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祖籍山东曲阜,传至三十九代支符,唐代迁居洛阳。至明中叶,六十二代闻和(行一)迁居洛宁县窰头村,分衍王庄。谱载序言、历代优免恩例、行辈、姓源、历代世系。书名据书名页题。初修本。
孔子世家支谱不分卷(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相关文献
获赠《孔子世家谱》
获赠《孔子世家谱》,获赠《孔子世家谱》 7月1日,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
孟子世家流寓河南省支谱
孟子世家流寓河南省支谱,河南省(共46册)1、孟子世家流寓彰德府内黄路村支谱,仅存上册,无有下册,始迁祖
孟子世家流寓山东省支谱
孟子世家流寓山东省支谱,山东省(共111册) 1、泰安府新泰县“孟子世家济寓新泰孟家庄支谱”,续修年
孔子世家四支和五位的世系图
参见衍圣公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孔子家族
孔子世家谱序
孔氏宗谱的编修历时漫长,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整理。在北宋元丰年间,孔氏宗族的宗翰公感到旧谱编录不全,易散失,于是创办了《阙里孔氏谱系列》并分发给族中成员保存。后来经历了南宋、金、元等时期的战乱,虽然有人继续修订,但刊本较少。明弘治年间的六十一代弘泰公是首次进行重修,并规定了修订的周期。然而,在民国时期只有五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谱是在上世纪末,经历了六十余年的时间。现在孔氏族人日益增多,希望能进行续编工作。在1996年,七十七代德塘发起了修谱的倡议,并成立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发出了倡议书,得到了广泛响应。经过十多年的调查、登记、编纂等工作,我们终于完成了续修工作。修谱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孔氏族人的寻根、稽系、定位,还是传承孔子的思想和儒学文化的重要典籍。续修宗谱是作为孔子后裔的责任,我们将不敢有丝毫懈怠。孔氏宗族,源自孔子,下及后裔,传承八十余世,绵衍二千五百六十年,虽历经有外徙而失考者,但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