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迁祖云,明洪武二十五年携子自山西洪洞迁居通许后城耳岗。
后城耳岗马氏族谱(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相关文献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蔡中青
蔡中青(1933~),河南省通许县人。自幼喜爱美术,初中毕业后,任通许县一中美术教师、县豫剧团美工。1964年调县展览馆。1979年调开封地区群众艺术馆,1983年8月地市合并后在市群艺馆做摄影辅导工作。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及全国性摄影艺术展。《石林》获五岳联展二等奖,《知源》获河南省第一届民兵影展三等奖。《姊妹赛》入选全国民兵摄影艺术展,《石窟寺礼佛图》入选全国文物展。1981年7月,摄影集《少林寺》(与崔耕合作),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1982年8月,拍摄的开封地区二夹弦演出的剧照四条屏《鸳鸯谱》,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82年9月《巩县石窟》、《宋陵》折页,由中州书画社出版。1982年10月朱巧云所演《包公误》对开剧照由戏剧出版社出版。1984年10月,《铁塔》、《笔墨酣畅》等14幅作品入选《河南》大画册。1986年与张锡佑合作的摄影作品《开封名胜》四条屏,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王拱辰
王拱辰(1011—1085)中状元时,年仅19岁,深得仁宗赏识,赐以今名。中状元后,初任怀州通判,入直集贤院,知制诰。庆历元年(1041),为翰林学士,辽使者两次来宋提出领土要求,王拱辰从容应对,据理力争,使辽国未敢轻举妄动。仁宗道:“非拱辰深练故实,殆难答也。”后王拱辰权知开封府,拜御史中丞时,进言罢夏竦、贬滕宗谅,被仁宗采纳。有人用铸佛像名义迷惑众人,京都之人趋之若鹜,宫廷竟也出钱资助。王拱辰奏陈此举动摇军心,易引起民怨,仁宗遂下令禁止铸像。仁宗在迩英阁供置《太玄经》,沉迷占卜,拱辰劝仁宗应垂意《六经》,旁采史策。至和三年(1056),王拱辰再次被任命为三司使,出使契丹,受到非常之礼遇。回朝后,正值范仲淹当政,因事被-,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神宗继位(1067),迁太子少保。熙宁元年(1068),复以北院使召还。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时,视王拱辰为异己,将其贬知应天府。熙宁八年奉诏回朝,为中...
河南省-开封市张耳
张耳(前264年-前202年),秦末汉初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曾被西楚霸王封为常山王,后被汉太祖刘邦封为赵王。张耳年少时是魏国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死后脱离户籍亡命至外黄县(今开封市杞县东),当时外黄有一户富豪家有一远近闻名的绝色美女,此美女嫌弃自己的丈夫没本事,向自己父亲的门客寻求帮助。该门客与张耳相识,表示没人比张耳更合适了。于是美女请门客打听张耳的意思,此时张耳孤身一人流落于异乡,有富家美人愿意嫁与自己,当即同意。在门客的帮助下,美女休掉前夫与张耳结合。此后张耳以信陵君作为榜样,仗义疏财,结交有才能的游侠,成为有名的县侠,名声传到魏国以外,还担任过外黄县令。此期间刘邦慕名投到张耳门下住了几个月。秦王嬴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后,张耳和友人陈余不愿事秦,一齐改名换姓逃亡。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张、陈二人加入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军,被任为左右校尉。同年八月,张、陈随义军大将武臣趋...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胡汝麟
胡汝麟(1880~1941.2),字石青,以字行,别号乐想楼主,河南省通许县后城耳岗人。10岁丧父,由母罗氏教养成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中秀才,1906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胡汝麟久怀教育救国宏愿。1907年任河南高等学堂教务长,1909年任省教务公所专门科副科长兼教育官、练习所教员,办选拔及考职事。1915年,他和王抟沙(名敬芳,巩县人,二人曾被称为河南公司派)在开封创办福中矿业学校(后迁焦作)。1926年任教育次长。1928年任华北大学校长及东北大学教授。1929年,在北平与房达三、王幼桥等人创办平民大学。1930年任天津商学院教授,撰写《产业论》和《欧战后各国新宪法之特质》,并在北平《民言日报》主办社会周刊。1933年任河南大学讲座。1937年,先后担任河南公费留学生考试委员、河南高等普通考试委员。1939年任教育部边疆教育委员。由于他知识渊博,学...
通许县
历史沿革通许县春秋时期为许国地,战国时期属魏国大梁郡。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始置通许镇,属扶沟县。宋太祖赵匡胤下诏疏浚蔡河。自京师至通许镇,沿河设置闸门,按时开闸,调节水量,漕运畅通。取自汴京直通许国故地之义,故名通许。咸平五年(1002年)置咸平县,以年号为名。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因其与咸平府(今辽宁省开原县)同名,易名为通许县,属南京路开封府。元属河南江北中书省汴梁路总管府。明清属河南省开封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陈留专区;1952年归郑州专区,1954年改属开封专区;1958年9月,通许县并入尉氏县,改为通许镇;1962年3月,恢复通许县建置,仍属开封专区;1983年划归开封市迄今。自然地理通许县地处豫东平原,全境介于北纬34°15"-34°34",东经114°18"-114°38"之间,县境东西宽27.7公里,南北长34.8公里,总面积767平方公里。东距黄海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