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武进黄宽
黄宽(生卒年不详),江苏武进县人,进士,继大兄黄宫宰湖南安乡之后,于乾隆十七年(1752)任平利知县。此时本邑仅400余户,散居于深林密箐之间,土地不辟,田野不治,庶民安于荒陋,愚钝无文,士之登科者尚无。黄宽妥善安置湖广移民,使其安居乐业,发展生产。乾隆十八年(1753)六月五日寅时,丰坝农民张宁之妻吕氏一胎产三男,均已存活。黄宽“随经其详”予以上报。经礼部、户部批准,由陕西巡抚赏给米五石,布十匹,照依时价折银九两二钱五分,藩库发给,以鼓励发展人口。到乾隆十九年(1754)全县增至2318户;8509人,成为陕西人口发展最快的县。劝民“朝斯夕斯,尽办耕耘”;邑内“雷公田”较多,每遇天旱,水涸禾枯,农民束手。黄宽主持仿造戽水轮车8辆,分发四乡试用。乡民颇以为便,都自行制造,沿河道旱田灌溉迅速实现水车化。黄宽注重文教事业,“创书院,置膏火,试生童,时加训练”;编修邑志(平利《乾隆县志》),文献...
江苏省-常州黄梦麟
黄梦麟(?~?),字观芝,号匏斋,江南常州府溧阳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陆肯堂榜进士第三人。该科会试考官是张士甄、王鸿绪、董纳、孙在丰。康熙帝准刑科给事中杨尔淑所请,决定礼部会试及顺天府乡试《四书》命题由皇帝亲定。并著定为例。故此,这一年也由康熙帝拟出考题。考题是《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藻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会元是陆肯堂。黄梦麟顺利通过会试,得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黄梦麟出身官宦人家,他是黄如瑾之子。黄如瑾授任福州推官时,海氛未安靖。他发现,凡是弁兵捉贼邀功、押解逆贼叛党,大多数是沿海穷苦百姓以及被抢掠逃脱的受害者。黄如瑾将此情向制府告明,很多百姓得以免死;
江苏省-常州史秉直
史秉直(?~1846),字洵候。江苏阳湖(今常州市区)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翌年任甘肃伏羌县知县。该县秋荒严重。但按惯例,不到年终不得报灾赈济。他毅然上书要求实行平粜,灾情得以缓解。由此,史秉直清正廉明之声传遍全境。道光六年,他调署甘肃崇信县。该县地瘠民贫,某佃户因负租繁重,生活陷于绝境欲杀妻后自杀。他得知后除资助、劝慰外,为减轻农民负担,大刀阔斧削减许多捐饷。道光七年,他调任甘肃渭源县知县。该地为通往新疆交通要道。时适征讨张格尔,大军过境频繁。他以民众利益为重,决不因军需而扰民,筹饷接济,办理得井井有条。军民两方均较满意。道光九年,他调任河南西华县知县,兼摄扶沟县。两县因一界河纠纷,历史上虽遭水荒,但两者都不肯疏浚。史秉直协调双方共举其事,并亲临现场指挥浚河,竣工后约法三章,立碑示众,从此水患消除。道光十八年,他调任鹿邑县知县。境内有盗匪数股,他带衙役暗查私访,秘密缉获盗匪9...
江苏省-常州-溧阳史贻直
史贻直(1682~1763年),字儆弦,江苏溧阳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中进士,授检讨。历任侍读学士、吏部侍郎、两江总督、左都御史等职。雍正九年(1731),清军西进新疆准噶尔作战,他奉命督粮饷至陕西。十年署陕西巡抚。当时朝廷大臣议定禁止民间酿酒,颁布各省实行。他认为此令不妥,即上疏说,酿酒是民间发展经济,百姓谋生的办法,丰收之年粮食有余,可以倡导百姓酿造。皇帝准许因时制宜而行,不可一概强制。湖广总督迈柱建议朝廷疏浚湖北荆子关至陕西商州龙驹寨的丹江河道,以便于从水路运输军粮。他向皇帝上疏提出异议,他说:荆子关至龙驹寨间,丹江流经大山之中,蜿蜓三百七十余里。夏秋之际百姓引水灌地,筑堰蓄水。遇大雨时,山洪暴发,丹江两岸的縴路被冲毁,实不宜于行船运粮。他建议在河南靠黄河岸边的诸州县筹粮,由黄河西运,或由陆路转运。可暂不动员百姓疏浚丹江。此议得皇帝准许,避免了商州百姓修河之劳役。雍正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