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郡三善堂安徽合肥长丰金斗沈氏宗谱十八卷(安徽长丰)
始迁祖垚(字鼎山,行二),明初自江苏句容迁居安徽合肥长丰县高塘集西之沈大郢(原合肥西北乡俞家花园)。卷一伟人论家谱、名人题词、现代精英名人录、名目、谱序、总序、凡例、沈氏族人主要聚居地、个人业绩家史、诗词赞文札记、后记、始迁祖老坟图及碑文,卷二至十八世系。
吴兴郡三善堂安徽合肥长丰金斗沈氏宗谱十八卷(安徽长丰)简介资料
吴兴郡三善堂安徽合肥长丰金斗沈氏宗谱十八卷(安徽长丰)相关文献
安徽省-合肥-长丰县陶甲三
陶甲三(1874~1929),名存鼎,号铸九,今长丰县陶楼乡人。陶甲三幼时就读私塾,后师从寿县三义集名儒杨传栋、杨庙前清邑庠生张兆生(陶甲三岳父),学习经、史、诗、赋等各3年,以文笔及品德出众而被同辈誉为寿东南名士。1900年在陶楼小南庄建草屋三间,以教书为生。辛亥革命后倡导新学,陶甲三亦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革新。1913年邀集杨墨香、孙庆之、李玉栋、陶云千等乡里知名人士,借陶氏宗祠创办新民高级小学,在当地传播、推行新教育,陶甲三被推选为校长。聘请张余轩、张握之、郑春亭、傅襄泉、胡孟博、吴养先、何植夫、余育之、孙济方等来校任教。按1912年教育部颁布的标准,学校开设修身、国文、算术、本国历史、地理、理科、手工、图画、唱歌、体操、农业、缝纫、英语13门课程,学制3年。学校对家境贫寒学生多方照顾,免收学费且提供笔墨纸张使用,每年入学者逾百人。办学所需经费由陶氏宗族以祠产给予资助。陶甲三亲授国文课,...
安徽省-合肥-长丰县杨渥
杨渥(886年—908年6月9日),字奉天,南吴太祖杨行密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05年—908年在位。杨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使,杨行密晚年,被任命为宣州观察使。905年,杨行密去世时,虽对他不满意,但因其他的儿子年幼,只得将他召回嘱咐后事,并指定由右牙指挥使徐温、左牙指挥使张颢辅佐他。同年十一月,杨行密病死,杨渥继位。杨渥生性喜好游玩作乐,左牙衙指挥使张颢、右牙衙指挥使徐温屡劝不听,其亲信又不断欺压元勋旧臣,将领们颇感不安。907年,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控制军政,杨渥大权尽失。同年五月,张颢与徐温派人将杨渥杀死,时年二十三岁。其弟杨溥称帝后,追谥杨渥为景皇帝,庙号烈宗,陵号绍陵。
安徽省-合肥-长丰县杨溥
杨溥(900年—938年12月23日),南吴太祖杨行密四子,南吴烈祖杨渥、南吴高祖杨隆演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20年(武义二年)杨隆演去世,杨溥为徐温所迎继吴王位,921年,改元顺义。927年(顺义七年),即皇帝位,改元乾贞。南吴于杨隆演及杨溥在位时,军政大权皆操之在徐温、及其养子徐知诰(李昪)父子之中,之所以即位,只是为徐氏父子篡位称帝之准备而已。937年(天祚三年),杨溥禅位徐知诰,南吴灭亡。杨溥被徐知诰上尊号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938年(升元二年)杨溥去世,谥号睿皇帝。
安徽省-合肥-长丰县郑永飞
郑永飞,地球化学家,1959年10月14日生于安徽长丰。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9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在造山带变质过程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矿物同位素分馏系数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同位素体系理论模式及其地球化学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重要成果。首创应用增量方法对固体矿物的氧同位素分馏系数进行定量理论计算,首次将超高压变质岩地球化学异常与大陆俯冲带变质化学动力学相结合,成功地将稳定同位素示踪拓展到化学地球动力学这一科学前沿领域。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5年当选美国矿物学会会士,2008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9年获长江学者成就奖,201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安徽省-合肥-长丰县杨行密
杨行密(852~905),初名行愍,字化源,唐庐州(今安徽合肥)人。五代时吴国建立者。少时孤贫,长大成人后身材高大,膂力过人,据说能手举300斤,日行300里。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经过庐州,杨行密应召入伍,后被唐兵俘获。庐州刺使郑棨“奇其状貌”而释放了他,遂被庐州府募为州兵,戍守朔方(今宁夏灵武),升为队长。期满回到庐州,都将要他再次出戍。行前问其还缺什么,杨行密愤然说:“惟少公头尔!”随即将其斩首,举兵为乱,他“自募百余人,皆为虓勇无行者”,统率州兵,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庐州刺史郎幼复逃去,他占据庐州。中和三年(883年),被唐招抚,封为庐州刺使。从此他以庐州为根据地,开始拓土扩张,其势力向淮河以南等地扩展。光启三年(887年),杨行密被淮南节度使高骈任命为行军司马,率兵数千人,屯驻于蜀冈(今江苏扬州西),以诱敌袭营的伏击战法,打败毕师铎部,占领扬州。便派使者到大梁,向兼任淮南节度使的朱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