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魏友贵

魏友贵

慈水始迁祖 : (宋) 魏友贵,又讳清,字近尊,号素轩.
魏友贵简介资料
近尊
魏友贵相关文献
子贵母死:北魏的残酷祖制是谁立下的?
子贵母死:北魏的残酷祖制是谁立下的?,历朝历代的帝王之家,如果儿子被立为皇储,当母亲的一定喜不自胜,因为从此可母凭
查看全文
北魏宫廷子贵母死之谜:惨无人道的子贵母死制度
北魏宫廷子贵母死之谜:惨无人道的子贵母死制度,中国历史上的专制皇朝在皇位继承过程中,母以子贵固然多有,杀母立子的现象也曾存
查看全文
曹丕心腹大臣曹魏四友简介曹魏四友结局是什么
曹丕心腹大臣曹魏四友简介曹魏四友结局是什么,曹魏四友为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这四人乃魏文帝曹丕的心腹大臣,协助曹丕登
查看全文
魏良贵
生平早年与兄魏良政、魏良器一同求学于王守仁。江西乡试中式第三十四名。嘉靖十四年(1535年)登进士。历官宁波府知府、山东副使。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任南京右副都御史提督江防。不久,诏命回籍听勘。家族曾祖父魏仲?;祖父魏默,曾任知县赠文林郎;父亲魏棨,曾任福建右布政使。母熊氏(封孺人)。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元上都遗址出土元代珍贵魏王碑残件 碑首刻魏王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元上都遗址,出土一块在我国现已发现的元代石碑中碑主人身份最高的碑刻——魏王碑残件。 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介绍,这块残碑高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碑首上刻着粗大的蟠龙和清晰可辨的篆字“魏王”。&nbsp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福建省漳州府南靖县梅林魏进兴派下十三世「魏谦友」(公元1704-1805)来台祖纪要
此谱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0
11.梁溪魏氏宗谱, 11, 卷9下, 芦村桥分清明桥支 瀛之 文栋 34世廷贵 36世汉章公起, 200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亲睦堂, 2009年. 20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远祖(1世): (唐) 魏征,字符成. 虹桥始迁祖(18世): (宋) 魏胜,字彦威,谥忠宪. 胜公下支祖(19世): (宋) 魏郊,字宣一(迁镇江府丹徙县大港(江)) ; 魏昌,字肇锡(迁居锡邑(旧名为梁溪)虹桥) ; 魏思达,字谦如(24世, 昌公之后, 赘居玉祁西黄巷). 注: 此谱主要为昌公后裔世系.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 及丹徙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魏氏宗谱.
浏览:100
11.吴氏宗谱, 11, 卷13: 世纪 济分 尚友 人孝 21世必贵公起, 191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本源堂梓, 民国3[1914]续修. 存26册.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3, 14, 16, 21, 及卷24. 编篡者 : 吴启凤,字鉴林,号贵峰 ; 吴后莲,字素质,号尊闻 ; 吴启智,字逢甲,号青邨 ; 吴启玉,字金相 ; 吴永盛,字理臣 ; 吴后思,字心田,号玉峰 ; 吴后乐,字麟书,号金波 ; 吴启志,字汉臣 ; 吴启贞,字良臣. 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吴省五. 偕弟吴省六. 于洪武三年自江西饶州府乐平县永福乡迁黄冈, 始居下伍乡. 后子孙多迁柘林河. 生一子 : 吴友文. 三大派祖(7世) : 吴道律 ; 吴道济(居中湾麻邑) ; 吴道洪. 皆为元安公之子. 元安公另有二子吴道淮, 吴道显. 淮公后裔失考. 道律公下六子 : 吴尚文(下一子: 吴亮) ; 吴尚质(止) ; 吴尚彬(下四子: 吴激 ; 吴潜 ; 吴熙 ; 吴照) ; 吴尚乔(下二子: 吴汴 ; 吴清) ; 吴尚木(止) ; 吴尚哲(下一子: 吴彩). 㭰儿山支祖(9世) : 吴激. 尚彬公长子. 百岭岗窑湾支祖(9世) : 吴熙,字正修. 尚彬公第三子. 道济公下三子(8世) : 吴尚友(下三子: 吴泮 ; 吴净 ; 吴洁) ; 吴尚忠(居天堂寨) ; 吴尚恕(居观音岩). 道洪公下六子(8世) : (明) 吴尚清 ; 吴尚隆 ; 吴尚秀 ; 吴尚仕 ; 吴尚弼 ; 吴尚敬,字廷贵,号朝荣(迁江夏). 尚隆公下麻邑沙子岗祖(19世) : (清) 吴启祥. 下二子: 吴后荣 ; 吴后华. 尚敬公下支祖(11世) : (明清之际) 吴万国,字名扬 ; 吴万爵,字赐扬 ; 吴万镒,字济扬. 皆为文彬公之子. 本房原派 : 省友世福浩玄道尚 (单)人秉士周 天观其德大 启后必永昌 礼乐从先训 经纶裕远扬 继志廷猷盛 发达焕文章. 续派 : 江右声家振 延陵惠泽长 流传怀泰伯 克念绍联芳. 六房先立派 : 凤登之奇应 宗如定世清 光明朝祖德 正大耀前勋. 合立公派 : 德大清光显 常怀泰伯贤 让商忠自笃 立季孝能全 义举从心欲 芳名与国绵 承先为令子 克念绍家传. 黄冈字辈(20世起) : 宏光天自起 九成积大功 作述开昌运 斯文正国宗. 注 : 此谱派别甚多. 详见卷1之影像22至24页.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吴氏续修宗谱.
浏览:100
14.吴氏宗谱, 14, 卷14: 济分 尚友 人孝 19世启贵公起, 194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让堂梓, 民国35[1946]年合修. 4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吴必文,字信诚 ; 吴后莲,字素质,号薰尘 ; 吴后成,字鹤呜,号九皋 ; 吴光陔,字循南 ; 吴后富,字静山,号震球 ; 吴必寿,字昆山,号成堂 ; 吴必禄,字重其,号化文. 始祖 : (明) 吴省五 ; 吴省六. 兄弟俩于洪武初自江西乐平县永福乡卜居黄冈县下伍乡驼箩畈,今易名冯家畈,又名吴家大屋. 省五公子孙析置柁林河,顾家畈,风火山等地. 省六公子孙复迁吴家围等地. 省五公下房祖(6世) : 吴道律 ; 吴道济 ; 吴道洪 ; 吴道淮(失考) ; 吴道显. 均为元安公之子. 道律公生六子 : 吴尚文 ; 吴尚质 ; 吴尚彬 ; 吴尚乔 ; 吴尚木(止) ; 吴尚哲. 道济公生三子 : 吴尚友 ; 吴尚忠 ; 吴尚恕. 道洪公生六子 : (明) 吴尚清 ; 吴尚隆 ; 吴尚秀 ; 吴尚仕 ; 吴尚弼 ; 吴尚敬,字廷贵,号朝荣. 道显公生一子 : 吴尚基. 省六公下房祖(5世) : 吴鹄 ; 吴鹤 ; 吴雍. 鹄房下支祖(10世) : 吴凤蛟. 鹤房下支祖(10世) : 吴凤佐 ; 吴凤立. 雍房下支祖(10世) : 吴凤钰 ; 吴凤舜. 五房世派 : 省友世福 浩玄道尚 吴人秉士周 天观其德大 启后必永昌. 六房世派 : 省友仁思 吴志吴以 吴凤登之奇 应宗如定世 清光必永昌. 合立公派排行 : 江右同迁楚 咸怀泰伯贤 让商忠自笃 立季孝能全 义举从心欲 芳名与泽緜 承先为令子 克念绍家传.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 江苏省常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吴氏合修宗谱
浏览:100
15.吴氏宗谱, 15, 卷15: 济分 尚友 人孝 21世必贵公起, 194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让堂梓, 民国35[1946]年合修. 4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吴必文,字信诚 ; 吴后莲,字素质,号薰尘 ; 吴后成,字鹤呜,号九皋 ; 吴光陔,字循南 ; 吴后富,字静山,号震球 ; 吴必寿,字昆山,号成堂 ; 吴必禄,字重其,号化文. 始祖 : (明) 吴省五 ; 吴省六. 兄弟俩于洪武初自江西乐平县永福乡卜居黄冈县下伍乡驼箩畈,今易名冯家畈,又名吴家大屋. 省五公子孙析置柁林河,顾家畈,风火山等地. 省六公子孙复迁吴家围等地. 省五公下房祖(6世) : 吴道律 ; 吴道济 ; 吴道洪 ; 吴道淮(失考) ; 吴道显. 均为元安公之子. 道律公生六子 : 吴尚文 ; 吴尚质 ; 吴尚彬 ; 吴尚乔 ; 吴尚木(止) ; 吴尚哲. 道济公生三子 : 吴尚友 ; 吴尚忠 ; 吴尚恕. 道洪公生六子 : (明) 吴尚清 ; 吴尚隆 ; 吴尚秀 ; 吴尚仕 ; 吴尚弼 ; 吴尚敬,字廷贵,号朝荣. 道显公生一子 : 吴尚基. 省六公下房祖(5世) : 吴鹄 ; 吴鹤 ; 吴雍. 鹄房下支祖(10世) : 吴凤蛟. 鹤房下支祖(10世) : 吴凤佐 ; 吴凤立. 雍房下支祖(10世) : 吴凤钰 ; 吴凤舜. 五房世派 : 省友世福 浩玄道尚 吴人秉士周 天观其德大 启后必永昌. 六房世派 : 省友仁思 吴志吴以 吴凤登之奇 应宗如定世 清光必永昌. 合立公派排行 : 江右同迁楚 咸怀泰伯贤 让商忠自笃 立季孝能全 义举从心欲 芳名与泽緜 承先为令子 克念绍家传.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 江苏省常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吴氏合修宗谱
浏览:100
魏氏族谱 _ 河南省太康县 [5续1卷], 1370-198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留余堂, 1984年续修. 全1册 : 世系表. 始迁祖(一世) : (明) 魏义,字君裕. 原山西洪洞人. 洪武初自颖川官舍迁居河南太康. 长门(21世) : 魏常俭(下二子 : 魏克堂 ; 魏克功) ; 魏常仁(下二子 : 魏克知 ; 魏克成) ; 魏常训(下四子 : 魏克慎 ; 魏克荣 ; 魏克运 ; 魏克岭)...[等]. 二门 : 魏常泰(下一子 : 魏克修) ; 魏常荣(下一子 : 魏克谦). 三门 : 魏常然(下一子 : 魏克强) ; 魏常海(下一子 : 魏克刚) ; 魏常聚(下一子 : 魏克锐)...[等]. 四门 : 魏常勉(下三子 : 魏克玲 ; 魏克用 ; 魏克学) ; 魏常亮(下一子 : 魏克廷) ; 魏常游(下一子 : 魏克舜)...[等]. 五门 : 魏常增(下一子 : 魏克忠) ; 魏常存(下二子 : 魏克孝 ; 魏克廉) ; 魏常珍(下二子 : 魏克定 ; 魏克治)...[等]. 六门 : 魏常干(下三子 : 魏克勤 ; 魏克俭 ; 魏克名) ; 魏常学(下二子 : 魏克曾 ; 魏克志) ; 魏常士(下一子 : 魏克启)...[等]. 七门 : 魏贯五,原名常伦(下三子 : 魏克刚 ; 魏克顺 ; 魏克兴) ; 魏丙炎(下一子 : 魏克让) ; 魏常忍(下一子 : 魏克俭,字子廉)...[等]. 八门 : 魏常富(下一子 : 魏克刚) ; 魏常缚(下一子 : 魏克俊) ; 魏常法(下一子 : 魏克存)...[等]. 九门 : 魏常仁,原名常荣(下三子 : 魏克彬 ; 魏克志 ; 魏克国) ; 魏常治(下一子 : 魏克宽) ; 魏相林(下一子 : 魏克彬)...[等]. 十门 : 魏常新,字名德(下一子 : 魏克仁) ; 魏常莹(下一子 : 魏克德) ; 魏常山(下二子 : 魏克礼 ; 魏克旺)...[等]. 十一门 : 魏常兴(下三子 : 魏克仁 ; 魏克用 ; 魏克福) ; 魏常钦(下一子 : 魏克文) ; 魏常恭(下一子 : 魏克寅)...[等]. 十二门 : 魏常宜(下一子 : 魏克荣) ; 魏常修(下一子 : 魏克利) ; 魏常齐(下二子 : 魏克宽 ; 魏克兴)...[等]. 十三门 : 魏常海(下二子 : 魏克庆,原名克重 ; 魏克仁) ; 魏常道(下一子 : 魏克义). 十四门 : 魏常顺,字建德(下一子 : 魏克敏) ; 魏常诗(下一子 : 魏克云) ; 魏常振(下一子 : 魏克宽,字得象)...[等]. 十五门 : 魏常先(下二子 : 魏克清 ; 魏克伦) ; 魏常才(下一子 : 魏克仁) ; 魏常国(下一子 : 魏克明)...[等]. 十六门 : 魏作合(下一子 : 魏克泰) ; 魏作祯(下一子 : 魏克富) ; 魏作文(下一子 : 魏克明)...[等]. 十七门 : 魏常青(下二子 : 魏成先 ; 魏成忠) ; 魏常安(下一子 : 魏成四) ; 魏常富(下三子 : 魏成文 ; 魏成公 ; 魏成仁)...[等]. 十八门 : 魏常秀(下一子 : 魏克柱) ; 魏常颜(下一子 : 魏克安) ; 魏常臣(下二子 : 魏克坤 ; 魏克林)...[等]. 十九门 : 魏浮龙(下一子 : 魏克太 ; 魏克明) ; 魏应龙(下一子 : 魏克善) ; 魏海龙(下一子 : 魏克贤)...[等]. 二十门 : 魏兴师(下二子 : 魏克海 ; 魏克忠) ; 魏兴礼(下一子 : 魏克铎) ; 魏兴让(下五子 : 魏克明 ; 魏克清 ; 魏克生 ; 魏克启 ; 魏克同) ; 魏兴义(下一子 : 魏克周). 二十一门 : 魏常堂(下二子 : 魏克珍 ; 魏克彬) ; 魏常备(下四子 : 魏克坤 ; 魏克章 ; 魏克其 ; 魏克林) ; 魏常重(下四子 : 魏克康 ; 魏克魁 ; 魏克春 ; 魏克芳) ; 魏明志(下二子 : 魏克兴 ; 魏克书). 二十二门 : 魏常德(下二子 : 魏克让 ; 魏克重) ; 魏常柱(下二子 : 魏克贞 ; 魏克钦) ; 魏常星(下一子 : 魏克敬)...[等]. 二十三门 : 魏明伦(下三子 : 魏克远 ; 魏克富 ; 魏克彦) ; 魏明善(下一子 : 魏克启) ; 魏明礼(下二子 : 魏克端 ; 魏克领)...[等]. 二十四门(21世) : 魏常富 ; 魏常太 ; 魏常清. 此门第22世, 因特殊原因故未记录. 字派(19-58世) : 本正常克端 新广道可全 锦沛栋熙在 铭宏树炳堂 钰沁枢灿培 锋元楷焕基 镇清彬照圣 钧润杰灵坦. 散居地 : 河南省太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魏氏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