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赵,一、寻根溯祖 1、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
海南-文昌盅盘舞
海南-文昌盅盘舞,文昌“盅盘舞”源于元末明初,初时仅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二日纪念冼夫人的“军
曹盅
生平曹粹中次子。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出生,少颖悟,十二岁能作举子业,二十岁以前已精通经史百家之言。乾道三年(1167),以父致仕恩补将仕郎、平阳主簿,四年任江陵县令,不久丁忧解职。淳熙九年循从政郎监行在赡军激赏酒库,淳熙十五年改宣教郎,知秀州嘉兴县,不久知福州长溪县,任内因鬻盐之法与辛弃疾不合。庆元初年通判楚州,六年,历授福建转运司主管文字。官至朝请大夫。好读书,聚书万卷,并亲自雠校。嘉泰二年九月初一日卒于官舍,得年六十八岁。参考书目楼钥:《攻愧集》卷一〇六《朝请大夫曹君墓志铭》
赵
起源晋国四卿赵氏与秦国有共同祖先,是赵城大夫造父的后裔,因以赵为氏,本居于周朝,事周天子。张政烺认为,赵的本义为超行,赵氏先祖为造父,为周穆王御者,故以赵为氏。西周末年,叔带入晋国,侍晋文侯。骊姬之乱时,太子申生被害,叔带的后裔赵衰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治国有方,称霸诸侯,是春秋五霸之一。赵衰于是权重位高,其后代赵盾、赵武、赵鞅、赵无恤都成为股肱之臣。晋国在晋出公时期公室卑弱,主要权力被智伯和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四卿把持。前456年,四卿驱逐晋出公而立晋哀公。智氏覆亡赵襄子继其父赵简子立,襄子为一狄人婢女所生。前454年智伯率韩康子与魏桓子二大夫,围攻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襄子成功地坚守城池,并最终联合韩、魏二家宗主倒戈,将智瑶讨死,是为晋阳之战。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领地,另也开始吞食晋国的领土。赵襄子死后,其子赵桓子继位。桓子死后,襄子之兄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