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董家坊谢氏宗谱(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

董家坊谢氏宗谱(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

始祖仁甫,字含厚,元代人。始迁祖骊孙,字龙骧,元代人。存卷一至十。书名据版心题。
董家坊谢氏宗谱(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简介资料
1945年
十二册
1945
民国
董家坊谢氏宗谱
木活字本
线装
董家坊谢氏宗谱(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相关文献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谢有开
谢有开(1189~1248),字必先,建宁人。南宋宁宗时举人。生活俭朴,却常周济行善。嘉定间,发生灾荒,谢在四门设粥赈济灾民。二年后的夏五月,东南二乡水灾,谢出钱雇人将漂浮在河里的数十具尸体打捞备棺埋葬。每年年底,都拿出钱财资助同族亲戚中贫困者。谢还有许多善举鲜为人知。有一次谢在西门外岳王庙,遇到一男一女在庙内祷告,得知钱姓知县要来庙内进香,那一男一女匆匆回避,留下祷告文字在神案上。谢一看原来是吴某欠负官粮,要卖妻还债,便替吴把欠负的官粮全部还清,保全了一个家庭。
查看全文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谢诇
谢诇,字成甫,生于宋景祐(1034~1037)年间。9岁即能文。20岁中举人,入太学。治平四年(1067)考中进士。初任临川知县,县里有千金陂,能灌溉万顷田地,谢上任后,加固加高堤坝,使之能灌溉更多的农田。有个叫闵通的人,谢数次因其违法而惩办过他,有人因此以为谢恨闵通,便诬陷闵通儿子为强盗,谢调查后为其辨清了冤屈,临川人因此称他为“谢冰壶”。后来任清江知县,发现前任已经结案的一起杀夫案中有许多可疑之处,经上司同意重新审理,死者果然非其妻所杀,而为仇家所害。罪犯落网,无辜者伸了冤,全县哄动。有一年闹灾荒,谢到四郊放粮赈灾。时近除夕,家里去信催他回去团聚,他看后便在信末批道:“岁节不归第,不饮数十杯酒耳。人失食,奈何?”升为汀州府尹,在任数载。后赠为宣奉大夫。
查看全文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谢赐荣
谢赐荣,号古峰,元泰定元年(1324年)生于下觉里(今夏坊乡)沂州。性刚毅、臂力超人。少时从伯兄习兵法,精通军事韬略。朱元璋在江南期间,地方豪杰归心,百姓拥护。谢赐荣率领数十骑到江苏投奔朱元璋部,并献《太平十策》。朱元璋十分欣赏此策,召见对话时发现他很有军事才能,倍加器重,遂命他为典宿卫。谢赐荣跟随朱元璋攻打常州、宁国、马驼沙,后来又取池州、金华等地,因作战智勇兼备,战功卓著,提升为指挥同知。继而北拔安庆、江州,破陈友谅部,夺取武昌后,以军功再升为指挥使。后来跟从副将军常遇春取赣州、南雄、南安;跟随大将军徐达攻战张士诚部。因屡建军功,被擢升为游击将军左翼都督。洪武元年(1368年),他被封为镇国上将军兼枢密院事。北伐结束,辽东初定,明太祖命他到辽东与辽东镇军刘江协力安抚辽东军民,解除辽东人民的不安,使辽东人民诚服明朝,与朝廷和睦相处。同时,他又在辽东发起屯垦,开荒种粮,免去从中原运输军粮之...
查看全文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谢皓
谢皓,字德夫,谢诇侄儿。父早逝,幼时即由诇教养,颇受诇器重。20岁入太学,神宗元丰五年(1082)中进士。先后任南剑司户、瑞洪二州司理,历城知县,以政绩显著,升为金部郎中。大观三年,辽国使者来朝,向北宋提出种种非分要求,接伴使张闬等无言以对。徽宗皇帝命谢代替张接待辽使。谢在接待中表现出非凡的外交才能,使辽使一直到离开宋地再也未敢无理取闹。第二年,受命以太常少卿身份出使辽国。谢在辽国不卑不亢。宴会上,辽官员有意要和谢皓较量箭法,谢欣然应战,一箭便射中靶心,使辽人不敢轻视。回国后,任司农少卿,又先后任南剑、建昌、绎州知州。曾说:“吾平生不以公事徇人”,“居官持公廉二字足矣”。年八十去世。
查看全文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谢黼
谢黼,字德章,谢诇长子。谢黻,字彦章,谢诇次子。自幼均受业于其父亲。哲宗绍圣元年(1094)兄弟同时考中进士。黼任吏部员外郎时,曾出使高丽。黻幼时即才华出众,12岁时跟随父亲在清江,郡守闻其才,让他当面作文,黻一挥而就,郡守惊异。后提举河北长平仓时,曾上书反对改铸大钱,说是“于民不便”,因而冒犯了权相蔡京,被贬谪。曾任潭州道判、兴化通判、和州知府、建昌知军等。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石城董氏五修族谱[卷数不详]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1992年. 存19册: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豢龙氏. 始祖: 董清然. 临川北源人. 其下派祖: 董尚一(鄱阳海口派, 宜黄北源派共祖) ; 董尚三,讳伸(本宗祖). 江西乐安流坑祖(1世): 董合,行仲五,追赠司徒. 尚三公之子. 派祖(3世): 董文肇,行七. 文肇公下四子(4世): 董兹,字虚己,行七(石城分祖) ; 董湘,字安己,行八 ; 董渊,字修己,又字孟德 ; 董淳,讳昌,字仲源,行廿一. 福建宁化祖(27世): (清) 董远清,字廷才. 由江右建昌迁居宁化溪南乡. 注: 此谱无目录,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1, 17, 及21. 散居地: 江西省石城县, 及福建省宁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陇西广川郡石邑董氏五修族谱.
浏览:0
石城董氏五修族谱[卷数不详]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1992年. 存19册: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豢龙氏. 始祖: 董清然. 临川北源人. 其下派祖: 董尚一(鄱阳海口派, 宜黄北源派共祖) ; 董尚三,讳伸(本宗祖). 江西乐安流坑祖(1世): 董合,行仲五,追赠司徒. 尚三公之子. 派祖(3世): 董文肇,行七. 文肇公下四子(4世): 董兹,字虚己,行七(石城分祖) ; 董湘,字安己,行八 ; 董渊,字修己,又字孟德 ; 董淳,讳昌,字仲源,行廿一. 福建宁化祖(27世): (清) 董远清,字廷才. 由江右建昌迁居宁化溪南乡. 注: 此谱无目录,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1, 17, 及21. 散居地: 江西省石城县, 及福建省宁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陇西广川郡石邑董氏五修族谱.
浏览:0
石城董氏五修族谱[卷数不详]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1992年. 存19册: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豢龙氏. 始祖: 董清然. 临川北源人. 其下派祖: 董尚一(鄱阳海口派, 宜黄北源派共祖) ; 董尚三,讳伸(本宗祖). 江西乐安流坑祖(1世): 董合,行仲五,追赠司徒. 尚三公之子. 派祖(3世): 董文肇,行七. 文肇公下四子(4世): 董兹,字虚己,行七(石城分祖) ; 董湘,字安己,行八 ; 董渊,字修己,又字孟德 ; 董淳,讳昌,字仲源,行廿一. 福建宁化祖(27世): (清) 董远清,字廷才. 由江右建昌迁居宁化溪南乡. 注: 此谱无目录,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1, 17, 及21. 散居地: 江西省石城县, 及福建省宁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陇西广川郡石邑董氏五修族谱.
浏览:0
石城董氏五修族谱[卷数不详]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1992年. 存19册: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豢龙氏. 始祖: 董清然. 临川北源人. 其下派祖: 董尚一(鄱阳海口派, 宜黄北源派共祖) ; 董尚三,讳伸(本宗祖). 江西乐安流坑祖(1世): 董合,行仲五,追赠司徒. 尚三公之子. 派祖(3世): 董文肇,行七. 文肇公下四子(4世): 董兹,字虚己,行七(石城分祖) ; 董湘,字安己,行八 ; 董渊,字修己,又字孟德 ; 董淳,讳昌,字仲源,行廿一. 福建宁化祖(27世): (清) 董远清,字廷才. 由江右建昌迁居宁化溪南乡. 注: 此谱无目录,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1, 17, 及21. 散居地: 江西省石城县, 及福建省宁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陇西广川郡石邑董氏五修族谱.
浏览:0
石城董氏五修族谱[卷数不详]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1992年. 存19册: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豢龙氏. 始祖: 董清然. 临川北源人. 其下派祖: 董尚一(鄱阳海口派, 宜黄北源派共祖) ; 董尚三,讳伸(本宗祖). 江西乐安流坑祖(1世): 董合,行仲五,追赠司徒. 尚三公之子. 派祖(3世): 董文肇,行七. 文肇公下四子(4世): 董兹,字虚己,行七(石城分祖) ; 董湘,字安己,行八 ; 董渊,字修己,又字孟德 ; 董淳,讳昌,字仲源,行廿一. 福建宁化祖(27世): (清) 董远清,字廷才. 由江右建昌迁居宁化溪南乡. 注: 此谱无目录,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1, 17, 及21. 散居地: 江西省石城县, 及福建省宁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陇西广川郡石邑董氏五修族谱.
浏览:0
石城董氏五修族谱[卷数不详]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1992年. 存19册: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豢龙氏. 始祖: 董清然. 临川北源人. 其下派祖: 董尚一(鄱阳海口派, 宜黄北源派共祖) ; 董尚三,讳伸(本宗祖). 江西乐安流坑祖(1世): 董合,行仲五,追赠司徒. 尚三公之子. 派祖(3世): 董文肇,行七. 文肇公下四子(4世): 董兹,字虚己,行七(石城分祖) ; 董湘,字安己,行八 ; 董渊,字修己,又字孟德 ; 董淳,讳昌,字仲源,行廿一. 福建宁化祖(27世): (清) 董远清,字廷才. 由江右建昌迁居宁化溪南乡. 注: 此谱无目录,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1, 17, 及21. 散居地: 江西省石城县, 及福建省宁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陇西广川郡石邑董氏五修族谱.
浏览:0