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槟榔

槟榔

槟榔(学名:Areca catechu)别名宾门、仁频、仁榔、洗瘴丹、仙瘴丹、螺果,与椰子同属棕榈科常绿乔木,主干可长至廿米。“槟榔”一词源于马来语“pinang”。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分布区域涵盖亚洲斯里兰卡、泰国、印度等热带地区、东非及大洋洲。

槟榔相关文献
岭南文化―社会礼仪―请槟榔大桔
岭南文化―社会礼仪―请槟榔大桔,潮州人过春节有“请槟榔大桔”的风俗习惯,即在客厅茶几或者桌面上放一盘柑桔和橄
查看全文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槟榔的传说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槟榔的传说,   槟榔,在云南傣族人民的心中,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嚼槟榔,并
查看全文
岭南文化—社会礼仪—请槟榔大桔
岭南文化—社会礼仪—请槟榔大桔,潮州人过春节有“请槟榔大桔”的风俗习惯,即在客厅茶几或者桌面上放一盘柑桔和橄
查看全文
槟榔屿
地理岛上有许多花岗岩的丘陵地形,大多由森林覆盖。海岸平原相当狭窄,只有东北岛最为广阔。普遍来说,槟岛可细分为五个区域:东北平原:形成三角岬,也就是首府所在地。居住人口多,是槟城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东南边:曾是稻田和红树林地,现已转为新市镇和工业区。西北边:沿岸有沙滩,因此建有许多度假村和住宅。西南边:唯一的广阔乡村景色,有渔村、果园和红树林。中央丘陵地:最高点为升旗山的WesternHill,海拔830米,是重要森林集水区。
查看全文
槟榔
特征树干不分枝,高达12~15米。茎直径约15公分,6-9枚叶簇生于茎的顶端。果实外皮坚硬,内含一百粒槟榔子。采收期约每年的八月底到隔年的六月,去皮煮沸处理晒干后呈透明。咀嚼时可以蒟叶包覆,亦可生吃。槟榔花亦可食。但槟榔其口感若要好需种植于亚热带海拔400~900米,在这个海拔范围所生长的槟榔其价格也最高。化学成分槟榔具有生物碱,包括槟榔碱(英语:Arecoline)(主要)和槟榔次碱(英语:Arecaidine),槟榔果实含有浓缩单宁(原花青素),此原花青素尚未证实具有抗老化“自由基”的作用,咀嚼果实有些微成瘾性,萃取物已证实有抗忧郁(抗抑郁)效果。槟榔吃后会面红耳赤,如醉酒一般,苏东坡写过“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的诗句。槟榔碱曾被用来治疗寄生虫(绦虫、钩虫(英语:Hookworminfection)、蛔虫、蛲虫、姜片虫等),但具有致癌性。致
查看全文
槟榔相关标签
IUCN无危物种
汉语外来词
槟榔属
越南文化
湘潭
药用植物
马来语
台湾文化
IARC第1类致癌物质
湖南文化
印度文化
物种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