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谢良器

谢良器

谢良器
谢良器简介资料
谢良器相关文献
谢良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谢良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程门四先生之一的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
查看全文
上蔡书院和宋朝谢良佐有什么关系?
上蔡书院和宋朝谢良佐有什么关系?,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
查看全文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谢良佐
谢良佐(1050~1103)北宋官员、学者。字显道,蔡州上蔡(河南上蔡)人,人称上蔡先生或谢上蔡。从程颢、程颐学,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号称程门四先生。神宗元丰八年进士,知应城县,徽宗时监西京竹木场,坐口语下狱废为民,记问该瞻,称引前史,至不差一字。谢良佐创立了上蔡学派,是心学的奠基人、湖湘学派的鼻祖,在程朱理学的发展史上起到桥梁作用。谢良佐于公元1078年拜程颢为师。当时,29岁的谢良佐已经很有名气了。他为谢良佐像了在学问上做出一番成就,专程到河南扶沟向时任扶沟知县的程颢求教学问。他初见程颢,程颢待以客人之礼,但谢良佐却说:“我是来拜师问学的,愿做先生的弟子。”程颢就把他安排到一个小屋居住。那间屋子非常简陋,房顶漏雨,四壁透风。时值寒冬腊月,北风怒吼,大雪纷飞,谢良佐晚上没有蜡烛照明,白天没有炭火取暖,饭也吃不饱,但他对此毫不在意。在冰天雪地的艰苦环境中,他苦思勤学一个多月,大有收获。谢良
查看全文
谢良佐
生平谢良佐于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拜程颐为师。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谢良佐进士及第,中进士后,曾任河南渑池、湖北应城知县。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谢良佐被人推荐,受到宋徽宗的召见,被派往书局任职,后又斥为管库,监管京西竹场。他认为宋徽宗的年号“建中”与唐德宗的年号相同,很是“不佳”,还说皇帝“不免播迁”,因此得罪了徽宗皇帝,被关进监狱,废为平民。谢良佐晚年信佛,尝言:“吾常习忘以养生”。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谢良佐逝世,谥号“文肃”,清时从祀孔庙。著有《论语说》。主要功绩谢良佐在理学发展中外是极重要的一个思想家。他使二程之学在南渡之前得到重大的突破性的发展,为南渡理学进一步昌盛,以及林立派别的出现有奠基和开启的双重之功。他在这个转折时期占有重要的思想地位。一、创立上蔡学派。著名弟子有朱震、曾恬、詹勉、郑毂、朱巽等。黄宗羲誉为“程门高弟,予窃以上蔡第一...
查看全文
谢良弼
参考书目《唐诗纪事》四七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居和堂简氏族谱 : 德润祖第八房贵信公派下国器公支派
原书: [台湾南投] : 泰扬印刷, 民国84[1995]修.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 始祖 : 简师甫. 以谥为简氏. 洪源一世祖 : (宋) 简会益,号万五郎. 自江西临江迁福建建宁,后迁上杭蓝路口. 张窖开基始祖(9世) : 简德润,字敬居,谥四先生. 祖籍福建上杭,迁漳州府南靖县永芳里三传社张甲总会书洋坪. 注 : 德润公下分八房,本谱为第八房贵信公派下国器公支派之谱系资料. 八房二世祖 : 简贵信,谥十二郎,官名张班. 支祖(12世) : 简国器. 分房祖(14世) : 简克明. 国器公之孙. 下有三子 : 简文显(大房) ; 简文光(二房) ; 简文材(三房). 散居地 : 台湾省南投县草屯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7.宏农杨氏族谱, 7, 卷8: 世传 大器 桂公 6世可观公起, 1904
原书: 湖北黄冈 : 清白堂, 清光绪30[1904]新镌(李耀滨刊). 存13册 : 插图.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3. 一世祖 : (明) 杨璧. 洪武初由江右迁楚邾鸬鹚岩东麓. 三世祖 : 杨大用 ; 杨大器. 大用公下派祖(5世) : 杨栋(下一支: 杨可学) ; 杨槐(下一支: 杨可敦) ; 杨模(下一支: 杨可发) ; 杨杞(下一支: 杨可取). 大器公下派祖(5世) : 杨权 ; 杨梓 ; 杨桂 ; 杨𤇍. 权公下二支(6世) : 杨可畏 ; 杨可成. 梓公下五支(6世) : 杨才秀 ; 杨廷秀 ; 杨永秀 ; 杨可达 ; 杨可乐. 桂公下二支(6世) : 杨可观 ; 杨可助. 𤇍公下三支(6世) : 杨可嘉 ; 杨可增 ; 杨可伸(迁居罗家凹). 可伸公生二子(7世) : 杨正铎 ; 杨正青. 正铎公生五子(8世) : 杨守厚 ; 杨守庸 ; 杨守谟 ; 杨守谏 ; 杨守为. 正青公生四子(8世) : 杨守权 ; 杨守际 ; 杨守禧 ; 杨守行. 字派(6-20世似为) : 可正守宏士 文茂家光大 学兴世永昌.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9.宏农杨氏族谱, 9, 卷10: 世传 大器 杰公次房 6世可增公起, 1904
原书: 湖北黄冈 : 清白堂, 清光绪30[1904]新镌(李耀滨刊). 存13册 : 插图.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3. 一世祖 : (明) 杨璧. 洪武初由江右迁楚邾鸬鹚岩东麓. 三世祖 : 杨大用 ; 杨大器. 大用公下派祖(5世) : 杨栋(下一支: 杨可学) ; 杨槐(下一支: 杨可敦) ; 杨模(下一支: 杨可发) ; 杨杞(下一支: 杨可取). 大器公下派祖(5世) : 杨权 ; 杨梓 ; 杨桂 ; 杨𤇍. 权公下二支(6世) : 杨可畏 ; 杨可成. 梓公下五支(6世) : 杨才秀 ; 杨廷秀 ; 杨永秀 ; 杨可达 ; 杨可乐. 桂公下二支(6世) : 杨可观 ; 杨可助. 𤇍公下三支(6世) : 杨可嘉 ; 杨可增 ; 杨可伸(迁居罗家凹). 可伸公生二子(7世) : 杨正铎 ; 杨正青. 正铎公生五子(8世) : 杨守厚 ; 杨守庸 ; 杨守谟 ; 杨守谏 ; 杨守为. 正青公生四子(8世) : 杨守权 ; 杨守际 ; 杨守禧 ; 杨守行. 字派(6-20世似为) : 可正守宏士 文茂家光大 学兴世永昌.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14.洪氏宗谱, 14, 卷14: 英山西河 龙冈山 试英祖源公必华支儒公长子 6世器公起世系, 198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炖煌堂, 1989续修(武汉市新洲县 : 长岭印刷厂). 41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洪俊毅,字金明,号文华 ; 洪贤清,字守泽 ; 洪贤昊,字国强 ; 洪美武,字守善. 远祖:共工氏. (按左传,郯子谓叔孙昭曰共工氏). 受姓祖:(东汉) 共普. 世居墩煌. 灵帝时为从官. 因宦官诏诛,普惧祸及己,乃从父偕隐改姓. 以上世有水德之功,因加水于左方而为洪,徙青州. 此为共洪据姓祖也. 鼻祖(1世):(唐) 洪昺. 源公长子. 洪氏先世居盱贻,舒城. 至昺公始迁歙县,是徽饶诸洪姓鼻祖. 轮溪始迁祖(3世):(唐) 洪延寿,即经纶公. 昺公孙. 德宗时进士. 由歙县迁婺源黄荆墩. (婺源县,原名轮溪,古名黄荆墩). 宗祖(6世):(唐) 洪玉,字世宝. 延寿公曾孙. 昭宗以输栗授宦,作监主簿,号曰监公. 自歙迁饶州乐平. 生三子,分三大派. 湖围派祖(7世):洪华. 玉公长子. 居江西乐平湖围后,又迁丰塘西. 岩前派始祖(7世):洪蔚,字公邺. 玉公次子. 迁乐平岩前. 生六子 : 洪献逸 ; 洪献郊 ; 洪献祜 ; 洪献义 ; 洪献彖 ; 洪献孚. 洪源派祖(7世):洪茂. 玉公三子. 其裔仍居江西洪源. 鄱阳始祖(13世):洪士良(邺公). 自乐平迁饶城鄱阳,以孙贵赠大夫. 邺公下派祖(16世) : (宋) 洪皓,字光弼,谥忠宣公. 彦暹公长子,居鄱阳. 建炎3年礼部尚书,使金不屈,留15年而归. 生八子 : 洪适,字景伯,号盘洲 ; 洪遵 ; 洪迈 ; 洪逖 ; 洪逊 ; 洪邈 ; 洪邃 ; 洪迅. 汤家岗始祖(1世):(明) 洪仁卿. 公授校尉. 原籍江西饶洲府乐平县洪家苑子. 于明洪武初奉朝命迁黄,占籍构宅旧洲. 明以前谱牒无存. 仁卿公下长房祖(2世) : 洪试源. 仁卿公长子,居商城百塔集. 生一子 : 洪全. 仁卿公下二房祖(2世) : 洪试瑛. 仁卿公次子,居黄冈新洲县. 生五子 : 洪海 ; 洪量 ; 洪通 ; 洪源 ; 洪国. 仁卿公下三房祖(2世) : 洪试贤. 仁卿公三子,居麻县龟峰河. 生六子 : 洪达 ; 洪清 ; 洪本 ; 洪政 ; 洪真 ; 洪继. 全公下支祖(10世) : 洪其畴. 生三子 : 洪日曜 ; 洪日新 ; 洪日昉. 系始祖仁卿公下11世孙. 其裔散居旧洲白溪畈洪廖湾, 城南畈蔡洪湾, 河南商城长竹园镇, 湖北大冶, 河南, 河北…等地. 试英公下支祖(4世):洪志先(迁湖北京山县,生三子 : 洪哲 ; 洪照 ; 洪敔) ; 洪必华,字森武(生二子 : 洪儒 ; 洪万三) ; 洪道胜. 皆系源公之子. 英山西河丛曲湾始祖(5世) : (明)洪儒. 必华公长子. 天顺年间举人. 生三子 : 洪器 ; 洪梅 ; 洪勇. 万三公下派祖(6世) : 洪谷祥. 生三子 : 洪思仁,字爱汝(龙冈始迁祖) ; 洪思义,字正汝 ; 洪思礼,字明汝. 三子均卜居黄冈县北龙冈山南三屯村. 皆系必华公孙. 阴阳两姓始祖(4世) : 洪道胜,字胜禄. 妣杨氏,生六子 : 洪潮 ; 洪热 ; 洪凤 ; 洪洁 ; 洪班 ; 洪元. 阴阳别姓(阴姓洪,阳姓杨),分顶杨家围洪,杨之嗣. 壁山始祖(4世) : 洪庆,字玄庆,又称元庆. 国公之孙. 生五子 : 洪满(壁山下分祖) ; 洪湘(失考) ; 洪湖(失考) ; 洪溁(上分祖) ; 洪洧(畈分祖). 马鞍山黄姓冲始祖(5世) : 洪济. 三房清公孙. 迁黄姓冲山庙河水库区,今属黄冈县贾庙区. 生二子 : 洪明经 ; 洪明易. 武邑始祖(5世):洪有道,字十祖. 三房清公孙. 居武邑,今鄂州华容崔家嘴铁家嘴. 公裔曾因暗飞横祸于满门,亏崔姓某公计救,曾一度改洪姓入崔氏宗谱. 河西八里湾之南始迁祖(6世) : 洪明德,号以德. 濂公次子,三房清公曾孙. 岳外考唐若文妣朱氏无嗣,以德迁住岳家唐家墩兼顶承嗣. 生五子 : 洪日升,字大成 ; 洪日昂,字大万 ; 洪日早,字大寿 ; 洪日晁,字大仁 ; 洪日晏,字大阜. 岐亭洪家墩始祖(6世) : 洪明政,号隆正. 濂公四子,三房清公曾孙. 迁居麻邑岐亭. 生五子 : 洪日丙,字九思 ; 洪日曜,字九畴 ; 洪九成 ; 洪九阶 ; 洪九重. 合族续修新派(27世起) : 干星辉玉彩 初旭炳灿恒 诗礼育英杰 清廉鼎志成. 注 : 各宗支8至26世派字繁杂各异, 详请参阅第一卷影像43-45页.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 黄冈县, 新洲县, 团风县, 及鄂城县等地.
浏览:100
5.宏农杨氏族谱, 5, 卷6: 世传 大器 权公 6世可畏公起, 1904
原书: 湖北黄冈 : 清白堂, 清光绪30[1904]新镌(李耀滨刊). 存13册 : 插图.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3. 一世祖 : (明) 杨璧. 洪武初由江右迁楚邾鸬鹚岩东麓. 三世祖 : 杨大用 ; 杨大器. 大用公下派祖(5世) : 杨栋(下一支: 杨可学) ; 杨槐(下一支: 杨可敦) ; 杨模(下一支: 杨可发) ; 杨杞(下一支: 杨可取). 大器公下派祖(5世) : 杨权 ; 杨梓 ; 杨桂 ; 杨𤇍. 权公下二支(6世) : 杨可畏 ; 杨可成. 梓公下五支(6世) : 杨才秀 ; 杨廷秀 ; 杨永秀 ; 杨可达 ; 杨可乐. 桂公下二支(6世) : 杨可观 ; 杨可助. 𤇍公下三支(6世) : 杨可嘉 ; 杨可增 ; 杨可伸(迁居罗家凹). 可伸公生二子(7世) : 杨正铎 ; 杨正青. 正铎公生五子(8世) : 杨守厚 ; 杨守庸 ; 杨守谟 ; 杨守谏 ; 杨守为. 正青公生四子(8世) : 杨守权 ; 杨守际 ; 杨守禧 ; 杨守行. 字派(6-20世似为) : 可正守宏士 文茂家光大 学兴世永昌.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10.宏农杨氏族谱, 10, 卷11: 支谱序 祝文 行传 大器 𤇍公季房 可伸 7世正铎公起, 1904
原书: 湖北黄冈 : 清白堂, 清光绪30[1904]新镌(李耀滨刊). 存13册 : 插图.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3. 一世祖 : (明) 杨璧. 洪武初由江右迁楚邾鸬鹚岩东麓. 三世祖 : 杨大用 ; 杨大器. 大用公下派祖(5世) : 杨栋(下一支: 杨可学) ; 杨槐(下一支: 杨可敦) ; 杨模(下一支: 杨可发) ; 杨杞(下一支: 杨可取). 大器公下派祖(5世) : 杨权 ; 杨梓 ; 杨桂 ; 杨𤇍. 权公下二支(6世) : 杨可畏 ; 杨可成. 梓公下五支(6世) : 杨才秀 ; 杨廷秀 ; 杨永秀 ; 杨可达 ; 杨可乐. 桂公下二支(6世) : 杨可观 ; 杨可助. 𤇍公下三支(6世) : 杨可嘉 ; 杨可增 ; 杨可伸(迁居罗家凹). 可伸公生二子(7世) : 杨正铎 ; 杨正青. 正铎公生五子(8世) : 杨守厚 ; 杨守庸 ; 杨守谟 ; 杨守谏 ; 杨守为. 正青公生四子(8世) : 杨守权 ; 杨守际 ; 杨守禧 ; 杨守行. 字派(6-20世似为) : 可正守宏士 文茂家光大 学兴世永昌.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