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支系满族,正蓝旗祖居长白山,清初入关,居北京。始迁祖洪雅于康熙二十六年来岫岩驻防,初居城南岔沟,又报领城南十里洪家堡子,遂永居焉。原姓氏不传,后代以始迁祖之名为姓。载历届谱序、本族名人录、世系录、世系图、坟山祭田规条。
洪氏谱书不分卷(辽宁岫岩)相关文献
辽宁岫岩于氏
辽宁岫岩于氏,辽宁岫岩于氏中华于氏网2012年7月23日站长整理本支从3世祖于龙池始有记载,以
辽宁省-鞍山-岫岩县贺德胜
贺德胜,男,汉族,1939年6月生,辽宁岫岩人,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玉雕艺术家,是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任辽宁省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1957年入岫岩玉器厂学习玉雕素活类,从师于鲁振艺。1962年到北京玉器厂学习,回厂后一直从事素活设计。他曾带领职工创造的年产值占全厂年产值的40%左右,为岫岩玉在国内外的影响做出突出贡献。贺德胜是辽宁省劳动模范、鞍山市劳模和特等劳模,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因病辞世,享年仅57岁。
辽宁省-鞍山-岫岩县于德俊
于德俊(1866--1935),字见三,号判山居士。辽宁省岫岩县雅河南岔沟人,清末秀才。青年时代在乡里设馆,以传授知识-。1921年被推任岫岩县劝学所所长,2年时间在县内先后创办国民学校40余所,尤其首创西街女子小学,成为境内女子教育之发端,因其办学成绩显著,1914年奉天省教育厅授予二等嘉禾奖章一枚。同年被任命为县教育会长,之后又兴办龙王庙、新甸、偏岭、黄花甸、关门山、石佛崖等高等小学数10所。1920年辞去教育会长职务,受聘于南校中学,担任校董兼国文教员。1924年接受吉林省双阳县县长的聘请,在双阳县创办教育3年。1927年返岫,在城东砬子沟福合隆高小院内讲学,传授经、史、古文学。1928年再次受聘于南校中学,担任师范、中学两个班级的国文教员。1932年退隐故里,1935年病逝于家中,时年69岁。
辽宁省-鞍山-岫岩县丁耶
丁耶(1922~2001)原名黄东藩。笔名典滁、林丁。满族。辽宁岫岩人。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华北联合大学及东北大学教师、讲师,中国作协长春分会创委会主任,吉林省作协专业作家。吉林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省作协理事。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少年的磨难》、《修鞋》,诗集《翻身集》、《五挂大车跑安东》、《志愿英雄赞》、《白玉的基石》、《石头歌》、《金玉集》、《丁耶诗选》、《外祖父的天下》、《0山的春天》,史诗《鸭绿江上的木帮》,散文随笔集《连外集》、《丁耶幽默随笔》、《丁耶笑话集》、《新中国建设要抢点到》等。获吉林省文学创作奖、吉林省作家协会一等奖、东北文学一等奖、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学奖、满族文学荣誉奖等。
辽宁省-鞍山-岫岩县洪文友
洪文友,满族,192Z年生,辽宁省岫岩县雅河乡人。"九三"学社会员,1943年考入上海高昌庙海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先后受聘于英、美等国,任远洋商船船舶驾驶员,1949年回国任山东海洋学院教授。洪文友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中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治学严谨。在科研中,多次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尤其是在防蚀研究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绩。1978年至1983年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螺旋浆导管防蚀装置的试验研究",制成"自由吸气导管防蚀装置",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鉴定,认为防蚀效果显著,属国内首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已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