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秉贞,宋代人。始迁祖才广,明代人。书名据谱序题。
乐陵董氏家乘不分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相关文献
【安姓氏家谱源流】山东省德州市安氏寻宗族
【安姓氏家谱源流】山东省德州市安氏寻宗族,【安姓氏家谱源流】山东省德州市安氏寻宗族主题:山东省德州市安氏寻宗族 山东省德州
山东省-德州-乐陵董养性
董养性(1616—1672)字迈公,号毓初,乐陵城东董家村人。《乐陵董氏家乘》记载:董氏之先世居广川,仲舒公(董仲舒)即广川董氏之始祖也。传三十五世,讳秉贞,业儒术,于南宋迁于千乘地,隐居不仕,是千乘董氏之始祖也。秉贞六世孙讳才广,明初又西迁于乐陵县城东二里许,扩地四百亩,入籍于顺美乡五里七甲。董养性平生潜心理学,对后世颇有影响,时有“江北第一才子”之称。七岁入塾攻读,夜读恐睡熟误学,以瓢为枕,翻身即醒,熟读四书五经。明崇祯五年(1632年)补“邑博士”,清顺治五年(1648年)中拔贡,始著《四书订疑》,康熙二年(1663年)成二十二卷。后被一大户聘为塾师,教学之余,著成《易经订疑》十五卷、《易经启蒙订疑》四卷。康熙六年(1667年)敕授承德郎,官居宁国府通判。奉公之余,又写完《春秋订疑》十四卷。后又著《诗经订疑》、《书经订疑》、《礼记订疑》数十卷。其有关周易著述三十余卷采入《四库全书·经...
山东省-德州-乐陵朱登
朱登,字仲希,东汉灵帝时乐陵县人。著名大书法家,留有书法作品《衡方碑》,此碑现存于泰安岱庙碑廊。《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是朱登在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9月,为时任京兆尹、兵步校尉的老师衡方所立的颂德碑,此碑原立山东省汶上县郭家楼前,碑阳隶书23行,满行36字,共815字。《衡方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笔意粗壮古拙,折角棱条分明,有严峻之态。字体方拙朴实,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仪态敦厚。章法行密格满,于平正之中存有欹斜之变。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称:“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杨守敬《平碑记》也称:“此碑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在《华山碑》之下。”此碑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代颜真卿的书法可窥见其流风所及。现代杨振方《碑帖叙录》称“此碑是北魏洛阳书风之源。”清代伊秉绶即从此碑脱化而生,终成一代书法大师。此碑曾著录于宋赵明诚《金石录》、...
山东省-德州-乐陵宋槃
宋槃,字念莪,号懋吾,万历年间,先举于庚子科乡榜,后考中辛丑榜进士,即授山西长子县知县,继补直隶大名府魏县知县。勤于政事,关心民瘼,申除治域内积年的不合理的赋税三百多项;后以政绩擢南京陕西道监察御史,疏奏时政十事,内含“储讲久虚”、“贤能远摈”、“榷使殃民”“封藩非法”等问题,切中吏治时弊,是急待朝廷关注的行政要务。当时,朝廷内部党派之争非常激烈,后宫干政日趋严重,中央各枢纽机构或者忙于相互倾轧,或者处于瘫痪状态。关于时政十事的奏疏,惹怒了时任吏部尚书的郑继时,假借御史外调的惯例,把他签发到陕西,担任按察司巡陇右道佥事。时值陇右“岁侵”,荒年贱月,哀鸿遍野。他一边申报灾情,一边从多方面着手赈灾:“募饥民修埤浚濠,设粥厂以食老弱”,打击囤积居奇的奸暴之徒,“平市价,招商贾”,“禁交际,杜幸窦”……既然执政一方,也必须考虑当地社会秩序的稳定。宋槃在采取赈灾安民的相关措施的同时,高度关注地方军队...
乐陵市
历史乐陵地区人类居住历史久远。前202年乐陵置县,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置乐陵郡,之后随朝代更迭,乐陵的行政划分多有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陵逐渐成为县级地区。1960年1月乐陵正式更名为乐陵县。1988年9月乐陵撤县设市,成为县级市,更名为乐陵市。行政区划街道市中街道胡家街道云红街道郭家街道镇杨安镇朱集镇黄夹镇丁坞镇花园镇郑店镇化楼镇孔镇铁营镇乡西段乡大孙乡寨头堡乡地理乐陵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一带,辖区内大多为平原地形,传统农业发达。工业乐陵近年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尝试引入工业厂商进驻,市区另有专门为厂商划分的工业开发区。乐陵比较大型的企业有:国强五金科技公司、金麒麟集团、希森三和集团、金藏煌药业、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乐陵市芳纶化工有限公司等。银座商城教育乐陵建设有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目前乐陵市区有数十所小学,以及数所中学。乐陵一中为乐陵教学水平较高的中学,另有乐陵二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