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梁宪铅

梁宪铅

梁宪铅
梁宪铅简介资料
梁宪铅相关文献
钒铅矿
起源1801年,当时供职于墨西哥矿业学院的西班牙矿物学家安德烈·曼纽尔·德·里奥在墨西哥首次发现了钒铅矿,他把这种矿物称为“棕铅”并断言它含有一种新的化学元素。起初里奥将这种元素命名为pancromium,后来又称之为erythronium。然而仅仅是因为矿石中的一种含铬杂质,使他后来不再相信这种矿石所含的这种元素是一种新的元素。1830年贝采利乌斯的学生瑞典化学家尼尔斯·加布里埃尔·塞弗斯特瑞姆从瑞典塔贝里附近的铁矿石中发现了这种新的元素,并将之命名为钒。之后弗里德里希·维勒指出塞夫斯特瑞姆发现的这个新元素与德·里奥早先发现的erythronium是同一种元素。1838年德·里奥的“棕铅”也在墨西哥伊达尔戈州的锡马潘被再次发现,在此之前德·里奥采集并拥有的唯一一块“棕铅”矿石标本在托付给德国探险家和科学家洪堡,由其带往法国的途中因船难而丢失,原本将矿石带去法国是计划将其交给法国化学家Co...
查看全文
铅球
历史推铅球的运动于14世纪40年代中的欧洲左右,当时大炮已经存在,大炮使用炮弹,炮弹呈圆形,以金属制造。当时的士兵在无需作战时流行以炮弹作为掷远比赛用的工具,这就是推铅球的始祖。在19世纪时英国最先把推铅球项目列入田径的其中一个项目,后来,推铅球项目曾经把运动员以体重分级,如柔道项目般,但最后成绩证明了推铅球项目最重要的是合适技巧。当时标准的男子铅球重量为16磅,据说在14世纪时,炮弹的重量也是16磅。现代铅球现代铅球在当初成为田径体育运动后,最早期是采用原地推铅球的技术,后来经过时间的演变,逐渐出现了林林总总的方法,如侧向前、侧向滑步推。直至20世纪50年代左右,美国推铅球运动员创立了背向滑步推的新技术。目前许多国家顶尖男子铅球选手已改用旋转式技术,女子铅球仍以采用滑步式居多。运动员在推铅球之时需要在直径2.135米的圆形区内,以单手把球从肩上推出,铅球必定要落在落地区中角度线以内方为有...
查看全文
特征没有氧化层的铅色泽光亮,密度高,硬度非常低,用刀即可切开,展性很强但延性弱。导电性相当低,抗腐蚀性很高,因此往往用来作为装腐蚀力强的物质(比如硫酸)的容器。加入少量锑或少量的其他金属,如钙,可以更加提高它的抗腐蚀力。因铅的熔点低且质地柔软,因此具有容易加工的特点,铅与锡可制成合金“焊锡”,此即发挥低熔点的特性,可用于焊接电子零件与电子回路基板。历史铅为人类第一种使用的金属,早在7000年前,人类就已经认识铅。铅分布广,容易提取,容易加工,即有很高的延展性,又很柔软,而且熔点低。在《圣经·出埃及记》中就已经提到了铅。古罗马使用铅非常多。有人甚至认为罗马入侵不列颠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康沃尔地区拥有当时所知的最大的铅矿。甚至在格陵兰岛上钻出来的冰心中可以测量到从前5世纪到3世纪中地球大气层里的铅的含量增高。人们认为这个增幅是罗马人造成的。炼金术士以为铅是最古老的金属并将它与土星联系在一起。而人们...
查看全文
铅笔
历史铅笔的原型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代。古罗马人用纸莎草纸包裹一块铅来书写。经过百年的时间发展,现在的铅笔不仅有了木制的笔杆,还有了铅笔帽。英文为“pencil”,来自拉丁语“penicillus”。1564年,英格兰岛受飓风袭击,昆布兰地区的许多大树被连根拔起,人们在树根下发现了一种黑色的矿物质——石墨。当石墨擦过物体时,可以在物体上留下黑色的石墨薄层;石墨以范德华力附着在纸上。因当时化学刚开始发展,故石墨被误认为是“铅”,特别是方铅矿,在矿石形态上与石墨十分相似。当地牧羊人常用它在羊身上画记号,以便于辨认。石墨这种特殊的矿物质非常纯净结实,可以很容易把它制成棒形。石墨的价值不久之后就变得越来越大,主要是因为它可用于在加农炮模具上画线,并且这个矿已被皇室所控制。石墨被私运出去制作铅笔。因为石墨比较柔软,必须制成一定形状。石墨棒起初是用细绳或羊皮纸包装。铅笔的好用性被广为传播,吸引了全世界著名...
查看全文
怀铅握椠
【成语】怀铅握椠 【成语】怀铅握椠 【拼音】huáiqiānwòqiàn 【解释】常带书写工具,以备写作的需要。同“怀铅提椠”。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杨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西汉扬雄常常怀揣石墨粉笔,手提书写的木简,采访记录各地的方言。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梁氏三房总谱宪公、俨公、廉公(伍丽、伍杏枝、刘琼)
梁氏三房总谱宪公、俨公、廉公(伍丽、伍杏枝、刘琼)
浏览:0
梁氏三房宪公卷九接不上(伍杏枝)
梁氏三房宪公卷九接不上(伍杏枝)
浏览:0
耒阳梁氏三房宪公派时朴世系
耒阳梁氏三房宪公派时朴世系
浏览:0
2.梁溪倪氏宗谱, 2, 卷2, 倪氏原始 宪公云林公原传, 201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带经堂, 公元2014年续修(清閟阁藏版). 6册: 插图,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汉) 倪宽. 始祖: (宋) 倪涛一,字百龄,号九思,一号九畴. 南渡祖(1世): (宋) 倪师道,字士诚,号怡然 ; 倪师礼. 居杭州. 涛一公5世孙. 无锡始迁祖(2世): (宋) 倪子云,字时瞻,号雪松. 从吴县徙居无锡(旧称为梁溪)梅里祇陀. 子云公下派祖(9世): (元) 倪本道,字文行. 生子四: 倪公礼 ; 倪公度 ; 倪公权(本宗祖) ; 倪公式. 公权公下支祖(11世): (明) 倪时用 ; 倪时敏.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 倪氏宗谱.
浏览:100
4.梁溪魏氏宗谱, 4, 卷4, 传 自述 序 世系: 大江支 1世征公 18世胜(忠宪) 19世郊公起, 200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亲睦堂, 2009年. 20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远祖(1世): (唐) 魏征,字符成. 虹桥始迁祖(18世): (宋) 魏胜,字彦威,谥忠宪. 胜公下支祖(19世): (宋) 魏郊,字宣一(迁镇江府丹徙县大港(江)) ; 魏昌,字肇锡(迁居锡邑(旧名为梁溪)虹桥) ; 魏思达,字谦如(24世, 昌公之后, 赘居玉祁西黄巷). 注: 此谱主要为昌公后裔世系.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 及丹徙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魏氏宗谱.
浏览:100
5.梁溪魏氏宗谱, 5, 卷5, 18世胜(忠宪) 19世昌公起, 200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亲睦堂, 2009年. 20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远祖(1世): (唐) 魏征,字符成. 虹桥始迁祖(18世): (宋) 魏胜,字彦威,谥忠宪. 胜公下支祖(19世): (宋) 魏郊,字宣一(迁镇江府丹徙县大港(江)) ; 魏昌,字肇锡(迁居锡邑(旧名为梁溪)虹桥) ; 魏思达,字谦如(24世, 昌公之后, 赘居玉祁西黄巷). 注: 此谱主要为昌公后裔世系.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 及丹徙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魏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