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僚人

僚人

僚人(壮语:Raeuz),简称作,古称、乌浒,是中国古代民族之一。现在壮族、布依族、岱依族、侬族、热依族的语言基本能互通,与古獠人有关,并称为僚人。《魏书》云:“獠,古代百濮之一支”[可疑 ]。“獠者,盖南蛮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筰,川硐之间,所在皆有散居山谷。”“僚”这个称呼最早见于西晋时期,张华《博物志》载:“荆州极西南界至蜀诸民,曰獠子”,称以汉朝牂牁郡为中心活动的濮人为僚。

李膺《益州记》说:“自象山以北尽为僚居。蜀本无僚,至是始出巴西、渠川、广汉、阳安、资中、犍为、梓潼,布在山谷,十余万家。”这里是说李寿引僚入蜀,抵抗司马氏的东晋政权的故事;即是说起码在东晋前期,僚人是居住在象山以北,巴蜀以南的广大区域,即大约等于现在以贵州为中心涉及云南、广西、四川周边诸省的地区。现在仍有部分相关文物出土。

僚人相关文献
生平余眛十七年(前527年),余眛去世,想传位于公子季札。季札避让,逃去,僚继位为王。王僚二年(前525年),公子光率兵伐楚国,大败,并丢失了吴先王之舟。公子光害怕获罪,就偷袭楚军,夺回了王舟‘余皇’才回军。王僚五年(前522年),楚国流亡之臣伍子胥逃到吴国,公子光待以客礼。公子光是余眛之子。他认为季札不肯继位的情况下,应该继位的是自己而不是僚。所以暗中结纳贤士,好以袭击僚。王僚八年(前519年),公子光征伐楚国,大败楚军,把楚太子建之母接回吴国。借势北伐,打败陈、蔡的军队。王僚九年(前518年),楚国边城卑梁氏少女与吴国边城女子抢摘桑叶,两家人一怒之下互相攻杀,两国边邑官长听说后,气愤之下互相进攻,吴国边邑被灭。吴国大怒,派公子光又征伐楚国,攻克居巢、钟离二城而还。伍子胥逃至吴国时,向吴王僚陈述伐楚的益处。公子光说:“胥之父兄为僇于楚,欲自报其仇耳。未见其利。”伍子胥才明白公子光别有目的
查看全文
僚人
历史相关记载中国的僚人分布:壮族,布依族,岱依族,侬族,热依族(注意:只反映分布趋势,数据准确性,即时性需要读者进一步验证)越南僚人(与壮语族群基本能交流的岱依族,侬族,布依族,热依族)分布区域(2009年人口普查)60%-80%15%-40%5%-10%1%-5%博物志《博物志·卷之二·外国》(晋朝·张华著)中关于獠人的记载:“荆州极西南界至蜀,诸民曰獠子,妇人妊娠七月而产。临水生儿,便置水中。浮则取养之,沈便弃之,然千百多浮。既长,皆拔去上齿牙各一,以为身饰。”今解:地域分布:(西晋以前)从荆州西南到古蜀国。生育习俗:一般孕妇七个月临产,产后置于水中,试婴儿是否能浮水,如可以则抚养,不能浮水则丢弃。拔门牙习俗:婴儿长大后拔去上门齿两个,作为装饰物。北史《北史》(唐朝·李延寿著)中关于獠人的记载:“獠者,盖南蛮之别种,自汉中达于邛(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筰(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
查看全文
华多僚
参考资料《左传·昭公》
查看全文
官僚制
理论作为公共行政学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斯·韦伯的学说也对建构现代官僚科层体制具有重要影响,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认为,任何组织的形成、管治、支配均建构于某种特定的权威之上。适当的权威能够消除混乱、带来秩序;而没有权威的组织将无法实现其组织目标。他提出了三种正式的政治支配和权威的形式,分别为传统权威、魅力权威、以及理性法定权威。传统权威是一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或习俗的权利领导形式,领导者有一个传统的和合法的权利行使权力。更重要的是,传统权威是封建、世袭制度的基础,如部落和君主制。这种权力不利于社会变革,往往是非理性的和不一致的。而魅力权威,则是一个领导者的使命和愿景能够激励他人,从而形成其权力基础。对魅力领袖的忠实服从以及其合法性往往都是基于信念。他们或会被灌输神或超自然的力量,如宗教先知、战争英雄或革命领袖。理性法定权威是以理性和法律规定为基础行使权威。服从并不是因为信仰或崇拜...
查看全文
姬僚
原文标题:吴王姬僚姬僚姬僚(?-前515)春秋时吴国国君。前526-前515年在位。一名州于。吴王余昧之子。余昧卒,按吴王寿梦遗命,兄终弟及,当立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乃立子僚。时余昧长兄诸樊之子公子光(一说余昧子)不服,乘吴伐楚失利,使专诸于宴享时藏剑于鱼以进,刺杀之。在位十三年。
查看全文
僚人相关标签
中国古代民族与国家
家族谱大览
1.明人谱牒序跋辑略, 1, 上, 1370–2013
收藏者: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注: 本书各篇文字辑自明人别集, 其现存家谱, 族谱中之序跋未予辑录.
浏览:100
1.明人谱牒序跋辑略, 1, 上, 1370–2013
收藏者: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注: 本书各篇文字辑自明人别集, 其现存家谱, 族谱中之序跋未予辑录.
浏览:100
2.明人谱牒序跋辑略, 2, 下, 1370–2013
收藏者: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注: 本书各篇文字辑自明人别集, 其现存家谱, 族谱中之序跋未予辑录.
浏览:100
2.明人谱牒序跋辑略, 2, 下, 1370–2013
收藏者: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注: 本书各篇文字辑自明人别集, 其现存家谱, 族谱中之序跋未予辑录.
浏览:100
滕氏宗谱, 1, 人像 目录 源流总记 编谱名目 繁衍 世系 1世旺公起 旧序, 199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8年.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排行不一. 入闽始祖 : (元) 滕辑斋. 原籍河南南阳郡. 一世祖(1世) : (元) 滕旺,字通甫. 移居建宁府城(建瓯城关). 旺公下五子(2世) : (元) 滕子善,字佛奴(回归河南南阳) ; 滕子茂,字陈弟(居建瓯七里街,为南房) ; 滕子义,又名魁(居东峰圭茶乡,为东房) ; 滕子载(入江西玉山,改邓氏) ; 滕子庆,字橚(居连瓯均中,为西房). 东房派祖(4世) : (明) 滕康,字景晋,号毅庵. 下有三子,分三房 : 滕通,字符泰,号节齐(孟房) ; 滕奎,字廷光(仲房) ; 滕松,字廷萃(季房). 西房派祖(4世) : (明) 滕弘,字可大,号可齐(大干房,下有五子,分五房) ; 滕瑾,字可珍,号连齐,又字可正(大坤房,下有四子). 大干房下五子(5世) : (明) 滕镛,字良声,号宣宇(仁房) ; 滕铎,字良振,号行二(义房) ; 滕锡,字良赐,号静轩,行五(礼房) ; 滕锜,字良鼎,号本齐,行七(智房) ; 滕铣,字良金,号立齐(信房). 大坤房下四子(5世) : 滕鏳,字良用,号贞齐(孟房) ; 滕锐,字良?(仲房) ; 滕监(止) ; 滕钺,字良?(季房). 南房派祖(7世) : (明) 滕霄,初名鹏,字南溪. 下有三子,分三房 : 滕文高,字印泉(大天房) ; 滕文升,字翊泉,号双溪(地房) ; 滕文启,字廷泉(人房). 其他世祖(1世) : 滕一郎(松房) ; 滕二郎,号八二郎(竹房) ; 滕三郎(梅房,住安口村). 见谱192页(影像103页). 散居地 : 福建省浦城县, 建瓯县等地. 排行字第 : 旺子○○○ ○○文国○ ○○○○华(观,学) 文先良承国 恩木德(建).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
干氏宗譜, 4, 卷5_ 老大房 21世人倫公起, 199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8年重修. 5册 : 世系表. 远祖 : 干仁卿. 世居汴京. 台城祖 : (宋) 干万二. 仁卿公7世孙. 后析居天台之明公村, 乐清之柘湖. 始祖(1世) : 干庭芳,字崇清,号兰亭. 生六子 : 干文一,讳宁,字于归,号咸熙 ; 干文二,讳静,字于林,号云峰 ; 干文三,讳实,字于正,号诚中 ; 干文四,讳坚,字于城,号冰鉴 ; 干文五 ; 干文六. 房祖(2世) : (元) 干文五,讳宗,字于朝,号夙所(老大房,居天台东乡) ; 干文六,讳善,字于福,号锡威(老二房,迁居天台西乡清溪镇). 老大房下支祖(5世) : (明) 干锦,字尚纲,号含章 ; 干枢,字尚机,号玉人 ; 干守安,字尚稳,号泰山. 老二房下支祖(5世) : (明) 干守渊,字惟浩,号天然 ; 干守潭,字惟澄,号清斋. 名行 : 庭文佳公锦 胄容干鹤春 允应士天明 兆元享利贞 人才兴道学 奕世振芳名 孝友联昆季 伦常千古存. 表行 : 崇于德仕尚 从廷永伯叔 仲国子君良 孟仁义礼智 山岳生灵杰 咸和自发祥 先贤胎泽远 日月代光昌. 注 : 排行字母表见卷1第75页(影像42-43页). 散居地 : 浙江省天台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天台干氏宗谱. 目录题 : 天台明公干氏重修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