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迁祖成,宋代人。裔散居淄川白沙、开河、公义、演礼等村。明人刘三省,清人刘德佩,岀于此族。书名据书名页题。
淄川刘氏族谱一卷(山东省)相关文献
淄川安氏族谱序
淄川安氏族谱序,吾祖之先江南海州籍也,自海迁莒,一支往日照,一支来淄川,族人所共知也。到淄之初,
山东省-淄博-淄川区董会清
董会清(1859—1931)原名董际武。淄川县昆仑镇(今属淄博市淄川区)大昆仑村人。一生致力教学,清末曾先后在昆仑、博山等地任教40余年。1924年,创办淄川县昆仑乡公立小学,自编教材,并吸收女孩入学。任教期间,编纂实用著述10余册,其中有启蒙教材《春晖小入手》,有记载风土人情地理的《春晖集字》2集、《春晖求华略》2册,有对后代进行品德教育的《董氏家学录》等。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带头倡议本村铺路、修桥、建仓廒,他经办公益事业,过手款项逾万元,但涓滴不沾,拒不受贿。1931年病逝后,乡人为其立碑作志。
山东省-淄博-淄川区田何
田何(生卒年不详),字子庄,一作子装,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徙居杜陵(今西安市东南),号杜田生。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经学家。田何本战国齐王族田氏后裔,汉初,汉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把关东(函谷关以东)的大族迁往关内,田何因由齐迁秦,家杜陵。据《史记》、《汉书》记载,从孔子学《易》的商瞿,经过六代人,传至田何,他的老师是东武(今山东高密、诸城一带)人孙虞子乘。秦时焚烧《诗》、《书》,《易》为卜筮之书,不在焚毁之列,所以能传受不绝。田何一生专门研究《周易》,以讲《易》授徒为事。西汉立为博士的今文易学,如“施氏学”“孟氏学”、“梁丘学”、“京氏学”等,都出于他的传授。其中,“孟氏学”、“梁丘学”的开创者孟喜、梁丘贺,均为今山东籍人。孟喜,字长卿,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人。其父孟卿,亦为经学家,以研治《礼》、《春秋》著闻,传后苍(今山东郯城人)、疏广(今苍山兰陵镇人)。后、疏,均为...
山东省-淄博-淄川区贾仲明
贾仲明(约1343—1422年后),亦作贾仲名。自号云水散人。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后徙居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元末明初杂剧作家。贾仲明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善吟咏,尤工于词曲、隐语。明成祖入继帝位之前,仲明曾侍从于燕王府邸,甚受宠爱。“每有宴会,应制之作,无不称赏。公丰神秀拔,衣冠济楚,量度汪洋,天下名士大夫,咸与之相交。”(《录鬼簿续编》)所作传奇、乐府极多,骈丽工巧,独具风格,受到同时代文人的敬重。贾仲明所作杂剧有16种,今存6种,即《升仙梦》、《金童玉女》(一作《金安寿》)、《玉梳记》(一作《对玉梳》、《菩萨蛮》(一作《萧淑兰》)、《玉壶春》、《裴度还带》。前2种属神仙道化戏,如《升仙记》写吕仙度化翠柳、娇桃成仙的故事;后几种则写男女爱情故事,如《菩萨蛮》中女主角萧淑兰爱上书生张世英,便主动追求,终成爱侣。这些杂剧思想内容一般尚属健康,在形式上却反映出元末明初杂剧革新的情形...
山东省-淄博-淄川区蒲松龄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著书、科考。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生平经历蒲氏是淄川世家,早年热衷功名。父亲蒲盘时家道已渐中落,曾娶妻孙氏、董氏、李氏,蒲松龄为董氏子。年少时,张献忠、李自成起义,随着清军入关,正处改朝易鼎之际,社会动荡不安。蒲松龄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