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均贤,元明之际迁居卓源。始迁祖党,字国宋,清代再徙台湾,后裔散居彰化县等地。
卓源厚德堂陈氏族谱(台湾省彰化县)相关文献
陈源
生平陈源1910年毕业于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今南洋模范中学)。1912年在表舅吴稚晖的资助下留学英国,在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2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1924年,陈源在胡适的支持下与徐志摩、王世杰等共创《现代评论》杂志,主编其中的《闲话》专栏。在此期间,陈源与鲁迅结怨,二人爆发多次笔战。1929年,陈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1943年,陈赴伦敦,在中英文化协会工作,其间曾帮助李四光摆脱英国政府阻挠回国。1946年,任命为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任代表,常驻法国巴黎。1964年,法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陈源遂以驻联合国代表的名义奉命留守巴黎,后被法国警察强行架出,导致其当场心脏病发作而昏厥。1966年,陈源因病退休,后居住于伦敦,并于1970年因中风病逝于当地。陈源之妻是女作家凌叔华。
陈卓
生平远祖籍福建莆田县崇业乡孝义里(今属涵江区)。自祖父陈膏,徙居明州(今浙江宁波),与四明汪氏联姻。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生于鄞县。父陈居仁,母王氏,家中排行第五。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考中余复榜进士。庆元二年(1196年),任宣教郎、余姚县知县。庆元三年(1197年)六月,丁父忧回四明守孝。后任江州知府,转任宁国府知府。早年曾与史弥远相熟,但从政后理念多有不和。嘉定十一年(1218年)春,李全率部下归顺朝廷,朝廷诏为京东路总管。宝庆三年(1227年)五月,李全叛变,用青州投降蒙古。陈卓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负责起草褫夺李全爵位的诏书,诏书写得很感人,诏书到了淮地,百姓们都自相勉励。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宁宗去世,史弥远自此掌权,陈卓与史弥远政见不和。端平二年,曾入朝任参知政事。绍定年间(1228年-1233年),陈卓任吏部尚书,同签书枢密院事,因与史弥远在政见上相悖,没...
福安卓氏探源
一、古代人物以下摘自《福安县志》明万历版:卓钧:宋元丰二年进士,京城西门助教卓说:元代福安教谕卓惟善:明洪武年福安训导卓越:明成化年岁贡,浙江瑞昌训卓杰:明正德年岁贡,福安县丞以下摘自《福安县志》清光绪十年版:卓师颜:清道光二十三年举人卓贡琳:清咸丰元年举人以下摘自族谱:禄美公:唐咸通四年(863年)进士,乾符元年(874)年银青光禄大夫,大顺二年(891)年国子祭酒兼右散骑常侍郎。光启元年(885年)由河南光州固始县随王审知入闽,督守福州,居福州米仓前依仁坊。为入闽另一支脉始祖。大云公:唐进士,官中奏大夫,恩赐紫金鱼袋大霖公:官河东御史祐公:北宋开宝七年福建长溪县令(有的谱未有记载,有争议),为闽东福安、霞浦、寿宁等地始祖。继成公:进士,潭州刺史梦高公:进士,光禄大夫通公:靖江太守公舆公:嘉熙庚子年进士韶公:河东御史惟善公:徐州刺史二、家族迁徙情况禄美公派下祐公支脉:第一世:禄美公:于唐...
孔氏宗谱-厚德堂记
尝闻德赋于天而具于人。惟行得于己,斯泽被于人。德也者,美善之名也。故《洪范》有“三德”之称,《周官》有“六德”之号,《大禹》则曰“九德”。此言德之修于身也。《盘庚》曰:“施实德于民。”《小雅》曰:“既饱以德。”《传》曰“子其德我乎?”此言德之及于人也。“君子进德修业,”《易》系之矣。“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咏之矣。故求其德全于己,而人闻风而向化焉岂易言哉!余自乾隆庚成馆于四十五都之凤梧书室,六载,而门弟子之游于洋水者十数人,后围广帝字祀先者,亦拾芹而去。数年后游盘山,宿于祀先家,盘桓数日,偶至一堂曰“厚德”,额曰“厚德培风”。细览之,系乾隆十四年三月县尊张公朱梅所给送之匾也。余询其由。祀先曰:“我曾祖讳毓柱字君万,秉性藏朴,不尚浮华,日与昆仲子侄辈说敦伦崇实之道、兴仁讲让之事,以至家喻户晓,革薄从忠。一乡之人皆知简用谨身,而嚣凌之陋习化而局醇厚之休风。县主闻之,赐额旌闻,且给顶带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