊主编,上海国泰电影制片厂编剧,兰州艺术学院戏剧系讲师,湖南湘昆剧院编导,《中国建设》杂志,高级记者。南京文联第一届执行委员。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话剧《恐怖世界》,电影《黑河魂》、《说谎世界》,传记文学作品《黄宗江传》、《蓝马传》、《永远的求索——杨宪益传》及《二十四年重相见》、《让妻子们不再担忧》、《为什么有这样的评论》等。
查看全文
山东-济宁-邹城市朱泰墱
朱泰墱(1416-1467):朱肇煇嫡次子,首任巨野王。生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六月初一日,明宣宗宣德二年七月十七日封。在位三十八年。明宪宗成化三年正月初三日薨,年五十二,谥曰僖顺,故称“巨野僖顺王”。历史记载王讳泰墱,曾叔祖鲁靖王之第四子,母妃严氏。永乐十四年六月初一日嫡生,宣德二年七月十七日册封巨野王。成化三年正月初三日以疾薨,享年五十有二。妃蔡氏,北城兵马副指挥祥之女;继妃李氏,东城兵马副指挥浩之女。子七人,长子阳蓥,蔡妃出也;阳铢、阳锱封镇国将军;其未封者阳铢、阳锦、阳钺、阳蛊。女七人,嫡长女封泗水县主。余幼未封,皆李妃出也。庶长女封益都县主。孙男二人,孙女二人。上闻讣,哀悼辍朝一日,遣官谕祭,谥曰僖顺。命有司治丧葬如制。在京亲王及文武官员,皆致祭焉。以是年八月初九日,葬于邹县黄山之原。呜呼!王生长宗室,为国藩辅,贵富兼享,而以令终,夫何憾邪!爱述其概,纳诸幽圹云。
查看全文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韦贤
韦贤(约前148年-前67年)西汉大臣。汉族,字长孺。鲁国邹(今邹城东南)人。性质朴,善求学,精通《诗》、《礼》、《尚书》,号称邹鲁大儒。征为博士,给事中,进宫授昭帝《诗》,迁光禄大夫詹事、大鸿胪。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徙为长信少府。生性淳朴,对于名利看得很淡,一心一意专注于读书,因此学识非常渊博,兼通《礼》、《尚书》等经,并以教授《诗经》著名。当时的人都称他为邹鲁大儒。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见,设立五经博士,极力推尊儒学,韦贤则以经书致仕。西汉时期,经学派别林立,学术气氛浓厚。《易经》有高氏学、京氏学之分,《尚书》则有欧阳氏学与大小夏侯氏学之别。鲁地申公以治《诗》见长,传至瑕丘(今兖州市)江公,徒众最盛。江公为韦贤的老师,贤继承申公、江公的研究成果,又有新的阐释,对《诗经》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史称韦氏学。韦贤声誉卓著,远近知名,朝廷认为他是个难得...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7.邹氏宗谱, 7, 卷6: 溥熙上表 11世福坤公起 合约, 198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东鲁堂, 1988年(三元堂梓). 存11册: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邹定荣,字希鲁 ; 邹盛源,字中兴 ; 邹良金,字玉堂 ; 邹君盛,字德顺 ; 邹君椃,字正杰. 注 : 按目录所列,本谱应含54卷,首1卷. 此拍摄仅含卷首及卷1-10. 芰山始祖(16世) : (南宋) 邹珣,字贤光,行曾五. 于元嘉三年徙居新吴奉新芰山,今名驾幸山. 鼻祖(28世) : (唐) 邹垣,行一,字卫州,号清隐居士. 生三子 : 邹珏,行十三郎(居驾幸山) ; 邹珊,邹仲公,行廿三(居登高山,又名登龙山) ; 邹珂,字德孝,行卅八(居西葛山). 丫吉山始迁祖 : (宋) 邹永卓(或作允卓),字汝立,号立恭. 由江西奉新驾山迁兴国富庆里,即今湖北阳新县三溪镇丫吉山下邹环立业开基. 丫吉山一世祖 : (宋) 邹千一. 永卓公之子. 千一公生二子(2世) : 邹元五(贵卿庄祖) ; 邹元六. 箕山庄一世祖(1世) : 邹仲六. 应武公第三子. 珏公之后. 通山马家泉庄一世祖(1世) : 邹光经,字学盛. 荻田桥庄祖(1世) : 邹宗镐,字武迁. 次子邹秉纪迁临川县. 阳新富川庄始迁祖 : 邹如尹,字相商. 生四子 : 邹克官 ; 邹克材 ; 邹克梁 ; 邹克栋. 富川庄一世祖(1世) : 邹克材,字庸夫 ; 邹克栋,字良才. 紫荆山庄祖(5世) : 邹材智,行信十一. 元六公之孙. 立业紫荆山庄. 冷水坑祖(8世) : 邹溥熙. 光经公7世孙. 大成派行 : 风微恒如在 清华衍益增. 续修增派 : 勋功宣丕业 桂里修性珍 义勇贯新宇 隆师育厚民. 注 : 各庄旧派行详见卷首. 散居地 : 湖北省鄂城县, 阳新县, 大冶县, 通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7.邹氏宗谱, 7, 卷7: 清七 良卿 仕熙 68世德庄公起, 198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东鲁堂, 1989年重修. 存12册: 世系表. 注 : 本谱缺卷8. 一世祖 : (西汉) 邹仲俊. 武帝元年伐匈奴有功,封东鲁郡侯. 原籍山东衮州府叶州. 丫髻山始迁祖 : (宋) 邹永卓(或作允卓),字汝立,号立恭. 由江西奉新驾山迁兴国富庆里(即今湖北阳新县三溪镇)丫髻山下立业开基. 丫髻山一世祖 : (宋) 邹千一. 永卓公之子. 千一公生二子(2世) : 邹元五(大冶贵卿庄祖,另谱) ; 邹元六. 元六公下三子(丫髻山3世,总系55世) : 邹荣五 ; 邹荣六 ; 邹荣裕. 荣裕公下支祖(总系59世) : (元) 邹龙一(邹家畈祖,未载) ; 邹龙四 ; 邹龙五. 龙四公下支祖(60世) : (明) 邹清一(迁邹华国地名十八坑) ; 邹清七,户名邹清(徙居杨塘山下). 子孙析置下新屋,庄屋等地. 龙五公下支祖(62世) : 邹志谦. 子孙析置下陶垅庄等地. 福仕山岭下庄祖(68世) : (明) 邹德海,字如宽. 散居地 : 湖北省大冶县, 阳新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邹氏族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范阳堂, 清光绪23[1897]重修. 存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本谱总卷数不详. 仅含正考公起源流世系, 及97世转为第一世祖至5世之行传. 受姓祖 : (周) 正考公. 食邑于东鲁邹邑,为南阳郡王. 以邑为氏. 东鲁派祖 : 邹宣,讳奭,字宣川. 正考公26世孙. 封东鲁王. 范阳派祖 : 邹荣祖,讳哲言. 广济公长子. 正考公32世孙. 为范阳令,复封其郡. 瑞金始祖(1世) : (宋) 邹维允. (水凤)公长子. 立基瑞金武阳桥. 下一子: 邹珑六郎,字志光,号天衢. 南京义井始祖(1世) : (宋) 邹维尧,字尧文,名希尧,号云光. 元(王凤)公长子. 维尧公下六子 : (宋) 邹仁甫,字文质,号荣淑,讳安邑 ; 邹彰甫,字文仁,讳淑彰 ; 邹端甫,字文礼 ; 邹智甫,字文庄,号冀智 ; 邹本甫,字文亷 ; 邹达甫,字文义. 皆居吉水各地. 元(王凤)公下另一世祖 : (宋) 邹维先,字尧武,浩云窻 ; 邹维华,字尧宜,号云崇(官宁远县) ; 邹维荣,号云凌 ; 邹维顺,号云笈(仕吉水县) ; 邹维纶,号云倬 ; 邹维后号云北 ; 邹维德,字光佑,号云崎. 粤东澄海一世祖 : 邹维达,字佑侍,号云湖. 元麟公长子. 下一子 : 邹念一郎. 长汀四堡一世祖 : 邹维远,号云海. 元麟公次子. 开基四堡双井. 下二子: 邹高爵 ; 邹念二郎. 另四堡双井祖 : (宋) 邹汉,讳应龙 ; 邹浤,讳应凤. 皆为衍公之子. 浙江绍兴一世祖 : 邹维佳,号云辉 ; 邹维仁,号云端. 皆为元瑝公之子. 上犹字派 : 尧甫仕逊孟 质习筠松球 惠贵寿禄国 儒士瑞子文. 新字派(21世起) : 荣(仕)华富可盛 清正振家声 显辉光先德 隆昌耀彩新 仁义礼智信 奕世翰生廷 为行遵宗道 金玉满室盈. 注 : 此谱所含派名繁杂. 详见影像64-67页. 散居地 : 江西省上犹县, 大庾县, 吉水县 ; 福建省 ; 广东省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邹氏重修族谱 Incomplete
浏览:0
邹氏十修族谱 [22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5年. 21册 : 世系表. 修谱人员 : 邹今财,字祥云 ; 邹今满,字牧源 ; 邹今疆,字国俊. 注 : 本谱版心不标卷数. 谱含晚户铭伯祖荣同公下邹凤材 ; 邹凤潮 ; 邹凤彪 ; 邹凤玉 ; 邹凤经 ; 邹凤鸾 ; 邹凤海 ; 及邹凤鸣等八户, 及志九公房下邹凤铎房一户之世系. 受姓祖 : 曼父,字子单. 出自子姓,五世孙食邹邑,因以为氏. 范阳郡肇基祖 : 邹湛,字闰甫,称南阳人. 庐陵一世祖 : (唐) 邹赞,一作赞,字明仲,一名观察公,号泰和. 湛公27世孙. 同光三年自江西泰和迁居梅子坡. 历衡阳高坑永州祁阳,徙居邵阳白水溪.今新化县太阳乡西城镇吉龙村. 继迁洋溪田心,今敦镇信利村衡阳五都高坑. 赞公下三子 : 邹长图,一作张图,一名启斯,字名惠(留居洋溪,为本谱之宗祖) ; 邹二图(迁溆浦) ; 邹三图(迁衡阳). 分房祖(25世) : (明) 邹荣同,字全仁. 由西塘迁居栗山. 生六子 : 邹文温(无传) ; 邹文良 ; 邹文恭(早卒) ; 邹文俭 ; 邹文让 ; 邹文常. 系出晚子户邹铭伯后裔. 良房祖(26世) : (明) 邹文良,字易直. 由栗山分居赤石. 生三子 : 邹凤鸣,字九皋 ; 邹凤潮,字宗海 ; 邹凤材,字昆仑. 子孙析置湖南新化,湘乡; 四川资阳县,富顺县,内江市等地. 俭房祖(26世) : 邹文俭,字盛德. 生三子 : 邹凤淋,字河清 ; 邹凤海,字海晏 ; 邹凤瑶(往益阳). 子孙析置新化栗山院,上头院,吉虎亭; 湘乡壶天镇街 ; 四川内江县,安岳县等地. 让房祖(26世) : 邹文让,字发旺. 由栗山分居赤石. 生二子 : 邹凤鸾,字茂奋 ; 邹凤彪,字茂盛. 子孙析置湖南新化,邵阳; 湖北省宣恩县等地. 常房祖(26世) : 邹文常,字智信. 生五子 : 邹凤经 ; 邹凤齐,字国治 ; 邹凤诰 ; 邹凤缘 ; 邹凤玉. 子孙析置湖南新化,湘乡,邵阳; 四川阳县等地. 志九公房祖(24世) : 邹志九. 希富公次子. 由西塘徙居虾蟆石. 二传邹凤铎一支. 子孙析置湖南新化吉庆等地. 八户合修老新班文 : 新序今联定 同修洽素心 升馨原至性 合爱本常伦 肃恪遵前矩 荣华裕后人 觐扬光远绪 金殿续鸿名. 新衡二宗合族新班文 : 新序今联定 同修洽族亲 敦纯征至性 履敬笃常伦 华治先芬达 崇儒实业尊 宣扬家泽广 光远振熙春. 散居地 : 湖南省新化县, 湘乡县, 邵阳县; 及四川省资阳县, 富顺县, 内江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晚户铭伯祖荣同公裔续修家谱.
浏览:0
邹氏十修族谱 [22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5年. 21册 : 世系表. 修谱人员 : 邹今财,字祥云 ; 邹今满,字牧源 ; 邹今疆,字国俊. 注 : 本谱版心不标卷数. 谱含晚户铭伯祖荣同公下邹凤材 ; 邹凤潮 ; 邹凤彪 ; 邹凤玉 ; 邹凤经 ; 邹凤鸾 ; 邹凤海 ; 及邹凤鸣等八户, 及志九公房下邹凤铎房一户之世系. 受姓祖 : 曼父,字子单. 出自子姓,五世孙食邹邑,因以为氏. 范阳郡肇基祖 : 邹湛,字闰甫,称南阳人. 庐陵一世祖 : (唐) 邹赞,一作赞,字明仲,一名观察公,号泰和. 湛公27世孙. 同光三年自江西泰和迁居梅子坡. 历衡阳高坑永州祁阳,徙居邵阳白水溪.今新化县太阳乡西城镇吉龙村. 继迁洋溪田心,今敦镇信利村衡阳五都高坑. 赞公下三子 : 邹长图,一作张图,一名启斯,字名惠(留居洋溪,为本谱之宗祖) ; 邹二图(迁溆浦) ; 邹三图(迁衡阳). 分房祖(25世) : (明) 邹荣同,字全仁. 由西塘迁居栗山. 生六子 : 邹文温(无传) ; 邹文良 ; 邹文恭(早卒) ; 邹文俭 ; 邹文让 ; 邹文常. 系出晚子户邹铭伯后裔. 良房祖(26世) : (明) 邹文良,字易直. 由栗山分居赤石. 生三子 : 邹凤鸣,字九皋 ; 邹凤潮,字宗海 ; 邹凤材,字昆仑. 子孙析置湖南新化,湘乡; 四川资阳县,富顺县,内江市等地. 俭房祖(26世) : 邹文俭,字盛德. 生三子 : 邹凤淋,字河清 ; 邹凤海,字海晏 ; 邹凤瑶(往益阳). 子孙析置新化栗山院,上头院,吉虎亭; 湘乡壶天镇街 ; 四川内江县,安岳县等地. 让房祖(26世) : 邹文让,字发旺. 由栗山分居赤石. 生二子 : 邹凤鸾,字茂奋 ; 邹凤彪,字茂盛. 子孙析置湖南新化,邵阳; 湖北省宣恩县等地. 常房祖(26世) : 邹文常,字智信. 生五子 : 邹凤经 ; 邹凤齐,字国治 ; 邹凤诰 ; 邹凤缘 ; 邹凤玉. 子孙析置湖南新化,湘乡,邵阳; 四川阳县等地. 志九公房祖(24世) : 邹志九. 希富公次子. 由西塘徙居虾蟆石. 二传邹凤铎一支. 子孙析置湖南新化吉庆等地. 八户合修老新班文 : 新序今联定 同修洽素心 升馨原至性 合爱本常伦 肃恪遵前矩 荣华裕后人 觐扬光远绪 金殿续鸿名. 新衡二宗合族新班文 : 新序今联定 同修洽族亲 敦纯征至性 履敬笃常伦 华治先芬达 崇儒实业尊 宣扬家泽广 光远振熙春. 散居地 : 湖南省新化县, 湘乡县, 邵阳县; 及四川省资阳县, 富顺县, 内江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晚户铭伯祖荣同公裔续修家谱.
浏览:0
皖懷鄒氏宗譜[7卷]
迁皖始祖 : 邹元(元) 散居地 : 安徽省怀宁县怀远县等地 封面题 : 邹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