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陈明全

陈明全

永康西塘始祖(25世):(清) 陈允运,行荣四一. 生二子: 陈明全 ; 陈明谦.
陈明全相关文献
陈明初夫妇来淮谒祖
陈明初夫妇来淮谒祖,2016年8月17日,是中国传统中元节。许昌陈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明初夫妇一行来淮
查看全文
陈明遇
重大事件:江阴八十一日概况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初一至八月二十三日,江阴城数十万百姓因反对清廷蕹发,以血肉之躯抵御清军强兵重炮,坚守城池81日,直至全城悉数战死,谱写了一曲壮歌。清廷为此亦付出3位王爷、15员战将和7万余士兵生命的惨重代价。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江阴降清,知县林之骥去职,新任江阴知县方亨布告全县遵从剃发令,诸生倡议反对,许用等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闰六月初二,江阴士民擒杀方亨,陈明遇被推举为领导人,倡义抗清。二十一日,清贝勒博洛命刘良佐包围江阴城,七月初一,开始攻城。七月九日,陈明遇迎前任典史阎应元入城主兵,守城战斗激烈异常,孤军坚守八十一日。城破后,明遇放火烧死其家男女四十三人。复持刀与清军作殊死战,身负重创身死,僵立墙边。城破后,博洛下令屠城三日,幸存者仅五十三人。《江阴城守后纪》总结:“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
查看全文
陈明宗
背景和英宗统治时期陈明宗出生于1300年,是英宗的第四子,也是英宗与昭慈皇后陈氏(陈平仲之女)的独子。根据《大越史记全书》的记载,陈明宗出生于阴历8月21日,而这一天正是抗元名将陈国峻逝世的第二天。英宗的其他儿子都英年早逝,英宗不得不将他的唯一嗣子托付给陈日燏,希望陈日燏能够好好照顾明宗,不使皇统断绝。1312年,陈英宗御驾亲征占城。年仅12岁的明宗由陈日燏、陈国璓辅佐,以太子身份监国。两年之后,陈英宗禅位给他。明宗尊英宗为太上皇。即位为王根据历史学者的观点,陈明宗有统治国家的才能,但却没有发展国家建设的长远目标。尽管明宗有这些缺点,但他任用了像范五老、段汝谐、莫挺之、朱文安之类的贤人,使国家依旧得到了发展。史书中提到,明宗在位时最大的过失是杀死了自己的岳父、先朝的名将陈国瑱。与父亲不同的是,陈明宗拥有众多的儿子。次子陈旺是明慈皇太妃黎氏所生,为明宗宠爱。因陈旺不是正后宪慈宣圣皇后陈氏所生...
查看全文
陈明·〖国学之争的实质是传统文化的理解问题〗
摘要:刘泽华关于中国文化的王权主义叙事作为一种基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二分现代意识形态却采取了知识论的话语形式。但是,这一论述从思想史角度讲对儒家、法家的价值理念不加区分、从社会史角度讲对周秦的制度丕变不加考索、从政治学角度讲对国家社会的利益目标、力量对比及其博弈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统治形式”与“统治程度”不做具体分析。在今天的论域里,它不仅在知识论的意义上是不能成立的,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也是消极有害的。对它的批评既是对五四文化遗产的清理,也是对这一精神传统的升华超越。关键词:刘泽华王权主义国家社会儒学变化了的时代条件和课题与近代救亡意识下形成的思维和心理之间的思想碰撞是迟早都要出现的历史事件。它的焦点之一就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我们的历史?如何评价那支持维系着社会运转滋润着生命成长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个知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论的问题,跟我们对处境和未来的感受和期待联系在一起。最近...
查看全文
陈明·〖“原道”与大陆新儒学建构〗
按:去年怀柔孔子学院会议,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王达三设问访谈并整理成文,惜乎天性疏懒未之措意。近日翻检旧档,觉得提问设计颇有章法,值得据以申说,乃修改补充以供读者讨论批评并向王君致谢云。乙酉秋陈明谨识。达三: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新儒家”已历时近百年,人更三、四代;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新儒家”指涉复杂,意义丛集。今人可以承继“新儒家”的问题意识,但“新儒家”本身似乎也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文化群体和文化符号。陈明:“新儒家”不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文化群体和文化符号。对“新儒家”这一文化群体和文化符号的反思,可以增强“原道”学派对自身学术理路的自觉,凸显“原道”学派自身的立场观点,或者说关系到大陆“新儒家”的理路、进路的建构问题。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问题意识的异同:新儒家们心理上的基调是一种危机感,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民族如何自处?儒学如何自处?现在,我的感觉则是:面对当代生活中的文化认同...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19.陈氏宗谱, 19, 卷13: 上泽 11世忱祖 14世广全 16世见藓公起, 194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36[1947]续修. 20册 : 插图, 人像. 受姓祖 : 满公,谥胡公. 封陈国侯,以国为氏. 始迁祖 : 陈承成,讳旵,由江西建昌迁居黄冈,后迁麻邑. 始祖 : (宋) 陈秀一. 居麻城. 下一子: 陈先(迁黄祖). 派祖(3世) : 陈于才,字之孝(下2子: 陈允兴 ; 陈允哲) ; 陈之弟(下1子: 陈远清) ; 陈之忠(下1子: 陈远造). 皆为先公之子. 孝公下房祖(6世) : 陈上翱 ; 陈上吉 ; 陈上贞(皆亲瑚公子) ; 陈上潮 ; 陈上泽 ; 陈上润(皆亲璋公子). 弟公下房祖(6世) : 陈上玉(亲吉公子) ; 陈上泰(亲平公子). 忠公下房祖(6世) : 陈上位(亲达公子). 五言原派 : 于远亲上立 珍以元心起. 四言原派 : 学广闻见 道在言行 承家能孝 体国斯忠. 统一系派 : 福禄绵延 富贵遐芳 帝舜巨孝 最尊伦常 奎宿集星 誉满封疆 广席风范 声着异乡 旌表题赠 历叶雄长 敦品励业 孝圣则皇 顺亲安命. 统一系派(续) : 浩气凌苍 笃行上达 度量轩昂 和平廉节 阳刚致祥 全门忍让 竟得寕康 奉先收族 情谊孔彰 团结敬爱 权势坚强 清慎勤谨.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书名题编目. 卷端题 : 陈桥庄宗谱.
浏览:100
峴北陳氏宗譜, 6, 卷6, 世傳 34世祥字行全功公起, 200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4年15次重修.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东阳小岭祖(5世) : (宋) 陈泓,字宗范,行豫九. 忠公幼子. 徙东阳甘泉乡小岭陈村. 亭塘始迁祖(9世) : (宋) 陈元寿,字居龄,行升八. 聪公长子. 由小岭陈村徙长塘. 中堂祖(13世) : 陈嚞,字居垕,号可山,行万六. 元寿公4世孙. 嚞公下派祖(18世) : 陈宗思,行旺十九(上时) ; 陈宗允,字国谨,号敬先,行旺三十一(梅源) ; 陈宗应,字梦先,行旺三十八 ; 陈宗廷,字承光,行旺四十七(双溪) ; 陈宗周,字敬先,行旺七(设顶) ; 陈宗启,字承先,行旺六(环城) ; 陈宗儒,行旺四十八(横山). 金山湖始祖(19世) : 陈永华,行权十一. 宗周公次子. 宗周公下支祖(21世) : 陈扬仕,行稠二(峰联) ; 陈扬义,行稠十二(白坑). 横岩始祖(21世) : 陈扬气,行稠廿八. 宗允公曾孙. 生四子 : 陈人达,行贵六十二(杨树田) ; 陈人进,行贵六十七 ; 陈人逵,行贵七十二(杨树田) ; 陈人道,行贵七十七(衣架坞). 西坑始祖(21世) : 陈扬竹,行稠三十四. 宗允公曾孙. 由梅源徙西坑. 梅源分房祖(22世) : 陈人瑛,字四玉,号宝亭,行贵五十四. 宗允公4世孙. 人瑛公下五子 : 陈兆初,字植仁,行尚六(仁房) ; 陈兆楷,字尚义,行尚七(义房) ; 陈兆梅,字崇礼,行尚八(礼房) ; 陈兆海,字本智,行尚十五(智房) ; 陈兆济,字尊信,行尚三十. 梅园信房祖(25世) : 陈继宗,行和五十三. 兆海公之孙. 高田始祖(25世) : 陈尧汀(思汀),行和五十六. 宗允公7世孙. 由梅源徙高田. 金山派祖(25世) : 陈尧汀,字惟州,行和百四十八(金山派后) ; 陈尧泽,字惟润,行和百十六(金山派前). 皆为永华公6世孙. 金山派前六分房祖(25世) : 陈尧浩,字惟大,行和百七十一. 尧泽公之弟. 尧浩生六子 : 陈仲统,字一卿,行美百九十(六长房) ; 陈仲经,字易卿,行美二百(六次房) ; 陈仲绅,字缙卿,行美二百十(六三房) ; 陈仲纶,字恩卿,行美二百廿五(六四房) ; 陈仲组(出继) ; 陈仲绢,字绣卿,号凤亭,行美二百六十一(六幼房) . 陈田畈始祖(30世) : 陈祖厚,字可久,庠名瑞清,号祥趾,行德二百十四. 宗启公12世孙. 由环城徙陈田畈. 祖厚生五子(五德常) : 陈德风,字圣一,号薰帆,行敬二百四十九 ; 陈德雅,字贤志,号心一,行敬二百五十四 ; 陈德颂,字诗三,号春堂,行敬二百五十五 ; 陈德舆,字其叶,号晓峰,行敬二百六十四 ; 陈德轮,字景芳,号晓岚,行敬二百六十六. 上屋始祖(31世) : 陈德友,字景山,号会川,行敬一百十一. 宗启公13世孙. 由环城徙上屋. 金山三房任店祖(32世) : 陈立大,字以礼,号遵光,又名流富,行恕二百八十五. 尧浩公7世孙. 排行 : 震艮干咸 豫晋益泰升 常百千万清 通生孚旺权 行稠贵尚恭 和美忠良庆 德敬恕慈祥 端方秉直道 孝友睦仁恤 遵循保仪操 旸晗暐昕昉. 辈份(16世起) : 君子廷宗永 显扬人兆文 尧仲洪(思一守)懋元 祖德立昌全 贤士登朝右 英光希世承 品高明诏锡 邦国展才能.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 及诸暨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书脊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蠣川陳氏宗譜, 1, 譜序 首事 派語 世系 33世熙全公起, 200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0年增修. 1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世系自33世祖先开始记录. 33世之前祖先资料参阅 (TN-2768506). 始祖, 始迁祖简介摘录自谱序. 温州始祖(1世) : (宋) 陈升. 由闽之长乐县徙温. 派祖 : 陈崇奇(杏湾祖) ; 陈崇夺(徙居蛎川,为里岙祖) ; 陈崇奆(徙居岐山,为仓下祖). 臧翰公下33世祖 : (清) 陈熙全,又名定,名守求. 雍烈公长子. 臧福公下33世祖 : (清) 陈熙珠,又名增发,名守宝. 雍煦公祀子. 臧德公下33世祖 : 陈熙华,字守荣,号暮亭 ; 陈熙绩,字守绪,又名则徐,号法宏. 皆为雍瑞公之子. 臧周公下33世祖 : 陈熙福,字守禄(雍金公长子) ; 陈熙锦,名守云(雍发公长子) ; 陈熙章,字守乐,号斐然(雍发公次子). 讳行 : 崇尚义迪时 文德景良廷 顺彦臧公子 雍熙应显隆 继美宏延哲 遐昌奠祖诒. 表行 : 大仁伏细智 宾友敏孟仲 秀毓光孝敬 永守可传芳 世淑聪膺睿 广茂定宗懿. 雁行 : 申遂诚清廉 容貌恭宽信 君泰康宁远 相承辅久长 宜微昭沛业 亘古翊玄支. 合族名行 : 仁义礼智泰 清孔昭光久 贤孝际熙朝 永可承天受 春旭长征步 宇俊紫云高. 合族表行 : 圣宏道世昌 士有振立统 豪秀发经端 大启英诗宝 万象呈庆端 意达晋仲邦.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 温州市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陈氏宗谱.
浏览:100
童氏族谱, 9, 卷4之8_ 昌龄 万全 敦华 一圣 30世大瑛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鴈门堂, 民国13[1924]七修. 存19册 : 插图.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4之16部谱,含昌龄祖万全公下各房世系. 修谱人员 : 童定涛,号曙松 ; 童湘济,号汉年. 远祖 : 童琛. 自李唐来世居江右洪州南城路下. 平江始迁祖(8世) : (宋) 童汰,号沙亭. 雍熙二年由江西洪都南城迁隐平江,居凤皇山青石仑. 分派祖(14世) : 童森,字远植,行福六. 生六子 : 童昌达(居衙前) ; 童昌龄 ; 童昌福(失考) ; 童昌嗣(失考) ; 童昌贵(居青石) ; 童昌华(居浏阳). 房祖(15世) : (宋) 童昌龄,字遐升,行孟二. 居钟洞月坳漫家段. 子孙析置钟洞,南门,半岭,嵌江等地. 支祖(20世) : 童万全,一讳斌,行受六郎. 生三子 : 童斯衍 ; 童斯祥(失传) ; 童斯珍(失传). 分房祖(21世) : 童斯衍,一讳添庆. 迁居县城半岭. 生三子 : 童敦华,一讳瑄 ; 童敦元,一讳玹 ; 童敦盛,一讳昌生. 古派 : 世德宏芳远 昌隆福泽兴 万斯敦一本 敬尚永崇新 新派 : 大传先圣道 必定启文明 勋业匡时懋 英才际运生 洪都承祖荫 青石树家声 彝训恒为宪 緜长庆显荣 散居地 : 湖南省平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鴈门童氏平江族谱
浏览:100
童氏族谱, 9, 卷4之8_ 昌龄 万全 敦华 一圣 30世大瑛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鴈门堂, 民国13[1924]七修. 存19册 : 插图.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4之16部谱,含昌龄祖万全公下各房世系. 修谱人员 : 童定涛,号曙松 ; 童湘济,号汉年. 远祖 : 童琛. 自李唐来世居江右洪州南城路下. 平江始迁祖(8世) : (宋) 童汰,号沙亭. 雍熙二年由江西洪都南城迁隐平江,居凤皇山青石仑. 分派祖(14世) : 童森,字远植,行福六. 生六子 : 童昌达(居衙前) ; 童昌龄 ; 童昌福(失考) ; 童昌嗣(失考) ; 童昌贵(居青石) ; 童昌华(居浏阳). 房祖(15世) : (宋) 童昌龄,字遐升,行孟二. 居钟洞月坳漫家段. 子孙析置钟洞,南门,半岭,嵌江等地. 支祖(20世) : 童万全,一讳斌,行受六郎. 生三子 : 童斯衍 ; 童斯祥(失传) ; 童斯珍(失传). 分房祖(21世) : 童斯衍,一讳添庆. 迁居县城半岭. 生三子 : 童敦华,一讳瑄 ; 童敦元,一讳玹 ; 童敦盛,一讳昌生. 古派 : 世德宏芳远 昌隆福泽兴 万斯敦一本 敬尚永崇新 新派 : 大传先圣道 必定启文明 勋业匡时懋 英才际运生 洪都承祖荫 青石树家声 彝训恒为宪 緜长庆显荣 散居地 : 湖南省平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鴈门童氏平江族谱
浏览:100
童氏族谱, 9, 卷4之8_ 昌龄 万全 敦华 一圣 30世大瑛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鴈门堂, 民国13[1924]七修. 存19册 : 插图.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4之16部谱,含昌龄祖万全公下各房世系. 修谱人员 : 童定涛,号曙松 ; 童湘济,号汉年. 远祖 : 童琛. 自李唐来世居江右洪州南城路下. 平江始迁祖(8世) : (宋) 童汰,号沙亭. 雍熙二年由江西洪都南城迁隐平江,居凤皇山青石仑. 分派祖(14世) : 童森,字远植,行福六. 生六子 : 童昌达(居衙前) ; 童昌龄 ; 童昌福(失考) ; 童昌嗣(失考) ; 童昌贵(居青石) ; 童昌华(居浏阳). 房祖(15世) : (宋) 童昌龄,字遐升,行孟二. 居钟洞月坳漫家段. 子孙析置钟洞,南门,半岭,嵌江等地. 支祖(20世) : 童万全,一讳斌,行受六郎. 生三子 : 童斯衍 ; 童斯祥(失传) ; 童斯珍(失传). 分房祖(21世) : 童斯衍,一讳添庆. 迁居县城半岭. 生三子 : 童敦华,一讳瑄 ; 童敦元,一讳玹 ; 童敦盛,一讳昌生. 古派 : 世德宏芳远 昌隆福泽兴 万斯敦一本 敬尚永崇新 新派 : 大传先圣道 必定启文明 勋业匡时懋 英才际运生 洪都承祖荫 青石树家声 彝训恒为宪 緜长庆显荣 散居地 : 湖南省平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鴈门童氏平江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