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通常指的是人类眼睛可以见的电磁波(可见光),视知觉就是对于可见光的知觉。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上的某一段频谱,一般是定义为波长介于400至700奈米(nm)之间的电磁波,也就是波长比紫外线长,比红外线短的电磁波。有些资料来源定义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也有不同,较窄的有介于420至680nm,较宽的有介于380至800nm。

而有些非可见光也可以被称为光,如紫外光、红外光、x光。

光既是一种高频的电磁波,又是一种由称为光子的基本粒子组成的粒子流。因此光同时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或者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相关文献
光绍
纪年参见越南年号索引《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之15丙子洪顺8年条及同年夏4月27日条
查看全文
研究历史光的本性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印度教和佛教的理论早在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数论派(Samkhya)和胜论派(Vaisheshika)的学者已形成了光的理论。数论派认为光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五微尘(tanmatra,即“五唯”——香、味、色、触、声)之一。这五种元素的粒子性并没有被特别说明,并且似乎是被作为连续状态来理解的。另一种观点来自胜论派,他们提出了一种原子理论,认为物理世界是由非原子的以太、时间和空间所构成。最基本的原子分别是土(prthivı),水(pani),火(agni)和空气(vayu),这里的意思和通常意义上的这几种物质并不等价。这些原子结合形成双原子分子,然后进一步结合以形成更大的分子。这些实物原子被视作是运动的,这种运动似乎还被理解为非瞬时性的。他们认为光线是高速的火(tejas)原子流。当火原子以不同速度运动、以不同形式组合时,光粒子可以展现不同的特征。...
查看全文
光兴
纪年参见越南年号索引其他光兴年号《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17丁丑嘉泰5年11月条及戊寅光兴元年条
查看全文
同光
大事记同光元年——李存勗灭后梁,建立后唐。同光三年——前蜀灭亡。同光三年——耶律阿保机亲征渤海国。同光三年——王延翰继承闵王王位。同光四年——伶人郭从谦发动兵变,打进宫城,焚兴教门。出生逝世同光三年——王审知,闽国国王纪年参看中国年号索引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参考文献^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151,156ISBN7101025129
查看全文
荣光争路不成无光
清末侍读学士荣光,因争设津浦铁路车站,受到舆论谴责。某报撰联云:荣光争设站,求荣反辱面无光该报悬赏征对,应者纷然,佳作有:胜保妄谈兵,未胜先骄身莫保又一联:载振为藏娇,千载一时名大振联语所述均为实事,且与上联工力悉敌,一时传为笑谈。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严氏光裕堂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河南省扶沟县严氏宗亲会, 2011年(河南省扶沟县美术印刷). 1册 : 插图, 地图, 世系表. 远祖 : (西汉) 严忌. 后为避东汉明帝讳,改庄为严. 始迁祖(一世) : 严德,字宗仁. 由西华县迁至扶沟县. 德公下二派祖 : 严志远,字明全 ; 严金,字汝砺. 志远公派下四房祖 : 严子升,字时平 ; 严子明,字大光 ; 严子清,字廉夫 ; 严土,字养民. 金公派下二房祖 : 严子旺,字景隆 ; 严子荣,字景华. 字派(22-41世) : 国家运景明 其贤乃大同 然如本宗庆 翼学步云程.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散居地 : 河南省扶沟县等地.
浏览:0
严氏光裕堂族谱, 1765-201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河南省扶沟县严氏宗亲会, 2011年(河南省扶沟县美术印刷). 1册 : 插图, 地图, 世系表. 远祖 : (西汉) 严忌. 后为避东汉明帝讳,改庄为严. 始迁祖(一世) : 严德,字宗仁. 由西华县迁至扶沟县. 德公下二派祖 : 严志远,字明全 ; 严金,字汝砺. 志远公派下四房祖 : 严子升,字时平 ; 严子明,字大光 ; 严子清,字廉夫 ; 严土,字养民. 金公派下二房祖 : 严子旺,字景隆 ; 严子荣,字景华. 字派(22-41世) : 国家运景明 其贤乃大同 然如本宗庆 翼学步云程.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散居地 : 河南省扶沟县等地.
浏览:100
潭氏光裕堂十一修族谱 [3卷,及卷首末]
原书 : [湖南茶陵] : 光裕堂, 2006年(茶陵县 : 艺高打印部印刷). 合1册(756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远祖 : (周) 祁公. 封于谭,以国为姓 自莒徙宏农(即河南汝州陕县). 茶陵一世祖 : (唐) 谭可奕,字彦明. 自江西泰和县徙居茶陵. 三大房祖(4世) : (唐) 谭进峰,字文洪,一字希峻,号仰轩 ; 谭进鸿,字文道,号希仪,又号云达 ; 谭进颇,字文雍,号希廉,又号古塘,别号东溪. 进峰公下九子 : 谭宏俭 ; 谭宏赛 ; 谭宏仁 ; 谭宏福 ; 谭宏亮 ; 谭宏秀 ; 谭宏智 ; 谭宏政 ; 谭宏韬. 进鸿公下四子 : 谭宏义 ; 谭宏德 ; 谭宏崇 ; 谭宏广. 进颇公下五子 : 谭宏肇 ; 谭宏益 ; 谭宏妙 ; 谭宏伸,字隆飞 ; 谭宏佐. 敬山冲一世祖 : (宋) 谭全忠,字祥乡,号成初. 宏伸公之次子. 茶陵石床开基祖 : 谭卿潜,讳君介,号子龙. 下有三子 : 谭用铭,字日新 ; 谭用清,字日洁 ; 谭用璋,字日达. 散居地 : 湖南省茶陵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龙溪小严塘腰陂敬山冲谭氏十一修族谱.
浏览:100
东莱郑氏安山公讳光佐派谱
2012年发行, 950-2012 仁济大学中央图书馆 原始祖郑绘文,始祖郑之远,坡祖郑光佐的子孙录
浏览:0
1.乐安孙氏寿光北城西孙氏宗谱 [不分卷], 1369-2007
原书: [出版地不祥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6[2007](齐南宏宇印务). 全1册(约395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书, 字子占. 齐大夫, 伐莒有功, 齐王赐以孙姓, 称孙书. 受封于乐安,为乐安孙氏. 名祖 : 孙武,字长卿. 仕吴为上将,着 "孙子兵法",尊为"武圣". 始祖 : (战国期) 孙膑,字嘉谋,号伯灵. 着 "孙膑兵法". 昔居山东鄄城县. 为孙武之裔. 派祖 : (明) 孙经泰. 晋安公之长子. 孙膑52世孙. 经泰公下二子 : 孙有能(居寿光灶户村) ; 孙从礼(居寿光北城西村,为北城西始迁祖). 均由河北枣强迁居山东. 此谱为从礼公之后系资料. 北城西祖(一世) : 孙从礼. 后五世皆单传. 六世祖 : 高和. 和公下五子 : 孙颐升 ; 孙汉光 ; 孙汉明 ; 孙重光 ; 孙汉亮. 子孙散居各地. 老字派(9-23世)似为 : 言大(上)海川宗 作(景)咸受(吉)兰德(守) 福(嘉)明石曰立. 新字派(24世起) : 祥九云思兴 亮仲元春洪 业启盛泰顺 宪达炳华恒. 散居地 : 山东省寿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书脊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孙氏宗谱.
浏览:100
乐安孙氏寿光北城西孙氏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祥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6[2007](齐南宏宇印务). 全1册(约395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书, 字子占. 齐大夫, 伐莒有功, 齐王赐以孙姓, 称孙书. 受封于乐安,为乐安孙氏. 名祖 : 孙武,字长卿. 仕吴为上将,著 "孙子兵法",尊为"武圣". 始祖 : (战国期) 孙膑,字嘉谋,号伯灵. 著 "孙膑兵法". 昔居山东鄄城县. 为孙武之裔. 派祖 : (明) 孙经泰. 晋安公之长子. 孙膑52世孙. 经泰公下二子 : 孙有能(居寿光灶户村) ; 孙从礼(居寿光北城西村,为北城西始迁祖). 均由河北枣强迁居山东. 此谱为从礼公之后系资料. 北城西祖(一世) : 孙从礼. 后五世皆单传. 六世祖 : 高和. 和公下五子 : 孙颐升 ; 孙汉光 ; 孙汉明 ; 孙重光 ; 孙汉亮. 子孙散居各地. 老字派(9-23世)似为 : 言大(上)海川宗 作(景)咸受(吉)兰德(守) 福(嘉)明石曰立. 新字派(24世起) : 祥九云思兴 亮仲元春洪 业启盛泰顺 宪达炳华恒. 散居地 : 山东省寿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书脊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孙氏宗谱.
浏览:0
光导读知识
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很早以来,两国人民就友好交往,但在明朝的时候,由于日本国内形势的变化,便酿成了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患,和以戚继光为首的中国军民抗击倭寇的斗争。  直至嘉靖四十四年,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  抗倭斗争的胜利,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实现了他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  戚继光抗倭的意义有:  1、消除长期为患的倭寇,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避免百姓流离失所。  2、加强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
浏览量:3641次
戚氏祠堂
戚氏祠堂
戚氏祠堂大多是为了祭祀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所见,在全国不同的地区也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戚氏祠堂。山东省蓬莱城府前街的戚氏宗祠位于蓬莱城府前街中段东侧,明崇祯八年为褒扬戚继光建立的祠堂,在清康熙四十六年重修。这座戚氏祠堂为三进院落,家庙式建筑,门房、正祠各三间,占地595.1平方米。门房坐东面西,门外两侧各有石狮一尊,门房以东为过堂,过堂坐东面西,有前廊。祠堂里摆放的有当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食用的“光饼”、穿过的战靴等。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湖江乡夏府行政村也有一座戚氏宗祠,这座祠堂是戚继光的祖祠。清光绪丙午年(1906)年重修建筑。这座祠堂在赣南众多客家宗祠类建筑中最具代表性,其气势宏伟,建筑工艺精细,保存较为完整,建筑包含了丰富的社会人文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因此在全国各地区也都有他的祠堂。
浏览量:3132次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1038)举进士甲科,屡迁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等,遇事敢言,多所建白。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龙图阁直学士。三年,撰《通志》八卷奏呈,颇为英宗重视,命设局续修。宋神宗赵顼即位,擢翰林学士,名其书曰《资治通鉴》,并亲自作序,俾日进读。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浏览量:2294次
宋太宗赵光义简介
宋太宗赵光义简介
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是赵弘殷与杜氏(昭宪太后)第三子,宋太祖赵匡胤弟弟,宋朝开国后,避其兄赵匡胤名讳而改名“光义”,即位后又改名“炅”。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即位,至道三年(997年)逝世,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后加谥“至仁应运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永熙陵。 在位期间继续推进未竟的统一事业,迫使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和吴越王钱俶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随后乘胜攻辽,试图夺取燕云地区,却兵败高梁河,自己也中箭受伤,仓皇逃走。雍熙三年(986年)再度发兵北伐,亦被辽击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此外,他对定难军(党项)、静海军(交趾)等唐末以来割据的边疆藩镇的用兵亦未能成功。他奉行守内虚外政策,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并大规模扩大科举取士,加强“重文”风气。他采取治国驭将方针,明显地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并最终构成为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
浏览量:2036次
叶氏奎光堂
叶氏奎光堂
叶氏奎光堂,也就是叶氏支祠,其位于安徽省黟县碧阳镇南屏村。叶氏奎光堂创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也有490余年的历史了,其占地面积有千余平方米,是南屏祭祀其四世祖叶文圭公的会堂。奎光堂名称的由来:奎光堂主要是为了祭祀叶文圭公的会堂,而叶文圭,字天瑞,号南屏,曾任山西太原府岚县知县,在任期间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有很高的声誉,在他告老还乡时,岚县百姓送给他一幅楹联:“西州声教流岚谷,南国簪缨嗣石林”,赞扬他的美好品德。其后代希望能发扬光大他的品德,就在“圭”上加了个“大”字,把祠堂取名为“奎光堂”。奎光堂就是叶家德一座支祠,该祠为三进三开间结构,祠堂由六根“黟县青”大理石柱及86根白果木柱支撑,整体结构高大轩昂,明朗开阔。是当今保留完好几座祠堂中规模较大的一座。祠堂门口悬挂着三块匾额,分别是“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其中钦点翰林叶新第就是在李宗煝的捐助下才功成名就的。整座祠堂前后共有木柱86银,用料是木中瑰宝——白果树,也叫银杏树,坚硬细腻,抗腐、抗裂。祠堂分祀堂与享堂两大进,祀堂是整个家族举行庆典祭祀仪式的地方,故而开阔明朗,高大轩昂。后进为享堂,高出祀堂数尺,面积也要更加宽大一些,供奉着历代祖先的牌位。
浏览量:40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