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稻美町

稻美町

稻美町(日语:稲美町いなみちょう Inami chō */?)是位于日本兵库县南部的行政区划,东接神户市。

辖区位于加古川日语加古川明石川日语明石川之间的印南野台地,由于缺少河川,自古此地即设了大量的水池,包括兵库县内最古老的天满大池,县内面积最大的加古大池共约80个水池。

稻美町简介资料
34°45′N 134°55′E
稻美町相关文献
稻的分类与品种由于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据知目前世界上的稻属植物可能超过14万种,而且科学家还在不停的研发新稻种,因此稻的品种究竟有多少,是很难估算的。作为粮食的主要有非洲米(即光稃稻)和亚洲米种,不过较简明的分类是依稻谷的淀粉成分来粗分。稻米的淀粉分为直链及支链两种。支链淀粉越多,煮熟后会黏性越高。中国栽培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每个亚种又分为“早、中稻”和晚稻两个“群”,每个群又分为水稻和陆稻两个“型”,每个型再分为粘稻和糯稻两个“变种”以及一般栽培品种。糯稻是粘稻淀粉粒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变异型。籼型糯稻叫小糯或长粒糯,粳型糯稻称大糯或团粒糯。稻的品种起源争议有关稻的起源,依然成为科学界长期的争辩议题。科学家对首批稻的出现时间、地点至始争论不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韩斌为首的研究团队,汇集出巨大数据库,用来比对稻米基因体(基因组)序列之细微变化。此数据库涵盖各地不同类型的...
查看全文
麹町
地理位于麹町地区西侧,临新宿区(四谷)。历史古代称糀村(こうじむら)。德川家康入江户城后,城西侧从半藏门(日语:半蔵門)往西延伸的甲州道中(甲州街道)沿线逐渐形成城镇,之后从半藏门起分别设立一丁目至十三丁目。麹町区役所位于麹町一丁目,半藏门(日语:半蔵門)交差点西北方。1943年,麹町十一丁目、麹町十二丁目、麹町十三丁目划入四谷区(日语:四谷区)。町名的由来一说是町内“小路”(こうじ)众多,另一说是曾为幕府麹御用的麹屋三四郎在此定居而得名,比较有力的说法是此地为往来府中(ふちゅう)国府(こくふ)的国府街道的江户出入口,称为国府路(こうじ)之町。地域麹町警察署东京消防厅第一消防方面本部(日语:東京消防庁第一消防方面本部)千代田区立麹町中学校(日语:千代田区立麹町中学校)自治体国际化协会(日语:自治体国際化協会)FM东京、日本FM网(日语:ジャパンエフエムネットワーク)东京都会电视台(TOKY...
查看全文
町人
町人,照片商人街商人的家商人的厨房手艺人的公寓
查看全文
美瑛町
地理美瑛位于北海道中部,上川盆地与富良野盆地之间的丘陵地带。其中山林地就占了全町面积的70%,而农地则占了约15%的比例。山脉:由于美瑛町西南隅已经进入十胜山脉的范围,因此境内也有许多高海拔的山头,包括白云岳(2230米)、忠别岳(1963米)、化云岳(1954米)、富村牛山(トムラウシ山,2141米)、欧普塔帖希凯山(オプタテシケ山,2013米)、美瑛富士(1888米)、美瑛岳(2052米)与十胜岳(2077米)。其中十胜岳本身是座火山,曾在江户时代有过五次的爆发记录,造成不少灾害。河川:美瑛川湖泊:硫磺沼临接的自治行政区上川综合振兴局空知综合振兴局十胜综合振兴局历史与许多北海道地区的地名同样,“美瑛”这名字也是源自于当地原住民(爱奴人)的地名。在爱奴语中美瑛川原本被称为“piye-pet/ピイエペツ”,意指“油腻的河川”或“浑浊的河川”。1857年(安政4年):江户时代末期,幕府旗下的...
查看全文
隼町
地理位于千代田区西部。北以东京FM通(东京FM通り)与麹町为界。东以内堀通、樱田濠(桜田濠)与皇居(千代田)为界。南以青山通与永田町为界。西以半藏门站通(半蔵门駅通り)与平河町为界。隼町是国立剧场与最高裁判所所在地,另有少数的大楼与住宅。历史本来的隼町指现行隼町与北边的麹町一丁目南部地区。这个旧隼町在江户时代初期为旗本屋敷,也是日枝神社在1604年(庆长9年)明历大火前的所在地。1697年(元禄10年),隼町成立。另一方面,现在的隼町町域在江户时代是武家地。三宅坂的名称是源自于本地田原藩(日语:田原藩)三宅家(日语:三宅氏)上屋敷,同时以渡边华山的住所闻名。1872年(明治5年)隼町更名为麹町山元町一丁目,南边的旧武家地命名为麹町隼町。三宅坂一带在战前是陆军据点,隼町内有东京第一卫戍医院(现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日语:国立国際医療研究センター))、教育总监部(日语:教育総監)、陆军航空本部...
查看全文
稻美町相关标签
兵库县的市町村
稻美町
家族谱大览
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于氏族谱
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于氏族谱
浏览:19192
操氏族谱 [总1卷,综合5卷,分支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善庆堂, 公元2006年. 9册:世系表. 远祖: 操洎. 居豫章瓦屑坝. 蕲州始祖: 操千七. 居蕲州大同乡操家畈. 为泊公十世孙. 黄冈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操均美,讳祯. 原籍蕲州大同乡,后迁黄冈五重里操子河河湾. 祯公派下四大派祖(3世): (明) 操德诚 ; 操德才 ; 操德仲 ; 操彦九. 德诚公派下房祖(7世): 操伯珊 ; 操伯珑 ; 操伯琥 ; 操伯琩 ; 操伯成 ; 操伯璋. 德才公派下房祖(7世): 操崇柏 ; 操崇仁. 德仲公派下房祖(7世): 操崇清 ; 操崇贤 ; 操崇宾. 彦九公派下房祖(6世): 操恒 ; 操玺 ; 操有经(迁居江西浮梁县). 1947年派行: 全美元本 敦尚贤良 文能光国 法贵宜家 绳其祖武 贻乃孙谋. 2006年派行: 诗书礼义 忠孝仁正 继宗怀德 煜煌可敬 荣昌永泽 同新应庆. 注: 此谱缺总卷1卷, 及综合卷第5卷,内容为: 第22-25世, 原附卷1,2.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脊柱题编目.
浏览:0
新宁端芬梅氏族谱
稿本影印. 远祖 : (周末) 梅𫓶. 九思堂始迁祖 : (宋) 梅胜佑 ; 梅胜法. 居南海龙山. 端芬始祖 : (元明之际) 梅美,字玉存,号永清. 散居地 : 广东省台山县, 及新会县等地.
浏览:100
操氏族谱 [总1卷,综合5卷,分支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善庆堂, 公元2006年. 9册:世系表. 远祖: 操洎. 居豫章瓦屑坝. 蕲州始祖: 操千七. 居蕲州大同乡操家畈. 为泊公十世孙. 黄冈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操均美,讳祯. 原籍蕲州大同乡,后迁黄冈五重里操子河河湾. 祯公派下四大派祖(3世): (明) 操德诚 ; 操德才 ; 操德仲 ; 操彦九. 德诚公派下房祖(7世): 操伯珊 ; 操伯珑 ; 操伯琥 ; 操伯琩 ; 操伯成 ; 操伯璋. 德才公派下房祖(7世): 操崇柏 ; 操崇仁. 德仲公派下房祖(7世): 操崇清 ; 操崇贤 ; 操崇宾. 彦九公派下房祖(6世): 操恒 ; 操玺 ; 操有经(迁居江西浮梁县). 1947年派行: 全美元本 敦尚贤良 文能光国 法贵宜家 绳其祖武 贻乃孙谋. 2006年派行: 诗书礼义 忠孝仁正 继宗怀德 煜煌可敬 荣昌永泽 同新应庆. 注: 此谱缺总卷1卷, 及综合卷第5卷,内容为: 第22-25世, 原附卷1,2.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脊柱题编目.
浏览:0
邓氏族谱 [1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6年.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缺卷5. 受姓祖 : 邓曼季,字德扬. 邓氏出自南阳(今河南邓州市). 宗祖 : (汉) 邓伯华. 籍新野. 上杭祖 : 邓美昭. 乳梅始祖(1世) : 邓东福,字寿南. 荣敏公之子. 美昭公之孙. 自福建迁乳源梅花. 东福公下六子(2世) : (明) 邓友瑛(居军营下) ; 邓友琼,字仲二,行二(居曹家坪) ; 邓友猷,字仲三,行三(居槐树下) ; 邓友宽(居玉字桥) ; 邓友泰,字仲五,行五(居加昌水) ; 邓友瑄,字仲六,行六(居大庙下). 注 : 六房分居图引详见卷一之影像156-157页. 友瑛公下房祖(5世) : 邓玉 ; 邓全 ; 邓钦 ; 邓四 ; 邓从 ; 邓浩 ; 邓闻通 ; 邓闻禄. 友琼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贤,行一(居后洞) ; 邓文 ; 邓益金 ; 邓朝仰 ; 邓璋 ; 邓兰 ; 邓太 ; 邓玉 ; 邓韵 ; 邓澄 ; 邓学 ; 邓良 ; 邓桂 ; 邓瓒 ; 邓选 ; 邓瑛 ; 邓清 ; 邓龙. 友猷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庭福 ; 邓庭秀,行一 ; 邓庭爵,行二 ; 邓秀恒 ; 邓万禄 ; 邓庭桂 ; 邓庭槐 ; 邓庭澄 ; 邓庭宠 ; 邓庭安. 友宽公下房祖(5世) : 邓銮 ; 邓琦 ; 邓养 ; 邓釜 ; 邓荣 ; 邓华 ; 邓举 ; 邓成 ; 邓铭 ; 邓宗圣 ; 邓庭晓 ; 邓庭昌 ; 邓本崇 ; 邓本铭 ; 邓春 ; 邓季 ; 邓本清 ; 邓本泰 ; 邓本兴 ; 邓本政; 邓本和. 友泰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法林,行一(居大山背) ; 邓桥,字通二,行二 ; 邓常 ; 邓珊. 友瑄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侃,字东梅 ; 邓景兰 ; 邓盛梅 ; 邓竹梅 ; 邓右梅. 排行 : 美荣东友上 佐朝圣明彰 大廷崇文士 正为邦国光 天培良材作 修安治平昌 景隆开泰运 道德振伦常 品学高超世 声名达玉堂 贤儒当贵显 长发庆其祥 宗祖功勋伟 家风奕远扬 书翰凌云志 科甲冠群芳. 散居地 : 广东省乳源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邓氏族谱 [1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6年.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缺卷5. 受姓祖 : 邓曼季,字德扬. 邓氏出自南阳(今河南邓州市). 宗祖 : (汉) 邓伯华. 籍新野. 上杭祖 : 邓美昭. 乳梅始祖(1世) : 邓东福,字寿南. 荣敏公之子. 美昭公之孙. 自福建迁乳源梅花. 东福公下六子(2世) : (明) 邓友瑛(居军营下) ; 邓友琼,字仲二,行二(居曹家坪) ; 邓友猷,字仲三,行三(居槐树下) ; 邓友宽(居玉字桥) ; 邓友泰,字仲五,行五(居加昌水) ; 邓友瑄,字仲六,行六(居大庙下). 注 : 六房分居图引详见卷一之影像156-157页. 友瑛公下房祖(5世) : 邓玉 ; 邓全 ; 邓钦 ; 邓四 ; 邓从 ; 邓浩 ; 邓闻通 ; 邓闻禄. 友琼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贤,行一(居后洞) ; 邓文 ; 邓益金 ; 邓朝仰 ; 邓璋 ; 邓兰 ; 邓太 ; 邓玉 ; 邓韵 ; 邓澄 ; 邓学 ; 邓良 ; 邓桂 ; 邓瓒 ; 邓选 ; 邓瑛 ; 邓清 ; 邓龙. 友猷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庭福 ; 邓庭秀,行一 ; 邓庭爵,行二 ; 邓秀恒 ; 邓万禄 ; 邓庭桂 ; 邓庭槐 ; 邓庭澄 ; 邓庭宠 ; 邓庭安. 友宽公下房祖(5世) : 邓銮 ; 邓琦 ; 邓养 ; 邓釜 ; 邓荣 ; 邓华 ; 邓举 ; 邓成 ; 邓铭 ; 邓宗圣 ; 邓庭晓 ; 邓庭昌 ; 邓本崇 ; 邓本铭 ; 邓春 ; 邓季 ; 邓本清 ; 邓本泰 ; 邓本兴 ; 邓本政; 邓本和. 友泰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法林,行一(居大山背) ; 邓桥,字通二,行二 ; 邓常 ; 邓珊. 友瑄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侃,字东梅 ; 邓景兰 ; 邓盛梅 ; 邓竹梅 ; 邓右梅. 排行 : 美荣东友上 佐朝圣明彰 大廷崇文士 正为邦国光 天培良材作 修安治平昌 景隆开泰运 道德振伦常 品学高超世 声名达玉堂 贤儒当贵显 长发庆其祥 宗祖功勋伟 家风奕远扬 书翰凌云志 科甲冠群芳. 散居地 : 广东省乳源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