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留侯天师世家注六卷(江西省鹰潭市)

留侯天师世家注六卷(江西省鹰潭市)

参见清光绪十六年《留侯天师世家宗谱》条目。此为参见谱之校点、注释本,但略去了各房世系(宗谱卷三至八),将原谱卷首,卷一、二重新分编为原序、考赞、纶言恩命录、艺文集录、世系等五卷,另加卷六,载续天师世系(六十一至六十三代天师)、中国龙虎山天师道大事年表、重要历史资料选辑。书名据封面、书脊题。
留侯天师世家注六卷(江西省鹰潭市)简介资料
鹰潭
2004年
一册
2004
当代
留侯天师世家注
排印本
张金涛
精装
留侯天师世家注六卷(江西省鹰潭市)相关文献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黄初
伦以训的父亲伦文叙是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会元、状元。其兄伦以谅正德十一年(1516)乡试解元,后中进士。其弟伦以诜,也考中进士。所以广东伦氏有“一门四进士”,“父子魁三元”之称。伦以训少有异质,读书过目不忘,稍长便能通《六经》、子、史、百家。正德八年(1513),乡试第六名。正德十二年(1517)得中丁丑科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又夺得第二名,榜眼,授翰林编修。之后请假归省婚娶,遂侍奉母亲达七年之久。嘉靖二年(1523)兄伦以谅也告假归乡,伦以训便复出供职。嘉靖四年(1525)与修《武宗实录》成,晋升为翰林修撰,受赐白金文绮。嘉靖八年(1529)、十一年(1532)两次出任会试同考官,校阅精确,所取多名士。伦以训充经筵讲官时,仪度端雅,连皇上也不得不肃然起敬。嘉靖十三年(1534),以九年考满,晋升为右春坊右谕德,与张龙湖出任南京乡试主考官,慧眼识才。嘉靖十五年(1536),升南京国...
查看全文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张留孙
张留孙(1248-1321)字师汉,信州贵溪(今属江西)人。元代龙虎宗支派玄教创始人。幼从伯父张闻诗学道于龙虎山上清宫,继师李宗老。后以所学游江淮间。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赴阙,选其从行。次年,张宗演返龙虎山,张留孙留侍阙下。据传其能请祷止雨、疗疾,世祖命为上卿,铸宝剑,镂其文曰:“‘大元赐张上卿’,敕两都各建崇真宫,朝夕从驾。”至元十五年,赐号玄教宗师,授道教都提点、管领江北、淮东、淮西、荆襄道教事,佩银印。次年,奏复宫观,令自别为籍。此后,“宠遇日隆,比于亲臣”,或奉命外出祠名山大川,或奉旨到江南访求逸遗,又相继受命为武宗、仁宗取名。至元二十八年更以卜筮之术,参预任命宰相的重大决策。此后历经成宗、武宗、仁宗、英宗等朝,“朝廷每有大谋议,必见咨询”。随着政治宠遇日隆,皇帝赐予道教职衔与权力也逐步上升。由道教都提点到玄教宗师、玄教大宗师;由上卿到特进上卿;由法师...
查看全文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程绍开
【生卒】:1212—1281程绍开,宋信州贵溪人,字及甫,号月岩。度宗咸淳四年进士。为临汝教授。历礼、兵部架阁,复长象山书院兼掌书堂。尝建道一书院,以合朱熹、陆九渊两家学说。
查看全文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汤汉
字伯纪,号东涧,余江县崇义乡(今画桥镇)人。宋淳佑四年(1244)甲辰科进士,南宋末期著名理学家。初任象山书院山长、上饶主簿,后任饶州教授兼象山书院山长。淳佑十二年,任史馆校勘,不久改任国史实录院校勘。他看到当时朝政腐败,天下-,便不断-痛陈朝政,大胆指出弊端。所论切中要害,理宗赵昀不能不为其直谏而信服,于是将汤汉升任为太常博士。太子(度宗)满二十岁,他上《冠箴》一篇,说明太子及冠后应注意的要务。理宗特令太子往谢汤汉,并进官秘书郎。后出守福建常平,因-福州太守史岩之及泉州太守谢慎有功,被调回京任礼部郎官兼太子侍读。不久,先后任职华文阁福建运判、宁国府知府、江西常平兼吉州知州、江东运判兼隆兴知府。后又召回京都任尚左郎兼太子侍读及玉牒所检讨官司。这是汤汉建议朝廷必须广开言路,允许臣属直抒己见,排斥0邪,罢黜阿谀小人。后调任太府少卿兼太子谕德。旋改任秘书少监,成为东宫辅臣。不久,曾被罢官的0臣董
查看全文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江潮
江潮,是中国明朝官员,曾担任山西巡抚,主要从事山西之军政事务,品等约为二品。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侯氏宗谱 [5卷,含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9年(上饶县石人乡 : 张廷芳梓). 5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迁祖(一世) : (明) 侯达二,字大宾. 由福建邵武光泽县避难于信洲,复迁居饶东六十五都新昌. 派祖(6世) : (清) 侯进十五 ; 侯进十六. 皆为泰三公之子. 进十五公派下支祖(11世) : (清) 侯振春,字正春 ; 侯振元,字迪三 ; 侯振卿 ; 侯万春. 进十六公派下支祖(11世) : (清) 侯振龙 ; 侯万钟 ; 侯万锦 ; 侯万年 ; 侯振麟 ; 侯仲美 ; 侯日高 ; 侯振兴. 旧字派 : 达文宗胜泰 进乾坤正大 振光德洪孙 祥元梓清庆. 新字派 : 昌荣华富贵 增福寿康宁 仁义礼智信 克绍祖宗行 温良恭俭让 嘉谦和睦馨. 散居地 : 江西省上饶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饶东新昌侯氏宗谱重修.
浏览:0
侯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9年(上饶县石人乡 : 张廷芳梓). 5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迁祖(一世) : (明) 侯达二,字大宾. 由福建邵武光泽县避难于信洲,复迁居饶东六十五都新昌. 派祖(6世) : (清) 侯进十五 ; 侯进十六. 皆为泰三公之子. 进十五公派下支祖(11世) : (清) 侯振春,字正春 ; 侯振元,字迪三 ; 侯振卿 ; 侯万春. 进十六公派下支祖(11世) : (清) 侯振龙 ; 侯万钟 ; 侯万锦 ; 侯万年 ; 侯振麟 ; 侯仲美 ; 侯日高 ; 侯振兴. 旧字派 : 达文宗胜泰 进乾坤正大 振光德洪孙 祥元梓清庆. 新字派 : 昌荣华富贵 增福寿康宁 仁义礼智信 克绍祖宗行 温良恭俭让 嘉谦和睦馨. 散居地 : 江西省上饶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饶东新昌侯氏宗谱重修.
浏览:100
侯氏宗谱 [5卷,含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9年(上饶县石人乡 : 张廷芳梓). 5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迁祖(一世) : (明) 侯达二,字大宾. 由福建邵武光泽县避难于信洲,复迁居饶东六十五都新昌. 派祖(6世) : (清) 侯进十五 ; 侯进十六. 皆为泰三公之子. 进十五公派下支祖(11世) : (清) 侯振春,字正春 ; 侯振元,字迪三 ; 侯振卿 ; 侯万春. 进十六公派下支祖(11世) : (清) 侯振龙 ; 侯万钟 ; 侯万锦 ; 侯万年 ; 侯振麟 ; 侯仲美 ; 侯日高 ; 侯振兴. 旧字派 : 达文宗胜泰 进乾坤正大 振光德洪孙 祥元梓清庆. 新字派 : 昌荣华富贵 增福寿康宁 仁义礼智信 克绍祖宗行 温良恭俭让 嘉谦和睦馨. 散居地 : 江西省上饶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饶东新昌侯氏宗谱重修.
浏览:0
饶东新昌侯氏创修族谱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4[1925](临邑 : 傅作霖堂刊镌). 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上饶新昌始迁祖(1世) : (明) 侯达二,字大宾. 由福建邵武光泽县, 避难于信洲, 复迁居饶东六十五都新昌. 达二公派下房祖(6世) : (清) 侯进十五 ; 侯进十六. 皆为泰三公之子. 进十五公派下支祖(11世) : (清) 侯振春,字正春 ; 侯振元,字迪三 ; 侯振卿 ; 侯万春. 进十六公派下支祖(11世) : (清) 侯振龙 ; 侯万钟 ; 侯日高 ; 侯万春. 旧字派 : 达文宗胜泰 进乾坤正大 振光德洪孙 祥元梓清庆. 新字派 : 昌荣华富贵 增福寿康宁 仁义礼智信 克绍祖宗行. 书名据谱序题编目. 书衣题及版心题 : 侯氏宗谱. 散居地 : 江西省上饶县等地.
浏览:0
饶东新昌侯氏创修族谱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4[1925](临邑 : 傅作霖堂刊镌). 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上饶新昌始迁祖(1世) : (明) 侯达二,字大宾. 由福建邵武光泽县, 避难于信洲, 复迁居饶东六十五都新昌. 达二公派下房祖(6世) : (清) 侯进十五 ; 侯进十六. 皆为泰三公之子. 进十五公派下支祖(11世) : (清) 侯振春,字正春 ; 侯振元,字迪三 ; 侯振卿 ; 侯万春. 进十六公派下支祖(11世) : (清) 侯振龙 ; 侯万钟 ; 侯日高 ; 侯万春. 旧字派 : 达文宗胜泰 进乾坤正大 振光德洪孙 祥元梓清庆. 新字派 : 昌荣华富贵 增福寿康宁 仁义礼智信 克绍祖宗行. 书名据谱序题编目. 书衣题及版心题 : 侯氏宗谱. 散居地 : 江西省上饶县等地.
浏览:0
饶东新昌侯氏创修族谱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4[1925](临邑 : 傅作霖堂刊镌). 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上饶新昌始迁祖(1世) : (明) 侯达二,字大宾. 由福建邵武光泽县, 避难于信洲, 复迁居饶东六十五都新昌. 达二公派下房祖(6世) : (清) 侯进十五 ; 侯进十六. 皆为泰三公之子. 进十五公派下支祖(11世) : (清) 侯振春,字正春 ; 侯振元,字迪三 ; 侯振卿 ; 侯万春. 进十六公派下支祖(11世) : (清) 侯振龙 ; 侯万钟 ; 侯日高 ; 侯万春. 旧字派 : 达文宗胜泰 进乾坤正大 振光德洪孙 祥元梓清庆. 新字派 : 昌荣华富贵 增福寿康宁 仁义礼智信 克绍祖宗行. 书名据谱序题编目. 书衣题及版心题 : 侯氏宗谱. 散居地 : 江西省上饶县等地.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